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中如何创设互动情境论文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中如何创设互动情境论文

3

2024-10-28 14:40:18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在小学作文教学中,互动情境的创设是多元的,应在教学情境中引导学生积极与老师、同学互动,强化体验,从而顺畅完成写作表达的目标任务。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在高年级作文教学中创设互动情境,浅谈六方面的研究体会,即利用生活情境、通过实物演示、通过图画展示、通过音乐渲染、结合表演体会、利用实践活动等方式创设互动情境。在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中,教师应灵活采用多种方法创设互动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丰富其情感体验,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完善写作内容,提高写作能力的同时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摘要:在小学作文教学中,互动情境的创设是多元的,应在教学情境中引导学生积极与老师、同学互动,强化体验,从而顺畅完成写作表达的目标任务。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在高年级作文教学中创设互动情境,浅谈六方面的研究体会,即利用生活情境、通过实物演示、通过图画展示、通过音乐渲染、结合表演体会、利用实践活动等方式创设互动情境。在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中,教师应灵活采用多种方法创设互动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丰富其情感体验,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完善写作内容,提高写作能力的同时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作文;互动情境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创设互动情境,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能够有效促使学生在积极的互动交流过程中积累、建构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等方面的能力素养。互动情境的创设是由师生共同完成的,其中教师作为教学主导,依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状态和学习能力创设情境,引发学生联想,并记录自己的真情实感。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在高年级作文教学中创设互动情境,浅谈六方面的研究体会。

  一、利用生活情境,创设互动情境

  利用生活情境创设的互动情境主要是指教师带领学生亲身体验实际生活,通过实践活动感知真实的场景,这一情境可以是室内情境也可以是室外情境,如学生在室内观察其中的人和物,学生走进博物馆、植物园等进行体验。创设生活互动情境能够实现在教学中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学生在积累丰富作文素材、激发作文写作灵感的同时,对生活中的人、事、物有更正确的认知。在互动情境中,学生能够对现实生活形成更加深入可靠的了解,增加体验真实性,也能够为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在以“形形色色的人”为主题的写作课堂上,教师利用生活化的情境,展示了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学生根据教师展示的课件内容:“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来猜测这是老舍《骆驼祥子》里的关于祥子外貌的描写。接下来,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继续互动,即两人一组,一人描述班级中某一个学生的外貌,另一人猜测是谁,这种具有趣味性的课堂互动情境让学生参与作文教学活动的兴趣得到了提高,在学生积极参与中、互动交流中,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得到训练,从而为写作表达积累语言经验,获得丰富灵感。这样的互动情境中,学生可以通过参与体验了解现实生活中的人,理解外貌描写对于塑造人的重要性。再如,以“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为主题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在完成对学生写景写物等作文写作技巧的指导后,将学生带出教室,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环境中的花草树木、昆虫、鸟儿等。学生利用理论知识学习中掌握的观察方法,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同时再用手触摸、用鼻子闻、用眼睛看等,进行多感官互动,从而对缤纷世界有了更新的认知与了解,为其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教师要给予学生自主互动、探索与交流的空间,并认真观察学生在这生活情境中的互动表现。比如,教师发现几名学生正蹲在一个角落里,走近一看,原来他们被蚂蚁搬家的景象所吸引,于是引导学生观察蚂蚁搬家的方法,了解蚂蚁在干什么、搬的是什么、用什么搬、搬到哪里去,观察搬家队伍大概有多少蚂蚁,同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赋予部分蚂蚁心理动态及语言对话。学生在细致观察和想象联想过程中,完成对作文框架的构建,并通过互动表达情感体验,将语言内容“言之有理、言之有物”整理为文字,进而顺畅地完成写作任务。

  二、通过实物演示,创设互动情境

  利用实物演示构建互动情境就是在教学中通过展示真实的物品来形成情感体验、展开互动表达。例如,有的教师在写作指导中常常借助一些物件,如标本、玩具、生活用品等为学生呈现直观的画面,帮助他们理解新事物或加深事物印象。当然,在互动情境中,学生也应主动参与,根据主题展示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实物,并在与师生互动中逐渐完成写作。例如,在“介绍一种事物”的作文指导中,学生在教师营造的课堂情境中纷纷展示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实物,其中有一盆植物、一个玩具、一件智能家具等,有的学生无法将实物带到课堂,为教师和学生展示了图片、视频,在展示的过程中,师生围绕实物的特点、功能等进行了互动讨论,这让学生获得了表达的欲望和思路,并通过写作呈现出来。例如,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了家里的扫地机器人的图片,并在作文中描写道:“因为爸爸妈妈平时工作忙,没时间搞卫生,于是我们决定去买个扫地机器人。扫地宝宝机器人有三种形态:一种是‘变形金刚’,一种是‘小精灵’,还有一种就是了。当场我就指着‘美国队长’说,‘要这个’。这样,我们就把这款扫地宝宝带回了家……‘美国队长’底部的最上面,左右各有一把会转动的刷子,刷子的功能主要是前进时把附近的垃圾集中在一起。底盘的正中有一个长长的螺旋吸尘口,原来刷子集中在一起的灰尘、垃圾都是靠它吸进扫地宝宝的‘肚子’里的。底盘的最下方是一块带擦拭功能的抹布,扫地宝宝工作时可以让它把地板上的污渍擦拭干净,从而起到进一步的清洁作用。”再如,以“家乡风俗”为主体的作文教学中,是关于家乡风俗描写方面的作文写作主题,家乡的风俗中也包括很多的实物,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地区传统节日风俗的特点,为学生准备一些小的教具,或者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些有关家乡风俗的物品。比如,在以春节为主题的传统节日家乡风俗的了解与写作中,语文教师在课前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些有关该节日风俗的物品,将其带到课堂上,有的学生制作了春联,有的学生制作了窗花,还有的学生制作了红红的灯笼,有的学生手工制作了鞭炮模型等。另外,有的学生用橡皮泥捏了饺子,用手工制作的方式制作了传统菜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介绍自己所带的有关家乡风俗的物品,并讲讲关于这一风俗的故事。通过这种借助实物构建课堂教学互动情境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有了更好的学习体验。

  由此可见,学生在实物情境中的观察和互动能够积累写作语言,提升表达能力。因此,学生在写作中应回归生活,认真观察,并加强与师生的互动,以写出更加有吸引力的作文。

  三、通过图画展示,创设互动情境

  在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展示各类图画,引导学生对画面有直观感受或聚焦于某一特性,促使学生进行互动、表达。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应认真观察、主动表达,通过与师生观察所得来理顺表达思路。多媒体情境的生动性、形象性,让课堂互动情境更加多样化,语文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互动情境的构建过程中,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兴趣需求,使多媒体互动情境更能激发学生参与互动和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漫画的启示”的写作指导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几幅漫画,并构建互动情境,要求学生用心欣赏,说一说漫画中表达了哪些内容。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认真观察、积极互动,感受漫画的可笑之处,尝试借助漫画的标题或简单的文字提示,联系生活中的人或事,并与同学交流漫画的含义,表达自己获得的启示,对作文进行构建,先表达清楚漫画的内容,再写出自己的思考。

image.png


  四、通过音乐渲染,创设互动情境

  在音乐渲染情境中,教师往往会播放音乐来烘托气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和情感表达能力。比如,可通过播放歌曲、纪录片、视频等,将音乐与图画、文字等元素相融合,学生在情境中强化体验,产生写作表达的灵感。以下一些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融入这一过程。

  一是音乐欣赏与表达。教师可以选择与课文或写作主题相关的音乐作品,播放给学生欣赏。在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聆听音乐的旋律、节奏、情感表达等,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想象。学生可以用文字记录自己在音乐中产生的画面、情感和思绪,然后进一步发展和扩展,将其转化为具体的写作内容。

  二是音乐配对写作。教师可以选择一段音乐,然后要求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情感和氛围,进行写作。学生可以将音乐中的旋律和情感融入自己的写作中,用音乐所呈现的氛围和情感为自己的作品创造一个特殊的背景。这个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敏感度和观察力,同时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三是音乐创作与写作。除了欣赏和配对写作,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创作音乐,并以此为基础展开写作。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音乐风格或主题,创作一段简短的音乐片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写作。他们可以将音乐的旋律、节奏和情感融入自己的写作中,以音乐为灵感和背景,展开他们的想象力和创作能力。

  四是音乐故事创作。教师可以选择一段有趣的音乐,然后要求学生根据音乐中的情感和氛围,创作一个与之相关的故事。学生可以通过音乐的节奏、旋律和情感,构思和发展故事情节,并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写作技巧,将音乐所展现的情感和画面融入自己的写作中。这个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故事构思和写作能力,同时锻炼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五、结合表演体会,创设互动情境

  表演体会情境需要学生亲自在情境中进行展示,如课本剧、小品等,学生通过观察表演者的动作神态语言能够获得更细致的印象,从而实现对人物的准确刻画。例如,当同学们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时往往会产生自己的阅读感受,有时一些人物会给你留下很深的印象,有时一些情节或细节会让你受到触动,有时一些精彩的语句还会让你过目不忘。把具体感受或者获得的启示写下来,就是读后感。写读后感可以帮助同学们深入理解和思考读过的内容,在写读后感的过程中,要想强化自己的体验则可以通过表演的方式与同学、教师进行互动,并在表演中观察角色,回顾作品中的文字描写,从而将自身体验融入写作之中。在指导学生写读后感的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设表演体会情境。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活动,共同选择适合表演的文学作品,并进行分角色,确定不同身份、性格的角色,适合分配给谁。然后小组讨论怎么演好故事中的每个角色,每个人都从角色的台词、表情、动作等方面进行细致分析,研究在表演时可以加上哪些表情和动作,需要准备哪些服装和道具等。通过这样的表演体验以及互动交流,学生对自己所阅读的文学作品形成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因此,最终完成的读后感也能够体现出学生的真情实感。

image.png


  六、利用实践活动,创设互动情境

  实践活动情境主要是指通过设置活动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进学习互动,进而实现写作指导的一种教学方式。学生对于课外实践活动的热情较高,这些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互动交流、情感体验的机会。因此,在写作教学中,学生应该同教师共同创设情境,并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通过体验完成写作任务。例如,在以“家乡的风俗”为主题的写作中,教师将学生分为不同的活动小组,并安排活动任务,调查访问并了解家乡的传统风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深入生活,与家乡的进行交流,进而在小组合作中整理、形成了相关资料,为写作奠定了基础。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应该依托情境,通过团队合作主动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来。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也让学生的视野更开阔,在调查走访与信息整理的过程中,也训练了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和信息素养。

  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实践能够为学生积累人生经验,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能够有感而发、有话可说。例如,有学生在“家乡的风俗”的主题活动中,通过收集整理各种资料对家乡的婚嫁风俗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写出了生动有趣的文章。

  七、结语

  在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中,教师应灵活采用多种方法创设互动情境,引导学生将自己亲身经历、所思所想记录下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同时鼓励学生积极与老师、同学沟通交流,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深入发掘表达欲望,丰富情感体验,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完善写作内容,提高写作能力,有效提升语文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