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谈小学语文课堂减负增效策略的实践应用――以统编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为例论文

谈小学语文课堂减负增效策略的实践应用――以统编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为例论文

4

2024-12-09 16:17:47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减负增效是“双减”的核心内容,指的是降低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全面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基于此,在落实减负增效这一目标时,教师可以从情境、问题、活动、任务四个维度入手,设计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成效、降低学生学习负担、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摘要:减负增效是“双减”的核心内容,指的是降低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全面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基于此,在落实减负增效这一目标时,教师可以从情境、问题、活动、任务四个维度入手,设计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成效、降低学生学习负担、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减负增效;教学实践

  降低学业负担可以让学生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课堂的知识学习中,而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也能够帮助学生更高效地完成学业。因此,在开展语文教学实践时,教师应重视对减负增效策略的运用,以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切实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认知及运用能力。

  一、以情境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大多数教师都会通过创设情境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热情。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可以使其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因此,在减负增效的背景下,在开展语文教学实践时,教师应注重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以统编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草原》为例,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可以内蒙古草原的风光视频为依托,带领学生走进《草原》。具体而言,教师可以打造一个以“游览草原,感受草原人文特色”为主题的教学情境。教师可先以一首《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引发学生对内蒙古草原的神往,使学生初步建立对草原美景的认知。随后,教师依次呈现有关草原景象的图片、视频等素材,如希拉穆仁草原、辉腾锡勒草原、格根塔拉草原等,使学生进一步感知草原的风光,为其深入感知文章中的风土人情做好铺垫。当学生对草原的兴趣被充分激发后,教师便可以用生动、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学生思考草原人民的性格特点:“同学们,刚刚我们聆听了草原的歌曲、欣赏了草原的景色,那么,你知道草原人民有什么特点吗?你想知道他们是怎样款待客人的吗?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文章《草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带着疑问阅读文章,并在文章中找到相应的答案。同时,在分析文章时,教师也应注意情境的营造,让情境贯穿教学实践始终,使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在上述教学实践中,教师以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歌曲引入情境,以图片、视频等形式进一步丰富情境内容,以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回归对文章的思考,做到了有效创设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能够以充沛的热情高效学习语文知识。

  二、以问题增进交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设置问题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在减负增效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会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阶段的不同,设置不同目标指向的思考问题,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在设置思考问题时,教师应以教学内容为基础,设置贴合教学内容、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问题,让学生的思维能力获得渐进性的提升。

  在前文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已经引导学生开始阅读和思考文章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设置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例如,在初识文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基础性思考问题,如“通过阅读课文,说一说文中描写了哪些场景”。对此,学生需要在阅读文章时对文章的结构进行初步划分,而后总结问题的答案。学生可以回答出文章共描写了三个场景,分别是草原风光、喜迎远客、主客联欢。接着,教师便可以具体段落为基础设置相应的问题,带领学生细致分析文章段落。如在阅读第一段时,教师可以段落中的具体语句为材料设置思考问题:“在‘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中,由‘一碧千里’一词延伸思考,你想到了什么?”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思路。学生给出的答案中,既有从草原充满绿色的角度表达草原独一无二的色泽美,又有从草原辽阔的角度表达草原带给人心旷神怡心情的赞美。

  在以上教学实践中,教师采用设置思考问题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交流,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思考问题时,教师也在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可以灵活地思考问题,从而实现对文章内容的深入分析。

  三、以活动展开实践,提高学生学习成效

  活动是调节枯燥的常规学习方式、降低学习负担的重要手段。在减负增效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应重视设置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学习成效,深刻掌握语文知识。此外,学习活动可以进一步锻炼学生思维,使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思考语文知识,推动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在完成对《草原》文章内容的整体分析后,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文章主要内容、思想与情感等基础知识。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教师可以在最后的教学环节中,设置三个实践活动。第一,以“蒙汉情深”为依据,结合生活经验,演绎在临别之际蒙汉友人之间会说些什么。在该学习活动中,学生需要以文章中展现出的“蒙汉一家亲”的场面为基础,充分认识到当汉族客人来到草原时,热情的草原人民是怎样欢迎、招待的,并以此延续思考,想象当汉族客人离开时,不同民族的人们会表达怎样的情感、说哪些话。这既是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验,也是对学生想象能力的锻炼。第二,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为主题,写出自己在完成文章学习后有怎样的想法或感受。此活动意在引导学生回顾自己思考与学习文章的过程,从而使学生扎实掌握所学内容,并再次思考文章内涵,体会文章传达的情感。第三,回忆自己与朋友、家人等惜别时的场景,并与同学分享这段宝贵的经历。此活动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关联性思考,从而深层体会文章情感。

  在上述教学实践中,教师以文章内容、情感为纽带,设置了演绎、练笔、表达三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效,实现对文章内容的全面掌握。

  四、以任务精简作业,降低学生学习负担

  (一)基础字词作业

  在减负增效的过程中,精简基础字词作业是从作业角度降低学生学业负担的第一步。在分析、探究文章的过程中,学生有单独学习字词的环节,在阅读文章时,学生还会反复与所学字词“见面”。因此,教师在设计字词作业时,应降低其在作业中的占比,使学生真正实现高效学习。

  在设计文章《草原》的基础字词作业时,教师可以从“读拼音,写词语”“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选择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三种题型入手,达到巩固学生基础字词知识的目的:

  第一,读拼音,写词语。教师可根据文章中的重点词语设置题目:lǜtǎn();yīshang();dòu fu();dīyín();mǎtí();cǎi hóng();shāoshāo();wēi xiào()。

  第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在准确掌握汉字读音的基础上做出准确判断:(1)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yūyú)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2)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bábō)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3)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shang cháng),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hónggōng)向我们飞过来;(4)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xuàn xuān),不用墨线勾勒(lèlèi)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第三,选择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此题目需要学生同时判断读音、判断选项,实现到对词汇的扎实掌握:A.勾勒(lé)低吟(yín)绿毯(tǎn);B.鄂温克(è)迂回(yú)羞涩(sè);C.好客(hǎo)骏马(jùn)隐隐(yǐn);D.蒙古包(měng)马蹄(tí)衣襟(jīn)。

  学生若真正对文章知识进行了认真学习,便可以高效、快速地完成上述作业内容,提高自己的作业完成效率。

image.png

  (二)阅读理解作业

  阅读理解作业应以文章内容为基础,设置加深理解文章内涵、能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题目。在设置这一类型的作业时,教师可以借助不同的题型,对学生的不同能力进行锻炼。同时,教师也应做到精简作业数量,提高作业质量,让学生借助作业内容巩固阅读知识。

  根据《草原》一课中的重点知识,教师可以设置如下类型的阅读理解作业:

  第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B.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C.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D.莲在水中含着泪花,好像在向我们倾诉着什么。(2)下列语句中不能表现“蒙汉情深”的一项是()。A.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B.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放。

  C.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D.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上面两种形式的选择题分别从修辞方法与情感表达两个角度引导学生再次回顾文章内容,可以检验学生对文章内涵的掌握情况。

  第二,写作题。以文章为基础,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句话或一段话,摘抄并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再仿照作者的表达方法仿写一句话。句子:。感受:。仿写:。

  第三,填空题。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在本文中,作者按照从()到()的顺序,围绕草原上的()、()、()等景物来写看到的草原。课文主要描绘了三个画面,分别是()、()、()。通过学习文章,我们可以感受到草原的()美、()美、习俗美。

  第二和第三种类型的阅读题目,需要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并能够将课堂上教师讲授的内容进行整合记忆。

  在阅读理解作业中,教师从修辞手法、情感表达、语句理解、整合知识点四个方面入手,设置了三种不同类型的作业,有助于锻炼学生的不同能力,让学生在减负增效的同时,切实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

  (三)写作练习作业

  写作是与阅读关联性较强的学习内容,也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减负增效的过程中,由于写作课程本身设置较少,教师应从提高学生写作效果的角度入手,合理设置写作练习作业,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帮助学生筑牢写作基础。

  在讲授文章《草原》时,教师不仅要组织学生深入分析文章段落,还要让学生抄写文章中的优美语句。此外,还可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这些都是学生实现有效写作的基础。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本课的知识内容实现灵活运用,教师可以布置写作练习作业:老舍先生的《草原》一文让我们对草原充满了向往。现在,请你化身为草原上的导游,向来往的游客介绍美丽的草原,并写下导游词。在这一写作练习中,教师让学生自主发挥,可以考查学生是否能将自己的思考与所学课文中关于草原的知识进行结合,从而高质量完成写作练习作业。

  在完成写作练习作业的过程中,学生应选择自己认为可以打动游客的内容,并将之整合成文,进而实现对文章知识的综合应用。

image.png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应按照《课程标准》来实施,这样学生便可以在各个年级段高效完成相应的语文学习要求,筑牢语文知识基础。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合理运用以情境营造氛围、以问题增进交流、以活动展开实践、以任务精简作业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进而实现减负增效,推动语文教学的高效化、高质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新立.“双减”政策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减负增效策略分析[J].试题与研究,2023(19):176-178.

  [2]李晓霞.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减负增效策略的探究[J].天津教育,2023(2):117-119.

  [3]徐江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减负增效的策略研究[J].教师,2022(35):51-53.

  [4]郭巧花.小学语文教学在“减负”过程中如何优化作业设计[J].新课程,2022(28):4-5.

  [5]冯伟明.小学语文减负增效作业优化设计研究[J].读写算,2024(17):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