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思维品质发展的英语“3A”教学范式:内涵、依据、价值与实践论文

2024-11-27 11:45:42 来源: 作者:dingchenxi
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目标。但在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还存在教学活动碎片化、课堂缺乏整体套路等问题,思维品质培养的相关研究主要聚焦策略与方法等层面,较少从课堂范式的建构视角研究思维品质的培养方案,不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目标。但在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还存在教学活动碎片化、课堂缺乏整体套路等问题,思维品质培养的相关研究主要聚焦策略与方法等层面,较少从课堂范式的建构视角研究思维品质的培养方案,不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促进思维品质发展的英语“3A”教学范式以激活思维(Activation)、拓展思维(Advance)、表达思维(Application)为主要框架,符合语言学习和思维发展的基本逻辑,能够优化课堂生态,解决学生思维发展不力等问题,实现思维与语言的融合发展。结合相关理论与教学实例讨论该范式的内涵、依据、教学价值及实践,旨在为英语课堂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思维品质;激活思维;拓展思维;表达思维;教学范式
引言
在英语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既与思维的激活有关,又与课堂的思维拓展有关,更与学生的思维表达有关。因此,促进思维品质发展的英语教学范式应以激活思维(Activation)、拓展思维(Advance)、表达思维(Application)为主要框架(简称3A范式)。激活思维是激活学生的已有思维水平;拓展思维指在原有思维水平基础上实现进一步发展;表达思维是在真实的语境中用目标语言表达思想与意义。在3A范式中,激活思维、拓展思维、表达思维是按照思维的发展规律和课堂的逻辑顺序推进的,三个阶段由低到高,环环相扣,符合思维发展和语言学习的规律,有助于优化英语课堂生态,解决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碎片化、课堂缺乏思维品质培养的整体思路等问题,实现语言与思维的融合发展,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系统培养和持续发展。
一、3A范式的内涵特点
在课堂教学中,激活思维是发展思维品质的第一步。这是因为,任何学习都建立在已有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上。思维品质发展也是一样,是在已有的思维水平上的发展,而不是孤立的发展。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与经验的过程就是激活思维的过程。在激活已有知识与经验的过程中,学生的大脑会经历联想、关联等思维活动,已有的思维水平会被逐步激活。在教学实践中,“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是典型的思维激活方式。教师可基于主题语境,激活学生大脑中与主题相关的已有知识与经验。比如,在主题为“茶的发明”的读写教学中,教师在学生阅读文章前,可以使用问题激活他们大脑中关于茶的已有知识,如“When was tea invented?Where was tea invented?How was tea invented?”等。这些背景性问题有助于学生联想与茶有关的主题知识与经验,激活已有思维,为思维的拓展奠定基础。
拓展思维是激活思维的目的,是思维发展的重心,是思维外化的基础。没有思维的拓展就没有思维的外化。比如,在读写教学中,扩展思维的主要载体是语篇和教学活动,前者为学生提供思维材料,后者为学生提供思维活动。语篇是学生思维的主要材料,学生理解语篇的过程是多种思维活动不断作用的过程。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思维活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既是和语篇对话的过程,又是和教师对话的过程,这一过程有助于学生对语篇的深度理解,扩展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思维的扩展既受语篇的思维含量的影响,又受教学活动的思维含量的影响,这两个因素是影响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关键条件(张泰刚2023)。学生理解语篇材料和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既是不断积累知识的过程,又是思维水平不断发展的过程。在主题写作教学中,拓展思维的主要途径是教学活动,如预测、理解、分析、归纳、推理等。
表达思维是激活思维、拓展思维的目的和结果。没有思维的激活和拓展,思维的表达则难以实现。没有思维的表达,思维的激活和拓展则毫无意义。因此,表达思维是思维品质发展的重要体现,其结果是思维的外化,即学生用目标语言表达思想和意义的过程。表达思维的活动方式既有口头方式,又有书面方式。以读写教学为例,表达思维的活动既有复述、评价等基于语篇的活动,又有迁移、创造等超越语篇的活动。学生对语篇的事件、人物、观点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表达过程,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运用语篇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思维的创造过程。比如,在“茶的发明”的读写教学中,学生阐述“另一种发明”就属于典型的思维表达活动。在主题写作教学中,表达思维主要体现在对主题知识的讨论、迁移、外化等层面。表达思维是对思维的深化和升华,只有在思维的表达过程中,学生才能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实现思维品质的发展。
二、3A范式的理论依据
在教学实践中,以激活思维、拓展思维、表达思维为框架的3A范式具有坚实的理论依据。3A范式是思维发展与英语学习融合发展的课堂教学范式,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融合性。该范式不仅符合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和一般学习的规律,而且与布鲁姆(Bloom)的认知目标层次、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内在逻辑一致。
首先,从思维发展的规律来看,3A范式符合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任何思维都是在已有思维基础上的发展与提升,因此,思维的发展必须以激活已有的思维水平为基础。可见,激活思维是发展思维品质的第一步,是思维拓展的基础。思维的拓展是思维发展的核心,是思维激活的目的和结果,结果是学生的思维在已有的基础上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任何思维的发展都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目的,这就是思维的表达或外化。表达思维是思维发展的目标,没有思维的表达,思维的拓展是没有意义和价值的。可见,思维的激活、拓展、表达三个阶段由低到高,层层递进,符合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其次,从语言学习的规律来看,3A范式符合语言学习的一般规律。任何语言学习都涉及语言的输入(input)、语言的内化(intake)和语言的外化(output)三个关键阶段。这三个阶段与3A范式的内在逻辑是一致的。语言的输入和内化首先需要激活相关的背景知识,再学习内容,相当于3A范式的激活和拓展。这里的激活涵盖在语言输入层次。语言的外化实际上指语言的产出,也就是利用目标语言表达意义的过程,语言的表达实质上是思维表达或外化的过程,相当于3A范式的表达思维。可见,3A范式与语言学习的一般规律是契合的,既有利于语言学习,又有利于思维发展。
再次,从一般学习的规律来看,3A范式符合一般的学习规律。任何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基础上的提升,都意味着知识的增加和能力的提升,都意味着新的获得和进步。因此,学习的第一步是复习已有的知识,再开始新的知识学习,最后使用新的知识解决问题。3A范式也是从旧知识的激活、新知识的学习、新知识的运用三个层次设计的,符合一般学习的规律。3A范式与一般学习规律一样,也重视思维发展的三个阶段,遵循由低到高、由内到外的思维发展规律。3A范式的激活思维、拓展思维、表达思维与知识学习的三个主要阶段的内在逻辑具有一致性。
从次,3A范式与布鲁姆的认知目标具有相同的逻辑。布鲁姆的认知目标涵盖六个层次,由低到高分别是记忆(remembering)、理解(understanding)、应用(applying)、分析(analyzing)、评价(evaluating)、创造(creating)。这六个认知层次由低阶到中阶,再到高阶,符合认知的一般规律。3A范式的三个思维发展阶段也是按照认知的层次性来设计的。在3A范式中,激活思维对应的是学生的已有思维水平,拓展思维对应的是学生思维的发展层次,表达思维对应的是学生思维的升华层次,这三个阶段与布鲁姆的认知六层次目标的内涵与逻辑基本是相同的。
布鲁姆认知目标的记忆大体相当于3A范式的思维激活,理解、应用、分析大致属于3A范式的思维拓展,评价、创造大致属于3A范式的思维表达。
最后,3A范式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基本逻辑是一致的。英语学习活动观主要涵盖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三类活动,体现的是活动的主体性和层次性。从主体性来说,这三类活动的主体都是学生。从逻辑性来说,这三类活动遵循着由低到高的逻辑,都是从认知层面进行分类的。3A范式的激活思维、拓展思维、表达思维也是按照这个基本逻辑设计的。大致来说,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学习理解和应用实践类似于3A范式的激活思维和拓展思维,迁移创新类似于3A范式的表达思维。可见,3A范式与英语学习活动的内在逻辑基本一致。
三、3A范式的教学价值
自核心素养发展目标提出以来,英语教学的课堂生态发生了积极的转变,但还存在诸多不利于思维品质发展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主要根源是:在英语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需要成熟、相对稳定的套路,而目前的研究和实践并没有形成这种套路,难以为广大一线英语教师提供直观、直接的参照模型。3A范式基于目前思维品质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充分考虑了思维发展、语言学习、一般学习的规律等,建立了思维与语言学习融合发展的教学范式。该范式既对思维品质发展具有直接价值,又对英语学习、核心素养培养等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3A范式为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提供了课堂解决方案。尽管目前关于思维品质的研究较多,但主要聚焦在培养思维品质的价值(程晓堂2015;刘道义2018;张泰刚2023)、思维品质的培养方法与途径(郭宝仙、章兼中2017;刘道义2018;陈则航、王蔷、钱小芳2019;张泰刚2023)等方面,较少有研究从教学范式的视角研究促进思维品质发展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思路。也就是说,现有关于思维品质的研究尽管成果丰硕,但这些成果主要集中在微观层面,而缺乏从中观和宏观层面的整体研究。从课堂范式的视角研究思维品质的培养方式,能够弥补目前思维品质研究层面过于关注微观而忽略整体研究的不足,为在英语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供课堂解决方案。具体来说,在课堂范式的视角下研究思维品质活动的设计,有助于解决课堂活动思维含量不够、层次性不强的问题,为课堂思维品质发展活动的设计提供整体思路。
其次,3A范式为解决当下英语课堂教学缺乏整体套路的现状提供了参考方案。作为课程目标的主要实施途径,虽然课堂教学的生态在不断改进和优化,但是始终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特别是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总是存在思维含量不够、层次性不强的问题。其主要根源还是一线教师难以把握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内在逻辑,难以提炼指导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基本套路。3A范式主要以课堂的思维发展逻辑设计课堂活动,既遵循了思维品质发展的基本规律,又遵循了语言学习和一般学习的规律。因此,这个范式能够为解决当下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碎片化的现实问题提供方案。
再次,3A范式为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实践提供了具体范例。英语学习活动观的主要功能是为课堂活动设计提供基本框架和思路。但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对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理解不到位,片面地认为课堂活动应严格按照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教育部2020;教育部2022)三类活动循序渐进设计,三类活动之间的顺序不可改变,导致课堂活动实施出现逻辑错位等问题。3A范式不仅与语言学习的输入、内化和外化具有内在关联,而且与布鲁姆认知目标六个层次的内在逻辑具有关联,还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三类活动具有内在关联。可见,3A范式既是对语言学习逻辑的实例化,又是对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实例化,有助于英语教师更好地理解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宗旨、内涵、设计方法,避免僵化甚至错误地理解和实施英语学习活动观。
从次,3A范式为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课堂教学提供了理想范式。自核心素养发展目标提出后,虽然广大英语教师做了积极的尝试和改变,但是课堂教学的生态始终没有得到彻底转化,很多课堂还是“穿着新鞋走老路”,核心素养的目标仅停留在理念层面,没有真正落到实处。3A范式着眼于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旨在通过建构统领课堂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基本框架,规范课堂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为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由于思维与语言学习密切相关,促进思维品质发展的课堂教学范式必然有利于学生学习语言、增强文化意识和提高学习能力,这一范式必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可见,促进思维品质发展的英语教学范式不仅契合思维品质的发展目标,而且契合核心素养的发展目标,在为思维品质的课堂发展提供范式的同时,更为核心素养的课堂发展提供了理想范式。
最后,3A范式为英语课堂模式的研究提供了具体范例。课堂模式或课堂教学模式是一个古老的概念,很多学者比如杨志宏(1999)做了研究,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形成统一、公认的课堂教学模式,也没有研究证明哪一个课堂教学模式最有效率。因此,一谈到课堂教学模式,大家似乎都认为所有的模式都是没有意义的。但是,这并不是教学模式本身的过错,而是因为模式本身的建构难度大,且一种模式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而人们对模式的期望往往过高,容易产生落差。但正因为如此,教学模式弥足珍贵,学者们关于模式或模型的研究从来没有停止过,尽管成效甚微。本研究建立的3A范式是基于思维品质发展规律和语言学习规律而建立的课堂教学范式,这一范式与杨志宏(1999)建立的“英语思维教学模式”不同,前者是从思维发展的视角出发的,后者是从课堂活动的设计视角出发的,能够更加全面地涵盖思维发展的全过程,为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提供新的尝试和案例,丰富教学模式或模型研究领域的成果。
总体来说,3A范式是一个思维发展与英语学习融合共进的课堂模型,该模式不仅为在写作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提供了实践模型,为解决当下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还为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实施提供了实践案例,为建构素养发展的教学范式提供了理想范式,有助于丰富教学模式或模型的实践和研究成果,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均有重大意义。
四、3A范式的教学实践
如前所述,3A范式的主要框架是激活思维、拓展思维、表达思维,这三个阶段实际上是实施课堂教学的三个主要环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按照这三个环节的顺序设计教学活动。具体来说,首先,激活学生的思维;其次,拓展他们的思维;最后,设计活动让其表达思维。每一个思维发展阶段都有相对应的思维发展活动。就激活思维而言,常用的方式是“头脑风暴”,主要的活动有关联联想和相似联想等。就拓展思维而言,常用的活动有预测、理解、分析、概括、推理等。就表达思维而言,常用的活动有评价、辩论、阐释、迁移、创造等。这三个思维发展阶段的活动性质与功能不同,对思维发展的价值不同。以主题为“保持健康”的写作课为例,教师可按照激活思维、拓展思维、表达思维的逻辑设计和实施教学,具体过程如下:
首先,激活思维。对主题写作课来说,激活思维是通过联想主题知识与语言知识实现的。也就是说,激活思维的过程实际上是联想已有的主题知识与语言知识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语言知识的联想是在主题知识的统领下进行的,而不是孤立的。比如:Do you know what healthy problems do people have?What physical problems do people have?What mental problems do people have?How do people keep healthy?这些问题都与写作的主题“保持健康”相关,学生在联想大脑中与健康问题、保持健康的建议等相关的主题知识的过程中,同时联想了相关的主题词汇、句型等知识。可见,在主题写作课中,激活思维主要是依靠激活主题知识与语言知识实现的。
其次,拓展思维。对主题写作课来说,拓展思维不是借助语篇完成的,而是借助师生的互动实现的。这种互动以教师为主导,以教师提供的拓展性或者新的主题知识和语言知识为拓展内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与教师互动的过程中建构这些主题知识,完成知识与思维的拓展。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拓展是互动式的,而不是教师单方面呈现的。此外,这种主题知识与语言知识的拓展是指向思维的表达的,也就是指向课堂的写作任务的。在本堂课中,教师可引导拓展以下知识,比如:Do you know the diets that some successful people keep?Do you know how some sports champions do sports every day?Do you know how to keep mental health by improving our body?Do you know how to balance diet and health?在学生深度思考的基础上,教师采用互动交流的方式呈现这些知识,拓展学生的主题知识与语言知识。可见,在主题写作课中,思维的拓展主要依靠师生的互动建构而不是语篇获取,这是主题写作课与读写课在思维拓展方面的主要区别。
最后,表达思维。对主题写作课来说,表达思维实质上就是完成写作任务。学生完成写作任务的过程就是思维表达的过程。通常来说,主题写作课中的写作任务具有真实的交际情境,学生有假定的作者身份,作文有假定的读者对象,写作具有真实的用英语交际的目的。在本堂课中,写作任务可设计如下:Suppose your Australian friend asks you for advice on how to keep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please email him.这个写作任务具有真实情境,有助于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以及本堂课的拓展知识表达思想和意义。学生表达思想和主题意义的过程是思维的外化过程。可见,表达思维是学生运用主题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思维激活和思维拓展的结果。
需要强调的是,3A范式的激活思维、拓展思维、表达思维三个阶段遵循了课堂活动的内在逻辑,具有先后顺序,不得调整,否则会导致课堂层次混乱、逻辑不清,对学生的思维发展造成阻碍。当然,这并不意味着3A范式内的课堂活动类型固定不变。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内在逻辑一样,3A范式是一个宏观的思维发展框架。在这个框架内,教师可以基于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语篇的特点、知识建构的需要设计各种各样的思维发展活动。但无论设计或使用何种思维发展活动,课堂应始终按照激活思维、拓展思维、表达思维三个阶段推进,不能改变3A范式中三个阶段的逻辑顺序。
在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除了写作教学可以使用3A范式,其他课型如词汇课、语法课、阅读课、读写课都可以使用3A范式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以语法教学为例,教师可先激活学生大脑中与目标语法主题相关的知识与经验,然后提供新的含有典型目标语法的主题语篇,让学生阅读后观察、归纳语法规则,拓展语法知识,拓展思维,并在新的语境中使用目标语法表达意义,外化思维。再以阅读教学为例,教师可从激活思维、拓展思维、表达思维三个层面设计教学活动。比如,在“环境保护”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先通过“头脑风暴”激活学生大脑中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已有知识与经验,如环境污染问题、解决措施等,然后让学生阅读语篇获得更多关于环境保护的知识,最后,让学生结合语篇中的内容和生活实际,表达环保的主题,发展思维。
结语
3A范式契合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现状和实际需求,不仅为解决英语写作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和学生思维品质的持续发展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理论模型,而且为词汇教学、语法教学、阅读教学等其他课型思维品质发展活动的设计提供了直观的模板,对在基础教育英语课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该范式契合思维发展与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目标的实现。中小学英语教师,特别是中学英语教师可在教学实践中使用这一范式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提高活动设计的针对性、层次性、整体性,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其核心素养。
引用文献
陈则航,王蔷,钱小芳.2019.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思维品质及其发展途径[J].课程·教材·教法,(1):91-98.
程晓堂.2015.英语学习对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J].课程·教材·教法,(6):73-79.
郭宝仙,章兼中.2017.英语学科中思维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材·教法,(2):80-86.
教育部.2020.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育部.202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刘道义.2018.谈英语学科素养——思维品质[J].课程·教材·教法,(8):80-85.
杨志宏.1999.英语思维教学模式研究[J].国外外语教学,(1):23-26.
张泰刚.2023.基于思维品质发展的英语教学理念与实践[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