xxx精神融入实验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论文

2025-01-06 14:40:35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文章首先说明了xxx精神与实验心理学课程的契合点,然后从教学目标设置、教学内容融合、教学方法创新、师资队伍培养四个维度论述了xxx精神融入实验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路径,接着阐述了xxx精神融入实验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最后总结了xxx精神融入实验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摘要:文章首先说明了xxx精神与实验心理学课程的契合点,然后从教学目标设置、教学内容融合、教学方法创新、师资队伍培养四个维度论述了xxx精神融入实验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路径,接着阐述了xxx精神融入实验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最后总结了xxx精神融入实验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程思政;实验心理学课程;xxx精神
xxx是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其明确提出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xxx精神作为推进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也成为教育大学生的有力武器。将xxx精神融入课程思政,对推动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具有重大意义。
高校教师不仅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职责和使命,还要承担起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因此,教师不仅需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还要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课程思政是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途径,教师要积极推进xxx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这既是落实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高校教师必须时刻谨记的重大课题。
xxx报告指出,“坚持和发展xxx,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验心理学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学科,其专业人才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专业技能,同时也必须在人文素养上有相当深厚的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养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的重要文化资源,也是实现党的xxx精神融入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资源之一。笔者以实验心理学课程为例,探索如何将xxx精神融入课程思政教学具体过程,通过在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推动学生全面了解党的创新理论,这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质量心理学人才提供了切实有效的路径。
一、xxx精神与实验心理学课程的契合点
实验心理学课程作为心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与xxx精神在多个方面高度契合。因此,探索xxx精神融入实验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有利于推动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第一,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专业的方法学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与xxx精神号召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高度一致。通过学习实验设计、数据采集、统计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可培养学生勇攀高峰、善于攻坚克难的创新能力,为推进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第二,实验心理学课程强调严谨性和规范性,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必须严格遵循心理学实验范式和操作规范,如此有利于培养学生遵纪守法、严谨求实的良好品德操守,这与xxx报告提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要求不谋而合。第三,教师在课堂教学和实验指导中,必须以高尚的师德师风为导向,用严谨认真的治学作风熏陶学生,这与xxx报告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部署完全一致。教师的言传身教,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品德养成。第四,心理学实验常涉及认知和社会心理学领域的现象,探讨个体与群体的内在联系,如此将有助于引导学生认识到个人发展与国家命运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意识,这与xxx报告指出的“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理念相一致。第五,实验心理学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通过让学生理解理论和实验数据的关系,能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辩证分析问题,避免盲从权威,这有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体现了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第六,实验心理学课程教师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教学,如“知行合一”“明德慎独”等思想,如此有助于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这与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要求相呼应,可以为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家国情怀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概言之,实验心理学课程在培养创新人才、弘扬科学精神、践行教书育人使命,以及激发学生家国情怀、坚定学生文化自信等方面,都与xxx精神具有高度的契合性,蕴藏着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将两者有机融合,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还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xxx贡献力量。
二、xxx精神融入实验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路径
xxx报告指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教育工作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将党的xxx精神融入课程思政,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学科,实验心理学课程蕴藏着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为贯彻党的创新理论提供了有利契机。下面笔者从教学目标设置、教学内容融合、教学方法创新、师资队伍培养四个维度,系统阐述了如何将xxx精神和实验心理学课程思政相融合。
(一)教学目标设置
教学目标的设置是课程建设的基石,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笔者将xxx精神融入实验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具体将其分为理想信念目标和专业素养目标两类,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也能内化正确的理想信念,进而促进其全面发展。
第一,理想信念目标。①坚定xxx指导立场,用xxx立场观点方法指导和分析心理学现象。②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支持学生提出不同观点,培养其民主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③立足新时代使命,引导学生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理想而奋斗的目标。④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报效祖国的情怀。⑤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学生高尚品德和坚定信念。⑥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坚定学生文化自信。
第二,专业素养目标。①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科学态度,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②遵循心理学实验范式和操作规范,培养学生严谨求实、遵纪守法的良好品德操守。③领会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能力。④坚持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批判性思维,不盲从西方理论。⑤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储备高素质专业人才资源。
理想信念目标对应xxx精神及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专业素养目标对应心理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需求。两者有机结合,相辅相成、环环相扣,有利于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xxx。
(二)教学内容融合
教学内容是课程建设的核心阶段,对专业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良性统一至关重要。在实验心理学课程教学中,学生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使学生能够读懂心理学实验报告,理解心理学的实验研究,为将来进行本土化心理学实验研究打好基础。对此,笔者重新设计了课程内容结构,按照科学体系进行内容设置。课程内容分为三大模块:第一模块为实验心理学概述;第二模块为实验心理学基本理论与方法;第三模块为实验法在心理学专门领域的应用。同时,笔者将xxx精神贯穿其中,实现有机融合。
第一模块:实验心理学概述。本模块主要介绍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科学特点和发展历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贯彻xxx指导思想,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方法,引导学生审视实验心理学发展进程,用心理学视角观察其历史演进规律,树立科学发展观。这与xxx报告中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相一致,可让学生认识到任何理论都具有相对性和局限性,只有紧密联系实际,才能不断创新发展,推动科学进步。同时,应对比分析西方心理学理论的优缺点,引导学生认识xxx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如通过批判行为主义机械论的理论缺陷,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本质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指导意义。通过学习,不仅能够让学生系统掌握心理学的科学知识,还能培养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其今后从事心理学研究奠定重要的实验基础。
第二模块:实验心理学基本理论与方法。本模块的重点是实验设计与控制、实验方法等基础理论和技能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可采用由浅入深、由理论到实践的教学顺序,切实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心理学研究领域的前沿理论与实践,介绍国内学者最新研究成果,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结合中国本土化心理学研究的实践案例,引导学生立足本土实践,将所学理论和方法与解决中国当今社会存在的问题结合起来,这体现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另一方面,在讲解实验方法和技术时,引入中西方研究范式,引导学生运用辩证思维,批判分析不同理论和方法的局限性。同时,引导学生坚持独立思考,不盲从西方理论,勇于突破理论禁锢,大力倡导创新意识,从而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储备高素质专业人才。
第三模块:实验法在心理学专门领域的应用。该模块旨在将实验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心理学知识体系。在选择教学案例时,应坚持典型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确保案例内容不仅具有专业价值,还要蕴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实现知识传递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例如,在讲授视觉搜索实验范式时,可联系儒家“慎独”“克己复礼”的教诲,引导学生反思个人修养的重要性。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克服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方能避免误入狂妄自满的歧途,进而在学业和事业上持之以恒、步步为营。再如,在讲解“从众效应”这一经典实验时,可引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哲学思想,鼓励学生勇于独立思考、坚持原则,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扬主体精神,形成不随波逐流的气节和品格。另外,在学习记忆相关实验时,可运用“前车覆,后车戒”的智慧,引导学生虚心学习、积累经验。
三个模块环环相扣、逐层递进。模块一为学生打好思想基础;模块二锻炼学生专业技能;模块三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观引领的统一。每个模块都融入党的xxx精神的内涵要求,如实事求是、创新理论、传承优秀文化等,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通过这种教学设计,有效打通了xxx精神与实验心理学课程知识的融合渠道,使二者融会贯通、相得益彰,达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知识技能传授与价值观塑造齐头并进的目标。
(三)教学方法创新
为确保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良性统一,在将党的xxx精神融入实验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过程时,教师可以采用“导入启发式、研讨互动式、案例情景化、启发拓展式”四位一体的创新性教学法,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意识。
第一,导入启发式教学法。在将xxx精神融入实验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导向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课前预习和课中思考的动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思维。在这一过程中,导入的问题要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为目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思想认知水平。例如,在讲解注意分配实验时,教师可以提出“在信息过载的时候,如何提高注意力”的问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践思考注意资源的有限性和分配策略。通过这种问题导向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相关知识,还培养了实验辩证思维能力,认识到xxx立场观点方法的科学性,为其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xxx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二,研讨互动式教学法。在将xxx精神融入实验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时,教师可采用研讨式互动教学法,即围绕专业问题及社会热点,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例如,在介绍心理学现代高级实验仪器及其应用时,教师可提出“科技发展是祸是福?”“什么是幸福的生活?”等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可以畅所欲言、相互切磋,还可以在讨论的过程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第三,案例情景化教学法。在将xxx精神融入实验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时,教师可采用案例情景化教学法,即精选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实验案例,通过模拟再现经典实验,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其中的心理学现象,并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例如,在讲授“斯坦福监狱实验”时,教师可让学生扮演囚犯和狱警的角色,从不同视角感受权力运用带来的心理变化。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联系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学生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情怀。同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引导学生思考个体对集体的影响和社会责任。通过这种情景再现,学生既能领会专业知识,又能内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可受到价值观的熏陶和启迪。
第四,启发拓展式教学法。在将xxx精神融入实验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时,教师可采用启发拓展式教学法,即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或当前社会热点提出相关问题,并通过分享中国古人的哲学智慧来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索,拓展学生的认知。例如,在讲授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注意研究的实验时,教师可以联系当前社会手机依赖、网络成瘾现象等,提出“数字时代人的注意力焦点难以集中”的问题。在学生分享感受的同时,教师可讲解《大学》中“诚意、正心”的箴言,帮助学生重新认识内心,培养学生专注力和自律意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种启发式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辨意识,使其在思考的过程中获得新的认知体悟。更重要的是,他们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观,将其内化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增强了文化自信和创新活力,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要求相呼应。
这四种教学方法环环相扣,注重引导启发、互动讨论、情景模拟和思辨拓展,使得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内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提升综合素养,进而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
(四)师资队伍培养
要做好课程思政的高水平教学,师资队伍综合素质是关键。为此,可采取多管齐下的方式,着力培养一支政治素养高、专业能力强、教学本领过硬的师资队伍,确保将xxx精神和实验心理学课程有机融合。
第一,专业理论培训,掌握学科前沿。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心理学前沿理论和实验技术的专题讲座培训,邀请权威学者分享学科发展动态和研究热点,帮助教师紧跟学科发展轨迹,掌握专业知识教学要领。
第二,思政理论学习,把握xxx精神。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必修内容,鼓励教师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相关内容学习,或者聘请校内外思想政治教育专家深入解读xxx报告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确保教师全面把握xxx精神的精髓和实质。
第三,案例实践练习,提高教学艺术。鼓励教师主动参与校内外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和案例分析活动,在实战中加深对课程思政内涵的理解,提升情景创设、启发引导等课程思政教学艺术。
第四,综合考核评价,建立发展机制。建立科学的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相结合,对教师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知识水平、教学实践能力进行全面综合考核,从而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持续提升。
通过师资培养,旨在构建精准掌握实验心理学专业知识、深刻领会xxx精神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确保在实验心理学课程中全面体现xxx指导地位,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紧密结合,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班人提供充足的师资力量支撑。
三、xxx精神融入实验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第一,案例选择。笔者甄选了“斯特鲁普效应”这一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代表性的经典实验案例,作为课程思政教学的引子。这一实验不仅展现了心理学实验研究的科学逻辑,还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学,为课程思政教学提供了合适的切入点。
第二,知识解析。该案例通过课堂实验体验让学生了解“斯特鲁普效应”的实验研究过程、实验设计、变量控制、实验实施、结果分析等方面的专业知识。随后笔者将系统解析该实验的实验过程、设计方案,以及实验结果的心理学意义、理论机制、研究价值等专业知识,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该实验方法和研究思路。
第三,文化阐释。笔者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观点,对案例内容进行价值引领。笔者先引导学生从心理学视角分析具体现象及其心理规律,再结合中国古训,对比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共通之处。具体而言,在解析“斯特鲁普效应”时,笔者引入了《道德经》中的“宠辱若惊”观念,引导学生从哲学高度反思个体在复杂环境中的情感态度,以及保持清醒和稳定的心态,不为外界环境所扰,才能成就大我。之后,笔者再联系“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理念,启发学生将个人发展和国家社会发展相契合,增强学生责任意识,让学生明确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要把自己的眼界放远,要把自己的长远目标和国家社会发展的命运紧密结合。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学生不仅能够领会实验理论的内涵,还能够获得完整的知识体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第四,价值引领。通过案例教学,笔者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顺境逆境,做到宠辱若惊,得意不忘形,失意也不忘形,培养学生健康的人生观。笔者鼓励学生不贪图眼前的享乐,不被眼前的困难所困扰,而是要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社会发展相结合,树立远大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
案例设计紧扣“知识解析—文化诠释—价值引领”的路径,将专业知识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机统一。通过体验实验、文化解析、价值领悟三个环节,实现了对学生专业素养、人文素养和价值观念的系统熏陶,有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概言之,案例教学设计贯彻xxx精神,立足专业特色,凸显思政育人功能,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紧密结合,达到了理论联系实践的高度统一。
四、xxx精神融入实验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第一,学生概况。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将党的xxx精神融入实验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学生在学习主动性、专业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都有了显著变化。首先,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主动学习积极性大幅提高。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研讨式互动教学法等,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数据显示,本学期学生课堂平均提问次数增长20%,课后复习的比例由60%提高到85%以上。其次,学生对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明显提高。通过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形式,在期末实验心理学考试中,87%的学生在实验分析和实验设计两类题目上得分率显著提升。可喜的是,思政教育渗透下,学生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得到全面锻炼。从测评数据来看,大多数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不同程度提高,尤其是社会责任意识和国家认同感这两个维度提升极为明显。由此可见,通过多种形式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学生不仅掌握了专业知识技能,还形成了正确的理念价值,树立了远大的人生理想,坚定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这为他们成长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xxx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师资队伍。通过将xxx精神融入实验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教师在教育理念、教学能力和综合素养等方面获得了全面提升。首先,理念升华。教师树立了以全面培养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在知识传授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引领,真正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其次,教学艺术不断创新。为了契合课程思政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勇于尝试启发式、互动式、情景化等新颖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教学效果显著提升。最后,专业素养持续夯实。通过校内外系统的专业理论和实践培训,教师对心理学的前沿知识、实验技术的掌握更加精准;对党的创新理论阐释有了更深入的认知和领悟,两者相互促进下,其专业素养不断提升。教师教书育人的教学理念牢固树立,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拓展,专业素养和思政素养共同提升,为进一步加强高水平课程思政建设注入了强大的师资动力。
总之,在实验心理学课程中融入xxx精神,是一项富有前景的教育教学改革探索。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我们取得了可喜的初步成果,但也清晰地认识到,未来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不断总结、改进和完善。首先,要以目标为导向,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勇于创新、勇于合作。通过积极参与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新,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创新意识。其次,要持续深入挖掘xxx精神蕴藏的深刻内涵,并与时俱进地更新课程内容,使思政教育更加系统化、理论化。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政实践互动,促使其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形成明确的社会责任。再次,需要优化信息化教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打造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新模式。通过融合和共享优质的课堂资源、网络资源及校外资源,可确保思政教育更好地融入心理学专业课程。最后,还要创新师资培养形式,吸收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全面提升教师队伍专业素质和思政修养,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完善的师资保障。只有通过不懈努力,在教学理念、内容、形式、模式、队伍等各方面不断优化和完善,才能更好地实现xxx精神与专业课程的深度融合,为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xxx提供坚固的思想支撑,进而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行稳致远。
参考文献:
[1]刘志远.立德树人视域下实验心理学课程思政探索[J].高教学刊,2023,9(23):181-184.
[2]许俊.中国人的根与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4
[3]林祟德.“教育家精神”也是中国心理学家精神之追求[J].心理与行为研究,2023,21(6):721-724.
[4]游旭群.贯彻xxx精神:打造中国风格的心理学理论体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23,21(2):145-153.
[5]李敏,姜永志.课程思政背景下实验心理学“一三四六”教学改革探索[J].高教学刊,2023,9(2):145-149.
[6]皮陆杨,王保卫,莫欣欣.从中国传统文化“心”之视角看中国现代心理学的发展[J].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9,29(5):87-90.
[7]王小磊.积极心理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互鉴的可行性研究[J].心理月刊,2023,18(12):216-219.
[8]谢嘉,老维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思政教学路径探索[J].大众文艺,2023(15):147-149.
[9]陈明.东学西渐:老子思想的积极心理学分析[J].原道,2022(1):205-215.
[10]白学军,章鹏,杨海波,等.心理学“知-行-信”课程思政模式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J].心理与行为研究,2022,20(5):672-6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