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分层作业布置探索与实践——基于Bloom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与PDCA闭环管理理论论文

2024-09-09 14:56:58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
【摘要】以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为指导,结合PDCA闭环管理理论,设计一个包含划分学生层次、布置分层作业、实施监督、动态调整等过程的分层作业布置模型。选择两个英语成绩没有显著差别的平行班级,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分层作业布置可以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作业的兴趣,提升其作业质量,提高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小学英语;Bloom教育目标;PDCA;分层作业;课后作业
引言
儿童的认知和思维能力发展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美国教育家布卢姆(Bloom)把认知思维目标由低到高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新六个层次。该理论要求教师正确地认识、思考和诊断学生的学习行为,以实现引导、指导、规划和评估学生学习的目标(聂吟2020)。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除了在课堂上专心学习,课后作业在记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所学知识方面也有着重要作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教育部2022)。课后作业是课程评价中最常见的方式,承担着辅助教学、实现课程目标的重任。事实上,课后作业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教师而言可以及时反馈问题、调整教学计划,对学生而言可以巩固知识、应用所学、改变学习策略等(徐小丽2023)。
目前,英语教师普遍采用传统的作业布置方法,按照期末考试可能出现的题型或者根据课文内容统一给全班学生布置课后作业。无论学生的英语水平如何,都要在同样的时间内按照同样的要求完成相同难度的课后作业(宋霞2022)。这样做会让水平高的学生觉得作业训练不到位,而水平低的学生完成起来有困难,造成主观不愿意或者拖延,最终导致课后作业效果不明显。另外,由于缺乏监督,部分学生的作业完成率不高,作业效果大打折扣,而且作业内容和形式僵化,缺乏新意。
针对上述问题,基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结合休哈特(Shewhart)的PDCA闭环管理理论,设计了一个包含划分学生层次、布置分层作业、实施监督、动态调整等过程的分层作业布置模型,从而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课后作业。
一、分层作业布置步骤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认为,教学内容应根据课程目标设定,在布置作业时也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设置不同的练习(聂吟2020)。在该理论指导下,小学英语分层作业布置应给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任务,从而达到“因材授业”的目的。因此,在小学英语分层作业布置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分层评估,以确保他们能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选择浅显易懂、容易完成的课文内容,作为基础练习;对于学习意愿强烈的学生,可以适当提高练习难度,让其接触有深度的材料,作为提升练习。具体可以分为:基础水平,需要完成拼写练习、词汇记忆、课文阅读等任务;发展水平,需要完成阅读理解练习、完形填空、看图说话等任务;提升水平,需要完成场景表演、主题作文等任务。基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的分层作业如下页图1所示:
为提高作业的质量,引入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提出的PDCA闭环管理理论,即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处理),然后按照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的步骤进行循环管理,实现作业质量的持续改善(陈蓉2021)。
基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和PDCA闭环管理理论设计的小学英语分层作业布置模型如图2所示,具体步骤如下:
(一)制订计划(Plan)
1.划分学生层次
根据学生的课堂发言、配合教师授课、课堂知识理解情况等日常表现,综合考虑随堂测试、期中测试、期末考试等历史成绩,将学生划分为基础、发展、提升三个层次。
2.分层设立作业目标
设定总体教学目标,然后将总体教学目标分解为由易到难三个层次,并明确各个层次的教学目标。
3.分层制订作业任务
根据三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采用不同的课文内容及材料,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内容,形成分层作业任务。
(二)执行实施(Do)
布置作业。将作业分层意图和分层情况对学生进行详细说明,充分激发其好奇心,解答其疑问,打消其顾虑,争取其理解和支持,确保其配合实施。课堂教学后,按学生层次布置作业并明确要求。
(三)检查督促(Check)
过程监督和督促。在课堂教学中,将作业涉及的内容与其他教学活动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其畏难情绪,促使其听、说、读、写能力全面提升。按时检查、批改学生的作业,对作业中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答疑。
(四)修正调整(Act)
评估分层情况,适时调整。结合期中、期末考试等阶段性测试对学生分层进行重新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和学生意愿动态调整学生分层和分层作业内容,确保他们能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
二、课后作业分层布置实践
本文选取某次期末考试(实验前测)中英语总体成绩没有显著差别的两个平行班进行为期一个学期(20周)的实验。其中,四(1)班(共43人)为实验班,根据实验前测成绩将学生分成三个水平的组别,实施分层课后作业模式;四(3)班(共42人)为控制班,实施传统的课后作业模式。实验后,两个班的学生进行期末测试(实验后测)。下面,具体分析实验班的课后作业布置情况:
(一)划分学生层次
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依据,将学生分为基础水平(80分以下,共8人)、发展水平(80—90分,共23人)、提升水平(90分以上,共12人)三个层次。在实际划分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进行修正,确保学习能力与所处层次相一致。层次划分确定下来后,与学生进行充分沟通,并根据其学习欲望进行调整。
(二)分层次设立作业目标
处于基础水平的学生,设定的目标为对知识的熟悉和理解,作业目标为基于教材学得更有效;处于发展水平的学生,设定的目标为对知识的熟练应用,作业目标为基于课文重点,灵活运用语言;处于提升水平的学生,设定的目标为对知识的分析、综合运用,作业目标为能够学以致用。同时,提供趣味类作业实现跨学科知识串联,让学生学得更有趣。趣味类作业并不限定学生的层次,只要感兴趣,不论处于哪个水平,均可选做。
(三)作业分层设计情况
选择内容浅显的材料作为基础练习,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发展阶段挑选具有深度的材料作为提升练习,作业的难度依次递增,由浅入深。采用不同形式的作业,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完成作业,以培养其学习能力。
以人教版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上)Unit 5 Dinner’s ready第一课时的课后作业为例:
基础类作业由抄写单词、朗读单词和句子、替换练习三部分组成,主要是让学生记住核心词汇及主要对话句式,夯实基础。
提高类作业由单词补充完整练习、根据图片完成对话练习、对所给单词进行分类练习三部分组成,主要是让学生熟悉并记住课文核心词汇,进一步提高其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运用类作业由餐厅点餐情景和录制家人喜爱的食物调研视频两部分组成,强调在生活真实场景中对所学语言知识的运用,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强化语言技能。
趣味类作业由画喜爱的食物并配上英文、参考课文内容自编一段对话、绘制有关食物的思维导图、绘制以食物为主题的手抄报等四部分组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时间选做部分或者全部内容,以此综合锻炼其动手动脑能力,提高其美术设计、版面设计、书法等综合素养,从而提高其文化修养和生活情趣。
(四)作业布置与监督
每一节课后,强调每个层次的学习目标和课后作业任务,同时鼓励学生挑战更高难度的作业。结合英语学习兴趣辅助课程“跟着电影学英语”,将作业与辅助课程结合起来,督促学生完成分层作业。
(五)优化调整
结合阶段性测评情况,评估学生分层的合理性,结合授课情况和学生平时表现适时调整,确保作业内容能够很好地契合学生水平。
三、实践成效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将期末英语考试成绩作为评价依据,分析结果如下:
首先,四(1)班(实验班)与四(3)班(控制班)学生的期末英语考试成绩有着显著差异。与传统的英语课后作业模式相比,分层课后作业模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提高其英语水平,同时能缩小同一个班级学生英语水平之间的差距。
其次,由于分层课后作业给予不同层次学生不同难度的作业内容,有助于他们顺利、高效地完成作业。因此,实验班学生的作业完成度和完成质量较控制班高,主要体现在:第一,经过一段时间的分层作业后,实验班学生在课后作业完成质量、对待作业的态度上均优于控制班;第二,分层课后作业具有不同难度匹配不同学生需求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与提高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因此他们对英语课后作业更感兴趣,对自己的英语能力更自信,课堂上发言更积极,更愿意配合教师完成教学环节的练习、游戏等互动任务,更愿意参与英语学习兴趣辅助课程“跟着电影学英语”;第三,分层课后作业难度适中,学生借助教师提供的帮助,基本能很好地完成每次课后作业,这使得实验班学生的焦虑低于控制班,且课堂氛围整体比较好。
再次,根据测评结果,原划分为基础水平的学生中有4人(占比50%)的成绩进入80—90分区间,原划分为发展水平的学生中有11人(占比47.8%)的成绩进入90—100分区间。随着学生整体水平的提升,教师对学生层次的划分标准进行了调整。
最后,期末对四(1)班(实验班)学生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研,数据显示:63.6%的学生认为作业量和难度适中,35.6%的学生认为作业太简单,0.8%的学生认为作业较难;78.9%的家长觉得作业科学、合理,15.9%的家长认为作业合理性一般,5.2%的家长认为作业科学性、合理性有待改进;63.0%的家长希望教师布置更加有趣味性、挑战性和创意性的作业,59.0%的家长建议进一步增加学生自主选择的作业,丰富作业的形式和内容。可以看出,此次作业分层布置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普遍认可,对大部分学生来说作业量和难度都适中。
结语
课后作业是英语教学的关键环节之一,好的作业设计会对其他教学环节产生积极影响,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基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的分层作业设计可以帮助教师系统地指导学生的学习,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潜力。本文设计的分层作业布置方法根据学生的水平、兴趣及教学目标,量身定做不同难度的作业,可显著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结合PDCA闭环管理理论,可以有效控制作业质量和分层作业方案实施的有效性。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一步优化和调整分层作业,让他们更加有动力参与英语学习,同时借助循环管理理论,实现质量持续提升。
引用文献
陈蓉.2021.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管理PDCA模型构建[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1):108-112.
教育部.202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聂吟.2020.基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的初三英语阅读理解答题表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宋霞.2022.“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J].英语教师,(23):65-68.
徐小丽.2023.“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学科单元整体作业设计的区域实施策略[J].英语学习,(2):35-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