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初中体育与健康“家校社”一体化教学现实困境的策略研究论文

2024-09-05 14:33:14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
摘要:“家校社”一体化教学在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如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等。然而,当前的初中体育与健康“家校社”一体化教学却陷入了“重智轻体”、教学内容片面和教学方式单一的困境。基于此,文章在论述初中体育与健康“家校社”一体化教学现实困境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阐述了相关策略,以期使学生获得良好发展。
关键词:初中体育与健康;“家校社”一体化教学;现实困境;解决策略
“家校社”协同育人是一种全新的现代化教育理念,具有目标同向、施教同心、成果共享的特点,可以推动“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落地生根。《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指出,学校和体育与健康教师应当动员其他学科教师、班主任、社会人员、社区医生和学生家长等参与、指导课内外体育活动。由此可见,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需要落实“家校社”协同育人理念,“家校社”一体化教学正是“家校社”协同育人理念的实践诠释。现阶段,越来越多教师着力于初中体育与健康“家校社”一体化教学,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却出现了诸多问题。为突破这一困境,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师应当发现并解决问题,走出初中体育与健康“家校社”一体化教学的现实困境,推动体育与健康教学发展,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一、“家校社”一体化教学的界定
“家校社”一体化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组织共融共通的教育共同体,是“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家校社”一体化教学是指教育共同体(家庭、学校和社会组织)携手实施教学。
二、初中体育与健康“家校社”一体化教学的现实困境
(一)过度重视知识与技能
在新中考背景下,体育与健康学科的地位越来越高,受到了教育共同体中全体成员的广泛关注。全体成员本应将关注点放在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身心健康发展等方面。但是,深受传统体育与健康认知影响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组织仍然侧重于体育与健康知识教学和技能训练,而将体育训练习惯、身心健康发展等作为次要内容,这影响了体育与健康学科育人价值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片面
教学内容是影响体育与健康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新中考背景下,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具有多元化特点,涉及理论知识、心理健康教育、体育运动技能和竞技技巧等。体育与健康“家校社”一体化教学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以体育运动技能为教学重点的情况,存在教学内容片面的现象。例如,在体育与健康课堂上,教师集中精力讲解体育运动技能,并引导学生反复练习;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在教师的要求下,监督、指导学生进行体育运动技能训练;社会机构组织足球比赛、篮球比赛等,为学生提供体育运动技能训练机会。在“家校社”的共同努力下,大部分学生可以掌握体育运动技能,但是未能有效地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等,致使体育与健康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甚至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方式单一
教学方式是教学的重要构成,关乎教学效果。在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背景下,新颖、有趣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方式涌现出来,为体育与健康“家校社”一体化教学提供了助力。但是,部分体育与健康教师仍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学方式单一,将讲授与练习作为主要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方式。具体而言,教师在课堂上先讲授体育训练要点,并让学生认真倾听,然后组织练习活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被动接受、演练,未能真正地掌握学习内容,甚至会产生消极的学习情绪。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家长、社会组织成员同样采取讲授与练习的方式,降低了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的积极性。
三、走出初中体育与健康“家校社”一体化教学现实困境的相关策略
要想走出初中体育与健康“家校社”一体化教学的现实困境,教育共同体中的全体成员要在形成正确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意识的基础上,丰富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优化体育与健康教学方式。
(一)形成正确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意识
正确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意识是“家校社”一体化教学的导向。“家校社”一体化教学陷入“重智轻体”的原因之一是教育共同体中的成员均未形成正确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意识,错误地看待体育与健康教学目标。新中考背景下的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促使学生进行终身体育锻炼。正确地认知此目标,可以使教育共同体中的成员形成良好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意识,扭转“重智轻体”的局面。那么,教育共同体中的成员应如何正确地认识体育与健康教学目标?
具体而言,学校可以发挥自身的专业作用,搭建线上、线下学习平台,为共同体中的其他成员提供学习机会。在此过程中,学校可以邀请优秀的体育与健康教育工作者、体育与健康教育研究人员担任主讲者,与任课教师、学生家长一起探讨体育与健康教学目标。此过程有利于教育共同体中的全体成员正确认识体育与健康教学目标,重视体育与健康教学,形成正确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意识。学校也可以借助在线平台,向教育共同体中的其他成员推送体育与健康教育改革、体育与健康新中考等信息,并讨论体育与健康教学目标。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家庭成员、社会组织成员可以主动阅读体育与健康教学公众号等内容,不断强化自身认知,形成正确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意识。
随着对体育与健康教学目标的深入认识,教育共同体中的全体成员会端正态度,更加重视体育与健康教学,形成良好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意识,并在其指引下集思广益,探寻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促使学生自主锻炼,最终达成体育与健康教学目标,提高“家校社”一体化教学效果。
(二)丰富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
丰富的教学内容可以使课内外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更加充实,便于教育共同体中的成员在学习、生活过程中接触多种多样的体育与健康内容。面对“家校社”一体化教学教学内容片面的问题,教育共同体中的全体成员要迁移已有认知,结合《课程标准》重新建构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使其变得丰富多样。在不断的集体探讨过程中,教育共同体建构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如下:
1.身体素质训练
身体素质训练是体育与健康教学的基础,包括力量训练、速度训练、耐力训练、柔韧性训练等。其中,力量训练涉及举重项目、倒立项目等,速度训练包括短跑项目、跳远项目等,耐力训练包括长跑项目、游泳项目等,柔韧性训练包括舞蹈项目、瑜伽项目等。
2.动作技能训练
动作技能训练是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技能训练和专项技能训练这两项内容。其中,基本技能训练包括走、跑、跳、投等,专项技能训练包括球类运动、田径类运动、体操类运动、水上或冰雪类运动、传统体育与健康类运动、新兴体育与健康类运动等。
3.体育与健康知识教育
体育与健康知识是体育与健康教学的重要内容,包括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青春期生长发育保健知识、心理健康知识、疾病预防与突发知识、公共卫生事件与应对方法、安全应急与避险知识等。
(三)优化体育与健康教学方式
既然单一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方式导致“家校社”一体化教学陷入了困境,那么,教育共同体中的全体成员不妨在丰富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合作探究多样的教学方式,推动“家校社”一体化教学走出现实困境,提高教学效果。具体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方式如下:
1.拓展训练
拓展训练原本是专业机构针对企业团队现状精心设计的相应训练课程。拓展训练项目形式多样,且具有趣味性、运动性、育人性。在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过程中,拓展训练正在被广泛地应用其中,并取得了喜人的效果。
例如,体育与健康教师可以邀请专业的拓展培训师进入校园,合作研究学生的身体素质、合作能力等发展情况,共同设计拓展训练项目。之后,教师和拓展训练师可以依据拓展训练项目内容,合作改造校园环境,建设出适当的活动场地。此后,拓展训练师和教师可携手引导学生体验拓展训练活动。各组成员要通力合作,明确分工,参与相应的项目。在参与项目时,各组学生可以锻炼体育技能,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
拓展训练不仅可以强化学校、家庭和社会组织之间的沟通,增强体育与健康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锻炼兴趣,还可以使学生在自主体验的过程中提高运动技能水平、合作能力等,有利于实现体育与健康教学目标。
2.跨学科主题学习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一种融综合知识与问题解决能力为一体的深度学习方式,具有趣味性、实践性,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教育共同体中的全体成员经过协商,可将跨学科主题学习作为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新方式。
例如,在“长途奔袭,火速增援”跨学科主题教学过程中,为有效地推动学习活动发展,教师可邀请专业人士一起走进课堂。在课堂上,专业人士发挥自身的作用,利用电子白板向学生展示不同的地形地貌图片,介绍其特点以及相应的耐久跑技术要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耐久跑认知,克服对耐久跑的恐惧。之后,教师和专业人士一起组织变速跑、结伴跑等活动,引导学生合作体验。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学生互帮互助,学习耐久跑动作技术、呼吸调节方法等。同时,通过不断地体验活动,学生可以增强合作意识,磨炼坚韧的意志。此外,在体验活动的过程中,部分学生会“遇险”,而其他学生要活跃思维,设想应急方案,采取适当的方式帮助同学“脱险”。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共同交流活动感受,并写一份活动反思,用文字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开展不仅使家庭、学校、社会获得了携手育人的机会,还使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获得了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有利于体育与健康教学走出“家校社”一体化教学的现实困境,提高体育与健康的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重知识轻实践、教学内容片面、教学方式单一是影响初中体育与健康“家校社”一体化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要想有效地实施初中体育与健康“家校社”一体化教学,学校、家庭和社会组织就要在建构教育共同体的基础上,正确认识体育与健康教学目标,形成正确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意识,继而合作交流,设定丰富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组织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体能、习惯等的全面发展,实现体育与健康教学目标,提高体育与健康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臧云行.新中考背景下成都市初中体育与健康“家校社”一体化现实困境及建设策略[D].成都:成都大学,2023.
[2]李旭雯,刘辉,陈凯.“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体育与健康“家校社”协同育人的问题检视与实践超越[J].体育与健康科技文献通报,2023,31(2):157-159.
[3]王燕,范仲琴,李舒平等.学校体育与健康“家校社共育”的困境、构想及路径[J].体育与健康视野,2022(9):128-130.
[4]李启迪,李朦,邵伟德.我国学校体育与健康“家校社共育”价值阐析、问题检视与实践策略[J].北京体育与健康大学学报,2021,44(9):135-144.
[5]王振科.家校合力:初中体育与健康训练培养学生健康体魄[J].体育与健康风尚,2021(6):233-2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