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书法教学的困境与应对论文

2024-12-10 11:46:31 来源: 作者:dingchenxi
摘要:书法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党和国家也大力倡导中小学推进书法教育。但目前小学书法教学面临着诸多的困境,如书法教育课程实施不到位、专职教师数量较少、课程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评价有待优化等。
摘要:书法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党和国家也大力倡导中小学推进书法教育。但目前小学书法教学面临着诸多的困境,如书法教育课程实施不到位、专职教师数量较少、课程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评价有待优化等。文章面对这些困境,立足教学实践,探讨了应对小学书法教学困境的策略,希望能为提升小学书法教学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书法教学;困境;策略
书法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教育是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确定了书法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也强调了书法教育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小学积极开展书法教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也有利于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优良品质。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更需要加强小学书法教学,强化小学生的书写意识,更好地发挥书法育人的作用。但目前小学书法教学仍面临着诸多的困境,探讨应对策略势在必行。
一、小学书法教学的困境
(一)书法教育课程实施不到位
教育部有关文件中指出小学三至六年级应每周开设一节书法课,强调了书法教学的重要性。虽然许多学校在课表中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每周至少开设了一节书法课,但在实际教学中书法课并未真正进入课堂,这一节课多被其他课程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绝大多数小学的书法教学主要依赖于语文的讲解与指导的,需要书法课程的教师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以及书法理论知识,甚至还要求书法教师具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能够灵活应用教学方法帮助小学生克服畏难的情绪练习书法。但绝大多数学校担任书法课的教师多为语文教师,甚至一些学校的书法课由美术教师兼任,专职书法教师数量极少。与专职书法教师相比,这些兼职的教师书法专业知识储备不够丰富,因为语文等教学工作课时紧、任务重,没有多余的时间与精力去认真研读书法政策文件,跨学科教学会直接影响书法教学的效果。
对于绝大多数师范类的毕业生而言,追求有编制的稳定的教学工作岗位是他们优先考虑的因素。与语文、数学等应试教育的主要学科相比,书法刚为一级学科,甚至在一些学校中书法的课程地位不如音、体、美,书法教师并没有编制,这在很大程度上进一步增加了书法专业师资的引进难度,这也是小学专职书法教师数量较少的重要原因。
(三)课程教学方法单一
小学推行书法教学是在小学生群体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书法美育与德育的作用,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要想实现这些教学目标,书法课程教师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尤其是对于绝大多数小学生而言,书法课程的内容较为枯燥,就更需要教师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书法练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书法课上教师主要是在黑板上为学生示范练习,学生在教师示范后临摹字体进行练习,师生之间缺乏双向的互动。同时,也因为传统板书以及小学生身高等因素的影响,并非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充分看到教师的运笔过程,这会直接影响小学生书法练习的效率与效果。
小学生非常喜爱新鲜的事物,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但同时在课堂上也难以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单一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吸引学生认真分析书法字体结构以及解决书法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甚至会使部分学生在畏难的情绪下拒绝练习书法。小学书法课具有极强的人文性特征,因此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尽可能地贴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有效引导小学生养成“间架结构”等良好的写字习惯,做到书法书写规范与整洁。但教师单一的教学方法却难以达到这一效果,短期内这一现象也难以改变,这直接影响了小学书法教学的效果。
(四)教学评价有待优化
书法作为书面语言使得教师对学生书法训练效果的评价大多采用学生提交作品后统一批改的方式进行,教师大多注重对学生书法模仿能力的评价,根据学生书法模仿是否符合规范以及页面的整洁度,按照不同的等级进行划分。这种传统的评价方式体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书法过程之中的个体差异,也难以客观反映学生在书法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以及取得的进步。从评价主体来看,小学书法教学的评价主体以教师评价为主,而教师也很少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动态化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教师无法全面与客观看待学生所取得的学习成果,无法及时给予学生正向的反馈,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小学生学习书法的积极性。除此之外,绝大多数小学也尚未制定关于书法教育的教学评价的标准以及完善的教学评价制度,难以指导教师合理地开展教学评价。
二、应对小学书法教学困境的策略
(一)加强小学书法课程建设
小学书法课程建设是小学书法教学有序开展的重要支撑,因此学校领导需要贯彻落实,教育部有关的文件内容,要每周至少开设一节书法课。小学生的书法学习应该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否则难度过高的书法学习很有可能会使学生学习书法的积极性下降。任何一项书法的学习都必须经过长期与艰苦的训练,因此学校以及书法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去安排书法课程教学的课时与内容、难度。
对于中低年级的学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隔周开设一次书法课。在课时安排上可以参考教育部颁布的写字指导纲要等文件的内容安排书法课时,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初期可以将书法课程纳入语文课堂中,确保每学期书法课的总课时不少于9节课。在学校拥有充足的专业书法教师以后,在每周开设一节书法课程,每学期书法课程课时总量不少于18节课。
在书法课程的类型方面,学校也应该结合不同年级学生认知水平以及识字教学的要求进行差异性设计。学会识字与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要求,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也是低年级学生写字的基本要求,所以这一年龄段的书法课程应以硬笔书法为主,旨在培养低年级小学生能够应用铅笔写出结构合理、笔画书写均匀、汉字排列均匀的硬笔书法,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坐姿与握笔姿势。中年级的书法课程以毛笔书法为主,而高年级则可以开设毛笔与硬笔交替的书法课程。
(二)加强书法教师队伍建设
书法教师专职化能够有效提高书法课程教学质量,小学书法课程的开设对于专职及专业书法教师的需求越来越多,但目前许多学校专业书法教师缺少的现象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近年来国内许多高校开设了书法专业,旨在培养高水平专职书法教师或者是书写技能强的书法人才。因此小学应该尽可能地与地方教育部门以及高校积极地进行沟通,可以与地方院校在教育部门的支持下开展专项人才培养计划,同时积极参与校招会等院校的人才招聘活动,及时在各类院校挖掘具有潜力的书法专业人才,参与到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促进小学书法教师专职化,吸引更多书法专业的人才走进课堂,进一步优化学校书法教师队伍结构,尽可能提高专职书法教师的比例。
由于绝大多数学校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专业书法教师缺少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就必须重视对现有书法教师的培训,不断提高书法课程教师理论水平与教学水平。小学对于书法课程教师的培训应该坚持集中学习与教师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每月组织教师进行集中学习,集中学习的内容主要为工具书写等书法基本常识、字体与书体等文字学知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内容解读等内容。再结合教师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利用微课的形式鼓励教师自主安排时间进行线上学习,线上学习引入“学分制”,每一节课有相应的学分,对教师自主学习每一学期的学分做出明确的规定,督促教师可以按时完成线上学习的内容。书法教师线上学习的内容包括书法基础知识等学科专业知识、规范汉字与书法用字知识、学生书写技能辅导方法等内容,不断提升书法教师的书写能力、教学水平以及创新能力。此外,多数新上岗的书法教师对于学校书法教学现状缺乏全面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所以学校要积极组织新入职的书法教师进行岗前培训,注重教师专业技能以及职业道德方面的培训,尽快建设一支专业能力强、素质过硬的书法教学队伍。
(三)改革课程教学方法
小学生的书法练习以模仿教师书写过程为主,即使书法教师认真、详细向学生讲解书法理论,学生不一定都能够完全理解,但如果教师能够向学生充分展示字体书写的过程,多数学生便可一点即通。因此,书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利用好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去调整书法教学的方法,可以借助多媒体展台或者是电子白板等教学媒介,以学生的视角,用学生同样的纸笔墨进行书写过程的示范,更好地将书写过程中细微的动作向学生清楚地展示。教师在坐下来模仿学生进行书法写作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编队学生示范与讲解,要保持耐心与宽容心,要尽可能地让每一位学生看清每个笔画的起笔与落笔的方式,教师流畅与专业的书法技术会让许多小学生心中自觉地产生崇拜的心理,从而提高小学生学习书法的积极性。
节奏是书法艺术的生命,小学书法教学中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能够写出规范的书法文字,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写字速度。因此教师也可以巧妙地利用现代音频技术在书法讲解以及学生进行书法练习的过程中播放节奏悠长的传统乐曲,让小学生在音乐的影响下增强对书写节奏的感悟,提高练习效果。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生活经验不足,同时书法教师的教学过程中也不能忽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有的学生仅仅凭借一节书法课是难以完全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需要在课后进行多次的学习与练习才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学习效果。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进一步整合适合小学生的书法教学资源,例如整理书家名帖、书法微课资源等,并将这些资源发送至班级群内,便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书法课后进行观看学习与书法练习,利用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线上学习能够提高学生书法学习的效率,也可以弥补传统书法课堂教学的不足。
(四)优化教学评价机制
进一步优化小学书法教学评价机制,是解决小学书法教学困境以及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学校以及教师都应该清楚认识到小学书法教育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学生书法水平的提升更需要长久的练习才可以实现,所以教师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这应该重视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要对学生书法学习的过程进行比较来发现学生在书法学习过程中取得的进步或不足之处,更好地发挥评价的激励性作用。例如有的学生虽然书法水平比不上班级内其他的学生,但在书写过程中就可以较长时间保持正确的坐姿,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中养成了良好的书法习惯,非常值得教师对学生的这一行为进行鼓励性评价。在评价主体上,教师也应该改变过去单一主体评价的方式应该根据教学内容以及活动灵活地引入小组互评以及学生自评的方式,当然还可以让家长参与到书法教学以及对学生的评价中,不仅能够让家长认识到书法教学的重要性,让家长协助教师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书法习惯,也有利于教师更全面与客观地看待学生书法学习的效果。
此外,学校也应该加强对书法教师教学效果的考核评价,主要从教师书法教学准备、书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效果方面进行评价,教学准备主要是通过教案的检查实施,而教学过程与内容评价则是通过随机听课的方式实施,教学效果则是通过学生的反馈意见实施,这种考核评价能够加强对于书法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监督。
三、结语
书法教育课程与专职书法教师的缺失、教学课程方法单一以及教学评价的不合理是目前小学书法教学面临的主要困境,新时期学校以及教师都应该认识到小学书法对于学生语文学习以及人格塑造的重要作用,学校要加强专业书法教师队伍的建设。书法教师也应该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与评价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知识的兴趣,提升教学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