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段式混合教学对高职师范生教学能力的培养探究论文

2024-11-20 14:15:45 来源: 作者:dingchenxi
摘要:五段式混合教学是针对高职课堂教学中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所存在的局限,对培养师范生教学能力的课堂教学进行重新思考,并基于活动理论和协作知识理论建构的教学模式。
摘要:五段式混合教学是针对高职课堂教学中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所存在的局限,对培养师范生教学能力的课堂教学进行重新思考,并基于活动理论和协作知识理论建构的教学模式。五段式混合教学是集中训练、个别指导、同课异构、网络学习、观摩实践五种教学方式的混合教学,能促使师范生形成课堂洞察能力、教学能力和教学智慧,有助于师范生厘清教学活动的逻辑关系并提升教学能力素养。
关键词:高职课堂;五段式混合教学;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
教师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和核心,承担着传播知识、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教学能力是师范生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对师范生能力素养的形成起着基础性、关键性的作用,是师范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应具备的关键素养,具有学术性、系统性的特点。在师范生教学能力的培养中,应着重培养教学认知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反思能力,以此带动其他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综合在一起,形成了师范生教学能力框架和教学能力素养。五段式混合教学对照职业教育要求,分析高职师范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明确师范生职业素养培养关键,抓住“专业、课程、教材、教学技术、教师”关键点,采取一些教学方式或手段进行课程教学和辅助训练,帮助师范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职业能力训练,培育教学能力,形成教师核心能力素养。这对于落实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和教育部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以及加强人才自主培养,都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一、五段式混合教学的基本程序
五段式混合教学由集中训练、个别指导、同课异构、网络学习、观摩实践这五种教学方式组成。
一是集中训练。通过集体或小组讲授与指导,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必备的教学基础知识学习和典型课例研究,从而培养师范生的教学能力。在教学中,可融合多种教材资源进行。
二是个别指导。“个别”是组成师范生群体的基础,个别指导是指围绕师范生教学能力提升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是同课异构。针对选定的某一教材内容,引导师范生根据自己的分析和理解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该训练强调师范生着重针对同一内容开展不同的教学设计,用于师范生教学能力及素养的提升。同课异构采用的方式有问题式、课例式、主题式等。
四是网络学习。包括在线学习和网络研讨。在线学习是使用在线教育平台如雨课堂、学习通等,结合视频、课件,对碎片化知识进行呈现,形成知识系统。网络研讨是使用互动信息平台,如微信群、QQ群等进行实时沟通,协作学习、移动学习。
五是观摩实践。其是指“案例观摩+教学实践”。观摩教学包括视频观摩、线上实时观摩和学校实体观摩;教学实践涉及模拟教学(微型课)。
在五段式混合教学中,集中训练是基础和方向,能帮助师范生主动获取、分析和处理教材信息,筛选、重组和整合资源,把教育思维、心理活动的教学认知表现在教学设计上,实现资源结构化的教学设计学习。同课异构有益于师范生进行教学反思,把握教学问题的本质,感受不同的教学方式、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个别指导和网络学习可引导师范生对教学计划和安排进行有意识的思考、评价、调整和校正,能辅助解决突发状况下不能进行实时教学与训练的问题。观摩实践倡导师范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追求教学目标实现的教学实施中获得教学智慧和教学经验,反思、调整并优化教学设计。
二、五段式混合教学运行的基本策略
五段式混合教学践行人本主义教学观和行为主义教学观,依托职业教育能力课程,基于活动理论和协作知识理论建构教学模式,渗透课程思政,融合多渠道的学习方式和多通道的教学方式,构建三个教学活动训练场。这三个训练场分别是以集中训练为主的课堂教学活动训练场、以学生为中心的合作交互式学习活动训练场、以观摩实践为主的教学活动训练场。五段式混合教学关注学生能力素养的可持续发展,着力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素养与教育情怀”有机融合的翻转式课堂教学,把抽象教学理论知识的教学具体化、抽象学科理论知识具体化,优化调整教学能力点,促进师范生的学习、分享及创新,使师范生学会教学。
(一)以集中训练为主的课堂教学活动训练场——教学能力具体化
以集中训练为主的课堂教学,保障基本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突出课堂教学导向与发展性激励功能。课堂教学活动强调课例研究,而具体化的课例可以帮助师范生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课例研究注重把抽象的教学理论知识具体化,加入教学情境和实例,使问题相对简单化、具体化。课例研究也将教学过程进行完整呈现并再创造,梳理师范生的专业知识体系,帮助其学会教学并澄清其中模糊不清的知识、思想、问题、情感等,理解教学认知的重要性,明确“教什么”,将教学能力具体化[1]。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合作交互式学习活动训练场——教学能力素质化
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教学,趣味分解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使用连续或间断的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并实施同课异构,帮助师范生学习教学的方式和技巧。小组合作的交互式学习刻画教学各环节和要素,碎片化呈现教学设计训练,形成具有内在的相对稳定的教学能力特征和教学能力素质化的关键进程,让师范生知道“如何教”“为什么教”,正向影响师范生的教学能力及能力素质结构。五段式混合教学着力于师范生进行教学活动与教学能力培养点的对接,使师范生在“同课+异构”的交互式活动中全面认识理解“教学系统”(教学内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主体、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理解具体教育情境中教学认知、设计与实施的内容与建构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能力具体化的概略化表达,有机衔接与整合“教什么”“怎样教”,形成自身固有能力、思维能力,并综合体现教学素质。
(三)以观摩实践为主的教学活动训练场——教学素养能力化
教师通过五段式混合教学的螺旋式循环进程进行高职师范生的教学能力培养,潜移默化地促使师范生具备多方面教学能力。观摩实践直接着眼于教学设计的层次性和充分性的实践改进,引导师范生共同参与对同一教学内容的教学对象、教材呈现、教学过程等的观摩和研究,帮助师范生理解教师作为课程教学的开发者,在具体教育情境中进行教学内容的创造与意义的建构,引发师范生的智慧碰撞,并促使他们进行思维创造。此外,“以具体课例教学帮助师范生形成教学素养”或“以教学素养的形成提高教学能力”,具象化不同的教学方案,沟通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层次与结构,融通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能力的多重关系,使抽象的教学理论知识转变为具体、直观的教学知识,使师范生明确“教什么”“怎样教”。
三、五段式混合教学的特点
五段式混合教学以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标准,以培养学生教学能力素养为中心,注重学科知识的趣味性、生活性、逻辑性和结构性,将课堂作为教学实践基地,构建多元化的教与学的方式。信息传递、文件传输的便捷与快速,催生了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正式学习、协作学习和移动学习)和学习通道的多元化(雨课堂、腾讯课堂、智慧课堂、学习通等),促进了传统教学与在线教学的融合及教学方式的变革。
五段式混合教学的交互式混合教学与教学平台的融合对接,为高职课堂提供了丰富的立体教学空间和环境,形成了以教师教学能力素养为导向的立体课堂教学模式,让课堂教学与能力发展一起律动,实现课程育人。第一,注重融合性。重视育人要素与课程育人“强融合”,强调学生教学能力的持续发展性培养。第二,强调适应性。其思想本质是混合教学思想与集中训练、个别指导、同课异构、网络学习和观摩实践教学思想的结合,既表现在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充分理解,对显性知识、隐性知识、教学能力等内容有清晰的认识上,又表现在对实践教学过程的适应性上,这是高职院校与普通高等学校在混合式教学上的最大区别[2]。第三,具有实效性。在增强教学能力的实效性方面提出优化策略,通过不同教学方式的混合,强调教学能力形成的内在需求,改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突出高职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教学的实效性。
四、五段式混合教学与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关系
五段式混合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师范生潜能和内驱力在教学能力的过程性与素养的形成性中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培养师范生教学能力,联系实际并运用实践,使某些抽象的教学能力素养培养问题简单化、直观化、生动化。信息传送的多渠道和多通道,把真实的课堂教学延伸到虚拟的网络教学,有效解决遇到的问题,满足师范生需求,使其提高教学能力并形成能力素养,完成个性化成长与发展性目标[3]。
第一,以集中训练为主的教学策略,融入网络学习、个别指导,引导师范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体会教学过程,既注重师范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又强调领会教学内容、目标、方法、策略、手段等,促使师范生具备教育理论知识,具备各科教学法的专业知识,具备备课和上课的基本能力和素养。
第二,以同课异构为主的典型案例教学策略,厘清各类教学活动的逻辑关系,是教学能力培养的关键。采用同课异构的课例研究,能分析基于同一知识点的不同教学视角和不同教材的教学处理,激发师范生对教学内容产生不同看法,还能使师范生体会不同情境、活动、操作中的教材处理与目标实现方式。这可以促使师范生把别人的思考及行为内化到设计中,生成自己的教学理念和实践,经历建构教学认知并搭建教学能力培养的过程,呈现出与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密切相关的不同风格的个性化教学。
第三,以教学能力为导向的混合教学策略,关注课堂教学的个别性、合作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引导师范生追求教学认知与设计的个性化、个别化,进而具有对话的个别性和深刻性。混合教学依照师范生的心理特点、接受能力、知识经验和个别差异,融合师范生的基本教学能力,强调学习的准备性,对于教学各环节和要素的教学准备和设计的思考更加透彻,举一反三,能够使师范生具象化对教学理论知识的深层次理解,收获教学知识,形成教学能力。
第四,以教学能力素养为导向的混合教学策略,促进隐性教育智慧的显性化,为优化教学设计夯实基础,有利于增强师范生对于教学问题的主动积极思考。五段式混合教学是师生互动的一个动态过程,通过线上线下的教学组织形式,从认知维度、情感维度重组和匹配教学素材,使师范生理解教学过程蕴含的教育理念,整体把握教学框架,学会教学。
综上所述,五段式混合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学理念融入对职业教育目标的实现,促进师范生练就基础教育功底和教育能力,增强沟通、创新和深度学习的能力。混合教学技术与教学的融合是高等教育教学的新常态,使用参与式、探究式与合作式学习方式进行研究,把抽象的教学理论知识、教学能力与职业能力素养培养相结合,达成师范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改变目前偏重技术理性的“外铄式”教学能力培养方式;通过不同版本、相同内容的同课异构的混合教学,突破原有训练“壁垒”,拓宽教学视角,弥补训练不足和不到位的问题。五段式混合教学着眼于职业教育远景,把职业能力从保障性过关“训练”延伸到“育人”,有助于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的价值,为高职课堂教学改革提质赋能。
参考文献:
[1]蔡友.高职动漫专业毕业设计“五段式”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文艺家,2017(7):188-189.
[2]王志凤.“双高计划”院校实施“三教”改革的基本逻辑与行动策略[J].教育与职业,2021(16):61-64.
[3]宋志敏.“双高”建设中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及其指标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20(13):12-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