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本位:中华传统手工艺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在地化实践论文

2024-11-20 14:21:11 来源: 作者:dingchenxi
摘要:国传统手工艺种类丰富、历史悠久,经历了漫长的发展与演变过程。人类社会已步入现代化阶段,但我国的传统手工艺仍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这不仅是因为它们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更因为它们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代表着文明进步和文化底蕴。
[摘要]中国传统手工艺种类丰富、历史悠久,经历了漫长的发展与演变过程。人类社会已步入现代化阶段,但我国的传统手工艺仍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这不仅是因为它们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更因为它们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代表着文明进步和文化底蕴。本文基于文化本位的视角,阐述我国传统手工艺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融合方法与价值呈现。
[关键词]文化本位;传统手工艺;在地化实践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艺术课程理念要求坚持以美育人、重视艺术体验、突出课程综合。其中的艺术体验主要指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艺术感知及艺术体验,使学生在以艺术体验为核心的多样化实践中,提高艺术素养和创造能力。在地化实践是对指基于地域文化深度挖掘传统手工艺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以发展的眼光展示其育人特性,通过实地走访、现场观摩、动手操作、欣赏评价,将传统艺术融入美术教育教学中的实践方法。
传统手工艺作为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更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让中国传统手工艺走进小学美术课堂,结合地域文化,不仅能提升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品位,而且能增强小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自信心,让新课标倡导的文化传承理念得以全面落实,进而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等核心素养。
一、把传统手工艺融入小学美术教育的现实意义与价值分析
中国传统手工艺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种类繁多、应用广泛,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审美价值与教育价值。
(一)巨大的文化价值
传统手工艺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就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我们应充分认识其价值,加强对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发展,让这些古老的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如陶瓷、青铜器、织锦、剪纸等,这些手工艺品在造型、色彩、材料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既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技艺,也体现了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文化特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象征。
(二)极高的审美价值
传统手工艺品在制作过程中,需要艺人进行巧妙的构思和精细的制作,其造型、色彩、纹理等各方面都是时代审美取向的集大成体现。因此,中国传统手工艺品既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又有高超的技艺水平;既装点了人们的美好生活,也提高了人们的审美情趣。
(三)广泛的实用价值
传统手工艺在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便利和美好。首先,在生活中,传统手工艺品充当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这些手工艺品不仅注重实用功能,还讲究审美意蕴,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次,传统手工艺在节庆习俗中具有重要地位。它们不仅烘托了节日氛围,还教育后人传承传统文化。此外,学习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也是对小学生进行文化浸染的过程,不仅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动手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美术鉴赏力与审美情趣。
二、传统手工艺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融合现状与存在问题
中国传统手工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融入传统手工艺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还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然而,当前小学美术教育中传统手工艺的巨大价值并没有完全体现出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
(一)学校与教师理念认知不足
许多学校和美术教师对传统手工艺的巨大文化价值与美术教育作用认知不足,错误的认知理念会导致传统手工艺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地位不高、融合力度不足,难以发挥其应有的美术教育作用与厚重文化价值。
(二)教学缺乏多样性和趣味性
当前,传统手工艺教学在小学阶段大多仅限于教师的讲解和示范,缺乏多样性与丰富性,在这种单一教学模式下,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参与度和自主探究能力。不仅无法深入理解传统手工艺的内涵和精髓,更难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教材与教学资源严重缺乏
在当前的小学美术教育中,传统手工艺教学是比较薄弱的环节,其突出问题是课程设置不合理。许多教师只是简单地安排一些临摹传统手工艺品的内容,缺乏深入探究和实践操作;学生往往只是按照教师的示范进行模仿,并没有真正掌握传统手工艺的技巧和方法。另外,许多学校传统手工艺教学所需的教材和资源也比较匮乏。
(四)尚未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
当前小学美术课堂的传统手工艺教学还缺乏科学的评价机制,许多教师的评价方法单一,这种简单的评价方式,不仅抑制了学生对传统手工艺的创造力和学习兴趣,也不符合美术新课标关于文化传承理念及美术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
三、传统手工艺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实施路径
要把传统手工艺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进行融合,需要教师从学生的实践操作、文化传承和科学评价等多方面入手,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和学习引导,让学生真切感受我国传统手工艺的迷人魅力,并不断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和文化素养。
(一)传承文化,理解传统手工艺内涵
我国的传统手工艺往往代表着一定的文化内涵。因此,教师在引入传统手工艺教学时,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传统手工艺的文化背景与历史演变。
1.了解传统手工艺的历史起源
教师们可以运用多种形式,如故事、图片和视频等,生动地向学生展示这些传统手工艺的魅力。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了解传统手工艺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艺。
2.理解传统手工艺的文化价值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传统手工艺品,让学生深入感受传统手工艺品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中国画”一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中国画的起源、特点与影响力。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可以深入理解中国画的丰富文化价值,还能激发他们学习中国画绘画技巧的强烈愿望。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将更加珍视这笔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并为传承和发扬中国画艺术而努力。
3.懂得传统手工艺的现实用途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体验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让学生了解到传统手工艺品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用途,感受传统手工艺品在生活中的美学价值和实用价值。例如,在教学苏少版小学美术四(上)“罐和壶”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展示和多媒体手段,让学生了解陶瓷是一种具有实用价值的传统手工艺品,可以用来盛食物、装饰房间等。
(二)欣赏激趣,感受传统手工艺魅力
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引入传统手工艺品,要创设引人入胜的学习情境,以引领学生感受传统手工艺的巨大魅力。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苏少版小学美术教材中提供了大量传统手工艺品的实物照片和示范作品,教师可以把这些图片制作成课件,并围绕作品进行资源拓展与整合,再运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各种风格的手工艺品图片和视频,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这些作品,了解我国传统手工艺的艺术特点和文化背景。或准备一些传统手工艺品的实物,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触摸,感受到这些手工艺品的精湛工艺和独特艺术风格。例如,在教学苏少版小学美术二(上)“青花盘”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我国不同时期的瓷器,让他们在视觉和听觉上感受我国瓷器的精美技艺、厚重文化与收藏价值。
2.实地参观,感受文化魅力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一些传统手工艺制作现场进行参观,让他们亲身感受手工艺品复杂的制作过程和精湛的美术技艺。例如,师生可以到一些陶艺工作间、泥塑作坊等进行参观,在这些地方,学生们可以亲眼看见传统手艺人如何运用复杂技艺制作出精美绝伦的手工艺品。参观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记录下制作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技巧,以便于他们在日后的实践创作中能够借鉴和运用。同时,教师还可以邀请现场的师傅们为学生讲解传统手工艺的历史渊源、技艺特点以及相关的故事传说,使学生们在了解技艺的同时,更加热爱和尊重传统文化。在参观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讨论,分享他们的参观感受和心得体会,从而引导他们将所学知识融入自己的创作,形成具有个性和特色的艺术作品。
(三)动手实践,体验传统手工艺乐趣
学生仅仅通过欣赏作品,是无法深入理解传统手工艺的精髓的。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投入手工艺制作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创作传统手工艺品的乐趣。例如,在教学苏少版三(上)“剪纸”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与乐趣。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播放视频的方式,先让学生了解剪纸艺术的起源、发展史与艺术价值。然后,教师可以把事先准备好的一些花色、图案各异的剪纸作品拿出来让学生欣赏,让他们通过仔细观察、抚摸这些剪纸作品,直观感受剪纸作品的精美古朴。接着,教师要详细讲解剪纸的基本流程与技术要领,一边讲解操作要领一边亲身示范,还要让学生跟着操作。在学生剪刻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在活动中领略剪纸艺术的魅力,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四)科学评价,全面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学生在学习传统手工艺的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基本的技能和知识,还要发挥自己的创新力和想象力,创造出具有自己想法和独特风格的手工艺品。因此,教师应建立更加科学、全面的评价机制。一般来说,教师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
1.评价学习过程与成果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交流讨论的参与度、合作学习的表现等方面,对学生在学习传统手工艺的过程中“学习态度的积极性、学习方法的适切性、动手制作的规范性”等进行全面评价。例如,在学习、制作“纸花瓶”时,教师可以观察学生折纸的步骤和方法,评价学生是否能按照规范的方法进行折纸,是否能积极参与到制作纸花瓶的过程中,以及是否能通过合作互助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
2.评价新颖性与创造力
教师在评价学生完成作品的创意、设计、制作过程和最终成果时,应充分考虑学生作品的新颖性、独特性和创造性等方面。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阐述自己的创作思路和灵感来源,来了解学生的构思能力与操作水平。例如,在学习苏少版小学美术五(上)“有表情的面具”一课时,教师可以从学生创作的面具是否具有新颖性、独特性和创造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在面具创作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是否能通过面具传达出自己独特的个性,体现出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还应考量学生是否能通过创意设计和制作过程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等。
3.评价学生技能掌握情况
在传统手工艺的教学中,教师还应对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如学生对手工技能、绘画技能、色彩运用等技能的掌握程度,学生的操作熟练程度、作品完成的质量等。例如,学习苏少版小学美术六(上)“印花布”一课时,教师可以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制作印花布的基本流程、是否能运用色彩搭配和绘画技能制作印花布等。通过对学生的这些方面进行评价,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
教师通过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创造力与技能掌握程度,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学习传统手工艺的成效,而且能促进学生的文化品质与美术素养均衡发展。
综上所述,把传统手工艺融入小学美术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具有积极的文化意义与教育价值。学生在学习与制作手工艺品的过程中,需要付出极大的耐心、细心和毅力,不仅能充分激发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而且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动手能力,从而为学生以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与艺术素养。
参考文献:
[1]王义林.浅析传统民间艺术在小学美术特色课程中的运用—以孝感雕花剪纸为例[J].新课程研究,2020(16):127-128.
[2]夏津.地方美术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D].湘潭:湖南科技大学,2016.
[3]和少英.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本体论”问题[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6(2):17-24.
[4]江夏.传统民间艺术在小学美术特色课程中的运用和研究—以孝感雕花剪纸为例[D].南宁:广西师范大学,2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