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模式下生理学课程中教学病案应用效果分析论文

2023-03-03 13:44:44 来源: 作者:shaozhun
摘要:摘要:为了分析翻转课堂模式下生理学课程中教学病案应用效果,文章首先阐述了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生理学课程教学现状,然后选择同一教师授课的四个班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分别设置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翻转课堂模式融合病案教学法,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平时成绩、实验成绩、期末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教学满意度总分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摘要:为了分析翻转课堂模式下生理学课程中教学病案应用效果,文章首先阐述了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生理学课程教学现状,然后选择同一教师授课的四个班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分别设置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翻转课堂模式融合病案教学法,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平时成绩、实验成绩、期末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教学满意度总分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关键词:生理学课程;翻转课堂模式;教学病案
生理学是重点研究机体生命现象及相关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也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1]。学生只有在掌握好生理学知识的基础上,才能理解各种疾病情况下机体发生变化的原因、机制、诊断、治疗等[2],鉴于此,生理学课程学习对后期临床课程学习、临床思维能力培养、职业岗位胜任力培养均有良好的奠基作用。由于生理学课程知识点多,逻辑性强,内容抽象,故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3-5]。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成了一个核心话题。同时,社会对基层医护工作者岗位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明晰。而因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缺乏先进的诊疗工具,故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来完成对疾病的筛选,更快更好地做出诊断、救治、护理及转院方案等,就是基层医护工作者岗位能力的核心。作为基层医护工作者主要培养单位的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由于医学专业课程多,学习周期短,导致学生综合学习能力与本科生相比存在差距[6],故如何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科学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成为高职高专医学院校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研究了翻转课堂模式下生理学课程中符合学情的教学病案的应用,将理论知识传授寓于具体的病案分析,将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的病例联系起来,实现了理论与临床工作内容的衔接,提高了理论知识的生动性,且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了学习效果和课堂教学质量,进而更好地达成了人才培养目标。
翻转课堂和病案教学法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的医学教育,能使学生在对实际病案的讨论中提高学习兴趣,增强主动学习意识;促进学生持续建构学习,将外在的知识转换成自己的知识;让学生独立地思考、分析并解决问题,最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知识和能力的构建。本文旨在研究翻转课堂模式融合病案教学法应用,具体根据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生理学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学情等特点,按照教学大纲所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点,认真筛选病案,并对其进行具体处理,进一步编辑成《<生理学>教学病案集》,作为教学的辅助资料,借此分析应用效果,帮助学生建构生理学理论体系,以初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进而达成人才培养目标。概言之,分析翻转课堂模式下生理学课程中教学病案应用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生理学课程教学现状
高职高专医学教育是我国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医学人才。高职高专医学教育强调以技术应用为核心,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本位。其中,职业岗位能力是学生步入工作岗位,满足社会对他们提出专业需求的最基本能力之一。如何将基础医学课程与专业课程、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有效衔接,同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及学生学习效果,是医学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并进行实践的内容。生理学作为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的基础性学科,深受重视,被许多学校列为必修科目[7]。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学制为三年,其中在校学习时间两年,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需要学习的课程较多,有公共课程、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等。因此,生理学课程的教学学时非常有限,如中医学、护理学专业的课时只有64学时,其中实验课时为12学时,其他专业的课时更少。同时,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各专业基本上都有开设生理学课程,如中医学、护理学、助产学、中医骨伤等专业,因此教师的授课任务非常繁重,多为大班合班上课。在这一情势下,教师难以兼顾所有学生,会更多地选择长期以来的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下,生理学课程知识点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学习难度大,大多难以理解和记忆,导致教学效果难以保证。同时,生理学课程课时有限,也导致教师不能对理论知识做到全部详细讲解,需要学生在课前课后进行主动学习,才能实现充分理解和吸收。但因为学生入校录取分数线多为300分左右,整体文化课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及主动学习意识相比本科生较差。综合以上现状,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生理学课程在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下难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后期临床课程学习、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等均有不利影响。
二、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随机选取笔者所在学校2021级中医学专业四个班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授课教师为同一人,其中对照组按照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进行生理学课程教学,实验组则采用翻转课堂模式融合病案教学法进行生理学课程教学。对照组和实验组均为两个小班教学班级,共194人。对照组班级共97人,其中男生46人,女生51人,平均年龄为18.3±1.5岁;实验组班级共97人,其中男生45人,女生52人,平均年龄为18.1±1.6岁。两组学生在性别比例、平均年龄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二)教学方法
对照组按照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教师依照教材按教学大纲备课,要求学生提前预习教材内容;课堂中,教师以多媒体课件讲授为主、板书为辅,学生被动接收信息;课后,教师布置作业,学生按要求完成即可,考试也以传统总结性评价体现学生学习情况。
实验组采用翻转课堂模式融合病案教学法开展教学,教学实施主要包含课前学习任务单、课中课堂活动设计、课后总结分析等。教师将实验组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以4~6人为一组,每组设置一位小组长,组长实行每周轮换制,由组长主持并组织大家集中学习讨论。具体流程如下。①发布学习任务单。学习任务单包含学习主题、学习目标、线上学习任务、学习方法与建议、线下学习任务、学习资源等内容。课前,教师提前一周将课前学习任务单通过在线课程平台超星智慧通发布给学生,学习内容包含生理学微视频、微课、课件、教学病案等资料,要求学生提前独立自主完成学习,掌握知识点后再学习教学病案。自主学习完成后,组长组织本组学生集中学习,讨论分析病案中所提出的问题,并通过查阅资料,最终解决问题,完成在线作业。②课堂教学组织。教师每堂课抽取两组进行汇报,汇报时间约8~10分钟,提问环节约5分钟。汇报方式应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方式,主要有讲授式、PPT演示、思维导图、情景演练等。其他组学生及教师可对汇报内容提出疑问,由汇报组学生对其疑问进行解答,之后教师对汇报内容进行点评和补充,进一步答疑解惑,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讨论,最终达到本堂课的教学目标。③课后,学生线上复习教材、微视频、课件、病案等课程相关内容,完成病案中涉及的生理学知识点的总结、分析,并完成学习平台布置的课后作业及学习测试。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全程跟踪学生学习情况并实施学习评价考核,同时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梳理、总结、分析并反思,从而为下一次课程设计、实施提供实践基础。就翻转课堂模式融合病案教学法的教学设计而言,教学组织一般分为课前线上、课中线下、课后线上三个部分,各个环节紧密衔接。
(三)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通过全面分析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在入校录取成绩、平时成绩、实验成绩、期末成绩等方面的差异,基于此进行教学效果评价,并进行教学效果满意度问卷调查。其中,调查主要内容包括上课方式满意度、课堂氛围、互动情况、学习目标达成度、课程设计满意度等方面,然后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教学效果满意度。
(四)统计学分析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
(一)实验组学生和照组学生考试成绩比较
通过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入校录取成绩,入校录取成绩P=0.3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的平时成绩、实验成绩、期末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二)生理学课程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
在教学结束后,教师采用自制生理学课程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以不记名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94份,回收有效问卷194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问卷内容涉及上课方式满意度、课堂氛围、学习目标达成度、教学组织满意度等8个方面,均采用5级评分法,即非常不满意(少)0分,不满意(较少)1分,一般2分,较满意(较多)3分,非常满意(很多)4分,总分32分,总分越高代表满意度越高。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对上课方式、与以往其他课程上课形式、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互动情况、课堂氛围、学习目标达成度、学习热情、生理学内容与今后临床工作关联性、整体满意度及问卷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四、讨论
生理学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一直以来都沿用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导致教学效果不佳。近些年,翻转课堂模式、病案教学法均被广泛使用在医学教育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弥补了生理学课程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翻转课堂模式是一种将传统教学中先知识传授后知识内化的次序进行倒置安排的课堂教学模式[8]。其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讲授方式,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基于问题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9],符合《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的教育要求[10]。病案教学法将理论知识传授寓于具体的病案分析,实现了理论与临床工作内容的衔接,提高了理论知识的生动性,既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及医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相关研究表明[11-13],翻转课堂模式结合病案教学法,对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均有积极作用。
在基础医学课程生理学中初步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契合高职高专医学人才培养目标,是生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而翻转课堂模式融合病案教学法,恰恰能弥补传统教学模式在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方面的不足,但其教学效果理想的前提是需设计优质的教学病案。如何根据高职高专医学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学情等设计翻转课堂模式下的优质教学病案,是确保本课程教学效果、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和关键。根据高职高专生理学课程教学需要,教师要精选临床病案,并对其进行典型化、形象化处理,进而编辑成教学病案应用于生理学教学,即教师以临床具体病例为基础,组织病案讨论,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4-15]。翻转课堂模式下生理学教学病案的应用,综合了病案教学法的优势,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使学生实现了知识和能力的构建[16]。
实验组和对照组成绩及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在高职高专生理学课程中应用翻转课堂融合教学病案的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验成绩、平时成绩及期末成绩。同时,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使其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也能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此外,学生对授课内容、方式及教学组织管理较为满意,达到了初步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目标。
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应用教学病案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也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需要改善提高的部分。学生方面,对于教学模式的改革,学生需要时间适应,即学生从习惯于“灌输式”接收信息到主动学习、思考等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具体表现为部分学生的沟通能力需要提高、自我表现力需要强化。与此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还需要学生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任务,即在学制短、课程多的情况下,学生需要对包括生理学在内的所有课程学习有更好的统筹规划。教师方面,新的教学模式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教师而言,其需要精心组织教学设计,不仅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深厚的理论知识,还需要融会贯通临床知识,能够结合高职高专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生理学课程教学目标、学生学情等特点设计病例。另外,科学组织、引导、考核评价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对此,教师需要有一个摸索提升的过程,与此同时,教学团队也应该不断朝着改革的方向努力,不断提升新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学校管理方面,学校应该配合教学改革需求,尽量根据专业特点错峰不同专业安排生理学课程上课时间,同时增强师资力量,尽量做到小班上课,且需注意教师的授课任务不能过于饱和,以使其有足够的精力、时间应对多元化、个性化的课堂教学需求。概言之,翻转课堂模式融合病案教学法在生理学课程教学中应用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持续积累、持续提升的过程。
综上所述,在高职高专生理学课程中应用翻转课堂模式融合教学病案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了新的教学流程,实现了从“重教法”向“重学法”、从“传授式”向“交互式”、从“单一课堂”向“多元个性化课堂”的转化,充分发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学习效果和课堂教学质量。从此次研究结果来看,相比应用传统教学模式,在生理学课程中采用翻转课堂模式融合病案教学法开展教学,学生的平时成绩、实验成绩、期末成绩均有所提高,且学生对该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较高,可见,应用翻转课堂模式融合教学病案的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成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提升学习效果和课堂教学质量。同时,这也能督促授课教师不断学习,丰富专业知识、提高业务能力。
参考文献:
[1]孟婷婷.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现代医学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医学生理学(第4版)》[J].热带作物学报,2021,42(3):973.
[2]朱大年,王庭槐.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3]纳仁高娃,杨慧娣.生理学教学中实施多轨道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22,40(5):71-72.
[4]陈琳,郭瑞,唐娟娟,等.翻转课堂在生理学课程思政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22,24(2):81-83.
[5]李娜,牛嗣云,周金娜,等.基于早临床的翻转课堂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1(11):109-110,113.
[6]林梅.高职高专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10):12-13.
[7]周寿红.“MOOC+课堂教学”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微[J].大学(研究版),2021(15):143-145.
[8]王冉.翻转课堂下高效课堂的模式构建[D].延安:延安大学,2017.[9]梁华敏,朱敏洁,郑云洁,等.任务驱动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生理学实验中的应用与实践[J].大学教育,2021(3):129-131.
[10]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EB/OL].(2012-03-29)[2022-04-10].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203/t20120313_133322.html.
[11]卢娜.病例导入式教学法联合翻转课堂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及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J].临床研究,2020,28(3):190-191.
[12]张成亮.翻转课堂结合PBL教学模式对骨科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23):133-134.
[13]王亚虹.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法和CBL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生理学教学的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6):202-203.
[14]刘沐熙.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高专医学生生理学翻转课堂教学中的规范化应用[J].中国标准化,2022(4):148-150.
[15]余宏.病案教学法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6,32(12):155-156.
[16]韩勇,郭立荣.混合式教学在“生理学”课程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20(28):304-3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