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语文学科校本教研实效性的策略研究论文

2024-12-09 16:29:55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校本教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加强校本教研设计,能促进先进教育理念的引入,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切实促进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深刻凸显校本育人的价值。基于此,文章以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校本教研为教学切入点,从明确站位、搭建体系、资源引入、活动激励等维度出发,浅谈校本教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和意义、侧重点及有效应用策略。
摘要:校本教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加强校本教研设计,能促进先进教育理念的引入,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切实促进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深刻凸显校本育人的价值。基于此,文章以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校本教研为教学切入点,从明确站位、搭建体系、资源引入、活动激励等维度出发,浅谈校本教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和意义、侧重点及有效应用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校本教研;实效性
校本教研是一种以学校为阵地,以教师自主研发、自我分析、修正改良为内容和目标的教学研究活动。其目的在于让教师针对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更高质、高效的研究,强调教师自主学习与自我反思的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校本教研活动建设,能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深入理解教学内容,注重教学实践,积极参与校本教研活动,如此,才能真正提高校本教研实效。
一、校本教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和意义
校本教研可以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可以展现学校的特色和优势。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认识到校本教研的重要性,积极参与配合,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一)凸显学校特色和优势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校本教研可以更好地展现学校的特色和优势。每个学校都有其独特的教学特色和传统。对校本教研的重视和优化能将校本育人特色具象化,并将其最终融入学校的语文教学中。通过校本教研,语文教师能深刻领会学校的教育方针和办学宗旨,在教研过程中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挖掘这些特色,并将其融入教学过程中,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校本教研可以帮助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法,从而提升自身专业水平。通过校本教研,教师可以不断学习和探索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同时,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能营造积极、良好的教研氛围,促进教师团队的共同进步。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校本教研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发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通过校本教研,教师能综合学情和多元资源更精准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制订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计划和方案。在校本教研的作用下,学生的语文能力乃至综合学习能力都将获得大幅提升。
二、小学语文学科校本教研的侧重点
(一)重视对课程标准的研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是教师展开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的重要依据。因此,在进行语文学科校本教研时,教师需要深入理解《课程标准》内涵,明确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目标和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需要关注《课程标准》的修订和变化,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始终与《课程标准》要求保持一致。
(二)重视校方团队合作
校本教研过程中,校方需加强对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以此营造互促提升、共同发展的教研风气。因此,学校需积极组织校本教研活动,鼓励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交流。通过组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等活动,让教师互相学习,共同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
(三)重视先进教育理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传统教学理念将难以满足这些要求。对此,校方可以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更加科学和系统的指导,以此创设符合学生发展的语文课程体系,促进教师的教学实践创新。例如,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个性化和差异化教学。校方在开展教研活动时,可以启发教师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需求,制订更加符合实际学情的教学计划。如此,教师才能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带来直观、积极的影响。
三、提升小学语文学科校本教研实效性的策略
(一)明确站位:为语文教育赋予校本属性
明确站位是提升小学语文学科校本教研实效性的基础。在校本教研过程中,校方要明确本校的育人站位和办学特色,向教师说明教育的宗旨和侧重点,使教师明确学校的教育站位,制订出更加符合学生实际和校本育人特色的教学计划和方案。学校教育站位的设计受《课程标准》要求、实际学情、办学条件等方面的影响。教育站位在校本教研中的强调和渗透可以采用集体培训、观影讲学、评价创造等方式得以落实。在明确站位的过程中,教师需将自身的教学实践与校本教研的目标和侧重点相结合,不断反思和修正自己的教学实践,以此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同时,学校也需要给予教师充分的自主权,鼓励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为语文课程赋予校本育人属性,为校本教研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机会。
例如,在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一课的校本教研活动中,校方需先向语文教师团队明确本校的育人宗旨和办学特色,让教师在做好本职工作、优化语文课程的同时,在语文教育中体现校本育人特色,将本校的教学理念和育人精神外显化。例如,笔者所在学校的办学理念强调将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文化传承意识和使命感作为教育的侧重点,那么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校方就可以通过开会说明、观影教育等方式向本校语文教师明确这一站位,并要求教师在创设语文课程活动时注重对传统文化要素的植入和教育。在此基础上,教师就可以在《纸的发明》一课中组织“体验造纸术”活动,带领学生通过实践的方式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造纸这一传统工艺,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如此设计校本教研活动,能丰富校园精神文明的内涵,外化校本育人理念,使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视文化传播的精神理念在校园内蔚然成风。在校本教研初期,明确站位,能够为语文教育赋予校本属性,增强语文教育的独创性和实效性。
(二)搭建体系:为教师团队明确教研分工
搭建科学合理的校本教研体系是提升小学语文学科校本教研实效性的重要途径。一般来说,搭建校本教研体系包含“学校组织—集体培训—合作讨论—成果修正—试点应用—总结反思”等步骤,而语文教师则要独立完成“课标引领—教材分析—目标定位—方法选择—实践操作—问题反思—策略调整”这一完整的教研活动。这个过程中,校方需注意发挥统筹规划作用,组织学校管理团队和教师团队建立以“学校小课题研究—集体备课—教学观摩—教学反思”为流程的教研活动体系,形成专家指导、骨干引领、同伴互助的教研支持体系。通过多元体系的建立、完善和应用,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将获得显著提升。
以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一课的校本教研活动为例。在本课教学前期,校方可以组织处于同一教学进度的语文教师进行合作教研。校方需先发布合作教研的时间安排和活动流程,让教师在前期明确分工,分别承担查阅资料、制作课件、组织汇报、编写习题等任务,做好发言与分享准备。在合作教研的过程中,校方可以引导教师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本课中具体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之后,参与教研的教师可以轮流发言,说明实施本课教学的个性化方法和策略,并分析所选方法的优势,以此达到相互补充、相互启发的目的。然后,教师可以通过听课观摩、撰写教学反思以及与其他教师交流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总结出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体系,对前期教学实践中不适合的部分加以调整。如此设计校本教研活动,能使教师完整践行“课标引领—教材分析—目标定位—方法选择—实践操作—问题反思—策略调整”的活动路径,使校本教研体系的作用真正落到实处。
(三)资源引入:为语文教学注入源头活水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小学语文教育也需与时俱进、紧跟时事,了解最新的教育动态、更先进的育人理念、更广阔的资源渠道和更便捷的教学工具,全方位优化课程建设,为小学语文教育注入源头活水。因此,校方在开展教研活动时,需为语文教学准备大量优质的教学资源,包括文本资源、视频资源、音频资源、培训资源等。通过引入优质教学资源,教师能受到启发,收获专业知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同时,校本教研还可以通过共享和交流教学资源,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和共同进步。学校可以搭建教学资源库,鼓励教师积极上传和分享教学资源,为校本教研提供更加丰富的素材。
例如,在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一课的校本教研活动中,校方可以为教师搭建语文教学资源库,并引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优质教学资源。例如,校方可以为教师提供关于萧红生平的纪录片、关于园艺文化的图片和视频素材等。在合作教研环节,教师可以共同观看这些教学资源,深入了解萧红的生平、《祖父的园子》的写作背景,以及园艺文化相关知识,并探讨上述教学资源在独立课时中的使用节点和使用方法。多元资源的使用不仅能起到丰富教学内容的作用,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描述的场景和表达的情感。同时,教师也能在交流中分享自己找到的教学资源,如优秀的课件、教案、教学视频等,并将其上传到资源库。通过对优质教学资源的引入和交流,校本教研活动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小学语文教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四)活动激励:为教师创意设计增添动力
活动激励是激发小学语文教师参与校本教研活动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学校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并建立激励机制,以调动教师参与校本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优化教师的自主教研成果。校方可以针对某一课时举办教学课件设计竞赛、优秀教案评选、教学成果展示等活动,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同时,学校也可以设立奖励机制,对在校本教研中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和精神支持,进一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激发教师的创造力。
以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丁香结》一课的校本教研活动为例。校方可以组织“创意课件设计大赛”,鼓励教师发挥创造性思维设计出新颖、优美的教学课件。参赛教师需围绕《丁香结》这一课制作出内容完整丰富、互动形式新奇有趣的教学课件。评委则可以围绕设计的创新性、实用性和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等方面展开评价,最终选出优秀作品并给予奖励。如此设计校本教研活动不仅能激发教师的创新热情,还能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整个团队的教研水平。
通过活动激励的方式,校方可以有效调动教师参与校本教研活动的积极性,提高校本教研的质量和效果。同时,优质课件的设计评选也能让教师更加深入地理解小学语文教育的本质,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学科校本教研的实效性研究,对于凸显学校特色和优势、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深入理解教学内容,注重教学实践,积极参与校本教研活动,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为提升小学语文学科校本教研的实效性,教师需要从明确站位、搭建体系、资源引入、活动激励等方面进行持续探究。
参考文献:
[1]张松华.长效立足校本教研联盟助推专业成长[J].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2(12):10-11.
[2]黄良萍.小学语文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J].新智慧,2022(26):65-67.
[3]费洁.“三维度”:透析新课标视域下的校本教研:以小学语文学科校本教研为例[J].四川教育,2022(Z4):53-54.
[4]姚海东.小学语文校本教研中的课例研训[J].教学与管理,2022(11):27-30.
[5]王国强,曹润娟.农村小学语文校本教研有效性探究[J].宁夏教育,2021(9):44-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