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视域下职业本科高校思政教育路径论文

2024-11-04 10:36:43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文章首先对“大思政”进行了概述,然后阐述了职业本科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接着说明了“大思政”视域下职业本科高校思政教育的目标,最后从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创新、实践活动开展等方面提出了“大思政”视域下职业本科高校思政教育路径。
摘要:文章首先对“大思政”进行了概述,然后阐述了职业本科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接着说明了“大思政”视域下职业本科高校思政教育的目标,最后从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创新、实践活动开展等方面提出了“大思政”视域下职业本科高校思政教育路径。
关键词:思政教育;“大思政”;职业本科高校
职业本科高校承担着培养技术性、实用性人才,为一线生产岗位提供人才保障的重要职责。在国务院、教育部大力推行“大思政课”的背景下,职业本科高校应该立足职业教育特点,积极开展思政教育,切实改进思政教育方法。职业本科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是其履行育人职责,培养大国工匠的必要配置。职业本科高校应当将生产、技术技能等作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思政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大思政”概述
2022年7月,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要求在全国各级院校中推进“大思政”教学改革。“大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让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模式,是进一步强化、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式。“大思政”理念认为,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过程中,思政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教育组成部分,并且也是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重要平台。“大思政”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以xxx作为重要指导,立足中国国情,带领学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文化自信。“大思政”的主要作用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优化、改进,使思政教育在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提高学生责任感、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
二、职业本科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职业本科高校不仅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还应重视加强思政教育。职业本科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国家层面、社会层面、高校层面和学生层面。
第一,从国家层面来说,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大力发展制造业,促进对外贸易的增长是我国今后的长期国策,而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具有高度思想政治觉悟和优良技术的职业人才。职业本科高校思政教育有助于培养具有高度政治觉悟和社会责任感的专业人才,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与保障。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居民人口占比最大的部分是各类职业、专业人才,而这些职业、专业人才大多都是通过职业本科高校进行培养和提升的。因此,职业本科高校加强思政教育还能够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我国人口中的传播和践行,为维护国家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奠定良好的职业人才基础。
第二,从社会层面来说,职业本科高校思政教育可以培养出更多具有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职业人才,这些职业人才在未来的职业场所中,能够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为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从发达国家和我国以往的经验可以看出,具有高品质的职业人才在社会中的比例越高,越有利于促进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此外,职业本科高校思政教育还能够促进职业场所的公平正义,减少职场矛盾和冲突的发生概率,进而营造和谐稳定的职业环境,这对于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从学生层面来说,职业本科高校思政教育可以帮助职业本科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通过思政教育,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国家的政策法规,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此外,职业本科高校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三、“大思政”视域下职业本科高校思政教育的目标
职业本科高校学生也是我国国民教育序列中的本科生,与其他本科学生一样,故职业本科高校在思政教育目标方面也应该确立“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素养、塑造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等目标。
第一,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是职业本科高校思政教育的核心目标。职业本科高校的思政教育应当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置于首要地位,使职业本科学生深刻认识到自己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的责任与使命,从而激励他们为实现这一伟大目标努力奋斗。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树立为国家和人民奉献的信念,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繁荣紧密结合,才能培养出具有坚定爱国精神的专业人才,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才能在学生心中种下爱国的种子,让他们成为祖国的骄傲和希望。
第二,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素养是职业本科高校思政教育的关键目标。职业本科高校需要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法律法规,以强化职业本科学生的政治意识和法治观念。职业本科高校在培养学生政治素养方面有一些独特的优势,如职业本科高校更加注重实践教学,可以通过实习、实训等方式,让职业本科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了解政治制度和法律法规的应用。此外,职业本科高校还可以与企业合作,邀请业内专家举办讲座,让学生了解行业内的政治环境和法律要求。
第三,塑造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是职业本科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目标。努力培养职业本科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道德高尚、有担当的人才,是每一所职业本科高校都应坚定贯彻的思政教育目标。例如,职业本科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让他们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体会到责任的重要性,或者开展职业道德模范评选活动,通过榜样的力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
第四,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是职业本科高校思政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目标。职业本科高校应该在思政教育中引领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并踊跃参与社会实践,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贡献力量。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使其在未来的工作中积极履行自己的职责,为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作出巨大贡献,才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逐步成为有担当、有作为的社会栋梁,才能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国家的繁荣昌盛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四、“大思政”视域下职业本科高校思政教育路径
职业本科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应当对自身实际发展需求及特点进行综合考量,同时要明确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对自己拥有的独特性教育资源进行充分挖掘,从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创新、思政教育活动开展和思政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四个方面建立“大思政”视域下职业本科高校思政教育路径。
(一)课程设置
职业本科高校的思政教育课程设置与普通高校类似,通常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思想政治理论课,如xxx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这些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②道德与法治教育,包括思想道德与法治、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等课程,这些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进程和重大事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④形势与政策课程,主要介绍当前国内外的政治形势和热点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政治敏锐性和分析能力[8]。
对于职业本科高校而言,还应当贯彻落实在职业实习、实训中开展思政教育的方针,科学设置职业本科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课程。与上文提到的思政理论课程不同,职业本科高校思政实践课程大多在工厂实习、车间实训中开展,为此,职业本科高校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做好思政教育实践课程设置。首先,要将思政教育融入每门实践课程,如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大二共有四门实践课程,应该分别对这四门课程实训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进行科学规划,形成新能源汽车电机维修思政实践课、新能源汽车电池更换保养思政实践课、新能源汽车电子设备维修思政实践课和新能源汽车操控系统维修思政实践课。在实训思政课中,应该结合我国自主研发的新设备、新工艺的实践学习,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如新能源汽车电池更换保养思政实践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授某车企刀片电池的优越性能,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这样在职业本科高校中形成理论思政加实训思政相结合的“大思政”课程体系,可以提高人才培养效果。为了从课程设置方面保证思政教学质量,职业本科高校全部思政课应该占总课时的40%以上,其中理论思政课程和实训思政课程应该分别占总课时的20%。其次,课程设置过程中要同步对思政教育融合的教案进行规划和设计,以便对思政实践课程起到支撑作用,保证思政教育能够有机融入实践教学,提升教学效果。最后,课程设置过程中要对实践课程思政内容考核作出安排,这样才能将职业本科高校思政教育打造成一门专业的实践课程,以“立德树人、德技并修”为目标,结合时代发展需求及社会需求,对职业本科高校思政教育课程设置进行持续优化、完善。
(二)教学模式创新
教学模式对教学效果有直接影响,教育部等部门多次发文指出,高校(包括职业本科高校)应该不断创新思政课程教学模式,积极采用广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模式开展思政教学,从而增强思政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职业本科高校思政教学模式应该摒弃以往传统的教师单纯讲解课本知识的方式,增加实训思政教学、小组思政教学、案例思政教学等创新教学模式。
为了保证职业本科高校思政教育效果,本文为职业本科高校设计了适合职业化实训教学的思政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结合了职业教育的实操性特点,能够发挥教师引导作用,适合在工厂、车间里开展。新的职业本科高校思政课程教学模式由四部分组成,具体如下:第一步,挖掘实物思政内涵;第二步,讲解实物思政内涵;第三步,学生分组讨论发言;第四步,教师总结思政心得,如图1所示。以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为例,职业本科高校思政课程教学模式应该按照以下流程开展。首先教师要选择良好的教学实物,并深入挖掘教学实物的思政内涵。如教师可以选择某车企新能源汽车永磁电机为思政教学实物,挖掘该永磁电机的思政内涵,即中国科技已经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我们要为中国的高科技水平感到自豪和骄傲,进而对伟大祖国产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确定了该实物的思政内涵后,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进一步挖掘该车企新能源汽车永磁电机的研发过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该车企新能源汽车永磁电机是经过我国多位工程技术人员长达数十年的攻关研发成功的,它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经位于世界前列。该车企新能源汽车永磁电机的精度非常高,是我国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直接体现。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该车企新能源汽车永磁电机在世界技术当中的排名、我国科技工作者攻克永磁电机难关的事迹展开小组讨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本堂课的思政教学内涵。最后教师可以适时对本堂课的思政元素进行总结,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同时结合职业教育中新能源汽车电机的维修保养教学内容,鼓励学生从一点一滴的实践做起,争做为祖国建设作出贡献的大国工匠。
另外,职业本科高校思政教学模式创新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互动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职业本科高校思政教学中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法,即教师立足职业本科高校思政教育内容,按照“介绍案例,抛出问题—呈现案例材料—讨论分享案例—总结和归纳”的步骤,引导学生理解并内化其中蕴含的思政内涵;在职业本科高校思政教学中采用角色扮演法,即教师根据职业本科高校思政教学需要,按照“设定与思政教学内容相关的主题,提供素材—角色分配、角色详解—呈现角色表演—评估并反馈”的步骤实施,使学生在角色体验过程中感悟思政内涵。同时,还可以开展信息化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平台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效果。最后教师还应该注意建立多元化的思政教育评价机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思政知识掌握水平和卷面成绩,还要注意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实践活动开展
职业本科高校思政教育实践模式创新可以深度挖掘、整合、利用当地的红色资源,将其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素材,并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红色教育基地,让学生学习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具体可以通过举办与思政教育主题相关的讲座、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以及开展社区公益志愿服务等,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理解及内化思政教育内容,从而将思政教育理论内化为行为习惯。此外,教师要对校史资源进行整合,梳理办学历程中的一些先进典型、模范人物,向学生讲述其先进事迹,引导学生以此为榜样而努力学习,坚定学生在技能学习方面的自信心。例如,从劳模精神来说,职业本科高校可以邀请一些源自不同领域、不同岗位的专业学者、行业能手走进校园,举办多样化的主题讲座,为学生学习劳模精神事迹、感受劳模精神提供一个重要平台,以便其从真正意义上深刻理解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内涵,进而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塑造优秀的道德品质。另外,学校不但要将劳模、工匠、行业能手引入校园,还应当鼓励、引导师生走出去,前往劳模、工匠的工作一线进行学习,一方面要学习他们精湛的技术,另一方面还要以他们为榜样,学习他们身上展现出的敬业品质、伟大的职业精神,以便促使学生不断向劳模靠近,从而提高个人综合能力。
(四)教师队伍建设
在思政教育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要负责人,肩负着重要责任。严格意义上来讲,思政教育质量、教学资源丰富度等均与教师的能力直接相关,但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思政教师的个人力量非常有限,基于“三全育人”的基本理念,思政教师、辅导员、专业课教师均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任,因此三方主体要协调配合、同向而行,由此才能进一步提高思政教育水平。基于此,职业本科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过程中,应当按照校党委的要求,鼓励、引导思政教师、辅导员、专业课教师积极参与思政教育工作,形成协同效应,构建高效、多元的新型思政教育体系,切实提高思政教育水平。另外,为了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职业本科高校还应该开展教师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政教育教学水平;鼓励教师开展思政教育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投入思政教育教学工作;引进优秀的思政教育人才,充实教师队伍。
五、结语
xxx报告明确指出,培养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关键。由此可见,在践行立德树人育人理念的过程中,思政教育非常重要,这也对职业本科高校思政教育提出了严格要求,因此,职业本科高校要将“立德树人、德技并修”作为指导思想,把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视为重点,积极探索、创新思政教育方法,丰富思政教育内容,以便提高思政教育质量,进而更好地落实教育强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参考文献:
[1]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EB/OL].(2023-03-23)[2024-01-20].
[2]戴立庆,杨开怀,高华.职业本科教育的发展方向及推进路径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24(4):10-14.
[3]罗校清,李锡辉.职业本科的内涵、定位及发展路径探析[J].教育与职业,2023(4):21-27.
[4]吴学敏.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变”与“不变”的辩证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5):5-13.
[5]吴学敏.从“两个不是”到“两个高于”: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的研究、设计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34):49-56.
[6]职业本科,来了[EB/OL].(2021-10-25)[2024-01-20].http://edu.peo-ple.com.cn/n1/2021/1025/c1006-32262914.html.
[7]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EB/OL].(2021-01-22)[2024-01-20].
[8]蔡文成,张艳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逻辑关系辨析[J].思想理论教育,2021(7):66-71.
[9]一堂特殊而难忘的思政课:xxxxxx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侧记[EB/OL].(2019-03-19)[2024-01-20].
[10]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EB/OL].(2022-04-20)[2024-01-20].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zcfg/zcfg_jyfl/202204/t202204-21_62006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