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情境教学路径探讨论文

2024-10-14 11:24:15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指向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方法,其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的有效运用,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有着重要作用。本文阐述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价值,并探讨其实施策略,旨在通过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为教学的提质增效提供能动支持。
摘要: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指向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方法,其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的有效运用,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有着重要作用。本文阐述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价值,并探讨其实施策略,旨在通过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为教学的提质增效提供能动支持。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情境教学实施策略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局限于抽象的概念和计算技巧,学生难以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以此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中数学内容丰富多样,为使学生的能力与教学目标相适应,教师要从运算能力、几何直观、抽象能力等多个方面,不断培养和挖掘学生的能力,通过情境教学的创新手段,引导学生去探索性学习数学,并促进其核心素养提升。
一、数学情境教学概念阐述
情境教学被广泛认为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式,它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基础,结合数学的学科特性,设计出有趣、具有挑战性且具有实际意义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在这个环境中探索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在初中数学的情境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和参与者,应通过设计各种类型的情境,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生活情境等,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平台,特别是情境教学与数学内容的结合,将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和现实感知能力,逐步引导学生发展创新思维、推理能力及应用能力。情境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通常具有更明显的适用性,即能够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连接,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如购物、旅行、运动等不同的场景,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数学内容,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观察、思考、验证等空间,最终实现对核心思维和能力的同步培养。
二、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价值分析
对刚刚接触初中数学的低年级学生而言,初中数学往往具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无法引导他们正确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他们可能会对数学产生恐惧感,影响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因此,富有趣味性、挑战性和现实意义的情境教学,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愿意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此外,情境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通过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动手实践等方式,在课堂上保持活跃状态。
从教学阶段的差异来看,情境教学更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入数学课堂,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情境教学法通过设计富有创新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讨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批判性思维和逻辑分析能力。
知识迁移是学科教育的关键目标,也是初中数学教学必须遵循的规律。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以培养核心素养为目标,加大教学的深度与广度,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见解,为他们提供面对问题和寻找解决方案的机会。同时,情境教学不仅鼓励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形成跨学科的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而且有助于实现知识在不同学科之间的迁移,使学生具备更广泛的视角和思维方式。
三、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实施策略
1.借助实践活动,创设真实情境
实践操作是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特别是在处理重难点内容时,将实践操作和真实情境结合起来是十分必要的。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促进学生主动探索数学问题,并且优化教学效果。教师在组织实践操作时,应当设计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和实践,以引发学生的共鸣并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实践操作结束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帮助他们从实践中提取核心知识点和技能,进而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举例来说,在教授“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时,因为这些概念较抽象,教师可以设计实践操作情境,有效地指导学生。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两张纸,一张用来表示“长方形”,另一张用来表示“正方形”,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几何概念,如下图所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比较和观察,并提出情境问题,例如,“图中两个图形的边长AB与BC的长度是否相等?”在问题的引导下,让学生思考如何对比正方形边长AB与BC的长度。当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领悟到“叠合法”时,即以BD为轴将白纸对折,如果AD与DC完全重合,就可以证明AB与BC的长度相等。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自主思考,可以使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2.凭借认知冲突,开展情境辨析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建与学生已有知识或经验相矛盾的情境,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这样的情境能激发学生思考,让他们意识到自身现有知识体系的不足,产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特别是要通过直观、生动的方式来展示情境,让学生充分体验认知冲突,吸引课堂注意力,激发好奇心,为情境辨析奠定基础。
例如,在教授与“平方根”相关的内容时,为了展示学生的认知冲突,教师可以挖掘并利用相关的教学情境。比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经验,提出情境问题:“有三个正方形,面积分别为1、4、9,那么如何快速计算它们的边长?”一般情况下,学生能够根据现有知识迅速得出“1、2、3”的答案。然后,当学生处于这个情境中时,再提出“如果它们的面积分别是2、3、5,那边长又应该是多少?”这样的问题旨在打破学生的固定思维,让他们在类似的问题上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此时,教师再基于面积公式“x2=a”进行引导,让学生考虑面积为“零”“负数”“正数”等情况,最终在逐步深入地思考和探索中,理解“平方根”的概念。
3.联系生活实际,增强理解能力
初中生往往学习热情不足,对数学知识的认知程度有限,无法深刻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从而缺乏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新课改的教育发展趋势下,教师应运用生活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破数学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提升他们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教授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相关的知识时,教师可联系生活实际,引入生活化的习题来指导学生,通过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教师可设计如下问题:“一群小鸟在森林中玩耍,一部分小鸟在树上唱歌,另一部分小鸟在地面寻找食物。如果地面上的小鸟飞到树上一只,那么此时树下的小鸟占整个小鸟数量的1/3。如果一只小鸟从树上飞到地面,那么树上和地面上的小鸟数量相等,请同学们求解树上和地面上各有多少只小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得出:将地面上的小鸟设为未知数x,树上小鸟为y,进而列出方程组:x-1=1/3(x+y)、y-1=x+1,根据方程求出x=5,y=7。完成习题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一些意义相反的词语,以促进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理解数学知识的重要性。通过运用生活情境教学法,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更高效,让其在生活化的场景中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后续数学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4.深挖故事情境,拓展教学外延
相比于小学数学,初中数学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和数学定理,这无疑加大了学习的难度。为了寻找一个平衡点,既保持学生对数学的热情,又确保新知识能够顺利被吸收,教学中可以引入故事情境来设计课程内容,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天性。通过生动的情境,学生如同亲身经历故事中的数学问题,这样不仅能引发他们的兴趣,还能唤起他们的探究欲望。
例如,在教授“有理数的乘方”时,由于数学原理较抽象,为了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创设故事情境,如使用数学故事《无法实施的奖赏》作为引入:据说印度的西萨·班·达伊尔是国际象棋的发明者,国王为了奖励他的突出贡献,决定给予他适当的奖赏。当询问达伊尔希望得到什么奖赏时,他提议:“棋盘上有64个格子,我想在第一个格子上放1粒米,第二个格子上放2粒,第三个格子上放4粒……以此类推,直到所有格子都放满!”国王听后并未深思,便答应了达伊尔的要求。此时,教师可以提出情境问题:“如果你是国王,你会答应他的要求吗?为什么?”在学生讨论和思考之后,教师再解答故事,通过1、2、22、23……263,最终得出一个“天文数字”,让学生明白要将64个格子填满,可能需要7000多亿吨大米。这样,学生对“有理数的乘方”概念将有更深刻的理解。
四、结语
在初中数学情境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培养数学核心素养,主动适应学生的发展特征和教学规律。教师的角色也有了很大的变化,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了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应找准培养核心,借助实践活动、认知冲突、联系生活实际、依托故事情境等方式,使学生的创新、批判性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1]潘金城,王华.“情境—问题”视角下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建构[J].教学与管理,2022(13):41-44.
[2]金生顺.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性探讨[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18):52-54.
[3]张定强,张元媛,王彤.数学情境教学:理解现状与增润课堂[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5):58-61.
[4]孙雅琴.问题导向:初中数学深度教学的实践研究[J].数学通报,2020,59(11):35-39,44.
[5]杨小丽.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的策略探析[J].数学通报,2022,61(9):21-26.
[6]张阳.数学情境教学的“失度”与“适度”[J].教学与管理,2022(13):45-47.
[7]尹辉.初中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8):66-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