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价值及应用论文

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价值及应用论文

9

2024-10-25 14:13:41    来源:    作者:dingchenxi

摘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一方面,要在历史教材基础上不断补充丰富的史料信息,以确保教学内容具备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积极收集整理相关历史信息资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能够掌握借助史料辅助学习的有效方法。

  摘要:史料是支撑历史教育的基石,历史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应建立在客观真实的历史资源基础之上。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一方面,要在历史教材基础上不断补充丰富的史料信息,以确保教学内容具备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积极收集整理相关历史信息资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能够掌握借助史料辅助学习的有效方法。学生通过研读史料,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历史事件,深入探究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力和分析能力,还能够激发他们对历史学科的浓厚兴趣。

  关键词:初中历史;史料价值;应用方法

  将史料融入历史教学中,能够极大地丰富课程内容,使学生深入了解历史的多个方面,包括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的情况。这不仅有助于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人类文明发展过程的自主关注。以史为鉴,历史教育能够更好体现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史料的重要性,并巧妙运用史料以提升教学效果。

image.png

  一、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价值

  1.史料的使用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对于历史教材,史料更为生动有趣,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其丰富性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并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产生积极影响。将史料纳入历史教学中有助于实现多元化教学目标,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同时,知识获取和思维能力的提升可增强学生成就感和自信心,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史料的使用有助于学生时空观念培养

  历史课程的三大基本特征是发展性、综合性和时序性,而时序性是历史教学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学生需要按照时间顺序整理历史事件和背景,以深刻理解历史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相较于教材中的平铺直叙,史料呈现的历史信息更为生动丰富,要求学生按照时间顺序梳理历史事件和背景。例如,历史教材中描述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湖,如果只是凭借文字描述,很多学生想象不到那是一幅什么样的场景,只能死记硬背。这样不仅容易混淆遗忘,同时还不利于空间概念的形成。为此,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张古代罗马的地图,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生动立体的画面,这样学生就能理解内湖含义,从而强化空间观念。

  3.史料的使用可以有效提升历史真实感

  史料教学更好地连接现实与历史,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历史的真实感。通过史料,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更多历史信息,从而合理解释历史知识。

  史料作为培养学生历史素养的关键桥梁,有助于拉近现实与历史的距离,使学生更近距离地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历史的源远流长。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对历史的信仰和认同,还能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展现历史教育的深远价值。

  二、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1.鼓励收集历史资料,深入分析历史问题

  教材并非学生获取历史资料的唯一来源。一方面,史料内容的丰富性能够拓宽知识领域,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历史。通过深入探究和分析史料,学生能够更客观地认识历史,强化对历史的理解;另一方面,运用史料有助于学生探索历史发展规律,提升历史思维能力,加深对历史的认知。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主动收集历史资料,认真思考并分析历史问题,以提升个人的历史素养。经典著作如《百家姓》和《三字经》包含丰富的历史故事,为学生了解历史真相提供了有效途径。例如,“禅让制”表现在古代君主不将君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禅让给有功之臣;而“世袭制”则始于夏朝大禹时期。通过对这些经典著作的学习,学生能更深入地了解历史背后的内涵,培养对历史问题的深刻洞察力。

  2.生动解读史料,还原历史原貌

  史料是学生了解真实历史情境的重要途径。与文字史料相比,图片史料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生动新颖的图片史料能够将历史场景还原,具有丰富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历史细节,增强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解读以图片为主的历史资料,剖析历史细节,还原历史原貌。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宋代的经济发展”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精美画作《耕获图》,让学生了解其精湛的绘画工艺和完美的色彩搭配,然后将《耕获图》放大,展现画作中描绘的细节,并给学生讲解那个年代的农事方法,使其了解水稻收割与插秧的操作步骤,以及水稻在江南地区一年两熟的生长规律。通过对这些细节的了解,学生能够感受到江南地区自然和谐的农业生产面貌,认识到宋代农业经济的发达。随后,教师可带领学生分析《耕获图》中的人物信息。比如,有一老者在庄园前审视庄园美丽的景色,这个老者应该是庄园的主人。以此为例,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对《耕获图》中的其他人物进行分析,思考他们的职业和身份。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站在不同立场分析宋代江南地区的农业生态状况,帮助学生客观认识宋代的经济发展面貌。借助史料素材还原历史原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层次分析探究历史内容,还能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实证素养。通过史料还原历史原貌,不仅能够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历史,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参与度。

image.png

  3.突破学习难点,掌握重点知识

  历史研究是依托史料进行的,在历史教学中灵活运用史料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对历史拥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还能让学生依据史料构建历史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此外,学生在学习总结历史结论时总要有史料作为基本依据,这是历史本身价值的重要体现,真正做到了“信而有征”。通过对史料的研究讨论,学生对历史发展走向会有更清晰深刻的理解和认知,客观正确地了解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影响,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历史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和动力,还有助于突破学习难点,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秦末农民大起义”这段历史知识时,教师给学生补充那段时期发生的历史事件,如“修建秦始皇陵”“火烧阿房宫”“刘邦斩白蛇起义”“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等,让学生对秦末爆发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4.通过多元对比,提高学习效率

  对比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汲取学习经验,全方位、多层面和多角度地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让学生学会在特定历史环境下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客观公正的分析。把相同历史时间段内不同对象的发展过程进行对比称之为横向对比,把自身的前后发展以及相关对象的发展过程对比称之为纵向对比。教师需要利用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多元对比的意识,总结历史发展规律和宝贵经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第一次鸦片战争”“第*次*片*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几次中国近代史发生的战争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横向对比,分析我国和其他国家发展状况,分析出现差异的根本原因;通过纵向对比,分析造成我国国力落后于西方国家的原因。此外,通过分析中*共*党的建立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和后世影响,让学生明白历史事件复杂性。为了救亡图存,在中*共*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开启了学习借鉴西方制度、文化、技术的道路,所以我们要正视历史,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做到以史为鉴,建立丰富的史料库,提高自身史料实证基本素养。

  5.多维分析史料,构建知识体系

  了解历史发展和历史事件,并利用历史经验分析现实社会中遇到的问题。学生需要学会从不同的视野和角度出发,在研究历史事件发生原因和历史走向规律时,依托相关文献资料,将文献资料作为支撑思维观点的重要依据,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独立人格,形成创新精神。相对于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史料更具趣味性,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不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难点知识、突破学习障碍,还能让学生对历史事件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史料的应用有助于将前后相关的知识点关联起来,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历史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七年级“科举制的创立”这一课时,教师平时会帮助学生将需要重点背诵的知识点标注出来,然后强化记忆,如科举制的创立时间、科举制对后世的影响和意义等。通过这种方式记忆的知识点无法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也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难以提升学习效率。因此,为了让学生了解科举制在不同时期的具体特征,深入理解科举制度给后世带来了哪些影响,教师可补充各个时期科举文人的真实案例,引导学生分别从个人角度和国家角度对科举制度带来的政治影响、文化影响和经济影响进行深层次分析,让学生理解科举制度在不同时期的具体表现和内涵意义。多历史视角看待历史事件可以更好地将现实生活与历史相结合,为现实生活提供宝贵的经验教训。

  6.走进历史文化,亲临历史古迹

  为了更直观地获取历史史料,教师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参观各地的历史古迹,鼓励学生亲身感受不同地方的历史文化。例如,走进各大城市的历史博物馆,深刻感受峥嵘岁月。学校还可以定期组织历史讲座,将学生带入硝烟战火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的那段时间生活场景中,使他们感受不同年代的时代特色和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让学生了解当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因此,为了更好地利用史料,教师应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走出去”,亲临历史古迹,以加深对所学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三、结语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将教材内容与史料相结合可以拓宽学生视野,丰富知识储备,拉近学生与真实历史场景的距离,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价值观,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效率。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进一步加强史料的开发和应用,不断提高历史教学水平。通过实地参观、亲身体验历史文化,学生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历史的魅力,使其对历史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更为深刻的理解。

  参考文献

  [1]毛霆渊.拿·解·用:初中历史课堂史料选取与运用[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3(4):72-74.

  [2]黄金金.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有效运用[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3(4):41-42.

  [3]陈雅莉.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的方法探究[J].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3(3):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