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立意高远——谈中考写作如何立意论文

2024-09-07 17:06:53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很多同学鲜有自己的主见,考场作文观点是“拿来主义”的套用,作文总是让阅卷老师产生“千篇一律”的倦怠感觉,这样的作文难以得到阅卷者的共鸣。
一、当前,学生立意的现状
(一)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很多同学鲜有自己的主见,考场作文观点是“拿来主义”的套用,作文总是让阅卷老师产生“千篇一律”的倦怠感觉,这样的作文难以得到阅卷者的共鸣。
(二)浅尝辄止,深度有限
有的同学的作文总是立足于身边的琐事,而没有往深处挖掘其内涵。比方说,在写人记事的作文中,其事件的先后、细节描写都显得略为粗浅,往往浅尝辄止。这种一笔带过式的“春秋笔法”,往往难以凸显主题。例如2023年黑龙江的中考作文题是“致敬”,大多数学生都选择了教师、警察、医生等进行简要的介绍,至于他们工作的目的、价值却闭口不谈,这就显得作文的格局“低了”。
(三)过于负面,消极无力
很多同学的作文思想不够积极,甚至透露的情感又太过消沉,难以唤醒人的斗志,这样的作文往往会因为“消极”沦为毫无意义。有的学生的作文功利性过重,比方说,有的学生认真学习是为了获得家长的认同和老师的表扬,鲜有回归人生意义的追求上面来。
(四)面面俱到,东拉西扯
有的学生的作文看起来材料丰富,但真心能够结合主题展开写的素材较少,体现情感的环节却不能够体现出来,给人一种堆砌文字的嫌疑。例如2023年北京卷“我读到的北京”的作文中,很多学生把北京的若干个景点都写了一遍。那么哪一个是最喜欢、最值得写的呢?不知道!这就显得主题思想不够凸显了,换言之,立意要的是明确的指向。
二、作文立意的方法
(一)明确要求,有集中指向关于立意,有明确的基本原则。其一,立意当正确。所谓“正确”,就是说学生的作文一定要体现出积极向上的、健康的思想和态度,不能出现偏激的、片面的、负面的思想,如歌颂真、善、美,生活中的那些美人、美景、美物都值得我们去写,那些爱国的、诚信的、奉献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去宣扬,这样的作文立意方能称为“正确”。第二,立意当集中。所谓“集中”就是说作文的思想和内容一定要单一、明确,切忌面面俱到。不管是写景还是写人,抑或是叙事,只要形成一篇作文,都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中心,不能模棱两可,更不能有多个中心,这就需要在内容的选择上详略结合。第三,立意当深刻。所谓“深刻”就是要求能够透过事物的现象挖掘出事物内在的本质,所节选的素材能够体现出一定的思想深度。同时,还要一定的跨越。比方说,在一次上学途中,一个学生看见一个同学的自行车车链子掉了,于是他帮助同学将自行车恢复了原样,受到了老师的表扬,他说“获得表扬”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这种立意就不好了,可以将“骄傲”上升到“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能获得快乐”的立意上,这样的立意就显得深刻。
(二)以小见大,当大处着眼
初中学生的生活阅历、阅读视野有限,对外面的世界难以有深刻的认识,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引导。最有效的写法就是“以小见大”。所谓“以小见大”就是从学生身边的小事情、小事物、小角度着手,来凸显家国情怀、团结协作、生命关怀等大主题,让学生的视角超越平常的认识。如莫怀戚的《散步》,从一家人散步的小事情中上升到传承中华文化的尊老爱幼的良好思想品德上面来,具有深刻的意蕴。我们要引导学生往深处挖掘,这样也就能写出具有一定深度的作文了。比方说,植树是响应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时代理念;比方说,看到医生救死扶伤,就是挽救生命,凸显生命关怀;从一个同学随手捡起地面的垃圾这个细节来看,就是保护环境、提升素质的体现……这些都是以小见大。例如2023年烟台卷“这一路,风光真好”的作文。一个考生写自己回到家乡的所见所闻,从鸟语花香、绿树成荫的景色写新农村的所见所闻,再上升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让人拍案叫绝。诚然,要达到这样的境界,一定要有对生活的独特的感触。
(三)精选素材,呈时代风貌
白居易曾经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说的是文学创作要回归社会和时代的需要。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也应该要有这种意识。应该如何做呢?笔者认为,要在选材上做文章,也就是说要精选身边的那些素材,让它们为自己的作文添砖加瓦,让自己的作文立意鲜明,呈现时代的风貌。其一,精选感动人心的素材。我们处于社会生活当中,每一天都会发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比方说,我们的老师,他们呕心沥血只为培育家栋梁;电信工,他们兢兢业业只为人民网络通畅而劳碌;街道的清洁工,勤勤恳恳只为还原城市的干净……这些人默默无闻地工作,但恪尽职守,值得我们去观察、去描写。其二,精选富有人情味的素材。学生的生活并不是一张白纸,而是多姿多彩的。例如在2023年宜昌卷“远山近水皆有情”的中考作文中,一个考生写自己的奶奶摔倒了不省人事,邻居来帮忙,还给镇上的医院打去了电话,电话不通,又跑去村委会,这个时候全村人都出动了,最终将奶奶送到了县人民医院。这个考生写道:“山路弯又弯,温暖的是人的心!”这句话朴实无华,却是真情实感的表现。只要作文紧扣时代的脉搏,立意聚焦在这些方面,那么,笔下的作文就会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四)推陈出新,融新颖思路
立意中的“意”在富有深意的同时,更要有新意。何谓“新意”呢?这就需要从问题的反向开始深入思考,从而提炼出新的主题、新的想法。例如在“与你相遇,真好”的中考作文中,很多同学都将“你”实体化为一个真实的人物或者事物,比方说自己的老师、朋友等,又或者是一本书、一辆自行车,可谓是“千篇一律”。有一个学生却独辟蹊径,将这个“你”虚拟化,以运动会的一次失利为例写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失败、痛苦,让他体悟到“生命需要永无止境的奋斗”。这样的写作思路和鲜明立意无疑让阅卷老师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新意。这种“新”也可以借用某些事物来表达。例如在2023年南充卷“我的互联网体验”的中考作文中,一个学生化身为一个“网人”在网页上游走,他回到过去看自己的家乡(浏览家乡过去的图片),又从过去回到现在看见了新时代、新世界的迅猛发展。这样的立意让阅卷老师拍案叫绝。
三、结束语
俗话说“千古文章意为高”,一篇作文的“意”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然而,可能是写作训练的不足,又或者立意不得法,许多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总被自我的狭小天地所束缚,作文显得平淡而无新鲜意念。因此,在实际的作文训练过程中,教师当认真分析学情,精准找到学生在立意方面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去开展立意训练,从而让作文有鲜明的、深刻的立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