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德融数理·知行合一”德育新模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德融数理·知行合一”德育新模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5

2024-11-04 11:05:08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分析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及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德育的重要价值,提出“德融数理、知行合一”的德育新模式。以鲁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Unit 5 What’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Section B部分的阅读课为例,从课例背景、教学分析、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方面探究“德融数理、知行合一”德育新模式在初中英语阅读课中的运用。

    【摘要】分析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及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德育的重要价值,提出“德融数理、知行合一”的德育新模式。以鲁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Unit 5 What’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Section B部分的阅读课为例,从课例背景、教学分析、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方面探究“德融数理、知行合一”德育新模式在初中英语阅读课中的运用。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德融数理;知行合一

  一、课例背景

  英语课程以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育部2022)。教师要把落实立德树人作为英语教学的根本任务,准确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全面把握英语课程育人价值。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英语课程要培养的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四个方面相互渗透,融合互动,协同发展。在阅读课中,学生会运用自己独有的思维方式和习惯解读文本;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逻辑思维、探究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及创造性思维等思维品质(周园2020)。培养思维品质是伴随对文本进行深度解读的阅读活动而产生的。“德融数理、知行合一”德育模式是提升德育实效的一种新探索,也是贯彻立德树人、德育一体化建设的新思路。德育贯穿每一门学科,特别是英语教学更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德育。“德融数理、知行合一”德育模式旨在通过挖掘和整理各种价值观背后的数据和道理提高道德教育的说服力、感染力、趣味性和针对性。以德为魂,努力将德育融入知识教学;以数理为体,运用大数据思维方式,将情境教育、知识教育和实践教育有机融合,将道德、数理、英语学科教育融为一体,立足现实、面向未来、情理交融、触及心灵,从而提高英语教学德育的时效性。

  二、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为鲁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Unit 5 What’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Section B中的一篇文章。文章是一篇关于大熊猫的报道,文本中呈现很多数字,学生可以在阅读中聚焦数字等关键信息,学会用完整的句子描述数字所代表的意义。例如,看到数字10,可以通过阅读文本学会用完整的句子表达Adult pandas eat 10 kilos of bamboo daily(instead of just 10 kilos of bamboo)。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对本单元前面知识的学习,已经学会数字的正确读法,能对数字进行比较,掌握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级的用法,能用一些度量词初步描述自然景观、大熊猫等;初步认识一些数字和数字所代表的含义。但是,学生目前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还需通过小组合作互相帮扶,缩小差距。

  (三)教学目标

  本课时在学习Section A的基础上,通过对自然和文化的比较过渡到动物这一话题。阅读文本主要是大熊猫及大熊猫研究基地的相关内容。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循序渐进,设计有梯度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学习更多表达比较的句式结构,了解大熊猫,培养其保护动物的意识。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语言能力目标:To practice your oral English and express your ideas fluently.

  文化意识目标:To improve the awareness of caring for the environment and loving animals.

  思维品质目标:To develop creative thinking and divergent(发散性)thinking.

  学习能力目标: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using reading skills and cooperation.

  教学目标设计重在以德为魂,以具体知识为体,运用大数据思维,将情景、知识和实践有机结合,突出中华传统美德“爱”,将正确的理念多角度地呈现给学生。课堂以大熊猫为切入点,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根据文本内容融入“数理”达到“知行合一”,最终完成本堂课的目标。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课堂要求,与学生共鸣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采用小组互助学习方式,发挥主观能动性,重点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本课时的重点内容是学习和动物有关的文本知识。在上课前,教师展示三个与动物有关的句子。

  Think carefully like monkeys!像猴子一样认真思考!

  Answer questions quickly like cheetahs!像猎豹一样快速思考!

  Show yourselves bravely like lions!像狮子一样勇敢地表现自己!

  【设计说明】《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特别强调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和培养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教育部2022)。三个排比句为本堂课营造氛围,创设情景,目的在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消除他们对新授知识的畏惧心理,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性,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二)播放视频,引学生入境,激学生兴趣

  上课伊始,教师播放大熊猫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设计与之密切相关的问题:What do you know about pandas?学生给出问题的答案,教师根据不同的答案引导他们画出主题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图文并茂,能帮助学生一目了然地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联系起来。

  【设计说明】通过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表达与大熊猫相关的信息,便于他们获取有效信息,并与以前学过的知识建立联系,从而自主建构新的知识结构。

  教师提出问题:“What does he look like?What does he eat?Where does he live?”当视频和问题引起学生共鸣时,教师适时追问:“Do you know more about pandas?”引发他们思考,从而为小组活动作好准备。学生进行思维碰撞,发散思维,挑选三个词语造句并口头组成一段话介绍大熊猫。小组合作学习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学习难度,做到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学生倾听其他同学的不同表达,交流自己的看法,大胆表现自己,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设计说明】阅读课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真正有效地进入文本阅读。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从而发展其创造思维。

  (三)讲授阅读策略,帮助学生提取文本关键信息

  如果阅读文本的难度符合学生的语言水平和认知水平,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就能提高阅读能力,掌握阅读技巧(蔡明2012)。在阅读教学中渗透阅读策略是英语阅读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上阅读课的主要目的是获取信息,阅读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策略的选择。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恰当地使用阅读策略,能提高其阅读效率。

  阅读策略一:Skimming(略读):读每段主题句,把握文章大意。

  略读的目的不在于精确地理解文章,而在于了解大致内容,如文章的主旨大意、传达的主要信息或作者的基本观点。在有限的时间内要读完大量的文字,通常采用略读方式。大体步骤是:先读文章标题,再读段落的开头和结尾部分,或者文章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这样可以很快找到文章的主旨大意。采用略读策略可以帮助学生迅速通读全文,把握主旨、掌握大致结构,快速找到关键信息,从而判断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阅读策略二:Scanning(扫读):寻找关键词,如时间、数字,提高阅读速度。

  扫读又叫扫描式阅读,目的在于寻找某一特定的信息或资料。学生通过问题提示,扫读并迅速找到所需信息。扫读在寻找日期、地名、人名、数据等时特别适用。

  采用任务型驱动教学模式,整合文本内容,设计三个任务:秀大熊猫之可爱;叹大熊猫之濒危;思大熊猫之拯救。通过秀、叹、思三个动词让学生总体了解大熊猫的特点、生活习惯,把握语篇内容,体会保护大熊猫的重要性。

  任务一:秀大熊猫之可爱

  教师展示几张大熊猫的图片,让学生感知并欣赏可爱的大熊猫。展示图片不仅能训练学生的观察力,还能训练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师以问题“What do keepers do for the pandas?”导入文本,让学生关注两个关键时间节点8:30和9:00,了解这两个数字代表什么,在这两个时间大熊猫在干什么,饲养员在干什么,进一步了解大熊猫的日常生活状态,发现、判断数字背后的意义,迅速完成任务。

  What do pandas do when they see the keepers?

  1.They to them with excitement.

  2.Some of the young pandas even their friends and.

  【设计说明】通过阅读文本,学生了解到人类和大熊猫相处得很融洽。人类和动物成为彼此的好朋友。

image.png


  任务二:叹大熊猫之濒危

  阅读策略三:Mind map(思维导图):梳理文章内容。

  Para.3.Scan numbers:直接在文本中找数字,然后阅读数字前后的内容,确定数字表达的信息。教师在黑板上写下10、12、200、2000四个数字,要求学生快速找出这些数字分别对应的内容(10 kilos of bamboo、12 hours a day、2 000 pandas、another 200 or so)。由数解理,通过课本中出现的10、12、200、2 000等数字,了解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目前的存活情况,由此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大熊猫的数量很少,人们应反思自己的做法,达到由理启智的效果。

  【设计说明】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情感目标达成方面,强调“知行合一”,把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统一起来,最终落实到行动上。

  任务三:思大熊猫之拯救

  学生通过对数字的理解,提炼出fewer、less等关键词,并反思“Why are pandas endangered?”

  【设计说明】通过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鼓励他们敢于创造。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角度思考问题,既开阔了视野,又活跃了思维。

  Para.4.Fill in the blanks.

  Education:They and tell children about importance of saving them.

  Government:The Chinese government is trying to pandas.

  Scientists:Scientists are to better understand habits of pandas.

  What other ways do you think children can help to save the pandas?

  【设计说明】学生先学会阅读策略,然后运用阅读策略继续阅读文本,在阅读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提升英语学习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image.png


  (四)设计不同活动,让学生情感升华,德融数理,知行合一

  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整体建构文本内容。学生再次阅读文章,完成思维导图,然后将本堂课目标提升到新层次。教师通过问题“What can we do to help save the pandas?”导入“应该做什么保护大熊猫”的讨论。学生将保护方法以调查报告的形式罗列出来小组整合后进行整体汇报,并充分利用文本信息,表达观点和态度。教师不能将所有知识简单、直接地传授给学生,而应给他们发散思维的空间,让他们主动思考与探索,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设计说明】德育有道,润物无声;德育无形,掷地有声。“知行合一”的理念贯穿教学始终,从而达到本堂课目标,升华文化内涵。整堂课一气呵成。学生达成共识:大熊猫数量稀少,濒临灭绝。保护大熊猫是每个人的职责,我们不能砍伐大熊猫赖以生存的竹林,要保护动物、热爱生命。“德融数理、知行合一”的目标在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达成。

  (五)分层布置作业,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提高他们的能力

  新课程在课程目标上致力于“打好基础,促进发展”,作业设计和布置要体现人文特色,兼顾学生差异。作业分为两层:

  You must:Make aposter about protecting pandas.

  If you can:Make PPT about other endangered animals.

  【设计说明】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在设计作业时应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

  四、教学反思

  本堂课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巧妙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将“德融数理、知行合一”德育模式贯穿其中,在英语课堂中呈现德育的强大功能。

  (一)目标引领

  本堂课以德为魂,突出中华传统美德“爱”。以可爱的大熊猫为切入点,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根据课文内容融入“数理”达到“知行合一”,最终完成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二)能力提高

  任务型活动的开展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在课堂上,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小组合作为辅,在已有认知能力、理解程度、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对文本学习的信心,使其理解文本中出现的10、12、200、2 000等数字代表的含义,由数解理,提高用英语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培养其自主思考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知行合一

  本堂课将认知和行为统一起来,把“爱”和“行动”相结合,从语言能力目标、文化意识目标、思维品质目标、学习能力目标等方面全面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引用文献:

  蔡明.2012.如何提高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J].外语教学与研究,(66):100.

  教育部.202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周园.2020.基于高阶思维品质培养的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模式初探[J].英语教师,(11):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