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有效路径论文

2024-12-09 15:43:03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双减”政策实施背景下,如何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提质增效成为语文教育界共同讨论的问题。文章从“双减”政策提出的背景、“双减”政策对小学语文的教学导向、“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有效路径这几个方面对“双减”政策与小学语文教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希望为相关教育人员提供数据参考。
摘要:“双减”政策实施背景下,如何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提质增效成为语文教育界共同讨论的问题。文章从“双减”政策提出的背景、“双减”政策对小学语文的教学导向、“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有效路径这几个方面对“双减”政策与小学语文教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希望为相关教育人员提供数据参考。
关键词:“双减”;小学语文;教学;提质增效
为减轻学生受到的来自校内校外的双重课业压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升课堂教育教学质量,“双减”政策应运而生并被教育各界贯彻落实。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质增效是“双减”政策实施的必然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提升教学能力,寻找科学、合理的有效路径,推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质增效,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一、“双减”政策提出的背景
随着学校和家庭对于学生学习成绩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学生的课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学校所布置的繁重的作业以及课外需要连轴转的辅导班成为压倒学生的两座大山。学生睡眠时间变短,休息时间不足,近视率与肥胖率不断提高,繁重的课业压垮了学生的身体,麻木了学生的精神世界,学生成为只能通过来不断提高考试成绩的机器,这对学生的精神世界以及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的伤害,各种问题层出不穷。新时代强调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过于沉重的课业负担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强调减轻学生负担的“双减”政策便被提出以及落实了。
二、“双减”政策对小学语文的教学导向
“双减”政策最重要的目的是减轻学生的课业压力,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双减”减的是放学后学生繁重却对于课程内容学习没什么帮助的家庭作业,减的是教学内容过于超前,超出学生接受范围内的无法与学校课程内容进行联系的课外辅导班等这些让学生喘不过气的压力。所以,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在布置家庭作业时要懂得适度原则,不要给学生布置过于超出学生承受能力范围之内的作业,作业内容要能够促进学生对于课堂学习内容的掌握,减少过于机械且浪费时间的作业内容的布置。并且,教师要科学、合理地规划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尊重教育教学规律,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间,以立德树人为向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三、“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双减”政策如今已经在各个小学语文课堂有条不紊地实施以及贯彻,学生身上背负的课业压力被有效地减轻。但是,“双减”背景下部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部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师在进行语文课程内容教学的时候没有侧重点,缺少对相关内容知识的重点以及难点的介绍。同时,学生在进行语文知识内容的学习时没有目标与侧重,无法对重要内容进行重点把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模糊重点,会干扰学生对于语文课程内容的学习进程,使学生无法分清学习语文课程知识内容时的主次,导致学生学习效率较低,学习效果较差。其次,在如今的“双减”背景下,部分教师还是秉持着以往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教学方式不适宜如今的教学背景,缺乏创新精神,教学手段没有新意。而且部分教师专业素养不高,教学能力不足,无法提高学生对于语文课程内容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不明显。再有,部分教师囿于书本与教材中的内容,课堂上的课程教学资源严重匮乏,不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的下降。最后,一些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否得到提高,将学习成绩的好坏作为判断学生的唯一标准,不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综合性发展,丧失了语文教育人文性的一面,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以上这些,都会对“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质增效产生消极的影响,不利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果的加强。
四、“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有效路径
(一)结合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质增效需要教师结合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前准备时,要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要围绕课程教学目标进行展开。教师要明确课程内容的重点以及难点,对语文课程内容中的重难点进行较为详尽以及系统地讲解,使得学生能够有侧重地进行学习,加强对于重点内容的把握,从而提升教师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教师在进行《陶罐与铁罐》的课堂教学时,应提前明确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以及教学的难点。《陶罐与铁罐》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会读、会拼、会写课文中的生字,以及生词、通过阅读文章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对于课文中对于陶罐与铁罐的动作描写以及神态描写的词句与方法进行积累。《陶罐与铁罐》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为学习课文中对于两个陶罐的动作以及神态的描写、了解陶罐与铁罐的不同性格特点。这篇课文的教学难点为让学生理解文中所蕴含的每一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正确地看待人和事物的这个道理。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的重点和教学的难点之后,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就会围绕教学目标有所侧重,能够有效地提高这篇课文的教学效率,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又如,教师在进行《树之歌》教学时,应首先明确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是以识字为主,要求学生认读本课的梧、桐、杨、壮等生字并能对其进行规范书写,同时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帮助学生掌握诗歌内涵,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此为导向,合理设计课程内容,创设教学情境。用多媒体音乐作为背景,让学生闭着眼睛倾听,并在脑海中想象浮现的画面,结合教师朗读,让学生感悟诗歌意境。同时,结合诗歌内容让学生了解形声字构字特点,增强学生识字认字能力。再如,教师在进行《红楼春趣》这篇课文的教学时,需要提前明确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习文中的生字、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教学重点是运用名著阅读的相关方法阅读课文,教学难点是分析贾宝玉的人物形象。教师通过提前确立语文课程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的重点难点,让整堂课有一个较为明晰的教学思路,帮助小学阶段的学生建构起更加系统完善的语文知识体系。
(二)创新教学手段,提高专业素养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质增效需要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手段,提高专业素养,优化教学内容。应不断加强对教师的教学培训,提升教师教学的水平以及专业素养。只有通过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以及教育教学的综合能力,才能够更好地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取得的效果,为学生对于语文这一科目的学习提供更加正向的以及更加积极的帮助,促进小学阶段的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不断进步。例如,学校可定期组织教师定期进行教育教学相关专业技能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增加教师的知识储备,促进教师不断得到成长。而且教师也可自行查找最新的在“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相关视频公开课、教案以及相关主题论文,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与方法,以避免自己进行课堂教学时盲目摸索寻找正向的参考。同时,教师之间也可开展“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提质增效的主题研讨会,互相分享经验,总结教训,为“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提高教师教学质量以及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寻找可靠、有效的方法。
(三)拓展教学资源,丰富知识储备
“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质增效需要教师不断拓展教学资源,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教师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的选取应该不断丰富、不断创新,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资源的相应拓展,经过拓展教学资源,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也会产生新鲜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进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语文成绩的不断进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素材的积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学生建构一个更加完善的语文系统知识体系,培养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整体思维意识,使得“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都能得到提高。例如,进行群文阅读教学就是一种拓展教学资源的方式。教师可组织小学阶段的学生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活动,将与语文课程教学内容相符的课外阅读篇目与教材内容相结合。教师在进行《海的女儿》这篇课文的教学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安徒生童话》的群文阅读,体会安徒生写作童话的特点,拓展学生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海的女儿》这篇文章的故事内容。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阅读和美人鱼相关的其他童话作品,让学生探究讨论课文中的小美人鱼和其他童话文学作品中的美人鱼有什么不同之处,分析小美人鱼的性格特点,深刻学生对这一童话故事的阅读以及学习体验,增进小学阶段的学生童话文学作品的阅读与积累。并且,教师在进行《海上日出》时,也可组织学生进行巴金先生相关文学作品的群文阅读课程,让学生了解巴金先生的人生经历、巴金先生的写作特点以及他的写作风格,帮助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增加学生的课外文学作品阅读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有关描写日出景色的群文阅读课程,让学生体会不同作者对于日出的不同理解以及不同描绘,有助于学生体会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增进学生写作训练中对于描写日出的文学作品语料以及素材的积累。
(四)树立学生自信,促进全面发展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质增效需要教师树立学生的自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是一个极具人文关怀性质的学科,能够对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综合全面的发展起到积极关键的作用。“双减”背景下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否得到提高,也不能忽略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立德树人才能真正将学生培育成材,这才是“双减”的意义所在。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在语文这一学科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语文课程内容的学习。并且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减轻学生心理上的压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及时的鼓励与安慰,向学生提供正向积极的情绪价值。例如,当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时,教师要及时进行鼓励,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对于语文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堂的氛围,从而在课堂上更加积极认真地学习,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又如,当个别学生跟不上学习进度,语文成绩不理想时,教师应及时安慰,对学生的心理情绪进行疏导,针对学生个人的学习与理解程度因材施教制定学习计划,消除学生因成绩不理想而对语文课程内容学习产生的抵触情绪,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树立学生对于语文这一学科学习的自信心,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心态。
五、结语
在“双减”政策实施的背景下,教师要在教学开始之前明确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重点以及难点,不断创新教学手段,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以及教学能力。同时,教师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要拓展教学资源,开阔学生学习语文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树立学生在语文知识内容学习上的自信心,向学生提供正向的情绪价值,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形成积极的语文学习心态,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通过一系列有效路径来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果,进而实现学生语文学习上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