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应用于初中班级管理的探索—以诸城市经济开发区学校为例论文

2024-11-27 10:56:35 来源: 作者:dingchenxi
摘要:诸城市经济开发区学校通过实践探索,从育人理念、班情分析、班级目标、实践做法、班级特色、成效反思六个层面入手,构建班级管理新机制,让教师全面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共同制订班级规章制度,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摘要:诸城市经济开发区学校通过实践探索,从育人理念、班情分析、班级目标、实践做法、班级特色、成效反思六个层面入手,构建班级管理新机制,让教师全面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共同制订班级规章制度,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学生在细行中养成自律意识,在自律中快乐成长。
关键词:行为;自律;成长
班级管理工作繁重而琐碎,但只要教师心中充满热爱,就会发现学生的光芒。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应尽可能避免用各种规章制度去惩戒规范学生,而应抓住自我教育的契机,倾听学生的心声,换位思考,让学生健康自由地成长。优秀的班级管理不需要深奥的理论,也不是经验的刻板硬套,而是基于教师对学生的真爱,唤醒和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本文以诸城市经济开发区学校为例,对初中班级管理机制进行探索。
一、班级管理理念
1.育梦成光,在“爱”上花心思
作为一名合格的班级管理者,既要有爱的情感、爱的能力,更要有爱的行为、爱的艺术。在班级管理中敏锐地捕捉到学生的心理需求,尽可能地去满足他们,以此为契机,点燃他们的希望,激发他们的潜能,成就他们的梦想,聚教师职业道德与对学生真诚的爱于一身,做到“爱上心头,怒下眉头”。
2.换位思考,在“情”上注心血
“亲其师,信其道”。努力走进学生的心灵,让自己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尊重他们的个性、宽容他们的过失、善于与他们交流、成为他们的益友,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这份情。有了这份情,才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3.循循善诱,在“材”上下功夫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既是单纯的又是复杂的。一位优秀的班级管理者应该知道如何去“看”学生,这种“看”是要用全身心去看。对于游离于群体之外的学生,要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角度用心去“看”,解读出其内心深处真正的渴求。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是班主任最基本的技能,沟通的过程中要做到因材施教,做到“引之无痕,育之有效”。
4.定规立矩,在“制”上做规范
独木难成林,育人需育心。一名优秀的班级管理者,在班级管理中除了要具备爱的情感、爱的能力之外,还应有独特的教育管理理念。践行理念要有一定的规章制度来支持,定规立据,制定相应的班级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通过班级制度的约束,学生心中会形成一条明确的准线,在违反规章制度受到相应惩戒时心甘情愿。在共同约定的制度下,学生知其可为,知其不可为。
二、班情分析
学校有24个平行班级,作为城乡结合部的公办初中学校,生源层次相差很大,家长文化水平也有很大的差距。在小升初的学业转换中,由于学生适应能力不同、学科数量增加、作业量增加、学生心理变化等,很多学生从小学时期的佼佼者变成了中等生,对此学生感到困惑,家长产生疑问……在每次的家长课程中,班主任教师都会分析小学与初中的不同之处,希望通过家校合作,共同帮助学生转变学习心态,尽快适应节奏相对较快的初中生活。
大部分班级中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在全市的成绩排名中并不突出,然而学生本人却沾沾自喜,缺乏“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意识。因此,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帮助这部分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并通过多种方式激励他们去实现目标。
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处于班级的中间段位,他们既没有学优生那样耀眼的光环,也没有学困生学习吃力,却是班级中的中坚力量。这些学生对学习缺乏自信心,但又想在课堂中表现自己,一定程度上属于“矛盾”的结合体。对于此类学生,班主任应召开班级教师会议,多给予此类学生表现的机会,让其重拾学习的信心,迎头赶上。
班级中处于学习困境中的学生亦不在少数,他们被称为“学困生”,此类学生也想将学业学好,但是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他们比较缺乏学习信心。对于此类学生,教师要认真分析他们学习困难的原因,找到根源并及时干预,促使其良性发展,同时努力去发现他们的优点,及时表扬,让他们在班级中获得存在感与成就感。
三、班级管理目标
班级有了目标才有方向,才会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可以为自己的班级制订奋斗目标,以此来激励学生进步。
八年级六班的目标是“自律自强,奋进自由”。“自律自强,奋进自由”的班级目标形成于2016年9月,已有两届学生在此目标的激励下顺利完成初中学业。“自律”是前提,行动的得失与自律程度的高低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自律的约束下,学生先将该做的事情完成,再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能做到这一点就已经成功一半了。“自强”是意志力,追求尽善尽美,要有顽强的意志力作为支撑。“奋进”是过程,更是态度,学生学习中时刻保持努力拼搏、奋斗不息的干劲,则事事可成。“自由”是结果,自律克己、努力拼搏,不单可以收获学习上的自由,更重要的是可以为自己人生的自由奠基。
制订班级管理公约,建立班级自主管理模式。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教师分解班级工作,使班里的每一位学生都有事可做,为班级的建设添砖加瓦。学生在班级自主管理中享受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从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根据学情,组建学习小组,小组成员互帮互带,小组之间良性竞争,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四、自律应用于班级管理的策略
1.在“爱”的氛围里拉近关系
班主任不仅要具备“变脸”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做到张弛有度。如果单纯为了震慑学生,总是表情严肃,班主任会把自己与学生隔离开来,不了解真实的他们。所以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既当“严父”又当“慈母”,两张脸随时转换。前一秒可能因学生的优秀而“和煦春风”,给予表扬与鼓励;后一秒可能因学生违反纪律变得“雷霆万钧”,对其进行批评纠正。如此一来,学生慢慢地在班主任的“变脸”中知道了什么该为,什么不该为。在不断地摸索与实践中,24位班主任用这种“善变的爱”与学生建立起了友好的师生关系。
2.在“制”的基础上以理服人
“无规矩不成方圆”。为推进小组合作学习顺利实施,加强班风、学风建设,提高学生自治自理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与责任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劳动习惯,努力建设尊师守纪、勤奋学习、团结互助、积极向上的班集体,每一位班主任都与学生一起制订了班级小组管理评价量规,在班级公示确认无异议后开始实行。全体学生必须以此量规作为活动的根本准则,并负有维护量规“尊严”、保证量规严格实施的职责。值得注意的是,评价量规所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纪律类、学习类、卫生类、奖励类等。
3.在“情”的倾注间扶持后进
“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每一位学生都想得到教师的关注,渴望在充满爱与快乐的环境中学习。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班级中的学困生同样希望得到教师关注,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努力做到睁大眼睛看学生,“拿着放大镜”寻找这部分学生的优点,对其优点给予及时且充分的肯定,不断地给予他们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到他们是班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4.在“材”的研究中因材施教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想法与性格。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应认真分析每一位学生,知道学生的性格,了解学生的需要,然后投其所好,因材施教。比如,有的学生成绩不错但是好动,总想出风头表现自己,对于这类学生,班主任可以委以重任,让他担任纪律委员,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促使其遵守班级纪律,这也正是正确引导的意义所在。
五、班级管理创新
日日思,日日省。学生建立个人反思本,对一天的校园生活进行反思,在反思中明确自己的不足,并制订解决方案。对于自己确实解决不了的问题,班主任耐心地为学生答疑解惑。与此同时,班级每周评选出“日思进步达人”,以激励学生在反思中进步。
时时留音,事事留痕。在班级建设中,教师应注重过程性建设,建立“班级足迹本”,学期结束时将班级一年中的足迹制作成PPT细细品味,同时也是对班级工作的总结与反思。在“班级足迹本”中,可以看到运动会时班级运动健儿们为班级荣誉奋力拼搏的身影,也可以回味远足时学生的汗水与登顶的喜悦……
六、成效与反思
学校自2019年建校,如今已走过五个春秋。在班级工作管理中,学校一直致力于为班级工作管理者把方向、优服务、强管理、搭平台、促发展。五年的坚持与耕耘,学校各班级的目标在一年一年的沉淀中显得愈发明确,班级特色在不断更新,班级工作整体呈现出十分喜人的态势。学生积极上进,自主学习能力强;班级学习氛围浓厚;学困生转化成效显著;教师与学生亦师亦友,有效地推动了班级建设的长远发展。
班级管理工作是慢慢积累与沉淀的过程,需要经历岁月的打磨才能看到结果。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班主任需要付出极大的耐心和毅力,等待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蜕变,而学生也在这种自律和等待中,逐渐学会了如何以细行律其身,在自律中快乐成长,成为最美丽的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