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EAM理念的初中地理跨学科整合分析——以《黄河的治理与开发》为例论文

2024-12-02 15:39:07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随着全球科技迅速发展产生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需要,以STEAM理念为基础进行跨学科整合教学的研究已成为世界教育的前沿。初中地理具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双重属性,以《黄河的治理与开发》为例探索STEAM教育理念在初中地理跨学科整合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符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实践意义。
摘要:随着全球科技迅速发展产生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需要,以STEAM理念为基础进行跨学科整合教学的研究已成为世界教育的前沿。初中地理具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双重属性,以《黄河的治理与开发》为例探索STEAM教育理念在初中地理跨学科整合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符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实践意义。
关键词:STEAM理念;跨学科整合;初中地理
教育部在2022年颁布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指出:“规划不少于地理课程总课时10%的课时进行跨学科主题学习,进一步突出地理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将STEAM教育理念与初中地理跨学科整合教学巧妙融合,是地理教育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能够使地理教学向更深、更广的方向渗透,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顺应时代和教育发展的新需求。
一、基本内涵
(一)STEAM教育理念
STEAM教育最早起源于美国,狭义的STEAM教育是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及艺术五大学科教育的整合。2017年,世界STEAM教育联盟提出:STEAM教育是融合创新式教育,它在现有教育和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全面融合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和人文艺术学科,以启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出发点,采用情境式和任务式的授课方法,以提升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融合性思维能力的教育方式。文章充分发挥STEAM教育理念的优势组织教学活动,以地理学科为中心进行跨学科教学研究,打造创新型整合课堂。
(二)跨学科整合
跨学科学习是基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围绕特定的研究主题,以某一学科课程内容为主干,运用其他课程的相关知识和方法,进行综合学习的过程。文章基于STEAM教育理念,以地理学科为中心融合语文、历史、数学、工程、技术等学科开展教学活动,通过不同学科中知识内容与思维逻辑的相互渗透、交叉和融合,打破传统教学中存在的知识割裂问题,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和综合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初中地理跨学科整合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是教师对跨学科教学的认识程度不足,部分教师尚未形成学科融合的意识,习惯于单一的学科内容灌输,无法成为共同建构知识的参与者。二是新课标实施以来,尚未形成全面系统的跨学科主题研究模式,教学过程中缺少方法论的指导。三是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初中阶段的学生主要学习各学科的基础性内容,学生在进行深入探索的过程中会遇到知识性障碍,教学实施的难度较大。因此,探究出适合初中地理跨学科整合教学的路径是当下地理教学实践的应然之举。
三、基于STEAM理念的初中地理跨学科整合路径
初中地理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多学科知识的渗透更有利于丰富地理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图1为基于STEAM理念初中地理跨学科整合教学的路径图。
(一)前端分析
1.依据教材,挖掘跨学科课程资源
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梳理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其他学科课程资源,借鉴国内外课程开发经验,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进行选题和教学设计。通过梳理地理教材内容,提炼相关跨学科学习经验,能够为构建基于STEAM理念的教学提供思路,为学习任务的设计提供灵感,让学生深度体验学习的价值,最终促成教学的完成,落实地理教学目标。如,在进行“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学设计时,可结合语文学科“黄河颂”、音乐学科“保卫黄河”、历史学科“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等内容,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2.了解学情,以学定教
建构主义教学认为,学情调查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从初中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分析,初中生存在独立思考能力增强、有较强探索欲望等特点。教师可通过发放问卷、批阅作业、与学生交流等方式进一步了解现阶段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地理学习兴趣、看待问题的方式等,找到最近发展区进行教学。同时,教师要了解不同学生的特点,确保组员之间的异质性和各组之间的同质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能动性,达到因材施教、全员参与的目的。下面以长春市某初中八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的学情调查分析,见表1。
综合问卷分析,学生大多没有黄河的旅行经历,对黄河的文化背景也了解较少,教师需要通过展示大量的图文资料和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身临其境了解黄河、走进黄河,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并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已经对黄河有了初步认识。
3.问题驱动,构建STEAM框架
问题是贯穿STEAM教学的主线,教师课前根据教学内容提出具有开放性的、体现学科整合的驱动性问题,引导学生以学习任务为导向在课前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材料或进行问卷调查。学生通过实践对问题有了初步了解,在自主学习中获取知识、理解知识以及运用知识,培养了综合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STEAM教育理念注重创新的育人方式,与传统课程相比更加注重跨学科、多领域知识的联结,强调不同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这与地理学科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相契合,丰富了地理课程的内涵。但初中阶段学生的知识面较为狭窄,尚未具备综合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依据学科间的内在联系努力帮助学生构建STEAM框架,结合多学科思维为学生提供探究的切入点,如图2。
(二)教学活动
1.创设情境,营造课堂氛围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地把学生带领到预先创设的情境中,使学习环境由课堂转变到生活中的具体场景,学生由旁观者成为参与者。基于STEAM理念进行情境创设,让信息化技术为教学提供直观的参与、体验和感受的平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顺应了初中阶段学生好奇心强、有较强求知欲的心理特征,能够为教学的开展奠定基础。教师播放视频《黄河从历史中走来》,以历史学科的视角帮助学生了解黄河从古到今的演变,引导学生思考黄河在发展的历程中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和带来的灾难。通过营造震撼的时空画面,使学生初步感受到黄河与中华民族的发展一脉相承,激发探究黄河的兴趣。
2.分组合作,打造生本课堂
STEAM教学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合作性,学生根据STEAM框架,以分组合作的形式完成探究任务。学生通过实验、调查、数据分析、设计、制作等多种途径全过程参与问题的探究,实现生本课堂,提升参与团队协作的能力。这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全员参与课堂活动,扩大了教学影响的范围,改变了师讲生受、以问答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在过程中促进学生解决问题、参与合作能力的养成。探究一:黄河的概况与水文特征。第一组小组结合生活体验收集、汇总资料,如通过“九曲黄河万里沙”“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诗句得出“黄河呈几字形、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发源于巴颜喀拉山脉、注入渤海”的结论,与语文学科结合发掘地理文化的基础。探究二:黄河的开发。第二小组与历史学科结合,感受古老的黄河文明与中华民族息息相关。探究三:黄河的问题与治理。黄河的不同河段存在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需要分河段进行治理。第三、四、五组学生结合相关资料,用橡皮泥分别制作黄河的上游、中游、下游的模型,探究黄河不同河段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差异,唤起学生对治理黄河保护黄河的责任感。
3.展示汇报,交流探究成果
基于STEAM理念的跨学科整合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展示汇报研究成果、进行辩论赛等形成性评价能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结论的交流,并在学生小组探究结束后,各组组长分别以“黄河的概况与水文特征”“黄河的开发”“黄河的问题与治理”三个主题进行汇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学习问题展开激烈交流,实现与任务的深度互动。
(三)总结评价
1.设计活动,开展多元评价
基于STEAM理念的跨学科整合教学并不是传统的各学科知识的叠加,还包含跨学科技能的运用和态度体验的激发。因此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单一的评价方式,增加自我评价、生生互评、教师评价环节,做到课堂主体全参与、评价过程全程化。师生通过课前预习监测、课堂合作观察以及课后绘制思维导图、学习竞答等形式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如表2),为今后的学习和教学提供经验。
2.总结反思,生成教学课例
基于STEAM理念的跨学科教学关注现实问题,并将现实问题的解决延伸到抽象的知识层面,因此更需要对涉及的知识进行总结。教师回顾教学过程,对于成功之处要形成经验和规律指导今后的教学,对于存在的问题要思考探求更优化的教学思路。本课以STEAM教育理念为基础组织教学活动,紧密结合其他学科内容创设教学情境,通过任务导向让学生自主探索和体验学习过程,展示交流学习成果,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但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时间较长,需要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活动的时间分配。
四、结语
将STEAM理念融入初中地理跨学科整合教学符合新课标要求,能够激发地理课堂活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STEAM理念的跨学科整合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仍需要教育研究者和一线教师的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