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以读促思策略研究论文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以读促思策略研究论文

3

2024-09-04 11:21:25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以提升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质量为目标,以以读促思为阅读教学的切入点,浅谈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思维品质的重要意义、必然要求和有效策略。指出在以读促思环节,教师要遵循“以阅读为主阵地”“以引导为主方法”“以思辨为主活动”等教学指导要求,实施阅读与思考的并行教学,形成读思融通的教学发展态势,促使学生形成英语思维品质、阅读能力和良好的学习意识。

       【摘要】以提升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质量为目标,以以读促思为阅读教学的切入点,浅谈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思维品质的重要意义、必然要求和有效策略。指出在以读促思环节,教师要遵循“以阅读为主阵地”“以引导为主方法”“以思辨为主活动”等教学指导要求,实施阅读与思考的并行教学,形成读思融通的教学发展态势,促使学生形成英语思维品质、阅读能力和良好的学习意识。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以读促思;思维品质

  引言

  以读促思是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常见教学策略。以读促思中的“读”可以被理解为阅读教学模块、学生阅读行为;“思”则可以被理解为思维培养目标或思考行为。以读促思旨在以阅读为教学的主阵地,通过阅读方式指导学生发散思维,落实思维培养目标。思维教育先行能带动阅读课堂效率的强化,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和取得高效的教学效果。重视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活动,能使阅读课堂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对以读促思策略予以充分重视,让读思融通,促学生发展。

  一、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以读促思的重要意义

  从学生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创设以读促思教学策略指导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能有效培养他们的英语思维和阅读能力,促使其形成读思融通的良好学习意识与习惯,助力其在未来的英语阅读与英语思辨活动中形成关联思维,从而使其有更佳的表现。

  (一)以读促思,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品质

  阅读文本中蕴含着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多元契机。教师应以阅读材料为探究阵地,指导学生展开阅读思考。学生能在梳理语篇框架的过程中培养逻辑性思维,在细究阅读局部语言要素的过程中训练分析思维,在翻译文本的过程中训练理解性思维,在探究主题意义的过程中训练批判性思维,在展开阅读联想的过程中强化创造性思维。教师通过阅读方式引发学生思考,能有效强化其英语思维,形成活跃的课堂思维活动。

  (二)以思促读,延展学生的英语阅读深度

  思维品质的发展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有直观、正向的影响。学生英语思维能力越强,就越能细致入微地体察阅读文本展现的深层次内涵,越能立足宏观角度,通篇梳理英语阅读的重难点。通过发散高阶思维,学生能透过语篇的表层意思解读深层主题意义,把握同类语篇的写作规律,举一反三地发散思维,丰富阅读经验。活化的阅读思考能形成深刻的阅读感悟,助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逐步延展深度,进入深度学习状态。

  (三)读思结合,训练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

  实施以读促思教学策略,能使学生逐步形成在阅读中自主发散思考的良好意识与习惯,促使其在自主阅读中有更多收获。经过以读促思活动的长期熏陶,学生能掌握读中思考的方法,形成自发延展的阅读思维模式。学生既能将这种阅读习惯迁移应用到自主阅读英语文本的活动中,又能迁移应用到其他学科领域的阅读中,从而提升自主阅读效率。

  二、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以读促思的必然要求

  (一)以阅读为主阵地

  将阅读材料作为教学的主阵地,是英语阅读课堂实施以读促思教学计划的必然要求。阅读材料是作者情感思想、课堂主题意义的集合体,具有丰富的阅读思考切入点。同时,阅读是阅读课堂的首要目标。以阅读为以读促思学习的主阵地,能在强化学生英语阅读思维的同时,深度落实阅读目标,为其积累丰富的语境应用、语篇阅读经验,从而促使课堂多元目标获得同步发展。

  (二)以引导为主方法

  以引导为教学的主要方法,旨在为学生构建开放式的阅读思考空间,提供更多个性思考、自主思考的机会,使其发散思维。教师在学生以读促思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弱化教育者角色,提供更多思维导引或技术支持,让其以更自主的方式探究阅读文本。这一过程能弱化学生的思维惰性,培养其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三)以思辨为主活动

  在以读促思的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思辨性活动作为阅读教学的主要活动形式,创设思辨类任务、问题或活动,组织学生参与,让其通过合作思辨、独立思考的方式探究阅读语篇。如此,能为学生创造丰富的思考机会,使其英语思维能力获得深度发展。

  三、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以读促思的有效策略

  (一)读前引思:多样导学,启发与激活思维

  1.导学设疑,设立认知矛盾点

  导学环节是阅读课程前期的重要环节,起开篇点题、导学激趣的作用。在导学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疑惑点的方式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激活其对本课时语篇内容的阅读、探究兴趣,为其后续深度阅读和思考作好铺垫。在导学环节,教师可以依托课时阅读的主题元素或主题意义设计疑问,围绕主题发起生活化话题,或选择直观提出问题的冲突点,以设问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富有趣味性的认知矛盾点或生活化话题能增强学生的思考动机,促使其好奇心和探索欲获得同步发展(张浩洁2022)。

  例如,北师大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Unit 7 Fruits中的It’s a banana的阅读文本从两个小动物的视角展示多种水果的名称和特征。在课前,教师通过分析阅读材料可知,本课时学习内容紧扣“水果”主题展开,旨在让学生重点学习和拼读banana、nut、peach、apple、orange、pear、lemon、pineapple、watermelon、strawberry等词汇,并能运用“What’s this?It’s...”等句式指认水果名称。其中,watermelon(西瓜)和melon(瓜)、pineapple(菠萝)和apple(苹果)等词汇存在紧密的内部联系。教师据此设计课堂导学的疑惑点,联系旧知为学生导入新知,促进其自主思考。教师创设的导学话题如下所示:

  (1)melon一词的含义是“瓜”,请问watermelon是什么意思?

  (2)apple是什么意思?想一想,猜一猜,pineapple又是什么意思?

  上述导学话题旨在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按照学生前期的学习经验,water的含义是“水”,而water和melon组合起来的含义却是“西瓜”,不符合其常规推理。在此过程中,学生能从中获得探究乐趣,展开本课时词汇知识的深度探究。在导学环节,教师为学生设计认知冲突点,能激发其主动思考,培养其读思兴趣,使其结合认知冲突唤醒求知欲和好奇心,并带着积极的情感进入阅读环节。导学设疑能激活学生的读思兴趣,启发其积极思考。

  2.导学呈象,寻找阅思切入点

  在导学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呈象”的方式为学生布置阅读与思考相结合的教学切入点。“呈象”的导学方式包括图文展示、视频展示等。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导学专用的演示文稿,借助图文并茂的导学内容渗透阅读主题信息,促使其对课时阅读主题形成初步了解;可以为学生播放导学视频,借助富有趣味性、生活元素或主题元素的视频普及阅读信息,引发其对阅读内容的深层次联想;还可以为学生提供词汇卡片、实物教具等蕴含图文信息的道具,借助实物化教学材料渗透阅读主题,激活他们的阅读兴趣。学生能在趣味图像信息中汲取有益元素,展开自由联想,从而获得以读促思的切入点,作好思考准备(牛燕霞2022)。

image.png

  以北师大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Unit 3 Uncle Booky’s Study教学活动为例,本课时阅读模块Lesson 1 Whose CDs are those?的话题是“物品所有主”,旨在让学生应用“Whose...is this?It’s...”等句式进行物品所有主问答。在课堂导学环节,教师为学生展示如下蕴含丰富图像信息的教学情境:

  (1)图文工具:单独提炼教材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依托插图情节猜测故事主题。

  (2)视频工具:Don’t take things that are not yours,借助“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主题,向学生初步强调“物品所有主”的主题意义,引导其发散关联思维,以视频主题理解阅读的人文主题。

  (3)实物工具:向学生展示阅读中出现的物品CD、radio、book、table,提出趣味问题,让学生猜测上述物品的归属,产生对阅读文本的好奇心。

  上述多元情境画面中蕴含的阅读信息能增强学生的自主思考动机,激发其思考兴趣,从而为构建以读促思课堂打下坚实的认知基础。

  (二)读中助思:多样工具,聚合与深化思维

  1.思维导图工具,构建整体感知

  应用思维导图能为学生构建整体性感知,培养其学习能力。思维导图具有凝练主题、梳理重点知识、构建知识网络等重要作用。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应用思维导图,能帮助其展开整体性思考,培养其概括性思维。教师可以将完整的思维导图发给学生,指导其厘清阅读重点,分析阅读框架,作好思维导引。这一环节的思维导图主要起参照、示范作用。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列好框架的留白思维导图,在部分子标题、子项目处保留填空位置,引导他们在阅读中思考,在阅读中填空,借助思维导图整理阅读思维,构建对单元阅读的整体性感知(高艾岚2022)。

  例如,北师大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Unit 7 At the Restaurant的阅读文本围绕一家人去餐厅点

  餐、就餐的场景展开,借助点餐的情境引出chicken、noodles、fried rice、bread、hamburger等词汇和“Do you like...?Yes,Ido./No,I don’t.”等句式。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向学生提供如下思维导图:

image.png

  上述思维导图有一定留白,供学生自主探索。学生能在阅读中结合思维导图子标题自主提炼重点并进行分类填空,厘清知识重点与类型,分门别类地自主内化与记忆。学生能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作用下完成以读促思活动,通过阅读与填空,对课时阅读文本的局部要素形成系统了解。

  2.问题活动工具,促进深度思考

  提问能引发学生对阅读文本的深层次思考。问题是课堂阅读学习过程中的最小互动单位。学生能在问题的指向性引导下发散思维,形成深度思考。高阶思维包含分析思维、评价思维、创造思维等。教师可以依托思维能力培养目标灵活设计问题的题干,精准化推进学生的阅读和思考进程,从而形成以读促思的教学格局(郑绪棉2022)。

  以北师大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Unit 2 Animals教学活动为例,本课时阅读内容In the forest以北师大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Unit 2 Animals教学活动为例,本课时阅读内容In the forest向学生展示了几个好朋友在森林中探险的小故事,展示了多种小动物的英语词汇(如snake、squirrel、rabbit、fox等)。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为锻炼学生的英语思维,提出如下问题:

  (1)Why does the little boy say that the bear is a good friend?

  (2)How do you comment on the way the bear drives the fox away in the story?

  (3)Please continue the story behind little fox and little rabbit.

  上述问题分别指向分析思维、评价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培养。在阅读教学中提出问题,能实现以读促思,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品质。

  (三)读后益思:多样表达,巩固与迁移思维

  在完成初步阅读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多样化表达任务,以检验其阅读成果,进一步巩固其阅读思维。表达任务分为口语化表达和书面化表达两大类型。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总结类思考任务,让其阅读后尝试用语言概述阅读内容,训练整合性思维;可以为学生布置表演类任务,让其小组合作,模仿阅读内容完成情境表演,训练其综合思维。多样化口语表达类型能帮助学生巩固课堂学习的阅读思考成果,进一步考查其当前的思维发展水平。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书面表达任务,以改编、仿写、续编等写作形式训练关联思维、整合思维与创造思维,使其阅读思维在多样化表达任务的作用下得以长足发展(刘娜2022)。

  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Unit 7 Days of the Week的阅读部分旨在展示学生们周末的日程安排。在本课时阅读后期,教师为学生布置如下口语表达类任务:

  1.Read the text and summarize it in short sentences.

  2.Work in groups and act out the text.

  3.Follow the theme in the text,personal weekend schedule writing,about 100 words,including time and schedule two parts.

  4.End of the story combined with the little monkey and the little boy meet to go to the park to continue the dialogue or story,about 100 words.

  5.Apply the key sentence patterns of this lesson,guide the students to write the exercises sentence by sentence,ask the sentence patterns and grammar remain unchanged,the sentence changes the context of application,to achieve flexible application.

  上述表达任务旨在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整合性思维、关联思维、概括性思维和综合思维。学生能在口语化表达任务的作用下,进一步巩固课堂思考成果,训练思维能力。

  结语

  应用以读促思教学策略展开英语阅读教学活动,可以将思维活动贯穿阅读的前期、中期与后期,能有效提升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效率,落实阅读课堂多元教学目标。教师要在读前导学引思,激活学生思维;在读中工具助思,聚合学生思维;在读后启智益思,迁移与巩固思维。这一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英语思维能力能获得同步发展。

       引用文献

  高艾岚.2022.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思维可视化策略探析[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12):91-94.

  刘娜.2022.注重批判思维能力培养助力小学英语绘本教学[J].小学生(中旬刊),(12):91-93.

  牛燕霞.2022.思维可视化策略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学园,(36):43-45.

  张浩洁.2022.让阅读轻松起来——关于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的思考[J].小学生(下旬刊),(12):43-45.

  郑绪棉.2022.聚焦读后活动促进思维发展——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读后活动策略研究[J].名师在线,(35):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