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海南自贸港建设背景下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实践探索论文

海南自贸港建设背景下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实践探索论文

12

2024-09-06 15:11:28    来源:    作者:zhuyashu

摘要:分析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从价值观、文化、跨文化等方面阐述海南自贸港建设背景下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意义。以《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听说教程》第二册部分单元为例,探索海南自贸港建设背景下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策略,即结合本地文化,挖掘思政元素;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热情;发挥互联网优势,线上线下融合。

  【摘要】分析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从价值观、文化、跨文化等方面阐述海南自贸港建设背景下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意义。以《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听说教程》第二册部分单元为例,探索海南自贸港建设背景下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策略,即结合本地文化,挖掘思政元素;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热情;发挥互联网优势,线上线下融合。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口语教学;海南自贸港

  引言

  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海南发展一直极具潜力。2018年4月10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提出“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这是海南发展的重大历史性机遇,对海南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英语是重要的国际通用语言,海南自贸港对大学生英语口语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因此,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对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海南自贸港文化建设,从而把海南自贸港打造成展示中国风范的靓丽名片。以《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听说教程》部分单元为例,研究海南自贸港建设背景下,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及有效策略,以期对大学英语口语思政教学提供借鉴。

  一、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image.png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对促进经济发展、文化交流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存在许多问题。首先,大学英语教学一直存在重读写、轻听说的问题。大学英语教师对口语教学不够重视,大部分高校没有单独开设英语口语课,即使开设英语口语课,教师也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读写教学上,直接导致英语口语课枯燥无趣,难以激发学生开口说英语的热情和动力。其次,教师没有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来鼓励学生开口说英语。学生普遍对口语有一种畏难情绪。教师在课堂中往往处于主导地位,导致部分学生不敢开口说英语,即使是小组讨论,也是敷衍了事。此外,部分高校选取的英语口语教材陈旧,内容与现实脱节,难以满足新时代学生的需求,学生常常无话可说。

  二、海南自贸港建设背景下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部2020)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和多元文化不断涌入,这必然带来文化的碰撞,势必给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带来冲击。英语作为一门特殊的课程,不仅要传授基本的语言技能,还要把海南自贸港建设的相关政策、典型事迹和优秀人物融入其中,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对中华文明感到骄傲和自豪,对自贸港建设产生情感认同,进而坚定文化自信,自觉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有利于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

  2022年4月,***在海南考察时强调,要把海南自贸港打造成展示中国风范的靓丽名片。这是对海南自贸港建设提出的光荣使命,也是对利用海南自贸港建设讲好海南故事,从而讲好中国故事的更高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精髓,是中国立足世界的根本,只有坚定文化自信,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髓,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融入海南自贸港建设,才能承担起把海南自贸港打造成具有中国风范的靓丽名片的重任。

  海南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多样的文化。海南民族文化繁荣,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异常丰富,包括传统戏剧、传统舞蹈、传统技艺、民俗、传统音乐等,如临高人偶戏、黎族打柴舞等。海南还具有独一无二的南洋文化,如海口骑楼老街比较完整地保留了南洋文化的形态与风貌。除此之外,以“东坡文化”为代表的“流放文化”也是海南文化的一部分,代表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然而很多在海南的大学生对海南文化知之甚少,在用英语介绍海南文化时无法流利地表达相关词汇,对相关节日或习俗也很难作系统介绍。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充分发掘本地文化,引导学生用英语讲好海南故事,有利于讲好中国故事,宣扬中国文化,从而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

  (三)有利于学生对多元文化兼收并蓄,培养跨文化意识

image.png


  美国语言学者克拉姆契(Kramsch 2001)指出:“语言表述着、承载着、也象征着文化现实,语言与文化两者不可分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融入文化因素是口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比教学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共同之处和差异,使他们具备基本的文化鉴别能力,同时提高其文化敏感性,在外来意识形态和文化的冲击下,坚定文化自信,传播中国文化。此外,教师还可以搭建不同的平台,创设多样化跨文化情境,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三、海南自贸港建设背景下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策略

  报告明确提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2022)。在海南自贸港建设背景下,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使学生能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海南文化、中国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采取多种有效策略促进大学英语口语与课程思政的有效融合,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从而为海南自贸港建设培养优秀人才。

  (一)结合本地文化,挖掘思政元素

  “在教材建设上要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应自觉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严文庆2021)教材内容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媒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把教材中的口语主题与当地文化相结合,鼓励学生用英语讲好海南故事,从而为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文化发展添砖加瓦。

  以《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听说教程》(第二册)Unit 4 Festival为例,鉴于海南有众多具有民族风情的传统节日,如为接年冼夫人而举行的祭祀活动—军坡节,黎族青年男女追求爱情的传统佳节——三月三,以及海南独一无二的“海南欢乐节”等,教师让学生以海南本地的传统节日为主题进行演讲比赛,用英语讲述海南传统节日背后承载的民族文化及地域特色,增强他们对海南传统文化的了解及喜爱之情。

  再以《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听说教程》(第二册)Unit 7 Music为例,鉴于海南有丰富多彩、极具地域特色的民族音乐,如儋州调声、崖州民歌及黎族最具特色的舞蹈—打柴舞等,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介绍海南本地的传统音乐。在自主学习和小组团队合作的过程中,学生的体验感和参与感得到提升,也突出课程思政教育的实践性、活动性、参与性、情感性和体验性(苗春雨、邓珊珊2022)。

  (二)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热情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目的是给学生主动开口说英语提供机会和平台,但许多大学生在口语课堂上缄默不语。究其原因,一是教学内容比较枯燥,授课形式比较单一,学生缺乏热情和动力;二是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有限。这就需要教师针对以上两点,顺应时代要求,设计出符合大学生现实生活的真实情境,激发他们说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以《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听说教程》(第二册)Unit 5 Cities为例,教师运用情境教学法,带领学生开展“文旅直播大赛”,让他们在真实情境中感受新媒体助推城市文旅发展的重要作用。具体来说,课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海南的一座城市作为直播推荐对象,并准备相关英文材料;课堂上,每个小组推出1—2名主播对该城市进行直播介绍,内容包括风土人情、特色文化、旅游景点等,其他小组要对该主播提出问题,并在最后评出最优秀的主播。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热情被完全激发出来,同时他们对海南省的多个城市有更深的了解,对海南文化更加热爱,甚至真切地体会到电商在助推海南文旅发展,促进海南自贸港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对自身如何融入海南自贸港建设有进一步的思考。

  另外,教师还应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结合时事热点,引入方针政策,加深学生对时事的了解,实现课程思政与大学英语的有效衔接。比如,在博鳌亚洲论坛召开期间,教师创设以下情境:假设你是博鳌亚洲论坛志愿者,你受邀为学生会做一次5分钟的演讲,主题任选,可以是对博鳌亚洲论坛的介绍,做志愿者的个人感悟,也可以是博鳌亚洲论坛的热门词汇。教师对学生的演讲进行点评,并对有效词汇进行归纳总结。最后,评选出“演讲之星”。此活动可以使学生对博鳌亚洲论坛的积极意义有更深的了解,同时对中国改革开放的成绩感到骄傲与自豪。

  海南自贸港建设对当代大学生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创设真实且紧贴时代热点的情境不仅能使大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养,成为符合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复合型人才,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能动力,使其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口语学习。

  (三)发挥互联网优势,线上线下融合

  信息化的到来使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便捷。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顺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采取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方式,使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使口语课更加生动、有趣。一方面,教师要提高学生利用互联网搜索信息、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加其课后口语练习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教师在课下要完善口语监督机制,充分利用QQ群、微信群等社交软件,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进行及时点评,帮助他们提高口语水平。

  以《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听说教程》(第二册)Unit 6 Jobs为例,课前,教师让学生结合海南自贸港建设,以“What’s my ideal job”为主题搜索信息,每人进行2—3分钟的主题演讲,在QQ群里提交语音作业,并评选出优秀学生演讲进行课上展示;课中,教师通过短视频的方式向学生展示海南自贸港建设中各行各业涌现出的优秀人物和杰出代表,使他们更加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爱国、敬业”有更深的体会和感悟;课后,教师充分利用各种口语平台布置作业打卡,监督学生练习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口语活动,如听说教程自带的“随行课堂”平台上的口语活动等。此外,教师还充分扩充与海南文化相关的主题,如海南非遗文化、东坡文化节、海南名胜古迹等,并通过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辩论赛、用英语讲故事、用英语配音等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呈现出来。

  结语

  海南自贸港的建设必然伴随着多元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加强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在海南自贸港建设背景下,“大学英语”作为高校的公共基础课程应顺应形势,承担起在口语教学中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重担。在策略方面,教师要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充分挖掘思政元素,把口语话题与当地文化结合起来;创造符合学生生活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情境,激发他们开口说英语的热情和动力;利用各种多媒体资源,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引导学生开口说英语。总而言之,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促进课程思政和大学英语口语的有效融合,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在提高口语能力的同时,讲好海南故事、中国故事,把海南自贸港打造成展示中国文化的靓丽名片。

  引用文献

  教育部.2020.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

  苗春雨,邓珊珊.2022.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融入课程思政路径研究[J].海外英语,(10):181-182.

  ***.2022.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中国人大,(21):6-21.

  严文庆.2021.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Kramsch.2001.Language and culture[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