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微学习任务群的设计策略与价值思考—以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第5课为例论文

微学习任务群的设计策略与价值思考—以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第5课为例论文

2

2024-11-20 14:02:31    来源:    作者:dingchenxi

摘要:自2020年高中修订版新课标颁发以来,如何在高中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是一线教师的重要实践课题。任务群教学于语文课标中被首次提出,经过几年的实践,在教学中衍生出更加灵活的方式。

  [摘要]自2020年高中修订版新课标颁发以来,如何在高中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是一线教师的重要实践课题。任务群教学于语文课标中被首次提出,经过几年的实践,在教学中衍生出更加灵活的方式。本文结合统编版教材剖析微学习任务群教学的设计策略和实践方法,以期为学习任务群理念真正落地探索出一条可行性路径。

  [关键词]任务群;语文教学;设计策略;实践价值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下文简称“新课标”)以语文的学科特点、学生的发展需要和教育教学的规律为出发点,首次提出“学习任务群”的课程呈现方式,设计了18个学习任务群,以推动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真正发生。然而,走进高中语文的常态课堂,我们不难发现“授之以鱼”式的“满堂灌”“一言堂”仍然大量存在,“授之以渔”式的问答式课堂、讨论式课堂大多流于形式,鲜有深入有效者。而新一轮课程改革呼吁我们要用“授之以渔场”的理念,运用“学习任务群”实施教学实现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学科育人价值。这无疑给一线的高中语文教师提出了挑战:如何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实施微学习任务群教学,不仅是一种打通教材内、外资源的创新方式,还是真正落实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任务的有效尝试

image.png


  一、微学习任务群的内涵

  所谓“微学习任务群”就是教师以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以教材内容为基础,以课文编排为依托,确定一篇课文(多篇文章)或者多篇课文在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方面的学习任务主题,设计驱动教学的情境和任务,形成的一个有核心素养目标、有具体任务情境和丰富活动的教学策略。微学习任务群作为一种高中语文教学的策略是否具有科学性?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负责人王宁曾对学习任务群有这样的界定,他认为:“所谓学习任务群就是确定与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相关的主题,设计教学情境和多样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自己在体验中完成任务。”由此可见,微学习任务群作为一种教学策略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具有实践价值。

  二、微学习任务群的设计策略与实践

  (一)提取“最大公因数”,凝练主题

  如何凝练出适合的微学习任务群主题?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可谓见仁见智,不可一概而论。不过,我们可以先思考一个问题: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何把课程内容确定为18个学习任务群?其中既有对语文学科特点的考虑,也有对高中语文学习规律的考量,更有对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考虑。综观这18个学习任务群,不难发现每一个学习任务群都有一个主题,它们或侧重语言或侧重思维或侧重审美或侧重文化等。可以说主题是任务群学习的总纲,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具体化载体。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进行单元教学或多篇课文的教学时,可以依此思路,凝练微学习任务群主题,设计指向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微学习任务群。从一线教师的操作层面来讲,采用提取“最大公因数”的方式凝练微学习任务群主题是一种非常适用的方法。“最大公因数”原本是一个数学概念,在此借指在高中语文学科中从多篇课文中提取的最大共性的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题。这样的主题是多篇课文在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方面的最大交集,有利于统领原本独立成篇的文章,也能有效破除传统高中语文以单篇课文线性教学为主要形式的弊端

image.png


  比如,在执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第5课《阿Q正传(节选)》《边城(节选)》时,我们可以这样凝练微学习任务群主题。首先,明确学习重点。根据自己对这两部经典作品的理解以及课本的学习提示可知,学习《阿Q正传(节选)》主要价值在于通过理解鲁迅先生塑造的阿Q这一形象,暴露旧中国国民的“劣根性”来揭示旧社会“吃人”的本质和普遍的人性弱点的内涵,而学习《边城(节选)》则主要是通过领会湘西淳朴的风土人情,体悟人性的善良美好。其次,提取“最大公因数”。通过比较可知,这两部小说在主题上都与“人性”有关,便可以确定设计与“人性”相关的微任务群学习主题。最后,形成任务性表达。“人性”只是一个名词,必须对其施以一定的动作指令才能形成任务。当然,从语文学科“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引导性来讲,形成的任务性表达不仅要明确学习的主要任务,也要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基于此,学习课文(两篇文章)时可以凝练出这样的微学习任务群主题—“向人性深处漫溯”。

  (二)关注“目标聚焦点”,创设情境

  一个微学习任务群需要从整体上设计一个大情境,驱动学生在这个大情境中完成整个任务群的任务,达成学习目标。在完成具体的子任务时,还可以针对子任务设计相应的学习情境,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完成具体学习任务的兴趣,驱动其高效率达成学习目标。从这个层面来说,创设学习情境对高中语文的任务群教学十分必要,创设适切的学习情境则更加必要。

  在教学实践中要想创设出适切的学习情境并非易事,甚至成为困扰一线高中语文教师的难题。如何创设适切的高中语文学习情境?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如果创设的情境不与学习目标高度一致,这样的情境徒有其形,一时热闹,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潜在学习动力,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唯有创设与学习目标、任务高度一致且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情境,方能促进学习真正发生。从学习目标出发,关注作品与作品之间的“目标聚焦点”,以此作为创设学习情境的素材,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式。

  仍以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第5课为例,我们可以根据两篇文章高度聚焦对人性的理解这一目标设计这样的学习情境:中国现当代文学是近百年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不仅折射出社会变革发展的曲折历程,也折射出“感时忧国”的文人们对中国民众心灵变化的认识过程。无论是鲁迅先生“观影而弃医从文”的抉择,还是沈从文先生“少年投身行伍”的经历,无不让他们把目光聚焦到那个令人痛心的社会现实以及在那个社会中生活的人们。其中,《阿Q正传》和《边城》两部被誉为20世纪排名靠前的不朽之作,更是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关注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揭示出中国国民性“丑”“美”的一体两面。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当如何正确看待人性的美丑?让我们一起在阅读、讨论、审视中向人性深处漫溯。

  (三)把准“逆向思维链”,设计活动

  每一个高中语文的微任务群均由若干具体的学习任务构成,这些具体的学习任务是学习任务群主题统领下的子任务,是学习任务群主题不同维度的任务分解。同样,每一个子任务也都由若干学习活动构成,这些学习活动是驱动师生共同学习实践的载体,是学习真正发生的承载。那么,微任务群教学的任务如何成“群”?其实,构成微任务群的学习活动并非一个个没有逻辑关联的活动,而应当是彼此关联的有机整体。虽然这些活动以独立的形式存在,但它们就像房子的四梁八柱,共同架构起“微任务群”这整栋房子,缺一不可。这就意味着,在设计学习活动、具体学习任务时要把准思维链,让这些学习活动、具体学习任务环环相扣,榫卯相连,构成有机整体—微学习任务群。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设计一个有效的微学习任务群?所谓“有效”,即通过该微学习任务群能够驱动学生达成预定的学习目标,发展学生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从构建主义思想认为“知识不能通过教师传授获得,它只能通过巧妙设计和有效指导由学习者自我构建而来”的观点出发,逆向设计的思路能够为我们提供很好的借鉴。何为逆向设计?格兰特·威金斯等人认为,逆向设计就是以终为始,从学习的结果开始逆向思考的教学设计。他们在《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书中将逆向设计分为三个阶段:确定预期结果,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基于此,在进行微任务群设计时可以围绕主题先确定“预期结果”—学习目标,再根据学习目标确定评价此目标是否达成的证据,最后进行活动设计,即思考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哪些活动更有利于达成学习目标。

  三、微学习任务群的实践价值与未来思考

  (一)倒逼高中语文教师更新教学理念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颁布以来,普通高中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式拉开序幕,至今已过六年,然而一线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现状较之五年之前改观并不明显,究其原因,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相当一部分高中一线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并未得到真正更新。在微学习任务群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理解“学习任务群”的内涵,还要掌握“学习任务群”设计的基本路径以及实施的基本策略。否则,我们便无法进行微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设计,更无法实施微学习任务群教学。

  实践证明,如果一线高中语文教师能够在常态化教学中坚持实践微学习任务群教学,就定会在饱尝“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的滋味后,倒逼自己在学习、思考中领会新课程标准的内涵,进而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逐步成长为胜任新课程理念教学的教师。所以,我们当竭力推行微学习任务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以此作为促进自身发展的抓手,倒逼自己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胜任力。

  (二)促进高中语文课堂学习高效发生

  学生在高中语文课堂上的学习是否高效发生,也许并没有客观的衡量标准。不过,从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高中语文课堂上的学习是否高效发生可以从能否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全面发展来评价。基于此,学习高效发生的高中语文课堂应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在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在微学习任务群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更高了,主要表现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更强,合作学习的热情更高,探究学习的兴趣更浓。探究其中原因,主要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正因为高中语文微学习任务群教学与传统的讲授式、问答式教学有本质区别,更注重学习情境和学习活动的设计,学习过程有情境激发兴趣、有任务驱动学习、有活动搅和课堂,所以学生在课堂上更容易融入其中,参与其中,促进学习高效发生。

  (三)驱动高中语文跨界教学改革探索

  大语文教育观提倡语文教学要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延展,全方位地把语文教学和学生的做人有机结合起来。新课程标准也提倡要打通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语文学习和学生的生活世界,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由此可见,跨界教学已然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新路径,也是契合本轮课程改革精神的新策略,亦是未来高中语文教学的新走向。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微学习任务群实践,虽然教学设计围绕语文学习展开,但因任务和活动自身具有综合性,若要高质量地在活动中完成预定的任务,难免需要其他学科专业教师的加持,甚至需要打破原有课堂教学的样态,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做到更加适合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完成学习任务的地方学习。在运用微学习任务群实施高中语文教学的实践过程中,跨界教学不再是令人望而却步的教学策略,而是服务教学需要的因应之举。由此可见,实施微任务群教学不失为驱动高中语文跨界教学改革的有益探索。

  四、结语

  韩愈曾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诚然,在新课标理念引领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勤思考、多实践是实现课程目标、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必由之路。“条条大路通罗马”,在众多路径之中,微学习任务群教学是一条经过实践检验并且具有实践价值的通道,值得一线高中语文教师在实践中不断优化、改进,以期助力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真正发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2020

  [2][美]格兰特·威金斯,[美]杏伊·麦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M].闫寒冰,宋雪莲,赖平,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3]本刊编辑部.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是”与“非”—北京师范大学王宁教授访谈[J].语文建设,2019(1):4.

  [4]薛法根.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内涵解读与实践建构[J].人民教育,2022(Z2):23-25.

  [5]荣维东,李雯雯,赵泽龙.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学理阐释与实践反思[J].教师教育学报,2022,9(2):101-112.

  [6]申宣成.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背景、内涵与结构逻辑探析[J].语文建设,2022(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