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研究论文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研究论文

17

2024-10-08 14:35:58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有助于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本文结合一线教学经验,提出从作业理念、作业内容、作业形式入手,转变认知,更新作业设计理念;走进生活,增添作业设计趣味;立足学情,设计多样类型作业三方面入手,设计小学数学作业,切实实现“控量减负、创新增效”的目标。

   摘要:“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有助于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本文结合一线教学经验,提出从作业理念、作业内容、作业形式入手,转变认知,更新作业设计理念;走进生活,增添作业设计趣味;立足学情,设计多样类型作业三方面入手,设计小学数学作业,切实实现“控量减负、创新增效”的目标。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课后作业是课堂知识补充与巩固的有效路径。数学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应用广泛性等特征,其教学方法的开展更偏向于实践与应用。当前,仍有部分教师多注重教材习题练习,数学作业设计内容重复、单调、机械,缺少拓展课外知识,难以激发学生作业积极性,不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另外,在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数学基础能力等方面,每位学生均存在差异。现阶段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部分教师仍面向全班学生设计统一的作业,有的学生由于作业毫无挑战性而渐渐失去了学习激情,也有的学生因作业难度大而丧失了学习积极性,作业的巩固提升作用并未得以有效发挥。针对这一情况,小学数学教师应研读“双减”政策,严格控制作业数量,精心设计作业,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真正实现减负增效。

  一、作业理念:转变认知,更新作业设计理念

  “双减”政策施行后,教师应革新自身理念,明确布置作业的目标是巩固知识、提升能力,让学生学以致用,以此来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强调学生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开展学习。

  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3单元“复式统计表”教学结束后,教师应基于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作业。该节课的目标在于引导学生切身感受统计学方法及实际价值,通过学习复式统计表认识到收集与整理数据的必要性,这样教学目标可确定为:(1)开展统计活动,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复式统计表。通过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如实填写统计表,并简要分析数据。(2)在认识、填写与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3)体现统计同实际生活之间密切的关联,引导学生切身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结合课堂目标,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内容,如调查统计班级同学最喜爱的图书类型,并以“性别”为基础,制作复式统计表,并绘制结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透过数据了解相关阅读信息。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更深刻理解并应用知识,不仅完成了作业,还巩固了课堂所学知识,调动了学习热情。

image.png

  二、作业内容:走进生活,增添作业设计趣味

  数学来自生活,更应用于生活。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结合生活,赋予作业更多趣味性,丰富学生体验,并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去发现与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知识的魅力。目前,电子支付日益流行,小学生使用纸币的经验较少,对“元、角、分”的体验感不强,学习无法深入。以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5单元“元、角、分”为例,教师可以设计生活作业—采购体验:(1)如实填写《采购记录单》(见表1)。(2)结合这次采购的经历,讲一讲你的真实感受。

  设计这一作业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记录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采购行为,理解数学抽象知识;开展实践活动,运用“元、角、分”等知识发现与解决问题,让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构建“生活—数学—生活”的学习闭环;教师指导学生讲一讲采购经历,对比支付方式,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切身感受科学进步对生活的影响。

  三、作业形式:立足学情,设计多样类型作业

  1.设计实践型作业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并结合学情,注重夯实学生基础知识,训练学生基本技能,设计紧扣教学又贴近学生发展需要的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作业实践中打好基础。同时,教师通过作业的实施、检查与反馈,审视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与用的关系,统筹安排教学活动,把作业实践与课堂教学相融通,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的目的。例如,在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3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学时,按照以往的作业目标,教师通常是要求学生掌握概念,通过简单的演示完成知识的传递。这种方式虽然直观和简洁,但不利于学生的深入理解,容易使学生成为学习的“旁观者”,阻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了让学生准确把握对称轴、对称点等概念和图形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设计充满趣味性的实践作业。例如,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并思考:使用长方形硬纸板沿一条边旋转一周,将会形成什么图形?这时,长方形的长与宽又与形成的图形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既可以保持学生持续的专注力,也可以在实践中达到拓展思维的目标。

  2.设计分层型作业

  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应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水平,找到学生学习最近发展区。基于学生差异,切实做到因材施教,精心设计多层次的作业,适合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空间,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做到各取所需,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与难度。这一做法,可使学优生一直保持学习热情,学困生也能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更加自信地学习。

  例如,在乘法运算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如下分层作业。

  一是高难度层次作业。
       题目一:计算题。

  685×8=;936×7=。

  题目二:思考题。

  ①一根长6m的木头,要求每米切成两段,那么总共可以切成几段?②教师抱着48本书,每一本书有16页,请问全部书总共有多少页?

  二是中难度层次作业。
       题目一:计算题。

  685×4=;489×5=。

  题目二:选择题。选出下列题目的正确答案。

  372×4=?①1488②1794③1482

  426×3=?①1278②1269③1359

image.png

  三是低难度层次作业。

  题目:计算题。483×2=;675×3=。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业设计进行“量身定制”,不仅可减轻学生负担,还能够实现高效教学。值得注意的是,分层作业设计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若学生将难度层次低的基础题作业完成后,教师也可鼓励其探究中层次和高层次的提高题、拓展题,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获得更多成就感,从而激发其学习自信心。层层递进的作业设计,不仅能够兼顾各个层次学生,为每一位学生感受成功提供机会,促使其始终保持学习热情,还能够高效率完成教学目标,使班级学生整体发展。

  3.设计开放型作业

  每一位小学生基础知识、学习方法、学习天赋均有所差异,数学知识掌握情况也有所不同。数学自身具有灵活性、开放性特征,设计多元、开放的数学作业,可激发学生思维,强化学生的知识学习,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完成开放型作业,以此来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6单元“认识年、月、日”课堂教学,为了让学生能够牢固掌握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等相关知识,了解其中的关联,并巧妙地借助这些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可以设计开放型作业。教师可要求学生自制年历,将父母的生日、重要的节日圈出来,并搭配相关文字及图案,这一开放型作业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判断与推理能力。

  “双减”政策的贯彻执行,切实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在这一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践行“双减”政策,结合学生学习需求及能力,严格按照“减负增效”理念,科学、合理设计作业,真正做到减负不减质,创新作业形式,探索多元化、多样化作业,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并引导其对数学知识、数学思维进行深入理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乔虹,窦平,黄俊.基于“双减”的师范生探究性实践作业设计研究—以小学数学思维素养养成为例[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23,44(10):103-111.

  [2]邱娜玲,邱雅琴.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分层进阶式”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探究—以“多边形的面积”教学为例[J].中小学教学研究,2023,24(5):17-21.

  [3]王延文.基于素养提升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探析[J].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3(10):56-58.

  [4]华清波.“结构化视角”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17):101-103.

  [5]曹琴.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小学数学作业改革的实践探索[J].教育研究与评论,2023(8):75-77.

  [6]查云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落实核心素养有效性作业设计[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23(9):39-40.

  [7]胡燕兰,周敏梅,朱卓才,等.“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优化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23(23):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