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作业的设计与思考——以Unit 5 Dinner’s ready为例论文

“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作业的设计与思考——以Unit 5 Dinner’s ready为例论文

4

2024-12-09 15:33:38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

  【摘要】“双减”政策的出台对作业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上)Unit 5 Dinner’s ready单元作业设计为例,紧扣《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从“整体”“个性”和“融合”三方面出发,详细介绍如何巧设作业,从“量”到“质”转变作业布置模式,优化作业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落实适量贴切、个性、分层、弹性与融合创新的作业设计要求。

  【关键词】小学英语;单元整体;作业设计

  引言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作为教学流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小学英语单元教学设计指南》指出,作业是为完成学习方面的既定任务而进行的活动,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2018)。

  为了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工作开展、推进教育改革,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后作业负担与课外培训负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基于“双减”政策相关要求,应当从质性角度分类了解课业性质、学习任务来源和作业目的,其中作业设计应包含适量贴切、融合创新和指向核心素养等要素。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以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上)Unit 5 Dinner’s ready为例,从“整体”“个性”和“融合”三方面出发,详细介绍如何基于单元整体,巧设作业,从“量”到“质”转变作业布置模式,优化“双减”政策下的学生作业,激发其学习动力,切实发挥作业的育人效能。

  一、基于单元,整体设计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指出“加强单元教学的整体性”(教育部2022)。大观念下的英语单元整体设计是基于《课程标准》,围绕特定主题,分析整合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搭建起一个由大单元主题统领、各语篇主题相互关联、逻辑清晰的完整教学单元(杨靓2021)。

  (一)围绕单元主题,以“适切逐层深入”保障作业效果

  在以单元整体为依托的作业设计中,依据教学目标设计具有层次性、梯度性、高水平的课程作业(见下页图1)。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Dinner’s ready,主题语境属于“人与自我”和“人与社会”范畴,案例中的单元作业设计围绕主题Manners for dinner展开,子主题紧扣教材层层递进,创设主题式教学情境,保障作业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通过目标分层,逐层深入,复习所学词汇、句子、对话等,引导学生在听、说、读、看、写中能够运用食物及餐具的单词,表达用餐意愿和餐具使用情况。通过对各单独语篇小观念的学习和提炼,逐步构建基于本单元的大观念,最终指向整个单元作业设计目标与教学目标。

  (二)坚持以终为始,以“单元教学目标”倒推作业设计

  教师应紧扣作业设计的目的与目标,依托单元教学目标倒推作业设计,使单元作业目标与单元教学目标匹配(陈悠然2020)。例如,案例中单元作业目标1是通过作业活动复习巩固所学词汇,能够在语境中正确运用相关食物及餐具的单词,表达用餐意愿和餐具使用情况,与单元教学目标1“能够听说认读相关食物及餐具的单词,并能够正确使用上述单词表达用餐意愿和餐具使用情况”相对应。

  教师应在作业设计过程中做好充分的预设。作业设计目标与单元教学目标保持一致,一方面,有助于保证作业与教材、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增强学生对其的可理解性;另一方面,有助于维持课堂内容与作业的同步性,巩固学习效果,以推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发展。

image.png

  (三)促进全人发展,以“指向核心素养”优化作业设计

  《课程标准》课程理念指出“发挥核心素养的统领作用”(教育部2022)。本单元整体设计是基于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改变传统的作业形式,在层层推进的作业任务中有机融合生活情境,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锤炼其思维品质,培育其文化意识,让其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例如,在第五课时中,经过前四个课时的学习与课时作业复习,学生对重点词汇与重点句型已有初步的认知与了解。为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教师设计了Task 1“看图选择性地写出自己喜欢的食物和匹配的餐具”,Task 2“设计一份合理健康的晚餐,并与同伴交流”两个作业,通过满足个性、自主选择、辩证思维地把重点词句融入任务活动,融育人目标于语用之中,让学生关注合理健康的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揭示和升华主题意义,提升语言能力、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

  二、以生为本,个性设计

  (一)基于学情层次化设计,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评价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教育部2022)。单元整体教学包含不同类型与难度的知识点和语法语句,同一个班级学生在认知特点、知识储备和生活经历等方面存在差异性,对此,教师须全面分析学情,精心“摸底”学生能力,尊重他们的差异性,在设计作业过程中考虑作业的层次性(邵玲2022)。

  为了使学生能有高一级挑战,教师可以在部分作业单上进行进阶性设计,从少量填空到半开放式填写,循序渐进为他们搭建读写阶梯。以第一课时的课后作业为例(见下页图2),教师综合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基于单元主题提供作业语言“支架”,要求他们依据课文内容填空,以巩固课文内容和语言点。教师通过话题延伸设计,以生为本,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理解和语言水平制订晚餐食谱,充分体现作业的逐层延伸性和个性化设计,并依据他们的完成情况,精准了解全班学生的学业水平概况和发展潜力。最后,教师基于对学生选择情况的统计,了解他们个性化思考的差异性,为其提供可选择的材料和“支架”,确保学习成果呈现多样化和差异化。

  基于学情,教师对单元作业进行分层与逐层递进的设计,充分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保障每一位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image.png

  (二)基于学生能力弹性化设计,促进其真实交际

  弹性原则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充分调动灵活性,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水平的差异性,对于难度较大或在规定时间内他们无法完成的任务,可以允许其自主选择完成(周坤亮2021)。因此,具有弹性的作业设计要求作业内容呈现差异性,兼顾不同学生需求。在完成初阶基础性任务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利用拓展型任务进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超越自我;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利用拓展型任务稳根固基,突破难关。

  教师在第五课时的Task 1 Look,think and write设计了基础性任务“看图完成下列的食物,写出搭配的餐具,并完成下列对话”(见图3),要求学生通过搭配餐具相关词汇,利用搭配关系完成句子的完形填空,巩固本课的重点词汇“Can I use a fork?”与“Yes,you can.But...”,检测其对重点句型的理解和运用。But引导的句子没有限定,学生可以动脑思考并自主发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学习能力弱的学生简单完善句子即可,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继续完成和发展对话。弹性作业的形式能让学生自主发挥,从而训练其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弹性作业的深化推进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也有利于学生享有作业的使用自主权及设计权。学生不仅能有效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能激发英语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和选择性,提升思维力、创新力、实践力等多种学习能力。

image.png

  (三)基于学生喜好趣味化设计,引导其乐学善学

  《课程标准》指出:“引导学生乐学善学。”(教育部2022)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习知识不能成为儿童精神世界的全部。如果要求儿童每天心无旁骛地学习,并且只做学习这一件事,那么他们的求知兴趣将会逐渐消失殆尽。由于四年级学生对英语学习处于兴趣积累的阶段,教师需要设置他们感兴趣的内容来带动知识的学习。作业设计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增强趣味性和创新性,注重培养其学习兴趣。

  抓住小学生喜欢画画的特点,教师在第一课时Task 2 Do a survey设计任务“运用课本所学调查你家人晚餐想吃的食物(勾出来),最后为家人制订一份健康合理的晚餐菜单(画出来)”(见图4),该作业以学生的家庭日常生活感受为出发点,在真实的语境中引导他们学会使用语言询问,凭借他们对于习以为常的生活的感触,从作业中还原家庭晚餐情境,让他们的语言使用融入生活。教师通过“画中学,学中用”,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他们对于单元知识的理解,从而拓展其思维能力。

image.png

  三、学科育人,融合设计

  (一)基于英语学科“情境”设计,发展综合语言能力

  英语是一门语言类学科,它不但是交流工具,还具有多重育人价值,应当重视其交际功能和实用性,注重英语在真实情境中的使用。本单元的“Manners for dinner”话题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容易使他们产生情感共鸣,以激发其学习兴趣与促进知识的迁移。作业设计中以语篇作为一个整体创设语境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激发他们用英语交流的欲望,从而提升其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以第三课时中的Task 2 Choose and say为例,教师在该题目中创设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朋友来家里做客”的情境,要求他们扮演主人公的角色,为自己的朋友约翰(John)、迈克(Mike)和吴一帆(Wu Yifan)选择食物和餐具,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和同伴进行对话(见下页图5)。学生在人物、食物、餐具等语言“支架”辅助下,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提升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此外,第四课时中的Task 2 Make a dinner plan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见下页图6)。该题创设了一个一家人去餐厅吃饭的日常生活情境,让学生作为计划者,以语篇形式为父母和自己制订晚餐计划,记录喜欢的食物。与此同时,还给出了“Word bank”单词银行作为“支架”,让学生根据语篇上下文理解并运用。此外,提供丰富的插图辅助,而不是单纯以枯燥的文字呈现,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单词的理解,还降低了他们默写单词的难度。联系现实生活情境,在贴近生活体验的语境中运用,在自主探究与使用中学,在学中探究与使用,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提高其综合语言能力(陈儿2021),达到更高质的学习效果。

image.png

image.png

  (二)基于超越学科“融合”设计,改变学科育人方式

  《课程标准》指出“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教育部2022)。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跨学科的主题学习,逐步在英语语言学习中观察世界、总结生活经验,有条理、有逻辑地表达观点,从而推动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发展,从知识本位走向素养本位,改变学科育人方式。

  教师在第三课时的Task 1 Make a salad(见图7)设计了“还原制作沙拉的流程”,旨在引导学生向小学综合实践的“烹饪与营养”任务群进行思考和延伸。其中创新地设计了“Mike和Tom来做客,我们需要做份水果沙拉来招待他们”这一活动背景,让学生根据图片内容进行排序。学生在排序的过程中,依托已有的生活经验,辩证地思考“沙拉的制作步骤”是否承接。在英语与综合实践学科的融合设计下,学生既能学会正确运用英语,又能了解饮食文化的差异性,使素质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拓展。正如崔允所说“教学的是知识,留下的是素养”。

image.png

  与此类似,在第二课时的Task 2 My menu(见图8)中体现与数学学科的有效融合创新,让学生思考如何在有限的金钱下,最大化使用现有资源,融合英语语言运用水平和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在与工具性的人文课程相结合的过程中激发他们使用英语思维解决数学问题。

image.png

  作业设计基于多维学科融合,将英语思维运用到不同学科场景中,有机结合英语的语言表达建构,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结语

  作业设计作为单元整体教学的一个环节,发挥着重要的反馈作用。本案例中的作业设计体现出其结构的合理性、关联性、支架性、进阶性及差异性,在基于单元整体的分层作业与弹性作业中紧扣学生个性,在学科育人与融合设计中为他们创设情境,注重英语学科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总体而言,“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应从“量”到“质”转变,优化作业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切实发挥作业的育人效能。

  在未来的作业设计中,教师应关注差异性分层作业,探索跨学科创新作业,充分提供语言“支架”创设情境启发、培养思维;关注作业如何巩固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他们如何通过自主作业实现个性和全面发展,最终落实“以生为本,融合创新”的作业设计要求。

       引用文献:

  陈儿.2021.PEP《英语》五(上)Unit 3 What would you like?单元整体作业设计[J].小学教学设计(英语),(8):70-72.

  陈悠然.2020.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英语单元作业设计[J].小学教学设计,(27):54-57.

  教育部.202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2018.小学英语单元教学设计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邵玲.2022.个性作业延伸教学——浅谈小学英语作业设置的有效举措[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3):258-260.

  杨靓.2021.基于大观念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J].江苏教育,(69):25-29.

  周坤亮.2021.基于学情分析的弹性作业设计[J].江苏教育研究,(3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