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可视化”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研究论文

2024-09-12 11:13:36 来源: 作者:dingchenxi
摘要:“思维可视化”是比较有效的一种手段,备受教师及教学研究者的青睐,它在阅读教学中具有很强的辅助作用,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体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本文主要阐述了思维可视化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难度较大,简单依靠题海战术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效,也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因此,教师应引入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技术,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阅读学习。“思维可视化”是比较有效的一种手段,备受教师及教学研究者的青睐,它在阅读教学中具有很强的辅助作用,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体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本文主要阐述了思维可视化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1.“思维可视化”的应用价值
1.1有助于激发阅读兴趣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当前许多学生阅读兴趣不高,而这也是英语阅读教学效果不佳的一大重要因素。对于学生而言,阅读学习的过程较为枯燥,而且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很难发现其中的兴趣点,因此不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去。而“思维可视化”的应用能让师生之间的互动更为积极,还能利用认知图式将阅读内容生动地展示出来,进而有效激发初中生参与其中的兴趣,并让他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获得成就感。
1.2提升阅读材料理解效果
“思维可视化”的应用,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能力,在教学效果上发挥积极作用。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是不利用认知图式,很可能致使学生对阅读材料中信息的组织缺乏条理性,进而难以得到较为全面的信息资料。而运用“思维可视化”教学手段,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更容易被掌握的思维结构,加深他们对整篇文章的理解,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英语阅读能力。
2.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学模式相对落后
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并且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虽然重视英语阅读教学,但是所采用的手段和方法较为单一,阅读教学模式千篇一律,不能把学生、教师和文本三个要素合理地关联起来,而且在此过程中,学生和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不足,这种情况导致学生自身的思维活动受到较大的限制,不能够通过阅读体验新的世界。
2.2阅读教学方法缺乏新颖性
初中生已具备较强的认知能力,更倾向于富有情趣的学习活动。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采用翻转课堂、情境教学等模式,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文本阅读。但是通过观察可以发现,许多教师仍在运用教授式阅读方法,缺少一定的新颖性,一般在确定阅读目标后,会让学生进行朗读,然后再根据教学内容做相应的解释,但在此环节中,由于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理解深度不够,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不小的困难。
2.3“思维可视化”在阅读教学中应用较少
为了确保学生思维始终处在活跃状态,教师必须要明确阅读的目的,让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及时概括学过的知识点,并且还要能够利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文章主旨大意。另外,当前“可视化思维”在课堂中的运用并不多,“唯成绩论”思想根深蒂固,教师在对学过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的过程中,通常不会运用思维可视化图的方式来展示,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思维在阅读中得不到有效的锻炼。
3.“思维可视化”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3.1创新阅读教学模式
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时,要想有效地发挥出“思维可视化”的作用,就必须要详细了解班级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合理安排自学、互学和展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性,让其能够积极地参与课堂讨论和阅读。在此环节中,如果学生遇到任何阅读问题,尽量不要直接将正确答案告诉他们,而且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并引导他们找到创建思维图的方式。例如,在教学“This is my sister”时,教师可以借助树形图可视化工具,让学生掌握认识家庭成员的方法,并能够运用This is、That is..、These are…等介绍家人。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引出本节课的新单词,可借助多媒体软件展示全家福照片,并进行介绍。学生了解本科的学习目标后,需要带领他们进行阅读,在进行该项活动的时候,可采用教师指单词、学生抢读的方式进行,以此来营造出生动有趣的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还可以运用到升降调的方式,从而让学生对表示家庭成员的句型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另外,还应该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为每组安排不同的家庭成员单词,如“mother”、“grandmother”等,并引导他们构建家庭成员思维可视化图,借助这种方式来进一步加深印象,这对他们学好本节课有很大帮助。
3.2在情境阅读教学中融入“思维可视化”
情境教学能够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意识,当前这种方式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新课标规定的语言技能目标,主要包含了说唱、玩演和读写,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可以安排他们在玩游戏时进行简单的英语交流,并把“思维可视化”融入阅读情境内,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真正地把教师—思维—学生三者统一起来。例如,在教学“How do you get to school?”时,为了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可结合教学内容来设置大量的对话活动,将“How to get to..?”作为线索,让学生进行交流,还可以设置课堂情境,通过相应的学习,让他们能够认识到环保的交通工具是出行首选。另外,在学习过程中,为了避免学生记混设计交通工具的句型,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运用括号图对各种工具进行概括,也就是运用“思维可视化”手段进行总结归纳,从而加深其对这些句子的认识。在阅读情境中,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可视化图将重要内容直观地展示出来,这样在学习新课文的过程中,如果学生看到新的单词,大脑会对内容进行构建,这样就能够有效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3借助思维可视化图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在过去,教师会将主要精力放到讲解上,但是在此环节中,因为许多知识是学生并不太了解的,所以他们很难真正地掌握教师讲解的内容,仅仅是在课堂上进行机械的学习,有时甚至不清楚教师讲解到了什么地方。所以,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教师需要提前理清思路,结合自身的实际需要,通过利用合适的思维可视化图进行讲解,让学生通过学习加深对该节内容的理解,就算有一部分没有跟上教师的进度,也不会影响到接下来其他内容的学习。此外,在上课之前设立的思维可视化图,还能够避免教学过程中偏离要讲的方向,促使教师围绕相关内容进行讲解,从而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为了让学生了解所讲内容的背景,教师还应该在上课之前对相关内容背景进行思维可视化图。比如,在教学“I used to be afraid of the dark”时,本节课讲述了学生以往十分害怕的东西以及自己的变化。在进行讲解之前,为了充分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可设置某个单词的气泡思维可视化图,从而让他们对本课的话题有了清晰的认识。
4.思维可视化图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第一,教师可借助思维可视化图来带领学生阅读篇幅长、生词多的文章,让他们能够简要地阐述文章的主旨意思。之后可以按照中心主题和主干提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安排他们按照段落分层次阅读,使他们能够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比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求他们指出图片中雪人由哪些东西组成,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使用一个简单的括号图概括,这样他们就可以理清脉络,学习有关单词。如图1所示,具体可以先出示左边雪人,安排每组成员展开相应的讨论,在此过程中,可以利用思维可视化图呈现答案的关键词。
第二,由于学生的思维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他们所制作出来的思维可视化图也不同,因此教师要充分考虑到他们的具体情况,针对不同风格给予相应的指导。他们制作的思维可视化图丰富多彩,形式多样。而在最初,他们制作的思维可视化图较为混乱,为了不扼杀学生智慧的火花,应该尽量避免提出简单划一的要求。另外,可通过小组的形式将每位成员所制作出来的思维可视化图展现出来,并采用自评、互评等形式进行评价,在此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第三,要求学生完善思维可视化图。比如,让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通过分组的形式来构建思维导图。另外,部分学生记忆能力不强,遗忘较快,对于这种情况,必须要密切关注他们的学习效果,在此过程中,还可通过考试或是整理反馈信息来评价其学习效果,这样就能够更好地找到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线索,对相关内容产生更为深刻的认识,同时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当前,英语阅读教学存在不少问题,许多教师深受应试化教育的影响,所使用的阅读教学方法也较为单一,没有结合实际进行改进和创新,不利于学生阅读思维的提高。因此,教师可运用“思维可视化”手段,并结合实际来对当前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并在情境阅读中引导学生主动对知识点进行整理归纳,让他们可以自己构建思维可视化图,以此来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黄佳飞,例谈思维可视化工具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
的运用[J].校园英语,2023(13):7-9.
[2]李桦.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可视化的现状范式研究[J].中学生英语,2023(12):89-90.
[3]余稳,可视化思维工具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策略研究——以饼状图、时间轴和鱼骨图为例[J].考试周刊,2023(11:124-127.
[4]肖雅君,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可视化工具的应用——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J华夏教师,2023(03):23-25.
[5]秦培霞.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英语思维可视化阅读教学实践[J].教学月刊·中学版(外语教学),2022(Z2)24-29+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