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策略研究—以2023年全国高考英语新课标I卷为例论文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策略研究—以2023年全国高考英语新课标I卷为例论文

19

2024-09-04 12:02:54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阐述高考英语读后续写题型的特点。分析学生在高考英语读后续写中存在的问题。以2023年全国高考英语新课标I卷读后续写材料为例,探究读后续写教学策略,即仔细研读文本,把握文章要素;再次阅读文本,理清故事情节;抓住关键词,锁定情感发展方向;解读段首句,构建写作框架;根据Given-New策略,形成合理的情节线;运用各种手法,刻画故事情节。

  【摘要】阐述高考英语读后续写题型的特点。分析学生在高考英语读后续写中存在的问题。以2023年全国高考英语新课标I卷读后续写材料为例,探究读后续写教学策略,即仔细研读文本,把握文章要素;再次阅读文本,理清故事情节;抓住关键词,锁定情感发展方向;解读段首句,构建写作框架;根据Given-New策略,形成合理的情节线;运用各种手法,刻画故事情节。

  【关键词】读后续写;高中英语;Given-New策略

  引言

  2014年,浙江、上海作为高考改革试点省市率先进行了新一轮高考改革。2015年8月,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科考试说明(高考综合改革试验省份试用)(第一版)》,首次提出了读后续写。2016年,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推进,浙江省高考英语试题中新增了读后续写题型。读后续写对学生整体英语考试成绩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给予重视。读后续写是将原本独立的阅读理解和写作结合在一起,一道题目,双重考查,是将输入的内容进行产出的过程,旨在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一、读后续写题型的特点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英语试题,读后续写虽然题材有所不同,但是考查的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较为相似。2023年浙江省高考英语1月卷的读后续写文本为故事类记叙文,主题语境为“人与自然(人与动物)”,讲述了“我”在去朋友家农场的路上救了一只蜂鸟并与之结缘。2022年全国高考英语新课标I/II卷的读后续写文本也是故事类记叙文,主题语境为“人与自我(优秀品质)”,故事概要:大卫(David)患有脑部疾病,行动不便,但在“我”的鼓励下,他最终战胜自己,走向了起跑线。2022年浙江省高考英语6月卷为故事类记叙文,主题语境为“人与社会(助人为乐)”,描述了“我”在施食处做义工,给无家可归者分发食物的所见所感。

  分析上述材料可知,读后续写题呈现出以下特点:

  从材料看,阅读部分为一篇350词左右的材料,题材一般为记叙文,故事情节有曲折、有起伏,逻辑性比较强。命题属于半开放型,所选语言材料大多是关于国外青年及其家人生活的。题目要求考生阅读所给材料及两段开头语续写两段话,使之与所给材料组成一篇在逻辑衔接、内容情节和结构上完整的短文(续写部分词数在150左右)。

  从语境和题材看,读后续写主要围绕“人与自我”“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三大主题语境选材;中心题材一般包括助人为乐、个人成长、家庭生活、人与动物、学校生活、优秀品质,感恩父母和老师、相互帮助、转危为安和团队合作等,具有正能量和鲜明的育人价值。

  从考查能力看,读后续写主要考查学生解读短文和筛选信息的能力、组织语篇结构的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image.png

  二、学生在高考英语读后续写中存在的问题

  (一)审题不清晰,缺乏想象力

  审题不清晰导致学生续写内容不符合常识和逻辑;缺乏想象力导致学生续写内容比较单一,甚至照抄原文,词数远远少于150。

  (二)情节不恰当,内容不合理

  很多学生在续写时未认真分析段首句,只掌握其大意,抓不住关键词,导致续写内容与开头逻辑衔接不紧密,甚至情节偏离主题。

  (三)词汇过于简单,用语不够丰富

  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在续写时用词简单,用语不够丰富,对语法知识掌握不牢固,导致描写不够生动,写作质量不高。

  三、教学策略

  基于以上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以2023年全国高考英语新课标I卷读后续写材料为例,探究并总结出读后续写的教学步骤及策略。

  (一)仔细研读文本,把握文章要素

  读后续写一般为记叙文,在首次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弄清记叙文的基本要素,即When(from my teacher’s suggestion to I finished the writing)、Where(class/the teacher’s office)、Who(my social studies teacher,I,my older sister)、What(I refused to join a writing contest)、Why(Iwas not good at writing in English)和How(I completed a story with great effort)。学生只要理清文本的基本要素,就可以梳理出故事情节。

  (二)再次阅读文本,理清故事情节

  阅读时读者与读物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加深读者对读物内容和形式的理解(王初明2010)。这时,教师要求学生理清故事情节。情节指叙事作品中表现人物之间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它由一系列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关系的具体事件构成。理清原文情节是读后续写最基本的阅读技能,学生只有深入解读并梳理原文情节,才能使续写情节与原文一脉相承,构成合理的故事。学生可以从主人公角度叙述事件过程,即故事主人公开始做了什么,然后做了什么,接着做了什么,最后做了什么。换句话说,主人公所经历的事件发生的过程是情节的梳理过程(陈琦2023)。

  以人物和写作为线索展开,讲述了上中学时,“我”的社会学教师让“我”参加一个英语写作比赛。“我”不喜欢写作,于是“我”想都没想就拒绝了,因为英语是“我”的第二语言。后来在教师的鼓励下,“我”同意试一试。“我”选择瑞维尔(Revere)的马作为话题,想以马的口吻创作,这个想法有趣且别出心裁。

  “我”笔下的瑞维尔的马也激励着“我”尽可能地完善自己的作品—修改拼写错误、纠正语法错误、查阅相关资料等。教师阅读了“我”的文章,赞赏之余让“我”继续修改。在反复修改的过程中,“我”渐渐喜欢上写作,且已经不在乎比赛的结果了。

  (三)抓住关键词,锁定情感发展方向

  情感指文章的感情色彩,主要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总的情感态度,是欢乐的还是忧伤的,是积极向上的还是消沉的等。只有准确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才能使续写内容在情感上和原文融为一体。在阅读该文本时,教师要指导学生画出并总结两条情感线:一是作者“我”;二是“我”的社会学教师。“我”由原来的unwilling(原文:I said no without thinking.)转变为agreed(原文:I agreed to give it a try.),到最后的satisfied(原文:When I finally finished it,the thought of winning had given way to the enjoyment of writing.)。社会学教师从刚开始的encourage(原文:Because I love your stories.If you’re willing to apply yourself,I think you have a good shot at this.)到后来的excited(原文:When I handed in the essay to my teacher,he read it,laughed out loud.)。

  (四)解读段首句,构建写作框架

  在前三个步骤的基础上,教师要指导学生利用给出的段落开头语进行构思。续写部分提供的两个段落开头语很关键,在续写时,无论是时间的先后还是情节的发展,都要以开头语为内在逻辑关系的连接点。它们是很重要的写作提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情节的发展方向。续写文本要注意与所给段落开头语的衔接,提取段落开头语中有关时间、地点、人物动作等的重要信息,分析其隐含信息。段落开头语在某种程度上引导学生的思路,使续写内容不脱离各自的段落开头语,应在其基础上进行拓展、发挥。

  分析续文第一个段首句“A few weeks later,when I almost forgot the contest,there came the news.”可知,这个消息与“我”参加写作比赛相关,接下来应围绕这一消息续写。例如:A few weeks later,when I almost forgot the contest,there came the news.It was a phone call saying that I was a winner.等。

  分析续文第二个段首句“I went to my teacher’s office after the award presentation.”可知,本段的地点转移到教师的办公室,时间是在举行完颁奖仪式后。结合原文教师鼓励“我”的情节,本段接下来应续写教师向“我”表示祝贺,“我”向教师表达谢意,等等。例如:I went to my teacher’s office after the award presentation.“Congratulations!”he said warmly,signaling me to take a seat.“Thank you.It was your encouragement that made me brave enough to sign up for the contest.”I replied,with a mixture of gratitude and excitement.等。

  (五)根据Given-New策略,形成合理的情节线

  Given-New策略是基于已有信息(given infor-mation),包括所给文本的时空线、人物信息,故事的主要情节、主要矛盾(伏笔)、人物性格、语言风格,以及提供的两个段首句信息,在主题框架下,运用逆向思维进行主位推进式回答(即就续写段首句中某一角色的动作、举止及其动作、举止所导致的另一角色的反应,以及这些动作可能会伴随的情感提出相关连锁问题,然后回答这些问题,以拓宽思路),最终创作出合情合理、与已知情节融洽度高的故事(new information)。Given-New策略是读后续写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一种策略(汤杰礼2020)。

  学生通过解读段首句信息,采用Given-New策略,围绕中心词提出一些相关问题并回答,从而拓展思路和角度,最终形成合理的故事情节。

  根据第一个段首句“A few weeks later,when I almost forgot the contest,there came the news.”,教师指导学生抓住中心词news可以生成问题1“What was the news about?”,再根据news导致的角色“我”的反应生成问题2“How did I feel when I got the news?”这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关注续文第一段与第二段的衔接,即注意两段续写内容之间要相互关联、自然承接,尤其要注意第一段段末与续文第二段开头语的衔接。续文第二个段首句“A few weeks later,when I almost forgot the contest,there came the news.”提到中心词award presentation,因此在续文第一段段末应为学校为“我”举办了颁奖仪式,生成问题3“What did I do at the award presentation?”学生可以基于这一问题展开描写,如A few weeks later,when I almost forgot the contest,there came the news.I won first prize!...The next day,my school held an award presentation,where I received thunderous applause and cheers from my teachers and classmates.等。在颁奖仪式上,“我”获得师生们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的故事情节,不仅承接了上文“传来获奖消息”的情节,而且自然、流畅地由续文第一段过渡到续文第二段。

  再根据第二个段首句“I went to my teacher’s office after the award presentation.”,让学生根据中心词my teacher’s office推断本段的续写内容,包括对人物进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的描述。教师引导学生提出以下问题:“What’s the teacher’s reaction when he saw me in the office?What did I say to the teacher?”续文第二段段尾句或叙述故事的圆满结局,或阐述故事给人的启示,或发出感慨、或点明/升华主题,因此教师指导学生提出问题:“What didI learn from this writing contest?”

image.png

  (六)运用各种手法,刻画故事情节

  第一,重在描述

  虽然根据Given-New策略有了合理的情节线,但不注重细节描写,会导致文章空洞乏力,没有画面感,难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教师尤其要强调读后续写的重点在于情节描述。描述情节可以从景物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和情绪描写等方面着手。比如,可以用“Golden sunlight streamed in through the office window,spreading brightness and warmth.”描写“我”进入教师办公室高兴的场景。

  第二,关注语言

  在描述情节的过程中,学生对词、句的恰当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写作水平。词汇使用丰富会为文章增色,使文章生动、形象;句法使用恰当能为文章增砖添瓦,使其具有感染力。读后续写评分标准第五档对此有明确说明:使用了多样且恰当的词汇和语法结构,可能有个别小错误,但完全不影响理解。句子“Overwhelmed by gratitude,I gave him a big hug.”中的overwhelmed活灵活现地展示了作者满怀感激之情。强调句“It was my teacher who helped me to discover my passion for writing.”的使用为文章增添了不少色彩。

  第三,巧设结局

  在续写时,如果结局设计巧妙,可以对文章内容、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能唤起他们的思考与共鸣。在设计结局时一般有两种思路:一种是留白式结局,即不直截了当地告知读者事件的结局,而是留出充分的空间让他们想象;另一种是直接告知读者故事结局。另外,为了更好地点明文章中心,升华文章主旨,可以在结尾引用名言、谚语,或通过议论的方式抒发情感。结合高考英语新课标卷,“我”之前不爱写作,在教师的鼓励下开始写作还获了奖,可以将故事结局设计为“Since then,I have written many good works and now Iam a famous writer.”,也可以引用“Nothing is impossible to a willing heart.”说明主人公感悟的人生哲理,点明主题。

  结语

  读后续写题型旨在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如何开展此类题型的教学给高中一线教师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先强调读后续写的重要性,然后选择适合学生学习水平的文本,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一步步指导其解读故事情节、构建写作框架、形成合理的情节。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不断提高词句应用能力,以及在特定场景中描述人物动作、情感的语言表达能力。

引用文献

  陈琦.2023.高考英语写作高分技巧指导[M].2023版.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

  汤杰礼.2020.高考英语作文新题型读后续写[M].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

  王初明.2010.互动协同与外语教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4):297-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