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3

2024-12-02 17:04:34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合唱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支撑。在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合唱教学应当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然而,当前的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学内容不明确、教学方法不当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文章基于核心素养,从相关概念入手,通过分析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策略,希望有效培养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摘要:合唱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支撑。在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合唱教学应当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然而,当前的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学内容不明确、教学方法不当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文章基于核心素养,从相关概念入手,通过分析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策略,希望有效培养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核心素养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合唱教学是一个难点。《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明了合唱教学的育人价值,要求教师改进合唱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有效的合唱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音乐知识,形成良好乐感,增强合作协调能力,建构集体主义精神,夯实全面发展的基础。本文在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探索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策略。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必备能力和关键品质。就音乐学科而言,其更强调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等能力。

  (二)合唱教学

  合唱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基础内容,是一种具有集体性质的声乐艺术形式。合唱本身具有较强的音乐表现力和多元的审美性。通过合唱教学,学生不仅可以进一步掌握、巩固音乐知识和技能,还可以获得更高层次的技能发展,尤其能够受到多元美的熏陶,从而积累艺术表现经验,增强创意实践水平,提升文化理解程度。目前,合唱教学是学生发展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二、小学合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缺乏合唱兴趣

  小学合唱教学中存在的首要问题是学生缺乏合唱兴趣。合唱教学内容较为繁杂,需要学生反复练习。但由于小学生的音乐基础薄弱、音准不稳,因此合唱学习对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部分教师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计划,仅仅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实施合唱教学,即机械地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将合唱视为一大负担,慢慢地失去合唱学习的兴趣。

  (二)合唱教学内容不明确

  合唱教学内容不明确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教师选择的合唱曲目不明确。这是因为部分教师忽视了学生合唱的具体情况,仅凭借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意愿,盲目地选择合唱曲目,导致合唱教学内容不适合学生的情况。部分合唱教学内容甚至远超学生的接受范围,成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二是合唱曲目的核心教学内容不明确。每一首合唱曲目都有其核心教学内容,这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目前,大部分小学音乐教师非声乐专业出身,对于合唱曲目的核心教学内容了解得不够深入,他们往往面面俱到地引导学生学习合唱曲目。学生不能扎实掌握合唱曲目的核心内容时,很容易丧失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明确合唱教学内容,夯实教学基础。

  (三)合唱教学方法不恰当

  合唱教学方法不恰当,主要是指教学方法单一。部分小学音乐教师缺乏扎实的合唱教学基本功和系统的合唱教学认知,他们往往采用“示范+练习”的方式实施合唱教学。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单纯扮演“灌输者”的角色,单向演唱曲目,讲解知识、方法、技巧,而学生则只是被动地倾听与模仿,难以发展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参与这样的合唱教学活动,学生往往会丧失学习兴趣,导致合唱学习效果的不理想。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调动学生合唱学习兴趣

  1.自由聆听,调动学生合唱学习兴趣

  聆听音乐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学生会沉浸其中,在脑海中想象具体画面,进入具体场景,这一过程可以发展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进一步增强其音乐学习兴趣。对此,教师可以打破音乐课堂的限制,将聆听歌唱曲目融入日常活动中,使学生在自由聆听美妙乐曲的过程中产生合唱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音乐课前的三分钟时间,为学生播放动人的合唱曲目。学生伴随着美妙的乐曲走进教室,建立积极的学习情感。又如,教师可以利用课后服务时间,播放学生熟悉的合唱曲目,鼓励学生随着音乐舞动身体,愉悦身心。如此,学生可以在不断聆听合唱曲目的过程中,对合唱学习建立一定的认知,激发合唱学习兴趣,并受到音乐美的熏陶。

  2.创设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

  情境是教师依据教学需要,利用多种方式创设出来的具有积极情感色彩的场景。情境创设的目的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实施合唱教学时,教师可以紧抓课堂教学过程,审视学生的表现,据此创设教学情境,确保学生能够始终兴致高昂地参与教学活动。

  例如,在组织《七子之歌——澳门》的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可从网络上搜集澳门回归祖国的视频,并制作出时长一分钟的微课。教师可将《七子之歌——澳门》作为微课的背景音乐,并在课堂导入环节为学生播放。动人的画面、美妙的乐曲会将学生带入感人的场景中。学生在视觉、听觉的双重冲击下,心灵受到震撼,进而产生“期盼”“伤心”“兴奋”等错综复杂的情感。在微课播放结束后,学生的情绪久久无法平复,教师可把握教育时机,鼓励学生进行跟唱。学生再次走进具体情境中,动情歌唱,以此导入合唱教学,为后续进行深入学习做好准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围绕《七子之歌——澳门》的不同乐段,呈现相关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沉浸在具体情境中动情地歌唱。在整堂课上,学生通过体验不同的情境,能够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合唱活动中。

image.png

  (二)明确合唱教学内容

  1.深度剖析教材,明确合唱教学内容

  音乐教材是实施合唱教学的依据。不同的合唱曲目有着不同的教学重点。教师可以深入剖析教材中的合唱曲目,设定教学目标,由此明确合唱教学内容,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例如,《唱着跳着走近你》是一首欢快的、跳跃的二部合唱曲目,由于使用了紧密的节奏型和切分音,整首歌曲洋溢着浓浓的朝气,富有现代感。这首歌曲还蕴含着一些民族音乐元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需了解曲目的节奏型、切分音、民族音乐元素等基础知识,锻炼歌唱技巧,感受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通过剖析曲目,教师可以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在合唱教学课堂上,教师需要紧扣具体内容,使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提升文化理解水平。

image.png

  2.开发课外资源,明确合唱教学内容

  课外资源是音乐合唱教学的补充。合唱教学涉及较多音乐要素和歌唱技巧,在进行合唱学习时,学生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教师可以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或学生的歌唱情况,从课外选择有针对性的曲目,增强合唱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扎实掌握知识点。

  例如,在合唱时,学生很容易出现声部之间的“打架”情况,要么一个声部被另外一个声部“带跑”,要么节奏没有准确地切合在一起。出现此问题的原因是学生对音准、节奏的掌握程度不够。要想解决此问题,教师需要发挥器乐的作用,帮助学生准确掌握各声部的旋律。基于此,教师可以选择《让我们荡起双桨》,重点组织音准节奏训练。大部分学生都在生活中聆听过这首歌曲,熟悉其主旋律。在课堂上,教师可弹奏电子琴,并由男生担任低声部,跟着电子琴进行歌唱。在男生熟练低声部旋律后,教师再引导女生加入其中。在女生歌唱时,教师需提醒她们注意演唱音量要低于男生声部。此时,教师仍旧弹奏低声部旋律。在女生熟悉旋律后,教师再引导其用正常音量歌唱。男生则继续跟着琴声歌唱。通过体验这一活动,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掌握各声部的音准和节奏。

  (三)丰富合唱教学方法

  1.游戏法

  游戏教学大都具有趣味性,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高度集中注意力。在体验游戏时,学生会发挥自主性,透过游戏“现象”建立良好认知。同时,学生还会放松身心,打开身体共鸣腔,使用多种方式进行学习与创造,这个过程有利于学生提升艺术表现力。所以,教师可以依据合唱教学内容编创游戏,引导学生体验。

  例如,呼吸训练是合唱教学中最重要的训练内容之一。在进行呼吸训练时,教师可鼓励同桌两人一起做搅拌面粉的动作,学生在挥动胳膊的同时自然呼吸,教师则边观察边发出停止指令。学生在听到指令后,停止搅拌动作,面向对方吸气并挥动双手,同时说“hello”,当学生将双手伸到头顶时,再吐气,并说“goodbye”,同时慢慢地放下双手。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按照如此呼吸方式,想象、演示其他动作。

  这样的小游戏增强了合唱课堂的趣味性。学生可在不断体验游戏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进行呼吸训练,掌握呼吸方法。同时,学生能够自觉迁移认知,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表演,以进一步巩固呼吸方法,锻炼艺术表现力,从而兴致高昂地体验后续活动。

  2.启发法

  一般情况下,在教师的启发中,学生会开动思维,迁移已有认知,使用不同的方式分析、解决问题,由此掌握学习内容,增强思维活力,发展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可以采用提问、布置任务等方式启发学生学习。

  例如,在《银色的桦树林》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聆听歌曲,思索其中出现的景物。学生边聆听、边想象,在脑海中浮现出桦树林、河狸、驯鹿等意象。基于此,教师再鼓励学生选择恰当的词汇描绘出歌曲中美丽的自然场景,并向学生提出任务:“桦树林里有一群驯鹿来来往往。请聆听歌曲,找出驯鹿的脚步声。”通过认真聆听,学生发现歌曲中出现了××××××××××这一节奏,此时教师可鼓励学生将这一节奏演示出来。在实践过程中,学生感知到了节奏的强弱。教师顺势范唱,引导学生聆听并思考:“老师是用什么样的声音演唱的?”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聆听,真切地感受到了声音的弹性。基于此,教师鼓励学生和同桌合作,轮流演唱、倾听,判断彼此的声音是否具有弹性。在此过程中,学生进行互评,扬长避短。在教师的不断启发下,学生可以逐步掌握歌曲的节奏。

  基于学生的良好学习表现,教师可布置任务以驱动学生体验合唱活动。在活动中,一部分学生采用领唱+伴唱的方式歌唱第一段,一部分学生在演奏打击器乐的同时,齐唱第二段,最后,全体学生一起合唱第三段。在体验活动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会主动迁移课堂认知,动情地演唱歌曲。此时,教师需认真聆听,发现他们在速度、情绪、节奏以及相互配合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点拨,促使他们查漏补缺。在此次合唱过程中,教师需鼓励学生互相倾听、认真思考,发现彼此存在的演唱问题以及共同存在的合唱问题,由此合作探寻问题成因,共同解决问题。最后,教师还需鼓励学生合作商讨合唱方式,并就此进行实践。

  在整个活动中,学生不断地受到教师的启发,持续地进行聆听、思考、歌唱,不仅能够领会歌曲中的感情,掌握歌唱方法,锻炼多样能力,最终和谐地完成二声部合唱,同时还能受到旋律美、情感美的熏陶,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审美感知水平。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调动学生合唱兴趣、明确合唱教学内容、丰富合唱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有效实施合唱教学。学生在踊跃参与合唱教学的过程中,始终发挥自主性,不仅可以扎实掌握合唱知识和方法,锻炼合唱技巧,还可以顺其自然地发展核心素养。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以当下的合唱教学问题为切入点,或引导学生进行课前聆听,或引导学生体验教学情境,以促使学生产生合唱兴趣;还要剖析教材并挖掘课外资源,明确合唱教学内容,并以此为基础,应用游戏法、启发法等,创设多样活动,引导学生在体验合唱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黄莹.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激趣教学实践策略[J].天津教育,2023(9):140-142.

  [2]伊鑫.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多声部合唱方法[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3(2):78-79.

  [3]杨文煜.基于核心素养分析小学音乐合唱的教学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11):135-137.

  [4]周继梅.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策略[J].新课程,2022(24):46-47.

  [5]马振南.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2(10):15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