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策略探究论文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策略探究论文

10

2024-12-02 11:50:04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情境教学法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常用方法。核心素养视域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能进一步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思维方式和审美能力。基于此,文章以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为目的,以情境创设及其有效利用为教学设计的切入点,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教学要点,从核心素养的四个培养方向出发,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意义、基本原则和有效策略。

  摘要:情境教学法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常用方法。核心素养视域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能进一步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思维方式和审美能力。基于此,文章以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为目的,以情境创设及其有效利用为教学设计的切入点,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教学要点,从核心素养的四个培养方向出发,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意义、基本原则和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核心素养;情境创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核心素养概括为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个方面。而情境教学是将这些核心素养融入教学实践的有效方法。因此,教师应注重在阅读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同时注重情境与教学内容的关联度、情境的真实性和生成性等,以通过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

  一、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意义

  (一)优化学生认知结构

  核心素养视域下,运用情境教学法展开语文阅读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和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情境教学法的作用发挥是建立在学生掌握多元语言知识基础上的,因此,学生要在探究情境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思考能力,增强阅读理解能力,进而优化对不同事物的认知方法。通过情境的创设及其有效利用,教师可帮助学生深化对阅读主题意义和内涵的理解,推动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实现深度发展。

  (二)改变学生思维方式

  在小学阶段,学生往往缺乏足够的语文阅读经验,同时,他们的语言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核心素养背景下,为学生创设主题丰富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理解阅读语篇的内涵,深化他们对语言知识核心内容和观点的理解。通过教学情境的运用,教师能帮助学生优化阅读思维方式,使他们能够在阅读过程中把握文本的特点、结构和鉴赏技巧,进而掌握共性规律,形成可迁移和应用的阅读思维经验。加强情境教学中对学生思路的引领,能够使情境教学法真正发挥出其应有的效果,从而逐步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

  (三)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元渠道、多元内容、多元展现方式来灵活运用情境教学法。丰富的情境内容和优美的展现形式能为学生带来独特的感官体验,促使学生从中提炼与主题意义相关的文学审美要素,进而帮助学生认识、了解、发现文学作品中蕴含的多元美学价值。久而久之,学生文学审美与鉴赏能力将在情境的启发下获得持续、稳定的发展。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原则

  (一)启发性原则

  在情境教学中,启发性原则主要是指情境内容及与其配套的情境教学活动都要具备一定的启发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阅读主题和具体学情创设能够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的情境,以此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主动思考。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情境中设置悬念,并创设配套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对情境的探究欲望,引导他们在情境中自主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在阅读中获得启示。

  (二)互动性原则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中的互动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具有一定实践意义的情境,让学生通过与情境的互动,能够掌握并应用重点知识。与情境的互动为学生提供了一种高效、便捷的学习方式,能使其在情境中迅速提炼有效信息。在情境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的互动行为加以指导,引导其在情境学习过程中的交流与合作,从而有效提升情境教学的有效性,促使学生在互动中成长。

  (三)趣味性原则

  在情境教学过程中,遵循趣味性原则至关重要。这一原则契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及发展需求,有助于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创设趣味性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乐于投入课堂学习,从而主动探索情境及主题阅读内容,在探究中理解重难点,以此实现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在实施情境教学时,教师需注意情境内容与展现形式的趣味性,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三、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具体策略

  情境教学法以其丰富的变异形态和高度的灵活性,能够根据教学目标与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情境教学内容、优化情境教学理念、活化情境教学策略和创新情境教学模式的方式实现对核心素养教育目标的层级落实。

  (一)优化情境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自信心。情境教学作为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手段,有助于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情境内容来渗透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师可以从课时阅读主题出发,拓展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要素,在情境中植入文化要素,渗透文化常识,促使学生在此过程中树立文化自信;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对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要素加以探究和赏析,使其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存在形式。在有针对性的教学情境中,学生能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继而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核心素养。

  例如,在统编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一课教学中,在情境教学环节,教师可以从文本中的场景出发,为学生呈现中国十二花神、八月桂花的诗词、古代桂花的画作等古典文化精华,着重引导学生感受桂花飘香的美景,体验“儿童摇落桂花雨”的愉悦之情。在古典诗词中,桂花往往具有吉祥、美好、幸福的寓意。在情境教学中,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拓展与桂花有关的文学常识,通过具有针对性的情境内容设计,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桂花的美,还可以深入探究桂花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意蕴,从而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树立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image.png

  (二)强化情境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语用能力

  核心素养中的语言运用指的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积累与整合教学资源培养出的良好语感以及参与语言实践的能力和意识。情境教学法作为学生运用语言的有效手段,为学生提供了语言练习的契机与平台。在情境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组织学生参与语言练习活动,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在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情境展示方式来强化学生的语言运用感受,使学生深入理解语言的运用场景和运用方式。教师可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对情境做出灵活的调整和设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运用核心素养也将得到深度发展。

  以统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父亲、树林和鸟》一课教学为例,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向学生展示树林、鸟类等的图片,让学生通过画面直观感受课文中的情境氛围。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情境大胆表达,用语言描述对图片的感受,从而提升语言组织能力。基于此,教师可设计如下教学任务。

  任务一:请同学们扮演“父亲”这一角色,想象自己置身于树林之中,用语言描述看到的鸟类以及所体验到的自然之美,感受“父亲”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任务二:请同学们观察并描述鸟的外形特征,结合自身生活经验,用语言描述鸟的习性,如筑巢、觅食等行为。

  任务三:请同学们用语言阐述自己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和思考,反思自己的行为习惯,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

  通过对以上任务的实践与讨论,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主题,同时也能够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还能进一步培养自身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优化情境教学策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思维能力指的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需要发展的多元思维能力,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等。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课程设计应当以学生思维能力和阅读技能的发展为重心,以满足学生的长远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既是核心素养下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又是阅读课堂的教学重点。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优化情境教学策略,采取多元情境教学模式来提升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性,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以全面发展。在情境教学中,适用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包括问题情境教学法、模拟情境教学法、对话情境教学法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结合教材中阅读文本的特征和教学需求,灵活设计教学情境,以提升情境教学策略与教学目标的契合度。

  例如,在统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灰雀》一课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情境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先采用问题情境教学法,向学生提出问题:(1)灰雀到底去了哪里?(2)文章中有没有线索可以找到答案?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师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后,教师还可以采用模拟情境教学法,创设列宁和小男孩对话的情境,让学生扮演列宁和男孩并进行对话练习。通过情景模拟,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列宁与小男孩的形象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培养形象思维和实践能力。最后,教师可以采用对话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根据文本内容展开讨论和思考,比如讨论灰雀的象征意义、人与自然的关系等。通过讨论和思考,学生能够提升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多元化的情境教学模式,教师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image.png

  (四)创新情境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审美创造

  审美创造这一核心素养意在培养学生感受美、理解美、欣赏美、评价美的能力,即学生要能在文学阅读中形成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通过以语言表达情感、以音乐渲染情感和以表演体会情感等方法展开情境教学设计,可以培养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在情境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情感,将内心的感受和情感传达给他人,以此提升学生的审美理解能力;教师也可以运用以音乐渲染情感的方式来增强学生对文学审美意蕴的感受能力,借助旋律、节奏、音色等元素来渲染阅读情感和氛围,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教师还可以运用表演教学来帮助学生体会情境中蕴含的情感,通过观察表演的细节和表现手法,使学生深入感知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多元化创新情境教学方式有助于教师在提升核心素养教学有效性的同时,落实审美创造的培养目标。

  以统编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重点朗读课文中描写北京春节的段落,品味其中的语言和情感,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和喜庆氛围。接下来,教师可以播放一些欢快的民族音乐,用音乐来渲染春节的喜庆和热闹氛围,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的情感和思想。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情景模拟,通过表演来引导学生感知作品的美和文化价值。以语言表达情感、以音乐渲染情感、以表演体会情感等情境教学方式,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和审美感知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优化情境教学策略、创新情境教学方式等途径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等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多元情境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教学策略的设计与应用,学生的核心素养将得到持续且全面的发展。遵循启发性、互动性和趣味性原则创设情境教学活动,不仅能有效提升情境教学的有效性,还能促使情境教学在实现核心素养目标方面充分发挥其优势。

       参考文献:

  [1]钱友芬.小学语文情境性作业的现状及策略:以单元情境性作业设计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2023(21):74-78.

  [2]刘瑞珍.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2(6):186-188.

  [3]张晓玲.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2(52):61-64.

  [4]郭琴.情境教学法在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华夏教师,2022(36):61-63.

  [5]王爱玲.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小学语文“诗立方”课程设计与实践[J].阅读,2022(9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