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共同驱动的人才培养体系研究论文

2024-12-16 11:49:47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新时代,产教融合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在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哈尔滨剑桥学院为例,分析其如何构建产教融合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共同驱动的人才培养体系,详细阐述该体系的实施细节、实施成效及特色,以期为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提供新的思路,促进工程教育创新发展。
摘要:新时代,产教融合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在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哈尔滨剑桥学院为例,分析其如何构建产教融合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共同驱动的人才培养体系,详细阐述该体系的实施细节、实施成效及特色,以期为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提供新的思路,促进工程教育创新发展。
关键词:产教融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人才培养体系
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对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是将“产出导向、学生中心、持续改进”理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这种理念也被称为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本文以哈尔滨剑桥学院为例,探讨基于OBE教育理念,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产教融合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共同驱动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一、产教融合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协同机制
在地方本科高校工程科技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过程中,产教融合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两个重要指引点,看似完全独立无关的概念,实质上却高度互联相通。产教融合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协同已经成为高校工程教育类专业进行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重要方式,二者之所以能够进行融合协同发展,原因在于二者之间存在内在的关联性。如果说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为高校工程教育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那么产教融合则为人才培养体系提供了动力,确保了人才培养产出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二、哈尔滨剑桥学院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一)构建人才培养体系框架
产教融合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共同驱动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形成“产业信息与资源—产教融合机制—人才培养体系关键环节—专业认证关注点”体系,涵盖培养目标制定、培养过程实施、培养过程管理及培养成效评价等关键环节。该体系紧扣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逻辑严谨,内涵丰富,具备自适应与迭代发展能力,为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二)具体实施细节
本文通过哈尔滨剑桥学院的实践案例,详细阐述了产教融合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在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具体实施细节,展示了二者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协同作用。
第一,产教融合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共制培养方案。首先,哈尔滨剑桥学院通过实施“产教对接,认证引领”策略,将人才需求与发展愿景融入培养目标制定,提高培养目标的适应度。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评估现有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反馈与调查数据,分析目标的合理性与适应性。基于调研结果,梳理未来5—10年的产业人才需求,精准调整人才培养定位,结合学生特点与国际认证标准,制定具体培养目标。学校积极征求校外意见,组织论证并邀请产业专家参与,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实用,与产业需求紧密对接。其次,实施“产教互商,认证为准”策略,提升毕业要求的准确度。哈尔滨剑桥学院将用人要求与职业特质融入毕业要求制定,结合产业需求和认证标准,与企业共同制定毕业要求,强调专业知识、实践与创新,构建了三大画像——专业认证标准画像、专业人才特色画像和行业企业用人画像。该校聚焦教育质量评估标准、学生核心能力和企业人才需求,优化教学内容,确保毕业生快速适应职场,满足行业发展需求。最后,通过实施“产教互研,认证融入”策略,将主流技术与行业规范融入课程体系设计,提高课程体系的匹配度。课程内容应具有较强的前沿性、实用性,将课内、课外教学相结合,通过映射矩阵确保课程与毕业要求紧密对接。哈尔滨剑桥学院必修课程全面覆盖毕业要求,选修课程和课外活动有效强化特定技能,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四四制”课程体系涵盖理论、实践、应用和素质教育,全面培养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满足社会需求。
第二,产教融合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共施培养过程。首先,哈尔滨剑桥学院通过实施“产教互动,认证规范”策略,将项目案例与工作流程融入培养过程,提高培养过程的有效度。学校基于OBE理念构建教学模式,明确教学定位与目标,设计教学策略,助力学生渐进式达成学习目标。同时,实施“产学三级联动”工程能力分级培养模式,逐级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技术应用能力、系统工程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充分利用产业资源,增强培养过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其次,通过实施“产教互促,认证监督”策略,哈尔滨剑桥学院将过程监控与质量提升融入培养过程管理,增强培养过程的严谨性。学校依托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对培养过程进行严格监督,确保人才培养与行业接轨。并且,建立校企共哺的学生专业发展与指导体系,提供全方位的行业趋势、职业规范和生涯规划指导。通过多元立体的评价机制,收集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反馈,持续优化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高质量、高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
第三,产教融合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共建培养条件。首先,通过实施“产教互补,认证支撑”策略,哈尔滨剑桥学院将岗位环境与实践平台融入培养条件建设,加大教学条件的保障力度。依托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学校建立专业实验室、虚拟仿真平台和校外实习基地,配备相关教学设备,引入企业资源,提供真实工作环境和线上实践体验。其次,通过实施“产教互享,认证更新”策略,哈尔滨剑桥学院将教育内容与行业动态融入教材开发与更新,保证教材的实用性和时代性。学校还与企业合作开发专业教材,依据行业需求和课程目标设定教学大纲初稿,明确教学模式和内容,设计并编写教材,确保教材内容与教学模式、目标契合。教材编写完成后,试用并评价教材,完善教学模式和内容,最终定稿出版。校企共建教学团队参与调研,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对接,培养高素质人才。
第四,产教融合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人才交流与科研转化。首先,哈尔滨剑桥学院通过实施“产教互派,认证认可”策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基于认证的人才支撑体系。该体系涵盖组织保障、制度约束、利益驱动、考核晋升和沟通协调等方面。校企共建联合教学与研发团队,推动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制定规章制度,规范合作行为;完善利益驱动机制,激励教师参与;制定考核机制,提供晋升依据;通过合作平台,加强沟通协作,确保项目成果产出,有效保障高素质人才培养与科研成果转化。其次,实施“产教互推,认证助力”策略,将科研动态与市场需求融入研发过程,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哈尔滨剑桥学院加强校企合作,鼓励教师结合企业需求开展科研,并邀请企业参与项目,共享资源,通过专业认证确保项目的可行性与实用性。产业学院研究中心作为关键转化平台,整合校企资源,将其转化为教学案例和生产项目,推动教育实践与技术创新。
第五,产教融合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策略实施与评估。首先,实施“产教互策,认证引导”策略,将教育政策与认证标准融入教学策略制定。哈尔滨剑桥学院以专业认证为导向,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制定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并与企业紧密合作,共同确定教学内容与方法,确保教育内容契合产业需求。同时,建立风险控制机制,确保项目高质量实施和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其次,实施“产教互监,认证把控”策略,将教学质量与反馈机制融入教学质量监控。哈尔滨剑桥学院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全面监控教学过程和结果。定期收集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反馈,不断改进教学策略,确保教学质量持续提升。
第六,产教融合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效果评价与持续改进。首先,哈尔滨剑桥学院通过实施“产教互评,认证衡量”策略,将用人效果与社会评价融入培养成效评价,提高人才培养的满意度。学校实施全面评估,结合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职业素养等方面,以及用人单位反馈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进行客观评价。此举有助于了解培养效果,为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提供参考。其次,哈尔滨剑桥学院实施“产教互学,认证指导”策略,基于评估结果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指引,持续优化人才培养体系,通过调整课程、改进教学、强化实践等,确保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一致。
三、哈尔滨剑桥学院人才培养体系实施成效与特色
(一)实施成效
哈尔滨剑桥学院实施产教融合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共同驱动的人才培养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校企共建现代产业学院,形成校企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建设实践基地、共同评价培养效果及共同完成成果转化的合作机制。近五年,校企投资超千万,建设多个专业实验室。用人单位满意度高达96.1%,学校荣获“最佳人才培养奖”。三项产教融合教学成果荣获2022年度黑龙江省教学成果奖。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86%以上,一半以上留在黑龙江省内就业且企业对毕业生满意度高,表明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与黑龙江省的产业需求高度契合,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特色与创新
第一,双轮驱动策略。哈尔滨剑桥学院人才培养体系的特色与创新在于采用双轮驱动策略,即产教融合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相结合。这一策略以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为核心,确保教育内容与产业需求高度契合,使学生所学贴近实际,提高其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第二,引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国际化标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不仅提供外部评价,更是推动高校内部改革、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哈尔滨剑桥学院引入国际专业认证标准,提升了教育国际化水平,推动了学校内部改革。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教育教学过程符合国际标准,从而确保毕业生具备行业认可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第三,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在人才培养中,本体系聚焦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鼓励学生创新,以适应国际化竞争。
第四,注重建立健全的质量监控与反馈机制。为确保人才培养体系的持续优化,哈尔滨剑桥学院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监控与反馈机制,定期评估教育教学过程,并及时响应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反馈,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第五,与传统人才培养体系相比,本体系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和产业界参与。注重学生个性化需求与全面发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学校与企业开展紧密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保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紧密对接。
综上所述,哈尔滨剑桥学院通过构建产教融合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共同驱动的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显著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新路径。不过,虽然实践验证了该人才培养体系的有效性,但该体系在实施过程中仍面临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不对接、企业参与深度不足等挑战。未来,需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协同,以持续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从而促进应用型高校工程教育专业内涵式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施晓秋,徐嬴颖.工程教育认证与产教融合共同驱动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2):33-39,56.
[2]汤苗苗,郝思鹏.基于产教融合与工程教育认证协同驱动下的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探讨[J].大学,2022(19):83-86.
[3]金佩剑,闫伟,孙世梅,等.工程教育认证与产教融合共同驱动的人才培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30):234-2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