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以课程思政为导向的生理学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以课程思政为导向的生理学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19

2023-03-11 14:52:14    来源:    作者:shaozhun

摘要:摘要:文章首先介绍了“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以课程思政为导向的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然后阐述了“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以课程思政为导向的生理学课程教学映射与融入点及育人目标,接着论述了“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以课程思政为导向的生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最后对“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以课程思政为导向的生理学课程教学进行了反思。

  摘要:文章首先介绍了“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以课程思政为导向的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然后阐述了“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以课程思政为导向的生理学课程教学映射与融入点及育人目标,接着论述了“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以课程思政为导向的生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最后对“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以课程思政为导向的生理学课程教学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生理学课程教学;课程思政;“互联网+”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学生要想在未来行医道路上承担起救死扶伤、保护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使命职责,不仅要拥有渊博的医学知识和过硬的临床技能,还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高尚的医德医风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对于医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意义重大。

  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1]。本着这一课程思政的指导思想,以充分发挥生理学课程的德育作用为目标,宁夏医科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生理学与神经生物学教研室全体授课教师在深刻领会课程思政内涵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提炼生理学课程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文化、爱国主义、科研精神等内容融入课程教学,结合生理学课程特点,在重视专业知识底蕴的基础上,以立德树人为育人目标,将思政理念渗入生理学教学的全过程,培养有扎实的学术功底、深厚的知识储备,以及有仁爱之心、理想信念、道德情操的优秀医学人才,<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高水平的高等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构筑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大格局,进一步提升医学教育质量。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以课程思政为导向的生理学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一、“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以课程思政为导向的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理学是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医学课程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主要阐述正常人体及其各组成部分表现的各种生命现象、活动规律、产生机制、调节方式及其过程,以及内外环境变化对这些生命活动的影响。

  生理学与医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生理学教学大纲是该课程建设和实践的指导性文件,其以“立德为先,树人为本”为育人根本$旨,落实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教学目标。在深入分析目前生理学教学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困境与成因,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并优化方法策略上,我校教务处、基础医学院教学办公室及生理学与神经生物学教研室通过反复调研、会议讨论、集体备课、座谈等方式形成上下合力,以课程思政为导向,结合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对各专业生理学教学大纲进行修订:生理学课程共十二章内容,按照不同章节学时数、教学内容及其特点,增加线上教学学时数,并确定课程思政映射点,每章约1~4个思政素材,目前建设完成的线上+线下课程思政资源共51个。在教学实践阶段,授课教师会根据不同章节的内容融入思政元素,以线上+线下的授课方式,将专业理论知识与思政素材有机结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促使学生形成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科研态度,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从而发挥知识入学生脑、思政入学生心的作用,实现“四个统一”: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2-3]。

  二、“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以课程思政为导向的生理学课程教学映射与融入点及育人目标

  生理学是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通过理论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关于人体各种生命活动的过程、机体各器官的功能及这些功能的物理化学本质和原理,掌握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后,才有可能理解和把握在疾病状态下的生理机能,并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各相关基础和临床课程奠定基础。思政资源是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的先决条件[4]。如表1所示,教师可结合生理学学科特点,系统、深入地挖掘生理学知识体系中蕴含的思政元素,结合诺贝尔的故事(如诺贝尔家族及诺贝尔的成长故事),从科学家精神(如威廉·哈维的心血运动论;班廷为研究胰岛素锲而不舍的精神;林可胜作为一个时代的先行者,在消化生理学中做出杰出献)、学科前沿进展(如2022年生物科学领域Top 10热点前沿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古代医学文化是中国医学文化的源头,几千年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至今散发着无穷的魅力,如伏羲氏尝草制砭,以治民病;李时珍采百草而著《本草纲目》等)、热点事件(如医学史上的重大事件,从人痘、牛痘到猴痘病毒;从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到如今中国对于疫情的有效控制;2022年国家卫健委发布《“=四五”卫生健康标准化工作规划》)等方面,以图文资料、微课、案例等形式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依托学校智慧校园平台,线上与线下学习双向并行,重视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和引领,实现思政教育与生理学专业课教学的有机结合,促使医学生(有w实的学术功底、深厚的知识储备,D头能承担使命和责任,心中有国家和民族,能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文化,从而有效拓展立德树人实践路径[5]。

  三、“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以课程思政为导向的生理学课程教学改革

  (一)教师培训

  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直接关系到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且思想政治理论随着时代的发展会不断更新,新的理念也会不断e现。我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定期邀请校内外的专家学者来校交流,同时通过高教国培在线教育、师培联盟、学习通、学习公社及网络研修等平台定期组织学校一线教师通过线上或线下的方式,进行课程思政及MOOC、SPOC课堂、BOPPPS课堂、翻转课堂、微课、PBL小组讨论教学等多种教学理论及教学方法的培训,以保证一线教师思想政治学习与时俱进,深化教师对于课程思政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且不定期开展线上和线下课程思政教学交流,并大力提a、鼓励一线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创新尝试[6]。通过这些培训与交流,教师有了初步的课程思政信息编辑、教学活动设计、视频制作及线上线下教学资源的建设及应用的基础。我校生理学与神经生物学教研室每周一次的思政学习和不定期的集体备课,增强了教师的思政育人意识,提高了其思想政治道德素养。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可使专业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结合[7]。

  (二)建设以课程思政为导向的网络学习资源库

  目前,国内比较成熟的在线教学平台有中国大学MOOC、腾讯课堂、91速课、网易云课堂等。为满足医学教学的个性化需求,我校生理学与神经生物学教研室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任务,在学校的在线学习平台创建生理学在线课程,包括翻转课堂和SPOC课堂。学生手机端“在线学习”APP测试成功使用,教师上传微课视频、教学PPT、课外延伸阅读、临床案例、课程思政内容等教学资源。同时,教师可整理其他可用的外网资源以供学生参考学习,包括慕课平台资源、视频公开课、精品课程网站等,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在线学习资源,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自我评测,完成课程学习[8-11]。

  (三)生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过程

  1.课前预热铺垫。课前,任课教师至少提前一周通过学校在线学习平台上传或更新补充线上学习资源包并下发学习任务,学生则通过在线学习平台手机端或PC端查看学习任务,观看微课视频、查阅相关网络资源及线下资料等,针对上传的思政素材,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做好笔记,针对生理学专业知识进行预习并记录问题,总结收获。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对专业知识形成初级知识架构,同时通过相关的思政拓展内容体会到生理学作为基础医学对于人类健康事业的重要推动作用,从而形成共鸣,激发学习热情、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12]。此外,教师可通过在线平台,利用碎片化时间答疑解惑,并了解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以便在后续的教学实施阶段做到有的放矢。

  2.课中启发引导。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初步形成自己的知识架构。在此基础上,考虑到当代医学模式已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换[13],所以教师在线下授课中,应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优化和更新,抛弃以往的“主知主义”“以教师为中心”等传统教学模式。实际授课中,教师应该依据新修订的教学大纲和执业医师考试大纲要求梳理生理学的相关知识点,并将其作为每节课开篇讲授重点强调的内容,让学生明确该部分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让学生从“学什么、跟着学”转变为“为什么学、如何学”。在明确当节授课目标后,教师接着应该挖掘生理学课程的知识内容与其中蕴含的思政育人素材、思政映射与融入点,对课程教学中能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专业知识教育内容有机融合的领域进行深度挖掘,并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实施课堂讲授,以实现知识教授和价值引领双重目的。而不同章节内容可挖掘的思政育人素材有所不同,其思政映射与融入点也有所差异,如绪论中,选择结合中国政治现状,使专业知识与政策法规和生活实际相贴近;结合生理学发展史,介绍生理学家的奋斗经历和研究成果;而在各系统各论部分,可选择与医学有关的节日,积极鼓励学生开展校内外宣传普及医学知识的活动;实验课结合动物实验,下发倡议书,倡导学生遵循3R原则,即Reduction(减少)、Replacement(f代)、Refinement(优化),善待实验动物。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挖掘思政育人素材,更重要的是选取教学方法。对此,教师可根据章节内容特点,选择借助动画演示、案例、PBL或TBL等教学法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其中,案例教学法较为常用。同时,针对不同系统内容,教师要注意收集并更新临床病例,进行案例式教学,至少每一章进行一次案例分析,讨论的部分可以设置为线上讨论,充分利用学校智慧校园和钉钉直播平台,提供不断更新的优质学习资源,培养学生分析病例的能力和科学、严谨的医学精神。例如,在进行肾脏移植知识点的教学时,笔者便引入了如下案例:2022年4月,宁夏29岁小伙离世,捐献的器官、角膜让6人重获新生,遗体也成为医学教育的“无言良师”。这样以案例作为启发的线索,让身边的故事感染学生,把“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传递下去,可避免说教,引发学生共鸣,增强学生的价值认同感。此外,在线下授课中,教师还可以引入基于System Physiology理论支撑的ESP功能数字人、智慧实验室,实现基础与临床的整合、理论与案例的整合、线上与线下的整合,以教学实际践行3R原则,强调基本伦理原则,教育学生敬畏生命,做有温度的医学人,提升学生的医学人文素养。如此,课中环节教师找准思政融入点之后,选用合适的教学法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能够在完成知识教授的同时,把家国情怀和主流价值熏陶自然地渗入课程的专业内容[14-15]。

  3.课后跟进内化。课后,教师布置线上或线下的试题、作业等,要求学生按时完成,计入平时成绩(观看视频占20%、阅读案例及延伸阅读占20%、章节作业占20%、章节测试占40%)。线上发布的视频、案例和延伸阅读都是结合各个章节知识点融入思政内容,教师设置课后线上学习时长限制,通过在线平台的统计数据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展,通过讨论区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理论见解,通过错题排行榜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时纠错并进行针对性的强化训练。课后线上的督促和跟进有助于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有效促进学生课后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对思政内容的共鸣[16]。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大学生创新课题”活动,以及本科生进科研团队活动,鼓励有科研兴趣和科研能力的学生参与科研,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理论知识,培养科研思维,提升科研能力,从而构建课程思政的育人大格局[17]。

  四、“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以课程思政为导向的生理学课程思政教学反思

  第一,改善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隔绝的“孤岛效应”。教师要深入挖掘生理学知识中的思政元素,以生理学知识为载体,以生理学中的思政元素为纽带,将生理学专业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生理学教学的全过程[18]。同时,教师要坚持思想政治理论在改进中加强,提升生理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医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与期待。此外,教师要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将立德树人贯彻生理学课堂教学全过程,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前行、相得益彰,构筑育人大格局。如此,才能在极大程度上解决生理学专业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脱轨”问题[19]。

  第二,注重发挥教师的育德能力。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决定了课程思政的效果和质量。课程思政以课程建设为主阵地,以课堂教学为主战场,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传播生理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灵魂、塑造品行、塑造人格[20]。对此,学校应定期以学习文件、培训、集体备课等形式对专业教师进行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制、党建、心理健康等内容的培训,使教师不但专业素质过硬,思想政治能力也过硬。同时,学校应在生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过程中,以线上+线下的教学方式,通过完善的评教机制,敦促教师把“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生发展”作为核心理念,持续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策略、扩充教学资源,<力做到把思想性、理论性、知识性与教学方式上的可接受性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点、线、面”的综合贯通,从而提升其做“四个引路人”的能力。

  第三,建设“云课堂”,助力课程思政实施。学校可利用在线教学平台,把课程思政作为开展教学工作的抓手,构建生理学精品在线课程,创建线上翻转课程平台、SPOC课程及相关MOOC资源等,整合优化生理学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将课程思政巧妙地融入“云课堂”,扎实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总之,我校生理学与神经生物学教研室以课程思政为导向,紧密结合生理学大纲与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不断完善课程思政工作体系、教学体系和内容体系,建设生理学精品课程,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教学体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笔者将继续紧紧抓住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继续丰富生理学课程思政内容与教学方法,<力解决好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的问题,在生理学课程教学中注重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着力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注重加强医者仁心教育,在培养学生精湛医术的同时,教育引导学生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尊重患者,善于沟通,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人文修养,提升其依法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使其将来能够做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医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5-28)[2022-04-20].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2016-12-09)[2022-04-20].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16/12-09/c117092-28936962.html.

  [3]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EB/OL].(2019-03-18)[2022-04-20].http://www.gov.cn/xinwen/2019-03/18/content_5-374831.htm.

  [4]赵红晔,赵堃,王月飞,等.BOPPPS教学模式在生理学MOOC教学设计中的应用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7):58-60.

  [5]于蕾,朴莲花,张春晓,等.医学生理学开展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1(3):21-22.

  [6]马亚丽,孙小娅.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实践路径研究:以生理学课程为例[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20,23(5):55-58.

  [7]余万桂,钱锋.生理学教学中思政元素的渗入[J].教育教学论坛,2020(36):93-94.

  [8]黄伏连.“互联网+”背景下生理学新形态一体化教材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21(49):16-17.

  [9]罗自强,冯丹丹.在生理学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20,19(11):1283-1286.

  [10]田原,邸阳,李垚,等.构建生理学“课程思政”体系的探索[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13(34):143-147.

  [11]高德毅,$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12]罗自强,冯丹丹.讲好八个故事,开展生理学课程思政[C]//中国生理学会.中国生理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生理学教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北京:中国生理学会,2019:13-14.

  [13]肖宇,王滨,王月飞,等.基于“混合式教学”开展生理学课程思政的实践研究[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21,11(5):58-62.

  [14]李国娟.课程思政建设必须牢牢把握五个关键环节[J].中国高等教育,2017,4(增刊3):28-29.

  [15]刘燚,张辉蓉.高校线上教学调查研究[J].重庆高教研究,2020,8(5):66-78.

  [16]暨明,罗自强,向阳.疫情防控下基于SPOC的生理学线上翻转课堂教学[J].基础医学教育,2020,22(4):281-284.

  [17]许建平,向阳,文志斌,等.医学生理学翻转课堂教学效果分析[J].基础医学教育,2017,19(1):20-23.

  [18]饶彬,金黎希,王怡.翻转课堂研究若干问题述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27):49-51.

  [19]王运,成协设,李慧慧,等.基于建构主义SPOC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21(3):89-94.

  [20]韩要武,胡敏,钱琛,等.循证医学理念在研究生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4):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