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新课标下初中英语与语文跨学科教学路径研究论文

新课标下初中英语与语文跨学科教学路径研究论文

16

2024-09-04 14:55:30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英语教材的编写应当秉持循序渐进的原则,精选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和终身学习的语言材料,注重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由此可见,跨学科的英语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学科与英语学科同属语言学科,既有不同之处,又有相同之处,两者的教学方法可以相互借鉴。作者在跨学科融合的视角下,结合新课标的教学要求,简要探讨初中英语教学与语文教学的融合意义,重点论述两个学科融合的现实路径,以期助力学生的长远发展。

  摘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英语教材的编写应当秉持循序渐进的原则,精选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和终身学习的语言材料,注重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由此可见,跨学科的英语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学科与英语学科同属语言学科,既有不同之处,又有相同之处,两者的教学方法可以相互借鉴。作者在跨学科融合的视角下,结合新课标的教学要求,简要探讨初中英语教学与语文教学的融合意义,重点论述两个学科融合的现实路径,以期助力学生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初中英语;跨学科教学;新课标

  跨学科融合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具有高度的整合性,通过实现多个学科知识的融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以往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整个教育系统的发展和转型。在初中阶段,英语与语文都是主要的基础学科,这两门学科都具有工具性、知识性、人文性等特性。由此可知,实现英语学科与语文学科的融合具有可行性。初中英语教师应当聚焦“跨学科”,深耕“融学习”,紧紧围绕《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以开放包容的教学理念学习与借鉴语文学科的教学方法,转变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为学生打造高效的学科融合课堂,助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新课标下开展初中英语与语文跨学科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

  语文学科与英语学科都有广阔的文化历史背景,集中体现了人文学科的深刻内涵。语文学科主要涉及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近代、现当代文明,而英语学科主要涉及的是英语世界国家的西方现代文化。教师开展英语与语文学科的跨学科教学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强课堂的活力,提升学生对不同文化的认知水平,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分析法等学习方法理解不同文化的特性,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与相同之处,使学生树立开放包容的文化理念,形成正确的文化意识。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

  英语与语文学科都强调语言学习,有高度的工具属性。教师要想创建英语与语文学科高度融合的新型课堂,就要搭建两个学科的语言学习桥梁,将两个学科的语言知识点、语言逻辑等科学地结合在一起,以实现英语语言知识与语文语言知识的有机整合,使教学更具条理性、更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并能给予学生更综合、全面的学习体验,使学生以更多样的语言学习视角深入理解两种不同的语言知识点、学会两种不同的语言技能、掌握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助力学生形成结构化的语言知识网络,提升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

  (三)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新课标背景下,学习能力是学生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基础与前提条件。在英语与语文融合式教学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教学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英语学科知识,而是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跨学科学习的好奇心,并为学生打造富有趣味性、彰显实践性的跨学科教学环境。在这样的跨学科教学环境中,学生拥有更多学习机会,能够通过参与更多元的实践活动,感受跨学科学习的乐趣,增强跨学科学习的实效,提升自身的综合学习能力,促进自身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新课标下开展初中英语与语文跨学科教学的具体路径

  (一)聚焦语言层面,加强语言理解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是信息传递的重要载体,英语语言与汉语语言在多个方面都有相似之处。初中英语教师要抓住这两门语言之间的共通点,让学生加强对这两门语言的认识,体会语言的博大精深,感受语言的魅力,进而增强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以仁爱科普版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7 Food Festival为例,本单元围绕“美食节”这一主题词展开,主要讲述的是不同国家与地区的美食文化。教师可以结合本单元教学的知识目标,即“了解不同国家与地区的美食,掌握与美食相关的单词与短语”让学生结合本单元的学习主题与相关内容,说一说自己对美食节有什么了解。学生可以从世界各地不同的食物、饮食方式、用餐习惯、美食活动等多个方面展开论述。为了激发学生的表达热情,活跃课堂氛围,教师可以邀请班级中较为活跃的学生充当“美食推荐官”,让学生将自己想推荐的美食简单地画在黑板上,并标注出该美食的中文名称,而后结合绘画清楚表述推荐该食物的理由。在课堂讨论活动中,有的“美食推荐官”推荐我国的传统小吃,如炒面(chow mein)、馄饨(wonton)、叉烧(char siu),有的“美食推荐官”推荐外国的美食,如培根(bacon)、巧克力(chocolate)、汉堡包(hamburger)。结合学生所画的美食图案,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将美食的英文表达写在其中文名称的旁边。随后,教师可让学生将目光聚焦到黑板上所绘制的这些食物的不同表达上,并让学生尝试读一读这些英文表达,再让学生猜一猜这些美食的中英文表达有何内在联系。

  为了增强学生的语感,教师可以提示学生结合本单元词汇表中的相关音标来感受这些食物的中英文发音,在学生发现这些食物中英文读音相近时,教师顺势解释“音译”这种翻译方法,即用发音近似的本土字将外来语翻译过来,并阐释这样翻译的原因及意义,使学生明白英语语言与汉语语言的紧密联系。在学生简要地了解了这一翻译规则后,教师可让学生思考还有哪些食物的名称是音译得来的?学生结合语言学习的成果,充分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可以想到比萨(pizza)、咖啡(coffee)、沙拉(salad)、三明治(sandwich)等。

image.png

  在本节跨学科融合课堂上,学生不仅可以在活跃的课堂交流环节中掌握众多美食的中英文表达,增加词汇量,增强语感,还可以了解重要的语言翻译知识,掌握更多元的语言技能,增强自己的语言认知能力,助力自身跨学科综合学习能力的发展。

  (二)关注文化层面,提升文化素养

  《课程标准》将文化意识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这要求英语教师不能仅仅关注语言层面的教学,还应该引领学生关注不同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教师应当抓住跨学科融合的教育契机,帮助学生找准切入点,使学生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理解不同文化的内涵,提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培养深厚的文化素养。

  以仁爱科普版英语九年级(下册)UNIT 6 Enter-tainment and Friendship为例,在教学本单元的TOPIC 2 Who is your favorite character in literature?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学设备为学生呈现古今中外多个作家或文学人物的图像,并让学生说一说对这些作家或文学人物的认识。学生可以从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作家或文学人物讲起,也可以从作家的生平事迹以及代表作、文学人物的性格特征等多方面展开课堂讨论。教师可结合本班的讨论情况,针对所呈现的图像,为学生讲解的相关文学与文化知识。以雪莱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雪莱的经典诗歌《西风颂》,并鼓励全班学生齐声朗读《西风颂》的节选片段,然后结合雪莱的生平经历讲解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和写作风格,讲述浪漫主义文学思想发展史,让学生了解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特色,初步感知西方的文学成就与文化发展历程。

  此时,英语教师应当转换视角,引导学生回想在语文学习中有没有学到过与雪莱这首浪漫主义诗歌风格近似的作品。根据教师的提示,学生可以想到诗人李白,他所写的诗歌也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如《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等。教师可引导学生立足更广阔的文化与历史背景,将李白的浪漫主义诗歌与雪莱的浪漫主义诗歌进行对比阅读,感受中国古典诗歌文化与十九世纪西方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文化内涵。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展开文本对比分析,教师可以展示两位诗人的代表性诗歌的中英翻译版本,帮助学生打破语言不通的限制,使学生发现不同历史背景下孕育的浪漫主义作品有着共同的价值取向,即有强烈的主观性,重视夸张、想象、对比等手法的运用,都彰显了作者的自由情感等。至此,学生认识到了中国古典诗歌文化与西方诗歌文化的共通之处,也能够在对比学习过程中发现两种文化的差异,从而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认识,逐渐学会理解与尊重文化的差异性。

image.png

  在本课中,教师以“文学”这一重要的文化分支作为切入点,带领学生领略古今中外经典文学作品的魅力,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增强了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与中西方优秀文化的喜爱,提高了学生的文化欣赏水平。这样的跨学科课堂能够使正在形成基本价值观念的初中生形成优良的文化意识,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

  (三)整合技能层面,发展综合能力

  英语与语文不仅在学科知识层面有共通之处,还有着相似的教育目标,如提高学生阅读质量、培养学生的写作素养等。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应当秉持跨学科教学的理念,让学生发展多项技能,形成较强的跨学科综合学习能力。

  以仁爱科普版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8 The Seasons and the Weather为例,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四季的特点以及各个季节的天气现象,并帮助学生掌握与季节、天气相关的词汇与表达,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与表达能力。在课堂的导入环节,教师可以与学生谈论对当天天气或当前季节的感受,引入本课的学习话题。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本单元中Topic 1 Section C中1a部分的短文,引导学生重点关注作者是如何描写不同地区八月份的天气与季节情况的,并运用在语文课堂中学到的阅读技巧或方法,如审题法、推测法、联系上下文法等概括出本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思想情感。学生完成文本分析后,教师可以结合本篇短文中提到的国家或地区,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示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四季风光,让学生通过图像与影像资料感知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自然现象,开阔学生的视野。

  在学生对本单元学习主题有了初步的了解后,为了提高学生对这一主题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文本中作者的描述与多媒体设备中呈现的景象,说一说自己最想在哪个季节去哪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以及为什么。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展开激烈的课堂讨论,对自己熟悉的世界各地的天气情况等展开自由评述。在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鉴本篇短文的写作手法,结合课堂讨论的成果,写一篇以“My journey”为题的英语作文,文中要表现该地区四季的变化情况。为了助力学生提高写作质量,教师应当让学生结合语文写作中的相关技巧,如记叙方法、描写方法、议论方法等表达方式以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地表现四季景物变化的场景,或者联系语文教材中描写四季变化情况的课文,如《春》《荷塘月色》《荷花》《故都的秋》《济南的冬天》等,使其增强对四季的感知,利用语文课堂中的写作素材,掌握多样而灵活的写作技能。

  三、结束语

  在初中英语课堂上实施英语与语文学科的融合教学不仅是《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也是英语教学实现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能够改变单一学科封闭的教学格局,创新当前的教学模式。初中英语教师应当了解与顺应当前教育发展的基本形势,在《课程标准》的引领下积极探索实现英语学科与语文学科融合教学的高效路径,提升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开拓学习思维,培养创新理念,提升综合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董风燕.探索初中英语课程中的跨学科学习模式:以英语融合多学科为例[J].校园英语,2023(40):70-72.

  [2]卢倩.初中英语实施跨学科教学的几点思考[C]//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国际院士联合体工作委员会.2023年课程教育探索学术论坛论文集(三).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东韶初级中学,2023.

  [3]王江华,张兴华.基于跨学科视角的初中英语作业设计研究:以英语与语文学科融合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22(28):37-41.

  [4]张建兰.初中语文和英语相融合的教学策略[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1(9):91-92.

  [5]王梦夏.初中英语教材跨学科分析[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