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读写结合策略的小学英语教学路径探索论文

2024-12-02 16:30:09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阐述小学英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重要性。结合实例,探究小学英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开展策略,即读前:创设情境,激活读写动机;读中:深度阅读,收集写作信息;读后:基于生活感悟,深化写作运动。探讨小学英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注意事项。认为开展读写结合教学是发展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必然选择,小学英语教师作为新课标的践行者,必须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理念,促使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摘要】阐述小学英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重要性。结合实例,探究小学英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开展策略,即读前:创设情境,激活读写动机;读中:深度阅读,收集写作信息;读后:基于生活感悟,深化写作运动。探讨小学英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注意事项。认为开展读写结合教学是发展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必然选择,小学英语教师作为新课标的践行者,必须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理念,促使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英语;读写结合;课堂教学
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基于小学阶段英语学科需求,明确提出了英语课堂教学方向,倡导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应关注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其中,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前提,写作则是语言知识的内化,二者既相互独立,又联系密切。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只有明确了阅读与写作的内在联系,积极开展读写结合教学活动,才能切实提高小学生的读写能力,进而提升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导致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依然将阅读和写作教学呈现为阅读课、写作课两种不同的形式,两者之间毫无关联。这种读写分离的状态导致小学生的读写能力相对较低,常常出现缺乏阅读兴趣、阅读表层化、写作错误频出、缺乏必要连贯性等问题,很难满足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要求(张敏2023)。有鉴于此,立足于阅读和写作教学的内在联系,搭建两者的“桥梁”,积极开展读写结合教学,已经成为当前教师研究的重点。
一、小学英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经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小学英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全面提升其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具体来说,其重要性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语言能力。阅读和写作作为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阅读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而写作则是语言的内化和输出阶段。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随之增强,他们可以积累大量的英语词汇、句型等知识,从而丰富后续写作的语言基础。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语言的输出进一步强化语言的应用能力(张敏2023)。因此,积极开展读写结合教学,能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语言能力。
第二,有助于增强小学生的文化意识。在读写结合教学活动中,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更易涉猎到不同的文化知识,极大地拓展了自身的知识面。同时,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也常常需要搜集、融合相关的文化知识。久而久之,学生在读写结合训练的过程中,便逐渐形成了一定的文化意识,真正满足了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要求。
第三,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思维品质。鉴于英语学科的特点,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不仅拓宽了该学科的育人路径,而且促进了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仅要读懂文本内容,还会围绕其结构、情感、写作手法等进行思考。读后的写作过程更是思维发展的过程,学生需要思考为什么要这么写、写什么、怎么写等问题。可以说,读写教学活动彻底激活了小学生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其思维品质的发展。
第四,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活动聚焦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旨在提升其英语学习能力。这主要是在具体的读写结合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布置了针对性的学习任务,并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彻底打通了阅读和写作两个环节,不仅缓解了学生的学习疲劳感,还促使他们从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王小园2023)。
二、小学英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开展策略
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打破了阅读和写作相互割裂的状态,为学生搭建了阅读和写作的“桥梁”,将语言的输入和输出紧密结合在一起,以便于学生在读写结合训练中获得综合性发展(倪程程2023)。下面,结合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针对小学英语读写结合模式的开展策略展开详细探究。
(一)读前:创设情境,激活读写动机
鉴于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内涵,教师必须注重读前环节的教学设计,为学生创设与阅读文本内容、生活经验相契合的学习情境,从而使他们在多样化的阅读情境中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动机,驱动其以更加积极主动的状态参与阅读学习,并抓住读后写作的主题。
例如,在译林版小学《英语》5A Unit 5 What do they do?读写结合教学活动开展之前,教师聚焦单元语篇内容、写作主题进行了深度剖析,并据此为学生设计了以下两项活动。
活动一:为学生播放有关职业的视频,并呈现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职业名称,如teacher、worker、police、doctor、scientist等。与此同时,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围绕喜欢的职业展开讨论。这一课前阅读活动不仅契合学生的读写学习需求,而且贴近他们的实际生活,可有效激活其学习动机,并为后续的读写结合教学奠定基础。
活动二:引领学生思考并回答其他职业名称。在这一活动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了有关职业的互动情境。首先,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元素,包括勺子、小提琴、足球、粉笔、听诊器、指挥棒等。其次,引领学生积极思考,并引导其根据上述元素说出与其相契合的职业名称。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教师所提供的元素回答:“Football players need football.”“The cook needs a spoon to cook.”等。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他们围绕不同职业的具体岗位进行思考,旨在加深其对不同工作岗位的认知。同时,教师联系阅读语篇内容,再次向学生提出问题:“Do you want to know what the profession of parent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is in the text?”使其在问题的引领下,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文本的学习。
可以说,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创设学习情境,有效激活了小学生的好奇心,使其在丰富的活动情境中对阅读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逐渐进入对读写主题的探究中。
(二)读中:深度阅读,收集写作信息
在读写结合教学活动中,阅读是最为重要的环节,也是学生理解语篇内容、收集写作信息的关键环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立足于语篇阅读的内容,基于小学生的实际需求,科学设置阅读任务和活动,以便于学生在问题和任务的主动探究中,收集写作中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包括为什么要这么写、写什么、怎么写等(王小园2023)。
例如,在译林版小学《英语》5A Unit 6 My e-friend的读写结合教学活动中,由于本单元聚焦“网络交友”主题展开,并对中英文书信在写作格式上的差异性进行了简单介绍,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时,依托任务引领的模式,使他们在层层递进的阅读任务的引领下,完成阅读语篇的深层次阅读,并从中获得相关的写作信息。
首先,教师聚焦阅读语篇内容,提出问题:“What’s an e-friend?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this friend after reading the article?”在这一阅读任务的引领下,学生经过自主阅读,梳理了文本中的相关信息,并借助思维导图这一工具,围绕e-friend的特征进行了整合。在这一阅读活动中,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语篇阅读能力,还强化了他们的文本信息收集能力,使其在深度阅读中掌握了与描写任务相关的词汇、语句等。
其次,教师再次指导学生阅读文本内容,并围绕文章中两个人物之间的对话,为学生设计了一系列问题:“Do you have any email friends?Will you write letters to each other?Do you knowhow to write a letter?”这三个问题从文章中两个人物的对话切入,从email friends逐渐进入到write letters这一话题,使得学生顺利进入读后写作训练活动中。同时,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结合所学的知识,围绕书信的写作格式进行讨论、总结,教师则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与补充,从而促使其真正掌握书信写作技巧。
最后,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延伸,引领学生思考:“Do you knowhow to write an envelope?”在本语篇中,虽然主要围绕网络邮件进行了讲述,但是并未涉及信封的撰写。基于本单元的写作主题,教师在开展读写结合教学时,对阅读内容进行了适当的拓展和延伸,使得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掌握了信封的书写规范,包括抬头、地址、邮编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又指导学生结合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围绕“Chinese envelopes and foreign envelopes”之间的异同进行思考和总结,最终掌握英文书信写作的格式和相关注意事项,为其更好地开展读后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读后:基于生活感悟,深化写作运动
在小学英语读写结合教学活动中,学生经过深度阅读之后,已经搜集、整理了相关的写作信息,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巧、写作词汇等,基本上完成了语言的输入学习。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采用阅读带动写作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围绕阅读主题,结合自身的生活感悟进行写作训练,使得他们在语言输出的过程中,实现语言的内化和应用,从而真正提升其语言能力(倪程程2023)。
例如,在译林版小学《英语》6A Unit 3 Holiday fun的读写结合教学活动中,由于该单元的主题为“假日乐趣”,主要分享了学生各种各样的度假方式,与其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教师在引领学生完成阅读之后,聚焦单元主题,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其设计了如下读后写作活动。
首先,引领学生结合自身感受,围绕“假期生活”展开口头交流和讨论,鼓励其利用所学语言知识分享自己对假期的真实感受。在这一活动中,有的学生对自己在假期中的旅游地进行了简单介绍,如“During the summer vacation,my parents and I went to Xi’an together.”有的学生聚焦自身假期经历的感受进行了分享,如“I took a rollercoaster ride at the amusement park and was very excited and excited at the time.”学生在分享、讨论的过程中,加深了自身对假期的感受,并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写作的欲望。
其次,要求学生根据分享和自身经历中的真实感受,围绕“假期生活”主题,利用所学词汇、语法和句型进行写作训练。同时,鉴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在引领他们进行写作训练时,利用小组合作模式,指导他们在思考和讨论中拓展自身的写作思路,并形成一定的写作模板,从而更好地掌握写作技巧。
在这一过程中,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通过口头交流、小组合作探究等过程,形成了明确的写作思路,掌握了相关的写作技巧,并在精准表达、抒发情感的过程中提升了自身的英语综合素养。
三、小学英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注意事项
新课程背景下,平衡阅读和写作的内在联系,积极开展读写结合教学,已经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的关键。因此,为了提升读写结合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把控好阅读和写作之间的时间分配。在读写结合教学活动中,将阅读和写作整合到一起,学生只有阅读到位,才能为后续的写作提供基础。同时,教师还应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进行写作训练,以便于他们更好地进行语言输出。有鉴于此,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必须基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科学、合理地安排阅读和写作的时间。
第二,帮助学生搭建写作“支架”。在读写结合教学活动中,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虽然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内容,但是却面临着“有内容可写,却不知道如何写”的现状。面对这一问题,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引导价值,聚焦读写结合教学目标,为学生搭建写作“支架”,使得他们在写作“支架”的引领下,更好地进入读后写作训练活动中(吴晓燕2023)。
第三,构建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为了保障读写结合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应重视教学评价和完善反馈体系,逐渐形成与读写结合教学活动相契合的评价方案。具体来说,教师应聚焦读写结合学习的整个过程,对学生的阅读、写作的全过程进行评价,如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品质、写作能力、学习态度、综合能力等作出精准有效的反馈。鉴于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内涵,教师在完善教学评价时,还应尊重小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他们提供具体的评价标准,使得他们在自我对照评价、小组相互评价的过程中,主动监控、调整自身的写作学习模式,进而促使其全面发展(张敏2023)。
结语
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契合了英语学科的特点,并指向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以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有鉴于此,小学英语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立足于阅读和写作的内在关联,搭建两者之间的“桥梁”,将语言输入和输出完美融合,使得学生在读写共生中提升与发展语言能力。
引用文献:
倪程程.2023.基于读写结合策略的小学英语教学路径探索[J].小学生(中旬刊),(10):58-60.
王小园.2023.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英语读写结合教学实践与探索[J].英语教师,(21):97-100.
吴晓燕.202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读写结合教学实践[J].新课程研究,(26):57-59.
张敏.2023.指向思维品质的小学英语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J].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11):24-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