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初中英语话题复习论文

2024-09-12 12:25:10 来源: 作者:dingchenxi
摘要:新形势新背景下,我们中考英语复习的理念有所进步,但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师片面零散地回顾语言点,课堂教学碎片化;再如,复习多是教师“一言堂”,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无法体现,更不要说因材施教了。
新形势新背景下,我们中考英语复习的理念有所进步,但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师片面零散地回顾语言点,课堂教学碎片化;再如,复习多是教师“一言堂”,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无法体现,更不要说因材施教了。为了解决以上现实问题,实现英语复习的高效化,笔者再次研读了《课标》中对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相关阐述,探究了中考英语复习中如何结合话题复习和英语学习活动观来组织初三的复习教学。下面笔者将结合译林牛津版英语9A Unit 4,9B Unit 2两个单元为例来阐述英语学习活动观下的初中英语话题复习。
1.深入解读文本
本次复习课整合9A Unit 4和9B Unit 2两个单元,主题语境为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围绕次主题“卓有成就的人物”展开。本次复习设计的语篇有9B Unit 2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第一次探月,9B Unit 2科学家居里夫人获诺奖经历,8B Unit 4作家JK罗琳《哈利波特》出版历程,9B Unit 2料学家袁隆平杂交水稻的研究历程,9A Unit 4 NBA球员土豆韦伯成长史。在对单元内容进行细致研究,对语篇主题意义进行整合,并对语篇意义之间关系进行梳理后,笔者提炼出这一主题学习核心:了解成功人士,解读成功含义,思考应钦佩什么样的成功人士,以及我们怎样能成为我们所软佩的卓有成就的人。此外,安排学生初中即将毕业时复习此话题,是希望此课的学习能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2.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遵循英语学习活动观的三个层次,即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要能够展现学生探究的过程,更要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各层面之间的协调并进。基于以上要求,在解读文本和研究学生学情之后,笔者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学完本课后学生能够:
(1)复述卓越人物的信息和经历,信息重组,整合人物经历和成就形成归纳表
(2)运用本课所学语言,描述更多成功人物的故事,并在课后主动收集更多信息
(3)借助思维导图,通过讨论、分析和对比,学生能判断出杰出人士为什么成功,并归结出成功人士的共有品质
(4)依靠问答讨论,学生能联系自身,分享自己最钦佩的人物(描述经历成就,解释钦佩原因),并思考成长之意义、自已未来努力之方向。
上述自标表明了达成方式,说清了目标主体,具化了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是可操作,可达成,可评价的。仔细观察动词可见,目标(1)属于学习理解层次的活动;目标(2),(3)是应用实践层次的活动;目标(4)是迁移创新层次的活动。上述四个目标。每一个教学目标都为后一个目标做好铺垫,每后一个目标都是前一个目标的进阶,目标(1),(2),(3),(4)螺旋上升,英语学习活动观的三个层次也随之层层递进。
3.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教学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左右着教学效果,决定着教学目标是杏能顺利达成,也关乎着学生是是否在本堂课能学有所成。本节课,笔者着重带领学生探究“成功”这一主题意义,遵照英语活动观的三个层次来设计教学活动,使教学活动和教学目标相互呼应,并始终关注教学和学习评价的多维化多元化,确保准确有效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
(1)开展学习理解类活动
学习理解类活动主要包括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等基于语篇的学习活动(教育部,2018)。学习理解是学习的第一步,是学生深入了解文本、开始更深层次学习活动的基础。本课例设计了以下三个学习理解类活动:
①感知与注意
教师展示卓越人物的图片,并提出以下问题:Who are they?What do you think we will talk about today?Can you describe the great people?图片激活了学生的背景知识,唤醒他们对成功人物的崇敬之情,他们预测本课主题是成功人士,并描述了这些人物,快速进入了主题语境。
②获取与梳理
教师呈现“二次阅读”的课文语篇,并提出以下问题:What is the main idea?What is the structure of the passage?What are the supporting facts?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素材。这组活动的教学评价是教师通过提问及观察学生回答的表现,了解其关于各人物的已知和未知,并及时引导。
③概括与整合
教师提出以下问题: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ir experience and achievements?学生通过阅读,用图表梳理、概括、整合有关各人物的信息,形成结构化知识。
在填写表格的过中,学生的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锻炼,学生有意识地将阅读到的文本内容转化为自己结构化的知识,这样就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教学评价环节需要教师查阅,分析学生产出的结构化知识,从而达成教学目标(1)。
(2)开展应用实践类活动
应用实践类活动主要包括描述与阐释、分析与判断、内化与运用等深度语篇学习的活动。在学生学习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和所形成的新知识结构开展描述、阐释、分析、判断等交流活动,逐步实现对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内化,巩固新的知识结构,促进语言运用的自动化(教育部,2018)。本节课笔者设计了以下应用实践类活动:
①描述与阐释
首先,为了丰富内容,拓宽层面,可机动设置多模态输入环节,采用视频,音频和文字的形式补充卓越人物的故事。
其次,学生借助学习理解环节所习得的内容来描述更多成功人士的故事,为了增加趣味性,此环节采取随机抽签模式,首先是学生独自进行抽签描述,然后全班一起复述分享。学生交换相关信息,充分内化所学语言,在老师带领下达成教学目标(2)。
②分析与判断
教师继续提问: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among these great people?What are the similarities among them?此环节教师带领学生动态生成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发现:卓越人物虽经历不同,术业专攻,但都经历磨难,更重要的是,都拥有着宝贵的品质(勇敢,刻苦,勤奋,奉献等)。以上环节通过分享学生课堂动态生成的思维导图,加之班级讨论和分享,引导学生总结“成功”的“秘诀”,归纳“成功品质”,达成教学目标(3)。
(3)开展迁移创新类活动
迁移与创新活动主要包括推理与论证、批判与评价、想象与创造等超越语篇的学习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语篇背后的价值取向或作者态度进行推理与论证,赏析语篇的文体结构与修辞手法,探讨其与主题意义的关联,批判、评价作者的观点等,加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进而使学生在新的情境中,基于新的知识结构,通过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综合运用语官技能,进行多元思维,创造性地解决陌生情境中的新问题,理性表达观点、情感和态度,体现正确的价值观,实现深度学习,促进能力转化为素养(教育部,2018)。笔者对于本节课设计了以下两个迁移创新层次的活动:
①批判与评价
此教学环节聚焦问题:
Q1.Among all these great people,who impresses you most?
Q2.Do you want to be a person like him/her?
Q3.Why do you think the editor choose them?If you were the editor,who would you include?
Q4.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very person you choose?
Q5.(播放视频后提问)TED says grit is the key to success.What do you think ofthis sentence?Can you ex-plain or make some comments?
在问题链的引导下,学生一步步得出我们应该钦佩什么样的人,以及我们怎样才能成为我们所钦佩的人。问答过程促使学生的逻辑性得到发展,也为提炼新学的知识做好铺垫。学生在解释、评价的过程中逐渐明晰主题意义,而且能主动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课堂学习走出了课堂,走进了真实生活,在思考与回答的过程中,学生逐渐真切感受到坚持的重要性,同时,学生的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也有机会得以发展,这些学习活动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品格的培养有了积极作用。
②想象与创造
教师创设如下情境:
TED JUNIOR邀请演说家,做关于“我最钦佩的伟人”主题演说,学生确定人物,用所学语言组织演讲稿,分享过程中他们交流了思想,发展了创新思维。
通过小组讨论和班级展示,教师可以完成此环节的教学评价,掌握学生在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情况;达成教学目标(4)。
教学最后环节,教师布置以下任务:完成并修改演讲稿,形成文字或音频,这使学生巩固所学,拓展主题知识,进一步实现迁移创新。至此,所有教学环节完成。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中考英语话题复习给教与学都带来了很多变化:教师和学生不再是割裂的课堂两类个体,教师和学生成了双主体,相互成全相互成长;课本知识的学习巩固也不再是机械的复现,而是有机地被整合在一个更综合更立体的单元教学内容中。复习效率高,学生体验感好,思维发展有了新的进阶。
参考文献
[1]张秋会.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9(01):1-7.
[2]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