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半结构访谈探究朗读教学法对大学生英语阅读自我效能感的影响路径论文

2024-12-02 15:46:20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基于半结构访谈,探索朗读教学活动对大学生英语阅读自我效能感的影响路径。对9名学生进行半结构访谈的结果表明,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开展朗读教学活动,能在掌握经验、替代经验、言语说服和生理情感状态等方面对学生的英语阅读自我效能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有益于大学生的英语阅读学习和能力提升。认为朗读比默读更需要投入感情,可以增强阅读体验、体味语言文字的魅力;朗读教学活动可以丰富大学英语阅读课堂的内容和形式;适当开展朗读教学活动是必要的。
【摘要】基于半结构访谈,探索朗读教学活动对大学生英语阅读自我效能感的影响路径。对9名学生进行半结构访谈的结果表明,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开展朗读教学活动,能在掌握经验、替代经验、言语说服和生理情感状态等方面对学生的英语阅读自我效能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有益于大学生的英语阅读学习和能力提升。认为朗读比默读更需要投入感情,可以增强阅读体验、体味语言文字的魅力;朗读教学活动可以丰富大学英语阅读课堂的内容和形式;适当开展朗读教学活动是必要的。
【关键词】大学英语;朗读教学法;英语阅读;自我效能感;半结构访谈
引言
阅读是人们生存、学习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能够用目标语言进行阅读是外语学习的五项基本技能之一,是巩固学生语言知识与技能、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思辨能力与学习策略的基础。按照是否发出声音,阅读可以分为朗读和默读两种。从现有文献来看,不少学者认为朗读是提高语言技能的有效方式。曹怡鲁(1999)在分析中国传统语言教学给外语教学的启示时指出,传统的语文教育强调博闻强识,外语教学应鼓励学生熟读背诵,以提高对语言现象的敏感度,通过增加输入实现显性知识向隐性知识的转化,加速掌握目标语。王宗炎(2002)明确指出,朗读不是机械的发音动作,而是一个思维过程,有助于熟记语言材料,学到的“不只是个别的英语项目,而是英语的整个体系”。孙航(2000)认为,“要想在语言如何搭配方面建立可靠的语感,就必须反复听,反复说,没有别的办法可以代替”。另一项对比研究发现,朗读比默读更能提升单词记忆效果(MacLeod、Gopie&Hourihan,et al.2010)。作为两种主要的阅读方式,朗读和默读都应得到重视,英语学习者应合理选择,实现阅读效果最优化(张必隐2006;刘莹2016)。但也有学者反对朗读教学或持中立态度。因此,目前学界对朗读教学法的态度并不一致,朗读教学法在大学阶段是否适用,亟待研究和验证。
自我效能感是学习者的重要情感因素之一,是“个体对自己具有组织和执行达到特定成就的能力的信念”,主要通过掌握经验、替代经验、言语说服、生理情感状态等四种方式获得(班杜拉2003)。中外学者都有开展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英语阅读成绩的相关研究。张庆宗、刘晓燕(2009)和Li,Y.&Wang,Ch.(2010)的研究均发现,英语阅读自我效能感、阅读策略、阅读成绩三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进行自我效能感和阅读策略培训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阅读策略使用能力和阅读成绩。在自我效能感、元认知策略和阅读成绩的相互关系方面,米尔斯、帕贾雷斯和赫伦(Mills、Pajares&Herron 2007)及王幼琨(2015)的研究先后证实了自我效能感不仅直接影响外语阅读成绩,而且还通过影响阅读元认知策略的运用,从而间接影响外语阅读成绩。由此可见,自我效能感是提高外语学习者阅读成绩的重要因素,有必要探索提高大学生英语阅读自我效能感的方法和路径。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开展朗读教学是否有助于学习者英语阅读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有待解答和验证。
目前来看,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语言技能发展普遍不平衡,大多不能进行流利的朗读,不愿进行课堂讨论、汇报发言等口语交流活动,存在学习动机衰退、自我效能感水平降低和成绩下降的情况,使英语阅读课堂教学质量受到影响。基于以上理论背景和教学实际情况,在所教授的班级开展朗读教学活动,并在教学结束后选取有代表性的学生进行访谈,探索朗读教学活动在提升大学生英语阅读自我效能感方面可能起的作用,并了解学生对该教学活动的评价。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江苏某民办本科院校一年级非英语专业学生为教学对象,在常规教学基础上,开展朗读教学实验。在朗读材料选择上,以合适程度(suitability)、可利用程度(exploitability)和可读性(readability)三原则作为依据(Anderson 2004);选材范围不局限于教材现有的课文段落,从报刊和网络资源中适量挑选符合大学生阅读需求、符合教学目标和研究需要、难度适宜的文段,力求内容丰富、可读性强。实验教学活动分为3个阶段:(1)朗读材料处理阶段,由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对朗读材料主旨大意、细节的初步处理,做好朗读准备;(2)朗读技能训练阶段,由学生独立完成跟读、朗读练习,进行语音、语调、重音、节奏等方面的纠错、模仿、操练,提升朗读质量和流利程度,教师在必要时给予示范和辅导;(3)朗读能力展示阶段,教师督促学生录制、提交朗读音频并进行班级示范,师生给予反馈。
研究者从参加朗读教学实验的一百多名学生中选取9名作为访谈对象。在挑选访谈对象时,综合考虑了性别、生源地、朗读能力、英语阅读效能感水平、英语阅读水平等多个因素,力求受访对象具有最大程度的代表性。本研究采用半结构访谈(秦晓晴2009),采访问题围绕两大内容展开:(1)学生在朗读教学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讲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功或失败经历(掌握经验),与教师、同学进行比较时的替代经验,他人评价、反馈、劝导对自己产生的影响(言语说服),以及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积极、消极的生理情感状态。(2)学生对朗读教学活动的评价:主要讨论朗读与默读的差异、朗读在大学英语课堂上的作用、大学英语课堂开展朗读教学活动的必要性和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建议等内容。
为期15周的朗读教学活动结束后,研究者按照约定时间召集学生,在经常上课的教室里进行访谈。在整理谈话内容时,就表达不清楚、语义模糊的部分与相关学生进行再次沟通和确认,以保证理解一致,在此基础上对访谈内容开展文本分析,以上述自我效能感四大来源为切入点,探究朗读教学活动对大学生阅读自我效能感的影响路径,并了解学生对朗读教学活动的看法。
二、访谈结果
(一)朗读教学对阅读自我效能感的影响路径
第一,学生有机会获得掌握经验。学生指出,英文朗读有助于“加深对所读内容的理解”(吕同学、黄同学、邓同学),“更快理解全文宗旨,更快找到小细节,文章大意浏览和细节检索能力得到了提升”(俞同学),“锻炼英语语感,缩短做题时间,提高答题效率”(尤同学)。由此可见,朗读教学使学习者拥有了成功的学习经历,在阅读能力方面起着积极、正向的推动作用。不少受访者还表示,他们不仅在英语阅读这一特定技能方面的信心更足,而且在听、说、写等其他技能方面的自信心也增强了,这说明英语阅读自我效能感可以迁移到其他语言基本技能及语言综合能力等领域。
第二,受访者通过与他人进行比较获得替代经验。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表示,看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同学出色完成朗读任务并获得肯定,相信自己也可以获得同样好甚至更好的成绩(肖同学、邓同学等);中低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则表示,看到比较优秀的同学任务完成得出色,对自己是很大的激励(黄同学),当和自己水平差不多的同学取得进步时,觉得自己也能一点点做得更好(程同学)。肖同学和尤同学表示教师也是效仿和参照的对象,相信自己通过努力可以达到像教师一样的水平。由此可见,朗读教学给予学生观察教师、同伴学习表现的机会,在类比中认可自己并设想自己获得成功,从而获得强化自我预期、增强自我效能感的替代经验。
第三,受访学生(尤其是中高效能感的学生)认为,教师的肯定、鼓励等反馈对自己的心理产生积极影响。黄同学表示,教师在单词读音、语音语调、停顿等细节上作出评价并给予指导,帮助自己形成对朗读技能的正确认知,增强了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信心。吕同学指出自己的学习主动性并不强,教师的督促和表扬会使自己产生成就感和满足感,对英语朗读和英语学习更有信心。经分析发现,授课教师的说理和评价是本轮教学活动中重要的言语说服来源。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同伴互动较少,互评内容简单,缺乏针对性,产生的影响不大。这就要求教师今后的朗读教学注意调整师生互动和同伴互动的比例,以增强同伴作为言语说服来源的积极效应。
第四,受访者的生理和情感状态大都经历了明显变化。黄同学、俞同学、邓同学、李同学均表示,在刚开始的朗读活动中,感觉“很紧张,害怕读不好”;但经过一学期的朗读训练,“胆量慢慢增加,克服了畏难情绪,变得敢于开口,学习英语不再退缩”。还有一些学生表示,随着朗读教学活动的开展,发现“语言学习很有趣”(李同学),“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是一件很酷、很厉害的事情”(尤同学、吕同学),“更愿意用英语和周围的人交流”(肖同学),“希望有机会和外国人交流”(李同学)。由上述描述可知,本次朗读教学活动提供了轻松活泼、开放自由的教学氛围,使受访者由最初的担心害怕、退缩紧张到逐步适应、积极尝试,再到主动学习、享受学习。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学生克服紧张、畏难等负面情绪,提升自我认知和自我效能感。
由上述访谈内容分析可知,朗读教学活动能够从掌握经验、替代经验、言语说服和生理情感状态等方面提升大学生的英语阅读自我效能感。
(二)朗读教学活动评价
第一,朗读比默读更需要投入感情,可以增强阅读体验、体味语言文字的魅力。李同学、肖同学指出,反复朗读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记忆,可以想作者之所想,加深对文章的理解。黄同学、尤同学、俞同学和邓同学认为,大声朗读不仅增强了代入感,而且随着专注力提高,有助于加强对词汇选择、词组搭配、句式结构等语言细节的注意,欣赏英文段落的思维逻辑和语言美感。
第二,朗读教学活动可以丰富大学英语阅读课堂的内容和形式。受访学生普遍认为,语音语调、停顿重音等教学内容弥补了语音教学的空白,对口语技能进行了必要的训练;朗读的文段既有课文,又有一些课本之外不同题材的文章,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元。黄同学和尤同学表示,流利、有节奏、声情并茂的朗读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不用一味听教师讲解课文,而且口语水平低、能动性差的学生也有机会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肖同学和李同学认为大学英语课相对于高中英语课更轻松,朗读教学能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不仅可以延伸课堂教学,还有助于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第三,适当开展朗读教学活动是必要的。俞同学认为:“学习英语,只会写试卷是不够的,还需要学会口头表达,否则就是在学‘哑巴英语’。”李同学指出,教师的示范、鼓励和督促,可以“推着、带着”学生克服怕出错的心理障碍,逐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肖同学认识到,班上学生来自全国各地,部分学生的语言基础(尤其是口语水平)往往存在“严重缺陷”,开展朗读活动不仅能鼓励学生开口说、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帮助纠正语音、断句等问题,提升学生的口语水平。李同学介绍说虽然自己做英语试卷没什么问题,但是要用英语交流、听教师用英语上课就比较吃力。她认为朗读是很好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有机会开口说英语,当英语口语能力提高,自己变得更自信,对英语学习也更加热爱。
综上所述,受访学生一致认为朗读比默读更需要投入情感和专注力,能增强阅读的体验感,有助于体味语言文字之美;朗读可以丰富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内容和形式,训练学生开口读、开口说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兴趣和自信,有效改善“哑巴英语”的困境;有必要在大学英语阅读课堂上适当开展朗读教学活动。
结语
本研究通过开展朗读教学和学生访谈,探索了朗读教学对大学生英语阅读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教学活动和访谈结果表明,朗读教学法是正向影响大学英语阅读自我效能感的有效途径,朗读对语言学习有拉动和促进作用;朗读得到受访学生的肯定和支持,是行之有效的大学英语教学方法之一。大学英语阅读课堂应重视朗读和默读的有机结合,通过制订针对性强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掌握朗读方法,提高口语水平,实现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与读写能力均衡、全面发展。
引用文献:
班杜拉.2003.自我效能:控制的实施[M].缪小春、李凌、井世洁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曹怡鲁.1999.外语教学应借鉴中国传统语言教学经验[J].外语界,(2):16-19.
刘莹.2016.关于“输出假设”与“朗读优势”理论的文献研究[J].新课程教学,(8):4-8.
秦晓晴.2009.外语教学问卷调查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孙航.2000.英语教学中要重视朗读[J].山东电大学报,(4):57-59.
王幼琨.2015.阅读能力、阅读元认知策略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研究[J].教育评论,(3):105-108.
王宗炎.2002.朗读与英语学习[J].外语与外语教学,(8):51-52.张必隐.2006.阅读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张庆宗,刘晓燕.2009.英语阅读自我效能感、阅读策略和阅读成绩关系的实证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1):92-96.
Anderson.2004.第二语言阅读探索:问题与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8.
Li,Y.&Wang,Ch.2010.An Empirical Study of Reading Self-efficac and the Use of Reading Strategies in the Chinese EFL Context[J].Asian EFL Journal,(2):144-162.
MacLeod,Gopie&Hourihan,et al.2010.The production effect:delineation of a phenomenon[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Learning,Memory,and Cognition,(3):671-685.
Mills,Pajares&Herron.2007.Self-efficacy of college intermediate French students:Relation to motivation and achievement[J].Language Learning,(3):417-4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