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思维可视化策略探究论文

2024-09-09 15:09:15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阐述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可视化的意义。为提升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质量,结合实例,探索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可视化的策略,即读前环节思维可视化,奠定阅读教学基础;读中环节思维可视化,深入梳理语篇信息;读后环节思维可视化,深化阅读教学影响。认为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开展思维可视化,有助于学生展开深度阅读,提升阅读学习效益。
【摘要】阐述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可视化的意义。为提升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质量,结合实例,探索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可视化的策略,即读前环节思维可视化,奠定阅读教学基础;读中环节思维可视化,深入梳理语篇信息;读后环节思维可视化,深化阅读教学影响。认为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开展思维可视化,有助于学生展开深度阅读,提升阅读学习效益。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思维可视化
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遇到部分学生难以有效理解语篇信息的问题,从而影响了阅读效率和效果。有鉴于此,教师要寻找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营造新的英语阅读生态环境,让学生有效展开英语阅读活动。思维可视化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教师应重视思维可视化的应用价值,在恰当的时机,合理运用思维可视化工具降低阅读难度,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效率,强化阅读活动对其发展的积极影响。
一、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可视化的意义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思维可视化是指教师借助思维可视化工具展示作者、自身或学生的思维,以提升教学质量(卢锦2022)。具体来说,根据皮亚杰(Piaget)的认知发展理论,小学阶段的学生大都处于具体运算阶段(7岁至11岁),这一阶段儿童的主要特点为:类似于成人的逻辑思维出现,但局限于对具体事物的推理,即只有在处理他们能够直接察觉到的具体信息时,才会以一种有组织、有逻辑的方式进行思考,对抽象概念很少起作用。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果教师直接展开阅读活动,那么学生就很难理清语篇中抽象的信息,如文章的内在结构、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作者想要传递的想法等(陈静怡2022)。因此,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真正参与思维活动,梳理语篇细节,有效构建知识,教师需要引导他们察觉到并有效梳理抽象的信息。思维可视化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他们有效梳理文本信息,展开高阶思维活动,保障文本理解效果。
二、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可视化的策略
(一)读前环节思维可视化,奠定阅读教学基础
教师可以在读前环节展开思维可视化活动,让学生为阅读作准备,奠定良好的阅读教学基础(陆益飞2022)。在读前环节,教师须引导学生分析单元话题、课文标题、插图等信息,推理语篇内容。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分享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引入气泡图,以关键词记录学生的想法。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初步感知语篇内容,又可以激活其阅读热情,还可以引发其对语篇主题的思考。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结合师生共同绘制的气泡图和语篇内容,介绍与文本主题和语篇内容相关的语言知识,并将其补充到气泡图中或重新设计表格,从而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不同语言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而提升其阅读能力。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Unit 7 Chinese festivals的Story time板块阅读教学为例,教师在读前环节开展如下思维可视化活动:
1.绘制气泡图,推理语篇内容
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中的Story time板块是各单元的第一个教学板块,其主要特点是插图较多,插图内容简单易懂且与语篇对应,并在语篇下方引入语篇中出现的关键单词和短语。结合教材特点,教师组织学生对照插图和语篇下方的单词和短语推理语篇可能出现的内容。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记录学生提出的关键词,形成气泡图。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环节,教师要指导学生对照教材后方的Word lists查找语篇下方单词和短语的含义,并有序进行推理。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查找语篇下方单词和短语的含义,并提出问题,引导他们推理语篇与什么有关。此时,学生提出“课文与节日相关”的观点。其次,教师将festival作为气泡图的中心,由此出发,启发学生思考:课文介绍了哪些节日?结合插图、单词和短语,学生给出“Double Ninth Festival(Chongyang Festival)”“Dragon Boat Festival”“Mid-Autumn Festival”和“Spring Festival”等回答。教师则将其补充到气泡图中。最后,教师请学生结合插图进一步展开推理,细化气泡图内容,并记录其讨论成果,从而得出如图1所示的语篇内容推理气泡图。
这样,学生在与教师展开互动的过程中便可以初步推理语篇内容,为研读课文内容作准备。
2.巧用表格,梳理语言知识
在指导学生初步推理语篇内容后,教师可以请学生思考如何使用英语呈现气泡图中的信息,从而自然引入语言知识梳理活动,辅助他们梳理语篇内容相关的语言知识。在这一环节,教师既要讲解课文中的新单词和短语,又要让学生感知这些单词、短语之间的关联。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分享导学案,并在其中分享如下表所示的语言知识梳理表,再逐一讲解表中的单词和短语的含义,同时指导学生将其标注在表中。
这样,结合语言知识梳理表,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气泡图信息,并顺利解读语篇内容。
(二)读中环节思维可视化,深入梳理语篇信息
在读中环节展开思维可视化活动,教师需要结合教学经验研判学生在理解语篇时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如一些语篇的语言简短,但介绍的内容值得深度探究。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补充与语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源,以思维可视化的方式辅助学生理解简单文字背后蕴含的信息,提升其思维深度(罗郭雨2022)。同时,教师可以结合语篇内容绘制思维导图,让学生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下梳理语篇结构,感知作者传递的主题意义。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Unit 6 An interesting country的Story time板块阅读教学为例,在读中环节,为辅助学生深度梳理语篇信息,教师引入如下思维可视化活动:
1.提供补充图片和视频信息
在Story time板块第二部分—刘涛(Liu Tao)浏览了与澳大利亚相关的信息中,因为文字叙述简单,所以学生难以想象出文字描述的内容。教师结合语篇特点,提供补充图片和视频信息,如针对“You will love our kangaroos and koalas.”这句话,分享与袋鼠、考拉相关的短视频,实现思维可视化目标,让学生直观感知这两种动物的可爱之处,深入理解语篇信息,挖掘作者传递的情感价值观。
2.将语篇内容转化为思维导图
一些语篇逻辑鲜明,但篇幅较长,对于部分学生而言,挖掘语篇不同部分内容联系和梳理语篇结构具有一定难度(齐建军2022)。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梳理语篇细节信息,将语篇内容转化为思维导图,从而保障他们可以有效梳理语篇细节。在本次阅读教学中,教师利用括号图与学生共同提取语篇各部分的关键信息,整合背景提示、对话内容和短文材料之间的关系,并通过颜色、线条、字体等展示思维导图不同层次内容之间的关联性。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得出如图2所示的语篇内容梳理思维导图。这样,学生在与教师共同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发现Story time板块不同部分内容之间的关联性,并将篇幅较长的阅读语篇转化为逻辑清晰、结构鲜明的思维导图。
(三)读后环节思维可视化,深化阅读教学影响
教师要注意设计读后活动,让学生有效巩固阅读期间积累的语言知识,理解语篇主题意义,并能够基于阅读成果分享自己的想法,培养表达能力、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等素养。为提升学生读后思考的深度和效果,教师可以在读后环节开展思维可视化活动。首先,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阅读后积极分享自己的观点,并借助思维导图记录其观点,使其在表达、倾听的过程中梳理自己的想法,获得更多思考灵感,从而提升其个性化思考的深度。其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绘制思维导图,整合常用单词、短语和句型、文章内容、作者的想法与个人观点等,从而加深他们对所学内容的印象,深化阅读教学对其英语综合素养培养的影响。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Unit 7 Protect the Earth的Story time板块阅读教学为例,教师在读后环节开展如下思维可视化活动:
1.教师绘制思维导图,灵活记录学生观点
在学生完成四段语篇阅读和梳理任务后,教师指导他们逐段分析语篇,分享自己的想法,并借助思维导图记录想法。针对Save water一段的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基于“We drink water and use water to clean things every day.”这句话进行发散性思考,想象人们用水的场景。在此过程中,学生说出“洗手”“刷牙”“洗菜”等答案。随着讨论环节的深入,学生认识到,人们“用水”时不仅涉及drink water和clean things,还涉及water things、cook things等活动。借着,教师在思维导图中引入use water这一分支,并对其进行细化。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基于“We should reuse and save it.”展开思考,分析回用水、节约用水的策略。这样,教师通过记录学生的观点,得出如图3所示的学生观点思维导图。
这样,在思维导图这一思维可视化工具的辅
助下,学生有效展开思考,真正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并能够在今后生活中参与到保护水资源的行动中。教师还围绕“Save energy”“Save trees”“Don’t use too much plastic”三个话题进一步与学生展开讨论,并借助思维导图记录其观点,然后围绕Protect the Earth这一话题展开深度思考,从而提升本次阅读教学对其高阶思维能力和环保意识培养的积极影响。
2.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巩固阅读学习效益
教师完成基础教学任务后,需要指导学生有效巩固阅读学习效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先独立绘制思维导图,再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完善思维导图。最后,教师可以选择部分思维导图设计效果较好的学生借助多媒体展示自己的思维导图并作相关讲述。这样,通过思维可视化活动的开展,学生可以取得更加理想的阅读效果,并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下有效回忆文本预测、阅读、分析的全过程,加深对语篇语言知识、主题意义的印象,锻炼信息梳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思维可视化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阅读是学生获取信息,构建知识,提升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读前、读中和读后环节灵活组织思维可视化活动,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帮助,使他们能够主动进入阅读状态,理解并梳理语篇信息,在深度阅读过程中有效思考,提升综合素养。
引用文献
陈静怡.2022.高阶思维模式下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研究[J].教育界,(31):50-52.
卢锦.2022.思维可视化工具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的应用[J].校园英语,(46):7-9.
陆益飞.2022.深度学习高度发展——探索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英语阅读教学[J].试题与研究,(33):99-101.
罗郭雨.2022.小学高学段英语阅读与绘本的有效融合——以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为例[J].名师在线,(31):64-66.
齐建军.2022.思维可视化策略助力小学英语教学效能提升[J].辽宁教育,(19):33-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