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的小学音乐大单元教学实践论文

2024-10-22 15:33:42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应从大单元教学的视角,对当前音乐课堂教学再优化,注重教学内容的整体和联系,以主题化、项目式学习促进知识的结构化。当前,大单元教学目标设置、学习活动设计以及评价模式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立足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分析基于新课标的小学音乐大单元教学意义,并讨论教学具体策略,旨在促进单元内容的有机整合,引导学生针对音乐内容进行深度学习,从而保障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高效化的训练。
摘要: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应从大单元教学的视角,对当前音乐课堂教学再优化,注重教学内容的整体和联系,以主题化、项目式学习促进知识的结构化。当前,大单元教学目标设置、学习活动设计以及评价模式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立足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分析基于新课标的小学音乐大单元教学意义,并讨论教学具体策略,旨在促进单元内容的有机整合,引导学生针对音乐内容进行深度学习,从而保障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高效化的训练。
关键词:小学音乐新课标大单元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要求教师整体把握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对知识进行整体联系和建构。大单元教学更注重完善的教学结构体系建设,培养学生较强的知识应用能力,懂得如何欣赏音乐作品,了解书本上概念知识在音乐作品中的应用,并通过活动的开展,充分体现出个人对于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在每一阶段的学习中收获新知识,在活动中展现出个人的能力,深刻体会到音乐学习的乐趣所在。
教师积极推进大单元教学研究,坚持“以人为本”,以核心素养目标为导向,深入分析教材,合理选择大单元教学内容,探索大单元教学策略,更为其有效破解课堂教学瓶颈、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一、基于新课标的小学音乐大单元教学意义
1.有助于深化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
全面探索基于新课标的小学音乐大单元教学策略,可以促使教师在教学探索与音乐课程教学实践中全面重视对新课标的研究、分析和解读。如全面了解新课标的内容构成,精准把握新课标的变化,全面分析新课标对于音乐教师推进大单元教学创新的具体要求,深入把握新课标对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具体指示等,从而逐步深化教师对新课标的学习和理解。
2.有助于逐步提升音乐课堂教学质量
在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一般以单首歌(乐)曲为主要内容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知识学习零散化、细碎化,学习视野不够开阔,对相关知识内容的关联性把握不清晰,也会制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应从大单元教学的视角对教材内容进行整体把握,将问题链条贯穿在学习活动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具有大单元的思维和意识,把单元中的每一课时内容看成一个整体,在大观念的统领下制订大单元学习目标和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更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凸显学生主体性地位,并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转变课堂模式,创设真实学习情境。知识点将变为一个个问题,融在每个课时、每个模块中,让学生深入把握不同音乐模块内容,从各个既独立又有关联的内容中学习知识并学会运用,全面促进音乐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升。
3.有利于全面发展学生综合能力
新课标指出,艺术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从以往的音乐课堂教学情况来看,教师更关注学科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不足,使得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受到影响。核心素养应重视能力培养,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提升学生的运用能力,促使其将知识技能转化为能力。立足新课标的大单元教学是核心素养培养的催化剂,它可以建立知识间的联系,通过重构教学内容,学生在真实学习情境中进行艺术实践,有效发展各方面核心素养,并转化为受益终身的能力,这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使每个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二、基于新课标的小学音乐大单元教学实施策略
1.做好教学准备工作
大单元教学对一线教师提出新挑战,它涵盖结构化教材、大观念提炼、主题化活动、跨学科综合、持续性评价等教育理念,需要教师积极探索和研究。课前做好大量准备工作是教师有效组织和实施大单元教学的重要基础和前提。而从目前来看,教师对教材把握不到位,对学生基本情况的把握不够精准,音乐单元主题内容的研究不够深入等问题存在,使得大单元教学的推进受到一定影响。大单元教学要求教师备课思维和策略转变,在授课前,教师应对教材进行细致化研究,深入分析学情,基于学情设置教学目标,合理设计单元课时和学习活动,为后续有效化的大单元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唱大戏”单元教学为例。本单元主要通过聆听和演唱几首带有不同戏曲风格特点的戏歌,让学生感受和了解我国的传统戏曲,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课前,教师要精准研究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流程,如教师提出大单元学习任务→创设开放的学习情境→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创新艺术实践活动→教师进行总结讲解→学生进行成果展示等。此外,教师还要借助问卷调查、综合测试、互动交流、教学评价等多种方式,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和知识储备情况,为后续大单元教学的有序推进做好前期准备。
2.科学调整教学次序
当前,音乐教材基本按人文主题划分单元,知识点较为零碎,关注的也仍是学科本身。而大单元将知识点提炼成大观念,帮助学生将知识内化为能力并加以运用。大单元教学的核心在于整体性设计和实施,教师需要从整体上考虑、设计、选择和安排课时教学内容。大单元的“大”是灵活的,单元可大可小,可以是几个课时,也可以是单课时,关键在于教师在课程中应融入大单元思维,全面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化调整,确定大单元学习主题,设计单元学习活动。
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学戏曲”单元教学为例。教师要认真梳理教材内容,合理调整和选择本单元教材。教师可以以“走进国粹—京剧”为主题教材内容:第一课时“了解京剧”,欣赏《唱脸谱》和活动《生旦净丑荟精粹》;第二课时“唱练做演”,欣赏《急急风》和《京调》两首戏曲,学习《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第三课时“学唱京剧”,演唱《甘洒热血写春秋》;第四课时“京剧节目”,表演《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旦)唱腔和《甘洒热血写春秋》(生)唱腔。《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是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学生对这首戏曲已较熟悉,并已会唱“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没有大事不登门”这一句。因此,把它安排在大单元中,实现知识巩固和进一步学习。艺术实践活动中,让学生通过表演《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和《甘洒热血写春秋》,进一步了解旦和生两个行当,充分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也能激发学生对京剧传统戏曲艺术的自豪之感和热爱之情,弘扬中国传统艺术,培养其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
3.精准设定教学目标
教师依据单元学习内容设置单元学习主题,合理化、精准化制订大单元教学目标,它是大观念的具体呈现,也是大观念细化的明确结果。之前教师设计的三维目标偏重学科角度,而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目标是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从能力方向去设置,是对三维目标的进一步深化和具体化,它是一种持续性、长期性的目标。大单元教学目标具有较强概括性、指引性、启发性,为单元教学组织指引明确的方向和具体的路径。
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欢快的舞步”为例。该单元包含两首欣赏曲《大河之舞》《小步舞曲》和两首歌曲《大家一起来》《小步舞曲》,教师要认真梳理单元内容,在大观念的统领下,制订涵盖单元教学知识点,凸显教学重难点的单元教学目标。为更清晰地界定不同的学习要求,教师可以将单元目标与分课时目标以列表方式呈现。可以设计如下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目标:
4.更新教法运用
积极推进教法创新,全面借助教学方法的改进和优化来破解大单元教学瓶颈,是教师强化大单元教学的关键所在,也是充分释放课堂教学潜能的重要一环。音乐课堂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提问、讨论、合作、实践等,传统的音乐教学,教师关注的是知识的教授是否完成,教学形式是否丰富,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地位难以得到较好凸显,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大单元教学强调“以人为本”,重视的是学生怎么学,课堂提问应从泛泛而问转变为问题链架构,课堂呈现边教边学边解决边积累的过程。大单元教学将课堂还给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转变师生的角色,让每个学生在开放式的探究中当主角,进行深度学习。
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为例。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苗岭的早晨》的音乐结构和情绪变化进行讨论,或在竹竿舞的活动中进行交流、编创和合作,教师要融入学生当中,参与学生的讨论,并给予学生学习指导。教师可以通过图形谱来帮助学生理解《苗岭的早晨》乐曲的结构。“竹竿舞”活动中,学生常出现节奏不稳、动作与节奏配合不好等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跳竹竿舞的场景,还可以指导学生掌握节奏并先用手训练“开合”的动作后,再转到脚步动作进行训练,帮助学生更快掌握乐曲。教师在课堂中要关注学生,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实现从已知到有知。
5.改进教学评价方式
强化学习评价,借助评价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同样是音乐教师推进大单元教学研究所要讨论的重要课题,也是音乐教师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基本实现路径。而目前评价情况还存在评价的方式固定化、语言运用不够精准、更注重结果性评价等突出问题,制约着评价客观性与合理性的提升。教师要全面立足当前存在的弊端,并积极地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对每个学生在单元内容学习中的表现进行客观化与合理化的评价,为学生制订改进策略,真正在评价中让每个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和提升。
以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大钟和小钟”课时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评价表,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验,评价内容可以按难度要求设计相应得分,如下: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互动评价、教师综合评价和小组轮流评价等多种具体的评价方式,从学习过程的视角来评价学生的课堂行为,并立足学生存在的不足,为学生制订个性化的改进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促进学习。当然,在多元化评价中教师还可以立足单元学习要求,在不同学习阶段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综合评价,注重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同时,教师在评价中应注重运用精准和饱含鼓励的语言对学生进行点评,让评价变得有温度,在持续性评价中助力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
三、结语
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要进一步深化对大单元教学模式的研究,并积极地立足大单元教学中存在的各种新问题,了解这些具体问题的成因,积极探索解决的新办法,同时要注重实践和总结,借助有效的策略和具体的方法来推进小学音乐大单元教学,为进一步优化小学音乐教学和培养学生综合素养铺路架桥。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12.
[2]李晓文.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音乐大单元教学[J].学苑教育,2024(2):91-93.
[3]徐晗.基于自然生长理念的小学音乐大单元教学实践研究[J].求知导刊,2023(36):134-136.
[4]吴韵弘.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音乐大单元教学意义及实践探索[J].新课程导学,2023(35):52-55.
[5]沈俐君.新课标下小学音乐学科大单元教学实践研究[J].华夏教师,2023(32):69-71.
[6]宣楚.大单元教学背景下小学中年级音乐歌唱与舞蹈教学的探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3(10):153-1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