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基于大观念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实践论文

基于大观念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实践论文

4

2024-12-02 16:20:59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阐述大观念与英语教学的概念。以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Unit 5 Good manners为例,探索如何基于大观念进行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提出确定主题语境,选择恰当语篇;提炼大观念,挖掘核心问题;建构语言知识,设计驱动型教学任务;完善评价方式,实施“教—学—评”一体化等路径,旨在说明如何以大观念指引单元整体教学,如何在“双减”背景下高效完成单元教学,如何让学生通过单元学习发展英语能力,提高英语学科素养,解决实际问题等。

  【摘要】阐述大观念与英语教学的概念。以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Unit 5 Good manners为例,探索如何基于大观念进行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提出确定主题语境,选择恰当语篇;提炼大观念,挖掘核心问题;建构语言知识,设计驱动型教学任务;完善评价方式,实施“教—学—评”一体化等路径,旨在说明如何以大观念指引单元整体教学,如何在“双减”背景下高效完成单元教学,如何让学生通过单元学习发展英语能力,提高英语学科素养,解决实际问题等。

  【关键词】大观念;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

  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高中课标》)提出“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教育部2020)。“大概念”一词首次在课标中被提出,要求教师改变以零散知识点为核心的传统教育方式,转变教育观念,帮助学生抓住学科学习的本质和重点,形成学科核心观念。《高中课标》把大概念作为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教育者有必要学习大概念的本质,探索大概念在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方面的有效途径,探索和引领课程与教学改革。

  一、大观念与英语教学

  (一)大观念的界定

  大观念(Big Concepts或Big Ideas),又称大概念、核心概念等,国内学者倾向于使用“大观念”一词。大观念起源于20世纪初,杜威(Dewey)提出,教师应把学科知识“心理化”,从而形成大观念,摆脱传统教学中知识与观点零散的局面(王蔷、周密、蒋京丽,等2020)。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布鲁纳(Bruner)提出了“一般概念”一词,其认为学科的基本结构是由“一般概念”“课程基本原则”和“课程方法”构成的,教育者只有根据学科基本结构来设计课程,受教育者才能更好地学习和应用学科知识(Smith&Girod 2003)。怀特利(Whiteley)认为大观念可以用来串联零散的知识点,是理解的有意义的模式(李刚、吕立杰2018)。

  从课程内容来看,大观念是基于现实的学科核心概念,是处于课程体系中心地位的概念架构,具有深层性和可迁移性(埃里克森、兰宁2018)。学生在理解学科结构的基础上,将学科结构整合、迁移与运用(宗德柱2019)。学科大观念是实现核心素养的桥梁,是组织有效教学的抓手(王蔷、周密、蒋京丽,等2020)。

  从过程与方法来看,大观念是组织教学过程的核心,为教师设计教学过程提供依据,有利于单元教学的互相联系(崔超2020)。王蔷、周密、蒋京丽等(2020)提出基于大观念的英语学科教学设计思路,即基于大观念确定指导思想,把握教学方向;基于大观念研读语篇内容,挖掘核心价值;基于大观念设计教学活动,选择评价指标。

  综上所述,英语学科大观念指学生通过学科学习,形成对该学科独有的认知、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这些观念反映了学科的本质,有助于学生建立知识联结,形成对学科的宏观认知,并能有效地迁移所学知识于新的情境中。

  (二)基于大观念的教学模式的探索

  基于大观念的教学模式探索主要有以下几种:

  威金斯、麦格泰(2016)提出了明确预期学习结果,确定恰当的评估办法和规划相关的教学过程。

  李刚和吕立杰(2018)提出了七步课程架构:选择单元主题,筛选大观念群,确定关键概念,识别主要问题,编写单元目标,开发学习活动和设计评价工具。

  王蔷、周密、蒋京丽等(2020)提出了基于大观念确定指导思想,把握教学方向;研读语篇内容,挖掘核心价值;设计教学活动,选择评价指标。

  周诗杰(2021)结合上述三者的大观念教学模式,提出了英语单元教学设计的五个步骤:提炼大观念,表征基本问题,确定教学目标,预设评价方案和设计教学活动。

  李宝荣、国红延、吴薇等(2023)提出了中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包括语言能力的培养,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的融合发展,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文化意识的培养。

  二、以大观念为核心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实践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由于缺乏学科大观念的理念,教学设计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过程过分随性,缺乏主题意义统领的活动设计;知识点过于零碎化,过度关注语言点和知识点的背默,缺乏统一的梳理;忽视单元和语篇主题内容,未能把握知识点和各个语篇之间的联系等。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课标》)要求推动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教师要以单元教学目标为统领,组织各语篇教学内容,规划系列教学活动,实施单元持续性评价,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建构对单元主题的认知,发展能力,形成素养。

  如何以大观念指引单元整体教学?如何在“双减”背景下高效完成单元教学?如何让学生通过单元学习发展英语能力,提高英语学科素养,解决实际问题?本研究结合英语学科大观念,以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Unit 5 Good manners为例,探索基于大观念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一)确定主题语境,选择恰当语篇

  《义教课标》指出,英语课程内容应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反映社会新发展、科技新成果,聚焦“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等三大主题范畴。内容组织以主题为引领,以不同类型的语篇为依托,融入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学习要求,以单元的形式呈现。

  因此,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探究应是其学习语言最重要的内容,直接影响其语篇理解的程度、思维发展的水平和语言学习的成效。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应该基于教材,更要超越教材。教师应根据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选择合适的语篇,围绕这些语篇所提供的主题语境,引导他们参与主题意义的探究,使其进一步完善知识脉络,提升思维能力和语言水平,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帮助学生深刻挖掘主题意义,整合所学内容,提升思维水平和语言能力,是教师在备课之初需要思考的内容。学生应在课堂中建构主题语境下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网络,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讲授Unit 5 Good manners时,教师按照教材的编写顺序安排了7个课时,每个课时的内容如下:

  Period 1(听说课):Time to learn about manners

  Period 2(阅读课):When in Rome

  Period 3(阅读课):When in Rome II

  Period 4(语法课):Using enough to,too...to Period 5(听说课):Public signs

  Period 6(学法课):Using english sayings Period 7(写作课):Table manners

  本堂课探究的主题语境是“人与社会”,子主题是“良好的人际关系与社会交往”。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表现出较好的礼仪,与他人和睦相处?如何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呈现的不同风俗和习惯?选取的语篇不仅要包含课文主要内容,还应有超越教材的拓展与提升。三大主题语境下又包含以下子语境(见表1):

image.png

  (二)提炼大观念,挖掘核心问题

  教师应提炼主题语境的大观念,围绕大观念和主题语境确定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这些问题应涵盖英语课程内容的多个方面,如语言知识、语用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文化知识等。

  教师根据前一步骤所确定的主题语境和子语境,以及筛选出来的语篇,提炼每个语篇的主题,由点及面,整合主题,构建大观念。教师需要厘清单元的内在逻辑,可以运用上位概念将各个子观念整合关联(周诗杰2021),必要时可进行精简和补充。然后,将大观念具象为具体的问题,创设情境,组织学生围绕具体的主题和问题开展活动。

  教师应以主题语境和语篇为线索,构建单元整体教学框架(见图1),形成大观念,再以大观念为统领,整合语篇,构建系统的教学体系。本单元,教师根据Good manners确定了主题语境(包含学校的礼仪、公民的礼仪、国家的礼仪等),在解读语篇后提炼出本单元的大观念:be a civilized student、be a civilized citizen、be a civilized Chinese,主要体现为做有素养的公民,增进对中外文化差异的理解。三个短语的关系层层递进,由近及远。结合单元整体教学中的大小观念,教师对单元语篇进行了重构。首先,在前面的课时中,以呈现和讨论礼仪为主。其次,在中间的课程中,将同样的语篇改为应用实践,让学生通过前期的学习,在不同场合中运用礼仪。最后,教师增加了迁移创新环节,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呈现学生的认知和学习结果。这样,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同步发展。

image.png

  单元整体教学有利于学生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文化观,也有利于他们提升学科素养。

  根据对该单元整体框架的分析,可以具体提出以下核心问题:

  Q1:What are the good manners in different places?

  Q2:Why do we need to learn about manners?

  Q3:Why are there different manners in different cultures?

  Q4:What do you think of different manner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三)建构语言知识,设计驱动型教学任务

  首先,通过主题语境的确定、教材语篇的分析、大观念框架的提炼及核心问题的提出,教师整合语篇,建构结构化的语言知识(见图2)。

image.png

  其次,通过任务驱动学生学习。所谓的单元概念,如果几篇文章没有完整的大任务驱动,没有围绕一个目标和内容的学习事件,就不是一个整体单元设计(崔允2019)。教师所设计的任务应能引发学生的深度学习和思考。因此,在讲授本单元时,教师设计了以下大任务(见表2)。

image.png

  在教学活动设计中,教师应在充分考虑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设计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多个层次的活动。学习理解类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大概念下的相关语言知识;应用实践类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迁移创新类活动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开放性,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发挥其学习以外的特长。

  (四)完善评价方式,实施“教—学—评”一体化

  《义教课标》指出,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将评价贯穿英语课程教与学的全过程。评价的过程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成为评价的设计者、参与者和合作者,自觉运用评价结果改进学习。在复杂的单元整体教学中,以结果为导向进行学习评价,需要注意不能面面俱到,应兼顾过程与结果。

  评价的方式应多样化,将学生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在不同的学习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可以针对活动设计评价任务,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评价任务单,提升他们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度。丰富评价策略、评价方式和评价主体,可以提升单元教学的有效性。在讲授本单元时,教师设计了以下评价表(见表3)。

image.png

  结语

  基于大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就是以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以充分提炼单元主题意义,挖掘核心问题为基础,设计“教—学—评”一体化的系列活动,能促进学生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能力的提升。

       引用文献:

  埃里克森,兰宁.2018.以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培养核心素养的绝佳实践[M].鲁效孔,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崔超.2020.大观念视角下英语单元教学的重构[J].教学与管理,(4):42-45.

  崔允.2019.如何开展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设计[J].北京教育(普教版),(2):11-15.

  教育部.2020.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李宝荣,国红延,吴薇,等.2023.中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李刚,吕立杰.2018.国外围绕大观念进行课程设计模式探析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9):35-43.

  王蔷,周密,蒋京丽,等.2020.基于大观念的英语学科教学设计探析[J].课程·教材·教法,(11):99-108.

  威金斯,麦格泰.2016.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M].第2版.闫寒冰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周诗杰.2021.基于大观念的小学英语单元教学设计探析[J].课程·教材·教法,(12):88-93.

  宗德柱.2019.大观念教学的意义、困境与实现路径[J].当代教育科学,(5):25-28.

  Smith&Girod.2003.John Dewey&Psychologizing the Subject-matter:Big Ideas,Ambitious Teaching,and Teacher Education[J].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3):295-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