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论文

2024-09-09 11:20:58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语言与思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若想很好地掌握一门语言,便需要从人类思维活动的角度出发,培养有关于这门语言的思维品质,促进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就英语而言,学生不仅要对所学英语知识达到记忆与理解,准确掌握其用法,还要能够通过分析评价形成正确的英语思维,进而能够达到熟练掌握这门外语。
语言与思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若想很好地掌握一门语言,便需要从人类思维活动的角度出发,培养有关于这门语言的思维品质,促进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就英语而言,学生不仅要对所学英语知识达到记忆与理解,准确掌握其用法,还要能够通过分析评价形成正确的英语思维,进而能够达到熟练掌握这门外语。因此,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任务除了帮助学生构建英语知识体系,发展英语语言技能,还需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品质,建立英语语言特有的思维方式。
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思维品质的培养绝不可忽视。然而,当前初中英语教学在学生思维品质培养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致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思维僵化局限,缺少灵活性和创造性。这主要是由于英语教师对学生的思维品质的培养不够重视,未能将思维品质培养与英语教学进行良好融合,陷入了某些教学误区,致使思维品质的培养流于形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师首先当认识到培养思维品质的意义所在,然后结合初中英语教学内容中的各版块设计安排,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从深刻性、灵活性、创造性、批判性、敏捷性等多角度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能力。下面将从阅读、写作、词汇、语法四个版块简单讲解思维品质的具体培养方法。
1.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发展思维品质
培养学生思维品质,阅读无疑是一条重要途径。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概括提炼有用的文本信息,分析推断信息中的逻辑关系,正确判断文章中的思想观点,促进学生的多元思维能力得到良好发展。初中阶段的英语阅读教学不应再停留于简单浅表层次的阅读理解,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展开深入思考,使学生的思维品质获得更加深层有效的训练。教师可分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三个环节对学生实施思维训练,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1.1在阅读前,引导学生通过联想与想象,发展形象思维能力
面对一篇阅读材料,学生首先看到的便是标题与插图。教师可引导学生依照文章标题和插图展开大胆联想,猜测文意,对将要阅读的文章内容进行初步预判,通过先预测后验证的方法,强化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推理思维。例如:在正式阅读“Beauty inCommon Things”这篇文章时,教师可先提出问题“What will the passage mainly talk about?”,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结合文章标题和插图,展开、想象,对文章内容作出初步预测,然后给出几个选项:
A.Traditional art forms B.Sky lanterns
C.Paper cutting D.Chinese clay art
供学生选择,对学生思维加以引导。为保证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还可提供相应的导学案,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敏捷性,指导学生快速抓准主题。
1.2在阅读中,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与归纳,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深度阅读是阅读教学的核心所在,也是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环节。在此环节,教师既要指导学生理解文意、学习英语词汇和相关语法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主动开展分析推理、总结归纳,以质疑和批判的态度挖掘文本内涵,提高思维深度。在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思维的方法有很多,可根据阅读文本特点、学生思维品质训练需求以及教学目标要求合理选用恰当的训练方法。常见的训练方法有:运用思维导图发散学生思维、运用图表对比锻炼学生概括性思维、通过词句剖析训练学生分析能力等。
1.3在阅读后,引导学生通过延伸与拓展,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恰当的读后活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英语思维延伸与拓展,激发创新思维意识和批判性思维意识,让学生不但能够很好地拓展知识层面,而且能够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并通过辩证分析,进而加深对本文材料的阅读深度,提高学生思维灵活性。为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特点提出一到两个问题引导学生读后思考。学生在问题引导下,在现有知识信息的基础上发挥自我想象力,进行知识迁移和思维发散,然后通过分析对比和综合判断,最终得出自己的观点。另外,教师还可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针对阅读文本搜集相关材料,改编成课本剧,然后演出该剧,调动学生对英语阅读文本深入研读积极性,帮助学生进一步透析文本内涵。
2.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发展思维品质
写作要求学生运用自身所掌握的语言知识,将对主题的理解与认识经过认真梳理后输出为文字。它不但考验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情况,也会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在写作中拥有清晰思路,在对语言进行深加工后,可使文章条理分明、用词准确,有效提升英语写作质量。英语写作过程离不开思维活动的深度参与,优质的思维品质能够促进学生写作水平显著提升。因此,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对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化十分有利。具体训练可从话题研究和互助批改两方面入手:
2.1通过写作话题,培养逻辑思维
话题能够给学生写作提供创造源泉,也能够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常会提出学生所熟悉的生活话题,让学生围绕话题内容构思写作框架,进行写作练习。为保证思维训练的有效性,教师在提出写作话题后,还可通过问题链的形式引导学生在问题探究中对主题进行层层剖析,理清各部分内容间的逻辑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除了围绕写作话题的深度思考,还需要借鉴模仿范文中的写作思路和行文方式。为方便学生更加清晰地把握文章思维特征,教师可指导学生一边阅读范文一边绘制对比图表或思维导图,清楚地记录下文章结构和写作脉络,勾画主题句、关健性词句以及重要连接词等。教师要帮助学生通过英语范文阅读,了解学习相关话题下的文章结构划分方法,学会正确使用连接词准确把握段落间和语句间的逻辑关系。
2.2通过互助批改,培养发散思维
集思广益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思维发散,增强思维灵活性。学生在英文写作中时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果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分析往往不易发现。这时就需要他人帮助来变换思路,评断作文优劣,发现其中的问题。为此,教师可采用互助批改的方式,让学生轮换批改他们英语作文,学习他人行文方法,发现他人写作中的语法错误和用词错误,进而提升自我英语写作水平。在互助批改中,能够从他人写作思路中获得启迪,拓宽个人写作思路,发现自身不足,从而及时进行弥补。
3.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发展思维品质
进入初中后,学生需要掌握的英语词汇量大幅增加。这在无形中也给学生的词汇学习带来一定压力。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不应只是简单地要求学生记忆词意和掌握词汇用法,更要结合思维品质训练更加高效地学习英语词汇,在积累词汇量的同时提升思维品质。具体方法如下:
3.1通过听说练习,提升词汇灵敏度
教师可将教材中涉及到的新词汇设计到听说游戏中,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了解掌握相关词汇。听说训练是能够很好锻炼学生对英语词汇反应敏捷性的训练方式。英语思维方式与汉语思维方式不同,如果在大脑中存有将汉语转换为英语或将英语转换为汉语的过程,必然会影响大脑反应速度。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思维习惯,增加英语听说练习,锻炼学生思维敏捷性不失为一个有效途径。
3.2通过思维导图,系统化记忆词汇
将英语词汇分类归纳后系统化地记忆词汇往往更有效率,也利于使用时的词汇提取。英语词汇教学可引导学生以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将同类或同主题下的词汇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系统清晰的词汇知识体系,让学生系统化记忆词汇,当看到思维导图中的某一词汇时,能够对整个思维导图中所囊括的英语词汇快速做出反应。如此学生不仅能够更加快速高效地掌握词汇,而且能够促进思维品质的良好发展。
3.3通过语境创设,激活学生想象力
学习英语词汇同样需要丰富的想象力作为支撑。在课堂词汇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特定语境,带领学生在具体语境中对比分析词汇与词汇之间的差异,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主动探究英语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的具体使用方法。其次,教师还可指定某一话题,布置作业任务,要求学生围绕话题,发挥想象力创编一个小故事,故事中要用到某几个特定英语词汇。
4.在英语语法教学中发展思维品质
语法教学对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发挥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不是简单地讲授枯燥的语法知识和语言规则,而是要让学生在语法学习过程中养成正确的英语思维习惯,学会通过对比分析,主动探究英语语官现象和语言规律,进而提升个人思维品质。为此,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教师常会采用对比的方法,将学生带入特定语境,帮助学生在对比辨析中提升思维品质的逻辑性和准确性。为加深学生对相关语法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将学生带入具体情境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其中的差异。如此,学生在英语语法学习中便能够透过语言现象去发现语言的本质,提升对知识本身的理想认识。同时,学生的思维深刻性和准确性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依托于英语语法教学的思维训练方式有很多,教师可设计特定语境让学生纠错,也可以设计为语境式的填空题或选择题,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活跃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提升思维敏捷性、广阔性以及灵活性。
5.结语
对初中生的思维品质训练无需单独进行,只需将其融入教学活动各个环节,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逐步提升思维品质。但如何将思维品质培养与英语教学相融合,还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
参考文献
[1]赵娟.浅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J].校园英语,2023(28):139-141.
[2]郭子娟.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策略[J].学苑教育,2023(20):94-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