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背景下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刍议论文

素质教育背景下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刍议论文

4

2023-02-23 10:27:28    来源:    作者:lvyifei

摘要:【摘要】素质教育 ,是指教师不仅要将语文学科看作是工具学科 ,还应当注重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良 好的思想情感与道德情操 ,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格与正确的行为习惯 ,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思维与终身 学习能力。语言是思想的直接体现 ,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中 ,教师应当 积极树立素质教育理念和新课改意识 ,根据课程内容引入丰富的教学资源 ,删繁就简 ,重新整合 ,结合教情和学 情实施科学高效的教学。通过沉淀学生语文积累、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扩大学生阅读视野、训练学生写

  【摘要】素质教育,是指教师不仅要将语文学科看作是工具学科,还应当注重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情感与道德情操,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格与正确的行为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思维与终身学习能力。语言是思想的直接体现,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树立素质教育理念和新课改意识,根据课程内容引入丰富的教学资源,删繁就简,重新整合,结合教情和学情实施科学高效的教学。通过沉淀学生语文积累、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扩大学生阅读视野、训练学生写作能力、组织多元化实践活动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人文理念和健全人格,更好地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落实以上策略,才可以精准有效地达到语文教学目标。

  【关键词】素质教育;初中语文;语文素养

  一、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语文教师职业倦怠的消极影响1.对自身的影响

  初中语文教师职业倦怠会对自身的教育教学产生不良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情绪上的波澜起伏。从事语文教学工作长久的教师因为职业倦怠感的出现,使得他们在面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时,会经常萎靡不振,缺乏活力和热情,常常会觉得很沮丧;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也不闻不问,淡漠与同事之间的关系,经常表现为很敏感,且很容易受伤。其次,在生活中,因为职业倦怠感的消极影响,他们常常觉得力不从心,消极地对待自己的生活,更有甚者,常会用一些负面的行为去逃避自己的审思,比如喝酒、赌博等。最后,职业倦怠感不利于教师的自身健康。虽然更多的时候职业倦怠感伤害的是教师的心理,但是因为心理上的疲累,常常又会作用于自己的身体,给自己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360截图20230223102703744.jpg

  2.对学生的影响

  初中语文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语文教师的行为也常常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心理塑造。一方面,因为职业倦怠的影响,初中语文教师漠视学生的学习,对学生的学习置之不理,表明初中语文教师对学生已经失去了爱心,而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失去了这一灵魂,在教学中,这些教师很容易对学生采取极端的惩罚措施,使得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的信心,对其身心健康造成长远的伤害;另一方面,语文教师的职业倦怠就是传染病,学生很容易被教师的这一“传染病”所传染,进而厌倦老师,厌倦语文课堂,厌倦语文知识的学习。

  3.对于教学的影响

  初中语文教师的职业倦怠状态,不但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影响自己对教师这个职业的深刻认识,使自己陷入被动消极的、得过且过的工作状态,还缺少自我提升的意识,自我学习的积极性,甚至失去学习的能力,彻底放弃对自我的成长。在如今这个生活突飞猛进、知识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时代,教师这种消极的、自我放弃式的倦怠状态,很难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务,久而久之会被学生抛弃,被教育这个职业抛弃,使教师只有其形,失去应有的内核。比如,教师在职业倦怠状态下,不但对眼下的工作不能全身心投入,不认真备课,课堂教学也是应付,影响课堂教学任务的有效完成,对于学生学习造成严重的影响。另外,教师一旦失去工作的热情,他们的教学思想势必不能根据新时代学生的求知需要积极更新,教学方法因循守旧,缺少创新,从而使教学陷在低效化的困境中难以提升。众所周知,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灵魂人物,是学生前进的灯塔,如果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没有对自己的工作形成全新的、更深刻的认识,对职业丧失了神圣的责任感,荣誉感,而且由于长期机械式的工作,对教学工作产生麻木,形成倦怠状态,对于教学将造成极大的影响,不但影响学生的学习、成长与发展,也影响教学教育的推动与发展,更影响教师这个神圣职业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

  (二)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低效化

  1.重视形式,忽略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作为教师我们都知道初中生天性使然,他们更在乎语文教学形式的新颖、多样,重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但是作为教师我们更知道,教学形式永远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如果没有有价值的内容,形式就是一个空架子,看着华美炫目,揭开面纱却空空如也。但是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据笔者调查,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还是忽视了对教材内容的深入研读和挖掘,只在课堂教学形式上下功夫,大有作秀之嫌。特别在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时,部分教师由于知识储备和教学功底不够,不能科学娴熟地处理教材,所以就盲目迁就于课堂形式,把一些不恰当的内容生拉硬拽地塞在里面,不但起不到拓展知识、彰显内容、突出重点的作用,反而画蛇添足,使教学内容显得纷繁杂乱,影响了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关注,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严重制约了语文教学的发展,也使新课程改革的目标难以实现。

  2.忽视学生个性,对学生间的差异性兼顾不足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生活条件好了,智力发育也相比于过去的学生好了很多,他们思想丰富,理解和接受能力较强,往往有教师意想不到的表现。但是初中生毕竟还是孩子,单纯率真,他们在学习中、生活中不会为了迎合什么而改变自己,个性一般都很突出。这种个性在学习中有好有坏,如果引导不好就会导致语文学习困难,成绩下滑,兴趣减退,久而久之成为后进生。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有些语文教师即使知道学生个性对于学生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但在教学中由于认识不足,还是忽视了学生的个别性,采用一刀切的、统一的教学模式,对学生间的差异性兼顾远远不够。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了差异性、层次性的授课,可是在处理课后练习中又采用统一的模式,不顾及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差异性。统一的练习,一样的难度,一样的学习时间等等,导致无法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久而久之给学生的语文学习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3.在教学中忽视网络资源的运用,影响教学的丰富性

  信息时代,网络已经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笔者发现,有些教师虽然有创新教学的意识,在教学中运用了信息技术,运用了多媒体来营造气氛,突出课堂教学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内容,梳理知识,呈现相关的图片、视频,强化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感。可惜他们很少运用网络上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比如作者的更加详细的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同一个作家不同的作品以及网上相关的公开课等。这些有利于增长学生见识,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学习方法的资源,很多教师往往视而不见,没有积极主动的利用意识。大多数教师对于网络资源的运用仅限于搜索配图或音乐等,运用方式单一,缺少足够的实用价值,对于教学没有实质性的帮助,自然也就不利于学生更深入、更全面、更快捷地理解掌握教学内容,从而造成了课堂教学的低效化。

  二、素质教育背景下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消除其职业倦怠的思想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灵魂,要想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只有提高教师的自身素养,消除其职业倦怠的思想与情绪,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教育培训

  教师是教育学生,陪伴学生成长的关键性人物。但是为了让教师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热情,用自己的学识以及个人魅力,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满足新时代不同学生精神需求与价值认同。作为学校也要对教师定期组织思想教育培训,要强化教师对自己职业的认同感,让教师体会到教师职业神圣不可侵犯的重要性。比如,对教师进行心理教育、职业认同教育、激励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使教师也能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教师这个职业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这样才能做好教育工作,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影响学生,给学生树榜样,立形象,感染学生,促进学生思想与学习的提升。

  2.要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

  教师与编辑职业有相似之处,不但要有超强的党性原则,职业道德,还要有百科全书式的博学多才,有先进的思想,有超强的创新能力,才能满足不同阶段,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此,为了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与文化素养,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专业知识培训或者交流学习,把“请进来,走出去”这一交流、学习模式贯穿教师教学的始终。比如:学校可以邀请一些外校优秀的教师进校园,为教师举办专业技术或者教学经验分享交流会,或相关的讲座;也可以请一些文化大家进校园为教师开讲等。当然,学校也可以组织教师走出去,去参加各种进修学习活动。如到名校去实践学习,或者参加专门的学习培训班,如心理教育、教育学培训等等。这样不但能让教师学习别人先进的教学经验,增强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还能拓展教师视野,丰富教师思想,使教师的教学更加灵活、有效,从而为初中语文教学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二)开展分层教学与管理,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由于成长环境、兴趣爱好、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学习习惯等各方面的原因,学生之间都存在很大的差异。素质教育施教环境下,教师要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这种不同,并根据学生的学情,有针对性地教学,把个性化教学落到实处,体现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实现素质教育背景下尊重学生不同发展的愿望。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也要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不同,尊重学生的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分层管理,保证每一个学生学有所获。

  1.分层教学与管理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对班级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等了然于胸。我们知道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不但课前懂得认真预习,课堂上会专心听讲,能捕捉到教师讲授过程中的关键的、重要的信息,也会及时做好课下复习。这类学生在课堂上基本不需要教师来督促他们学习,教他们如何学习,他们的内动力就能完成这一切。而在课堂上,需要教师关注、关心,并有针对性施教的,就是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纪律较差,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比如,上课不做笔记,做小动作,试图与前后同学说话等等。对于这类学生,教师要给他们安排学习优秀的同桌,要让同桌监督,并影响他们,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关注他们的状态,用适当的提问,提醒、监督他们听讲,保证他们学懂课堂内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有意识地树立班级榜样

  初中生由于年龄关系,他们喜欢被教师肯定、表扬,所以他们的好胜心极强。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既要正确引导学生的这种好胜心、竞争心,也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好胜心。比如:对作文优秀、成绩高分等表现好的学生多表扬、肯定;对稍有进步的学生加以肯定,给他们鼓励、信任等,这一切都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有意识地树立班级学习榜样,让榜样的魅力激起学生心中的斗志,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投入更多的热情,极大地提高语文成绩,切实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三)大胆运用网络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过去由于条件的限制,任何学科的课堂教学也只有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黑板,再加上教师或风趣幽默,或严肃呆板的教学语言。而新时代不但有多种多样的纸质教学资源可供教师在教学中选用,网络上也有教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资源。笔者认为,作为新时代的初中语文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为了迎合十几岁初生中的学习心理,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教师可以大胆运用网络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同时也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比如,在群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借助网络,为学生搜集、整理某一个作家的不同作品,或者为学生搜集、整理与课文相同的文章。如在阅读朱自清的《春》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找他的相关的作品,如《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增强学生对阅读内容理解的同时,也更多更深地了解作者朱自清,以及他的写作风格,语言风格,从而深化学生语文阅读的意义,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价值。

  三、结束语

  总之,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不但要体现出知识性和丰富性,更要体现出实用性和能力性,即既要满足学生知识性的学习需要,也要通过学习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让学生能学以致用。因此,作为新时代的初中语文教师,既要在工作中通过不断学习克服自己职业倦怠的情绪与状态,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专业水平与思想理论水平,还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最大效能地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只有这样,教与学相得益彰,才能保持教师的教学热情,增强教师的职业荣誉感,也才能让学生在博大精深的语文学海中扬帆启航,采珠拾贝。

  参考文献:

  [1]吴乾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低效成因分析及改进策略[J].新教育,2017(13):40-41.

  [2]张磊,刘芳.探求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2011,7(2):89-90.

  [3]向俊.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探讨[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21):413-414.

  [4]石琳,刘景珍.关于如何完善初中教学管理的有效策略探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4):115.

  [5]苏会平.核心素养下的初中生活语文教学有效性探究[J].学周刊,2021(10):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