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混龄游戏背景下幼儿交往习惯养成的实践探索论文

2024-12-02 14:23:39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新时代教育背景下要求教师站在幼儿的视角,主动为幼儿营造宽松、自由、多元的环境,给予幼儿自由交往、自主选择的机会,确保幼儿在个性化探索的过程中主动释放天性,实现各方面能力的全面提升。在学前教育快速改革及转型的今天,教师需要与时俱进,深入浅出地剖析各种社会问题以及教育问题。从幼儿交往习惯养成着手,想方设法地激活幼儿的思维,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让幼儿能够在与外界交流及沟通的过程中顺利实现个人的社会化。户外混龄游戏对幼儿交往习惯的培养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则需要以这一游戏为依托,全方位、多角度地引导幼儿,培养
摘要:新时代教育背景下要求教师站在幼儿的视角,主动为幼儿营造宽松、自由、多元的环境,给予幼儿自由交往、自主选择的机会,确保幼儿在个性化探索的过程中主动释放天性,实现各方面能力的全面提升。在学前教育快速改革及转型的今天,教师需要与时俱进,深入浅出地剖析各种社会问题以及教育问题。从幼儿交往习惯养成着手,想方设法地激活幼儿的思维,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让幼儿能够在与外界交流及沟通的过程中顺利实现个人的社会化。户外混龄游戏对幼儿交往习惯的培养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则需要以这一游戏为依托,全方位、多角度地引导幼儿,培养幼儿独立自主的交往习惯和意识。确保幼儿能够在参与游戏活动以及与他人交流互动的过程之中实现良性成长及发展,逐步拥有一个快乐健康的童年。
关键词:幼儿;户外混龄游戏;交往习惯养成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家庭对孩子的过分宠爱现象越来越严重,由此所带来的各种教育问题更加棘手。一部分幼儿以自我为中心,难以顺利融入集体生活,与他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不顺畅,经常碰壁。结合内外部环境对幼儿交往习惯的具体影响组织开展户外混龄游戏,能全面打破教学时间和空间的束缚,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与同伴交往的需要,扩大幼儿的接触面,让幼儿能够享受游戏以及与他人交往的快乐,进而实现社会性发展。但需要注意的是,幼儿交往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无法一蹴而就,需要在活动中持续进行观察引导。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性,了解幼儿与他人交往的态度以及交往方法。全面规范幼儿的社会行为,积极组织开展幼儿喜欢、乐于参与的户外混龄游戏活动,成为幼儿的个性化成长的游戏场地之一。
一、户外混龄游戏对幼儿交往习惯养成的价值
首先,有助于培养幼儿健康的社会交往品质。作为现代幼儿健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不容忽略,幼儿能够在文明健康的精神环境以及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中与他人进行交流及互动,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建立人际关系,始终保持轻松愉悦的心理状态,实现自我突破和自我调整。在参与户外混龄游戏活动时,幼儿能够主动与他人交往,不再以自我为中心,灵活调整个人的交往策略,实现与他人的成功交往以及交流互动,保持良好的生活及交往自信心。教师也会将角色表演以及榜样树立相结合,鼓励幼儿互帮互助、共同学习,培养幼儿换位思考的意识,让幼儿能够敞开心扉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合作。
其次,有助于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在实现个人社会化时,大部分幼儿离不开游戏,只有在游戏中幼儿才能够放松身心并与他人进行交往。户外混龄游戏自主游戏有助于凸显幼儿的主体地位,活跃幼儿的学习和成长氛围,满足幼儿的学习需要以及交往需要,让幼儿主动与混龄幼儿进行互动和交流。在自主参与户外混龄游戏活动时,幼儿的交往意识越来越强,能够保持极强的交往动机和兴趣,在与他人交往实践中逐步掌握社会交往的技巧,形成良好的交往能力和行为习惯。
最后,有助于搭建幼儿友好交流的社会桥梁。户外混龄游戏的育人优势比较明显,具有社会性和兴趣性的特征。幼儿能够全身心参与其中,主动与人进行合作,积极结交不同年龄的朋友,个人的交往能力、创造力及想象力越来越强。
二、户外混龄游戏背景下幼儿交往习惯养成的实践要求
户外混龄游戏是培养幼儿交往习惯的重要手段,实质的育人效果较为明显,能够体现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教师需要讲究方式方法,深入浅出地剖析户外混龄游戏的组织要求以及育人准则,将其与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相结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结合幼儿的智力因素以及非智力因素主动创新游戏内容及形式,确保所开展的户外混龄游戏能够吸引各个年龄段幼儿的注意,让幼儿全程参与其中,实现与他人的良性交往及沟通。首先,教师需要注重丰富幼儿的游戏活动经验,将室内区域跨班、专项活动以及户外运动混龄融为一体,打破年龄和班级的界限。让幼儿自主选择、自由拓展和自发交流,潜移默化地提升幼儿的交往能力,避免幼儿出现负面情绪和消极心理。其次,教师应开展不同形式的户外混龄自主游戏,关注幼儿的主体地位,了解幼儿的内心诉求,紧密融合户外混龄角色游戏、户外混龄操作游戏以及户外混龄体育游戏,鼓励幼儿细心观察、自主模仿、大胆尝试和不断探索,激发幼儿与他人交流和互动的意趣和动机,让幼儿能够逐步形成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并实现自主调整,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在大胆尝试的过程中加速形成交往习惯。最后,教师需要注重自主反思及总结提升,加强实时指导,开展互评、自评工作,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实现家园共育,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及成长环境。让幼儿能够保持平稳的心态以及正能量,自主与他人进行交往,说出个人的真实想法及意见,为他人提供帮助并寻求他人的帮助。只有这样才能够迅速培养幼儿独立自主的交往习惯,避免幼儿“各自为政”,让幼儿敞开心扉学会与他人进行合作及交流,更好地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适应不同的环境。
三、户外混龄游戏背景下幼儿交往习惯养成的实践对策
户外混龄游戏是一种典型的基本活动形式,以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意识、锻炼幼儿的交往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为基本目标,逐步发展幼儿的品格。教师需要关注户外环境以及场地资源的科学利用以及理性分析,整合多元化的游戏材料,全面打造立体成熟的园本游戏课程体系。为户外混龄游戏活动等顺利落实做好铺垫及准备,确保幼儿能够在参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良好的交往习惯。
(一)创设和谐互动的交往氛围
在培养幼儿的交往习惯,提升幼儿的交往能力时,教师需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以创设科学合理的户外混龄游戏活动环境为基础,为幼儿的交往合作铺路。首先,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已有的教育资源科学设置户外混龄游戏区域,提升整体的育人质量和效果。为了凸显环境的育人优势和价值,教师需要整合多元化的户外游戏资源,以自然环境为依托,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优势,其中草坪、小竹林、小山坡、大操场以及沙地都是典型的自然环境,是不可多得的户外混龄游戏资源。教师需要结合幼儿的人际交往诉求科学划分不同的游戏区域,比如教师可以将户外混龄游戏分为转盘类、攀爬类、平衡类、投掷类以及跑跳类和骑行类,利用已有的游戏材料以及设施组织开展不同主题的户外混龄游戏活动。有的教师教育经验比较丰富,能够结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兴趣爱好以及交往习惯的养成规律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比如“走走乐”“战狼突击队”“丛林探险”以及“快乐跳跳糖”等。借助合作性的户外混龄游戏来拉近幼儿之间的距离,全面提升幼儿的交往能力,确保幼儿形成习惯。不同年龄段幼儿的交往需求各有不同,教师还需要注重因材施教以及人为本,了解幼儿的年龄发展特征,科学设置多个游戏区域,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够与他人一同玩游戏。其次,教师需要全面调动幼儿的活动参与积极性,科学创设游戏情境,让幼儿能够在感知情境中释放天性、敞开心扉,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及沟通。情境化的区域游戏设置非常重要的,先入为主,能够在第一时间吸引幼儿的眼球,激发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兴趣,并让幼儿保持极强的参与能动性。比如教师可以在骑行区域中设置高速公路线并设置服务区和收费站,在轨道上设置加油站、洗车服务中心以及红绿灯,让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自主扮演对应的社会角色。有的幼儿会选择交警主动维持秩序,教师则需要鼓励幼儿自由合作,让幼儿轮流扮演不同的角色,自行分配各自的任务,让幼儿在协商探讨以及合作互动的过程中逐步掌握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技巧,形成良好的交流沟通习惯和意识。为了避免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出现矛盾和冲突,在活动前期,教师可以通过晨谈、计划、分享等环节围绕这些情况进行交流,使得幼儿明白遵守规则的重要性,懂得互相谦让逐步形成独立自主的交往习惯,不再过多依赖于外界并完全按照个人的想法自主探索,自觉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主动站在他人的视角思考和分析问题。
(二)选择有助于交往的游戏材料
作为组织开展户外混龄游戏的基础和前提,游戏材料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教师需要结合幼儿的交往能力以及行为习惯,选择有助于幼儿自主交往的游戏材料,逐步丰富户外混龄游戏的内容和形式,刺激幼儿的多个感官,让幼儿产生由内而外的活动参与积极性以及交往动机。在混龄活动开展前,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到材料的充足性、适宜性以及多样性,避免幼儿在交往互动的过程中出现冲突以及矛盾。
首先,教师需要选择多样性、层次性的材料并合理投放在户外混龄游戏中,让幼儿自行选择,合作互动。结合不同区域的游戏主题就近摆放材料,方便幼儿自主取放,为幼儿的人际交往提供更多便利。在混龄游戏中幼儿的个体差异以及年龄差异比较明显,教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主动总结经验教训,结合现代化的游戏教学对策及科学手段来创设不同的混龄游戏区,还要综合考量游戏情境与游戏材料的匹配度,以便更好地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的人际交往需要。比如在围绕“穿越火线”组织开展户外混龄游戏活动时,教师可以设置不同高度以及纵横交错的“火线”,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大班幼儿的能力较强,会匍匐通过火线,小班幼儿则比较胆小一点,不太敢尝试挑战,教师可以鼓励幼儿互帮互助、大带小,主动利用层次性、多样性的材料,共同完成游戏任务。
其次,教师需要注重材料的趣味性以及循环性,观察评价分析幼儿在户外混龄游戏活动中的游戏发展水平,设置不同的游戏难度,让幼儿能够合作互动,共同完成游戏任务。有的幼儿理解能力较差,动手能力有待提升,缺乏参与户外混龄游戏的积极性。教师则需要为幼儿提供趣味十足的材料,全面吸引幼儿的眼球,设置不同的游戏任务单,只要幼儿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就可以获得奖励。这一点既能够凸显户外混龄游戏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也能够激发幼儿与他人交流互动的动机,提升幼儿参与游戏和与他人互动的热情。
最后,教师需要选择游戏性和规则性的材料,与集体游戏相比,户外混龄游戏的综合性比较强,教师需要提前带领幼儿一起讨论制定活动规则,并根据园所环境设置科学适宜的游戏区域,通过户外资源图让幼儿熟悉场地及材料,引导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区域,并遵守该区域内游戏需要遵守的相关规则。
(三)培养幼儿游戏交往的常规
户外混龄游戏打破了班级和年龄的界限,幼儿之间以及师幼之间的交流和互动频率越来越高,幼儿能够获得更多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并逐步锻炼个人的交往能力。但是幼儿的生活经验不足,自律意识有待培养,还未养成良好的交往习惯。教师则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幼儿的游戏交往常规,让幼儿能够意识到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懂得站在他人的视角思考问题,逐步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教师可以在开展户外混龄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反复强调游戏的规则,比如有的教师设置示意图,提前准备好游戏音乐,按照班级负责制开展不同区域的户外混龄游戏活动等方式进行暗示和引导。还可以组织幼儿与他人合作互动,共同布置场地,做好前期的分工合作安排,鼓励幼儿严格按照场地划分示意图自行完成分内任务。比如:每天开展常态性的户外混龄游戏活动,播放幼儿喜闻乐见的音乐,让幼儿自主热身并与他人合作完成游戏任务。为了凸显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还可以结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设置兴趣趣味十足的户外混龄游戏活动。结合不同的颜色来判断幼儿的年龄段。明确具体的游戏规则、玩法、流程以及名称,让幼儿能够主动遵守玩法规则并形成习惯,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
四、结语
户外混龄游戏活动能够为幼儿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让幼儿在自由结伴的过程中与他人进行交往和竞争,大胆自信地说出个人的真实想法,磨砺个人的意志品质,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并与他人合作协商,真正做到乐于助人和顺畅交流。教师只需要站在幼儿的视角关注幼儿的内心诉求,分步骤、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全面丰富户外混龄游戏的内容及形式,整合多种游戏元素,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够获得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实现良性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