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英语“读思达”教学模式探究论文

2024-09-12 11:08:18 来源: 作者:dingchenxi
摘要:教学改革背景下,重点强调了综合素养的形成和培养,教师的身份逐渐从传授者变为引导者,除了学习成绩之外,更重视学生的专业素养,从目前来看,还需要对具体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创新发展。
教学改革背景下,重点强调了综合素养的形成和培养,教师的身份逐渐从传授者变为引导者,除了学习成绩之外,更重视学生的专业素养,从目前来看,还需要对具体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创新发展。“读思达”教学法源自认知加工理论,强调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的认知过程,让学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但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对具体的教学应用进行深入分析,确保“读思达”教学法最大化,让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得到实现,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读思达”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作用分析
在核心素养教育教学理念下,初中英语教学中“读思达”教学法得到广泛应用,所谓“读思达”教学法,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先从整体宏观的角度把握文本,然后从微观细节的方面对文本展开思考,进而将思考的结果表达出来。对于初中学生而言,英语学习难度较大,阻碍学生提高英语学习能力的原因有很多,想要让学生得到真正发展,实现有效学习,就要对教育教学方法进行改善。“读思达”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强调“阅读—思考—表达”三位一体的教学方式,以此帮助学生实现深度阅读,强化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逐渐树立起完整系统的阅读思路,掌握更多的英语技巧并将其内化成自身的英语能力。不仅如此,学生能够形成完善的英语知识框架,系统的英语知识体系,全面强化对英语的掌握。“读思达”教学法符合认知需求,借助输入、加工、输出三个环节,帮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让学生成为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主体。总而言之,“读思达”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可以让教育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学生构建出更好的课堂教学环境,让核心素养教育得到全面发展。
2.读思达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剖析
2.1引导学生认真有效地“读”
只有高质量的“读”才能为后面的思奠定坚实的基础,而英语的每种阅读方法的关注点是不一样的,为了更好地实现阅读,老师在学生阅读时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清晰的阅读方向,特别在七年级起始阶段,首要的任务是引导学生“会读”。比如让学生养成在阅读正文前首先关注文章标题、引语和插图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快速抓住文本大意和关键信息的能力,并对文本内容作出预测。在对学生进行阅读引导时也可以引入“窄式阅读理论”,让学生可以了解单元之间的关系,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比如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的教学中,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有关小学和初中的自己的变化以及和同桌的不同。在实际教学中,首先是读图预测环节,老师可以抛出问题:
(1)What do they think about friends?
(2)How do you and your friends compare with the people in the article?
引导学生对课本两张插图片进行观察,从而对本课的文本内容作出预测。第二个层次的“读”,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跳读。在八年级起始阶段的英语教学中,阅读策略的渗透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在跳读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文本各段的首句、尾句等内容,特别要提醒学生注意文本段落开头语对段落的统领作用,这样有助于学生分析、归纳、总结文本内容,抓住文本大意。第三个层次的“读”可以是一个细读。老师可以分段落处理,通过一些问题链引导,细致解读文本,抓取文本关键信息,理解文本内容,同时对文本中一些核心句子进行拓展延伸。
2.2引导学生深入地“思”
“思”就是在前面理解文本信息的基础上,活跃学生思维,诱导学生不断的思考,这个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例如,Sad movies make me cry.的教学,我们首先可以设置一个关于文本叙述脉络的“思”。老师在分段落阅读时,让学生加工、分析文本信息,最后通过一个思维导图建立直观清晰的内容图示,把记叙文的五大要素where、when、who、what、how一个个拎出来,帮助学生梳理文本的逻辑关系。第二个“思”老师可以在价值取向和情感态度上做一些初步的探究。比如让学生分析Nancy在对话中的情绪变化,引导学生用贴切的语调和肢体动作模仿单句并表达情绪。在学生阅读过后,让学生思考Nancy如何寻求帮助以及Bert如何给出建议的。在学习过后,还可以追求更深层次的挖掘以及更有思维含量的学习,比如挖掘文本内涵,语言的言外之意,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甚至赏析写作手法,修辞手法等。
2.3引导学生精准地“达”
“达”这一步骤是为了帮助学生实现语言的迁移与运用。张献臣曾对表达的设计,提出了三个应遵循的原则:基于文本,使可理解性输入和可理解性输出相结合;超越文本,引导学生进行高层次的语言输出;关联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利用在文本中所学的知识去解决自己生活中的问题或发表自己的见解。
基于这三个原则,以What's the best movie theatre?这一课为例,老师可以设计三个递进的表达任务。首先在教学环节我们可以设置一分析环节。让学生在“读”的环节时呈现过的思维导图及叙事的五要素,基础上retell Kangkang's birthday,这便是一个说依托文本、让学生内化知识的过程。紧接着老师可以设置一个与文本内容和学生自己的生活相关联的第二个“达”的任务,让学生讨论:写出旅游日记的流程并构建写作框架,第三个“达”的设计我们可以递进到书面语言形式的“达”,可以布置学生写一篇作文分享自己的生日庆祝会。这三个“达”的任务帮助学生将语言运用到新的语境中,实现语言的迁移和应用。
3.初中英语“读思达”教学模式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3.1促使深层思考,进行深度学习
读思达教学法的运用中明确指出,在阅读教学中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来以读促思,要在阅读的启发下来进行深度学习。所以,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构建读思达路径需要引导学生去进行深层次思考和深度学习。同时教师利用窄式阅读理论的融入,让学生可以了解单元知识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了解知识背后的内涵,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这一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之后不仅需要明白这一单元中所讲的大意,以及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还应该促使学生去深究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Where did Jean go on vacation?
(2)Who did Jean go with?
(3)When did Jean go to Penang Hill?
这三个问题从浅入深、从表面的思考到深层次探究,旨在让学生以阅读来促进思考,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仅停留在文段本身的含义,而是逐渐上升到生活的实践之中,进而充分发挥出阅读的真正作用。所以,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构建读思达路径需要以阅读为基点来进行深度学习,从而达到促使学生在深层次思考中实现深度学习与探究的目的,为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作用。
3.2大胆进行表达,实现思维提升
学习语言,关键在于表达,英语作为一门用于交流的语言,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领略到其中的本质,并能够主动进入到口语与书面的表达之中,最终促使学
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这一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了课本中的短文以后便可以设置一定的主题活动,然后让学生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来进行有效的表达,促使学生主动去进行思考,并在深思的基础上进行口语或者书面语的表达。例如,教师可以设置一场关于“多久锻炼一次最好?”的辩论活动,邀请持不同观点的学生来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表达。通过辩论活动,学生在深思的情况下进行着表达,并传达出了自己的观点,起到了促使学生通过阅读来进行思考,在思考中来助力表达的作用。大胆表达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去进行思维的提升,能够为学生的深入探究与高效学习打下基础,所以,教师需要采取多元化的活动来让学生大胆表达,以达到促使其思维能力提升的作用。
3.3注重“读思达”教学法活动的整体性
“读思达”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强调“阅读-思考-表达”三位一体的教学方式,因此在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时,必须要注重整体性。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写作手法、文章结构、用词用句,进而逐渐地将其转变为自己的东西,形成自己的阅读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我阅读和独立思考时间,让学生能够养成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比如,在学习“I've had this bike for three years”这一章节时,为学生布置课前预习阅读任务,并且在课堂开始前,给学生留出3~5分钟的自主阅读时间,让学生能够对文章形成基本的了解,包括文章结构、文章首尾段落,引导学生划分文章主次,找到文章中的描写重点,捕捉其中的关键性信息和主旨内容。在前期会为学生布置明确的阅读目标和阅读要求,让学生形成阅读思路,后期则不会对学生进行约束,以此让学生依靠自己的能力,找到文章的关键。
4.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英语教育教学难度相对较大,想要让学生更加系统地掌握英语知识,形成良好的英语思维,为学生下一阶段奠定基础,就需要对当前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读思达”教学法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将其应用在课堂上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思维,强化学生的思考能力。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需要对课堂评价手段进行优化,进而丰富学生的教学内容、同时还要进一步丰富教学方法,打造出一个较好的课堂环境,确保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感受知识,产生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