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五环导学”教学模式实施初中生物学教学的原则与策略分析论文

2024-09-04 16:50:21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五环导学”教学模式是在多种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教师的教学引导性,契合新课标理念,有利于推动生物学教学改革。基于此,文章对应用“五环导学”教学模式实施初中生物学教学展开了研究,在梳理“五环导学”教学模式内涵与实践原则的基础上,围绕“植物的无性生殖”这节课的内容具体论述了应用此模式实施教学的策略,希望能提高生物学教学效果。
摘要:“五环导学”教学模式是在多种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教师的教学引导性,契合新课标理念,有利于推动生物学教学改革。基于此,文章对应用“五环导学”教学模式实施初中生物学教学展开了研究,在梳理“五环导学”教学模式内涵与实践原则的基础上,围绕“植物的无性生殖”这节课的内容具体论述了应用此模式实施教学的策略,希望能提高生物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五环导学”教学模式;应用原则;应用策略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提出培育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上,建议生物学教师重视运用以探究为特点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体验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获取新知,发展核心素养。“五环导学”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契合新课标要求,可以被教师用来实施生物学教学。
一、“五环导学”教学模式的界定
“五环导学”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目标的引领下,教师引导学生体验五个教学环节,即定向自学、合作研学、展示激学、精讲领学、反馈固学,促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在该模式的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学习权利掌握在自己手中,灵活运用观察、实验、交流、讨论等方式进行探究,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同时丰富自身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培养核心素养。此外,在这一教学模式下,教师也可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学引导能力,从而提升学科教学效果。
二、“五环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要求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综合考虑各教学环节之间的关系,使各个教学环节能够自然衔接,增强教学的整体性。“五环导学”教学模式由定向自学、合作研学、展示激学、精讲领学、反馈固学这五个环节构成,这五个环节层层递进,共同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教学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学生可以由浅入深地体验不同的教学活动,从而实现自身的螺旋式发展。所以,教师要遵循整体性原则来实践“五环导学”教学模式,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实现整体发展。
(二)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指每个教学环节都应以学生为主体。具体地,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教师都要尊重学情,根据教学需要采用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体验不同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始终发挥主观能动性,并从中获得一定的发展。因此,在实践“五环导学”教学模式时,教师要遵循主体性原则,使学生真正获得学习机会。
(三)反馈性原则
反馈性原则是指在整个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采用适当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作出反馈,确保所有教学活动与学情相适应。“五环导学”教学模式以学生探究为主,以教师引导为辅,一般情况下,学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主观能动性,踊跃地体验不同的教学活动。教师应始终关注学生的表现,了解并及时反馈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成果、思维水平等,有依据地实施后续教学。基于此,教师要遵循反馈性原则来实践“五环导学”教学模式,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探究性原则
探究性原则是指学生在获得充足探究空间的基础上开展自主合作探究。“五环导学”教学模式本身就是一种以学生探究为重点的教学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的探究机会。尤其,在保证充足的探究空间的前提下,学生会以自身现有的知识储备、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等为基础,发散思维,设想并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实现对知识的自我探索,提升探究能力。所以,在应用“五环导学”教学模式实施教学时,教师要遵循探究性原则,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探究机会。
三、“五环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策略
应用“五环导学”教学模式实施初中生物学教学,需要教师在遵循整体性、主体性、反馈性、探究性原则的基础上,以五大环节为着眼点,以具体的教学内容为依据,正确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一)定向自学:布置任务,独立学习
定向自学是学生独立学习的环节。其中,定向是指教师为学生指明的独立学习的方向。在明确的学习方向下,学生可以集中精力进行探究,初步构建起知识框架,夯实深入探究的基础。简言之,在定向自学环节,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布置独立学习任务,让学生获得独立学习的机会。
以“植物的无性生殖”一课教学为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理解什么是营养繁殖,列举常见的营养繁殖现象”。教材以图文结合的方式介绍了营养繁殖的相关内容,教师可以基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置独立学习任务:“请大家独立阅读教材中的文字信息并观察图片,思考一下这些植物是依靠什么繁殖后代的,以及什么叫营养繁殖,营养繁殖的方式有哪些。”
了解了学习任务的具体内容后,大部分学生会主动走进生物学教材中,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思考。在读思结合中,部分学生能够获取关键信息,建构一定的认知。
(二)合作研学:组建小组,合作探究
合作研学是学生合作学习的环节。此环节中,教师要依据学情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布置合作学习任务,使学生投入到合作探究活动中。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大部分学生会踊跃地进行自我表现,并互帮互助解决学习问题,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生物学认知水平。
具体地,在生物学课堂的合作研学环节,教师结合自身日常观察和学生成长档案,了解了每个学生的生物学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水平等情况,发现了他们之间的差异,并将其分为A、B、C三个层级,组建异质小组(每个小组有一名A层级学生、两名B层级学生、一名C层级学生)。接着,教师提出合作探究任务:(1)请各组中的A层级学生发挥带头作用,带领本组其他成员轮流展示彼此的自主探究成果,发现彼此探究成果的亮点,并进行交流,达成统一认知;(2)和小组成员一起观看微课,合作探究营养繁殖,探索甘薯、草莓、落叶生根是怎样进行营养繁殖的以及还有哪些类似的事例,弄清楚这种繁殖方式和种子繁殖有哪些区别,了解在生产实践中人们经常采用什么方法培育果树、花卉、蔬菜等作物。
在具体任务的推动下,大部分学生增强了探究兴趣,能够走进合作小组,积极展现自我,同时发散思维,与小组成员认真分析、交流、讨论、总结,强化已有认知。此外,部分学生通过观察他人,能够学习他人的长处,有利于实现扬长补短,提高自身发展水平。
(三)展示激学:成果展示,教师点拨
展示激学是指学生完成合作探究后,教师搭建展示平台,给予学生展示探究成果的机会,借此了解学生的探究成果和探究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点拨,促使学生查漏补缺。
例如,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了植物的营养繁殖后,教师鼓励学生毛遂自荐,主动登台扮演“小老师”角色,结合教材文字、图片和微课,一一解答问题。在扮演“小老师”的过程中,教师化身为助教,发现“小老师”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指出,同时进行发问。如,“小老师”概括嫁接的内涵后,教师发问:“嫁接对接穗有什么要求?对砧木有什么要求?嫁接后的植物体表现出的是谁的性状?嫁接有哪些优点?”。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小老师”和其他学生深入探寻嫁接的相关内容。在经过讨论后,“小老师”率先展示问题答案。当“小老师”回答正确时,教师趁机追问为什么,促使“小老师”呈现依据,帮助其他学生建立深刻的认知;当“小老师”回答错误时,教师鼓励其他学生对其进行纠正,并展示依据。在全体学生都无法准确作答的情况下,由教师来进行解释。如此,教师既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有针对性地点拨学生,而大部分学生也可以通过展示、探究活动强化探究意识,提高思维积极性,发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精讲领学:技术辅助,加深理解
精讲领学是指在展示激学环节后,教师发挥自身作用,围绕具体教学内容,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由于部分生物学内容较为抽象、复杂,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有一定的理解困难。现代化信息技术能够化抽象为直观,将其运用到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可以大大降低生物学知识的抽象性、复杂性,确保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学习内容。
例如,在探究植物的营养繁殖过程中,部分学生虽然可以在教师和小组成员的帮助下认知嫁接、扦插、压条这些基础知识,但是他们无法在脑海中建立直观的印象,甚至会存在认知漏洞。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微课,直观地展示嫁接、扦插、压条的实践过程。同时,教师还可围绕具体的实践内容进行讲解,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嫁接、扦插、压条的过程、具体方法、注意事项、优缺点等。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强化记忆,感受生物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为其积极体验现实生活奠定基础。
(五)反馈固学:随堂练习,内化巩固
反馈固学环节的本质是终结性评价。随堂练习是终结性评价的一种方式,对优化课堂教学有重要作用。例如,学生可以在随堂练习的过程中了解自己学到了什么,没有学到什么,从而进行查漏补缺。而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问题解决、思维发展等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教学指导,促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发展,从而有效提高生物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要在反馈固学环节布置随堂练习题,助力学生内化巩固课堂学习成果。
例如,在学生探究、认知了植物的营养繁殖这一内容后,教师在电子白板上出示相关随堂练习题:
(1)为了保证柿子树在维持优良特性的情况下能加快开花结果的速度,最常用的繁殖方式是。
A.用种子繁殖B.嫁接C.压条D.扦插
(2)在嫁接的过程中,应当保证接穗和砧木的部位紧密结合。
A.周皮B.木质部C.韧皮部D.形成层
(3)剥掉夹竹桃枝条中下部分的半圈树皮,将其埋在土壤里,待枝条长出根后,再将枝条的基部剪断,这样的繁殖方式叫作。
A.嫁接B.压条C.扦插D.播种
(4)将红色的菊花枝条嫁接到白色菊花植株上,嫁接上去的枝条将长出菊花。
A.白色B.白红色C.红色D.粉色
教师利用电子白板的计时功能营造紧张氛围,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分析、解决问题。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圈画出自己解答不出的问题,在讲评环节进行分享。在规定时间结束后,教师组织讲评活动,根据练习题难度选择相应水平的学生代表说出问题的答案,再有针对性地进行点拨。在教师点拨时,其他学生进行自主反思,主动弥补自身的认知漏洞。如此,大部分学生可以进一步强化已有认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从而提高生物学课堂学习水平。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有效应用“五环导学”教学模式实施初中生物学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传统教学流程,切实将学生的学置于教师的教之前,实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尤其,学生可以在教师的针对性指导下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由浅入深地建构良好认知,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此外,教师会在亲身实践中优化传统教学理念,丰富教学经验,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因此,初中生物学教师要正确认知“五环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价值,在尊重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基础上,将“五环导学”教学模式作为实施生物学教学的工具。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彰显自己的智慧,以定向自学、合作研学、展示激学、精讲领学、反馈固学为立足点,引导学生体验探究活动,并借此实现与学生的协同发展,切实提高生物学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耀升.问题导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原则及方法:以“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为例[J].新课程导学,2022(29):69-72.
[2]李莉.探讨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对策[J].考试周刊,2022(30):94-97.
[3]张立敏.基于“导、学、展、练、评”的生物高效课堂的构建实践研究[J].教师,2022(16):75-77.
[4]谷荟鑫.智慧课堂下的“五环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学的应用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22.
[5]曹小平.导学案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分析[J].读写算,2022(9):74-76.
[6]邹春辉.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学概念构建中的实践[J].中学课程辅导,2022(7):90-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