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英语教材中关于理解性技能与表达性技能训练对比研究—以高中《英语》必修第一册(人教版、外研版)为例论文

英语教材中关于理解性技能与表达性技能训练对比研究—以高中《英语》必修第一册(人教版、外研版)为例论文

7

2024-09-03 17:04:11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以必修第一册为例,分析人教版与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各单元英语技能活动的占比情况,发现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理解性技能训练明显多于表达性技能训练,而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理解性技能训练和表达性技能训练趋于平衡,甚至超过50.00%板块的活动表达性技能高于理解性技能。

  【摘要】以必修第一册为例,分析人教版与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各单元英语技能活动的占比情况,发现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理解性技能训练明显多于表达性技能训练,而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理解性技能训练和表达性技能训练趋于平衡,甚至超过50.00%板块的活动表达性技能高于理解性技能。

  【关键词】英语教材;高中英语;理解性技能;表达性技能

  英语技能教学在高中阶段占有重要地位,主要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板块。其中,听和读属于理解性技能,说和写则属于表达性技能。学生通过听和读获取信息,通过说和写传递信息。在高中阶段,英语教学存在输入过多、输出不足的问题,导致学生技能平衡不佳。输入假说理论指出,语言学习以大量可理解性输入为起点,继而进行可理解性输出,巩固语言学习(Rodrigo、Krashen&Gribbons 2004)。在二语环境中,教材是输入语言知识的重要来源(Kim&Hall 2002),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Vellenga 2004),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是学生接受语言输入和进行课堂输出的基本载体和核心教学材料(Harwood 2014)。在实际教学中,为了让英语技能的各个部分产生关联,教师利用教材单元主题、语篇内容及不同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各项语言技能训练。可见,英语教材中关于听、说、读、写技能的活动设计是影响教师英语教学的重要因素。下面,以人教版、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必修第一册为研究对象,分析两版教材中英语技能活动的占比情况,供后续讨论。

  一、问题的提出

  虽然输入性技能与输出性技能在教学中有一定的先后顺序,但是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听、说、读、写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输入为输出作准备,输出对输入提出需求。为了使学生系统性、阶段性地掌握各项英语技能,一般应把听读部分作为说写部分的准备。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重输入(主要是读)、轻输出。学生能否均衡掌握输入与输出语言技能取决于以下因素:在主观方面,一是教师是否具备真正落实综合语言技能教学的能力;二是学生英语基础能否平衡两类技能的掌握。在客观方面,教材的选择和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规律。

  因此,以英语教材为基础,分析其活动设计,可以较直观地看到各项语言技能的训练重点。通过对比人教版与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一册,着重分析以下问题:(1)人教版与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理解性技能与表达性技能的整体对比;(2)人教版与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理解性技能与表达性技能在各单元活动板块的分布情况;(3)英语技能训练的占比情况与教材难度是否有关。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人教版和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一册。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一册设计了6个主题单元(含Welcome Unit),每个单元均设置了6个板块:Listening and Speaking、Reading and Thinking、Discover Useful Structures、Listening and Talking、Reading for Writing、Assessing Your Progress(Welcome Unit最后一个板块为Build Up Your Vocabulary)。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一册设计了6个主题单元,每个单元均设置了5个板块:Starting Out、Understanding Ideas、Using Language、Developing Ideas、Presenting Ideas。

  人教版与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每个板块均有若干活动设计,针对听、说、读、写技能训练。本研究主要整理和归纳单元板块内的活动属性(理解性技能或表达性技能),以供问题探究。

  (二)概念界定

  尽管各项英语技能的定义及界限较清晰,但其训练过程将各个部分有机结合。因此,分析具体的活动属性,明确界定理解性技能或表达性技能训练尤为重要。在作为研究对象的教材中,板块内的活动基本上以祈使句呈现。具体包括单个动作,如Read、Watch、Share、Tick、Predict、Write、Tell等,或并列动作,如Read and Discuss、Watch and Answer等。为了使整理和归纳更准确、客观,对理解性技能与表达性技能进行统一界定。

  1.理解性技能

  理解性技能是包括听、读的输入性技能,是通过听觉和视觉将语言纳入大脑活动,产生内部动态,且外部较为静态的行为。其中,读的对象包括文本资料及非文本资料,如文字、图片、视频等,以输入过程引发读者积累与思考。因此,若活动包含读者思考后作出的判断,如Choose、Tick等,都属于此类技能。

  2.表达性技能

  表达性技能是包括说、写的输出性技能,是通过口头或书面将大脑内部加工的内容呈现的动态行为。表达包括语言复述和创造,因此,Paraphrase、Translate、Tell a story、Make a speech等属于此类技能。并且,表达性技能既可以是个体语言技能的外在表现,又可以是群体互动,如Discuss、Share等。

  经观察分析,部分活动兼顾理解性技能和表达性技能,即包含两类技能的概念(如并列动作)。

  (三)研究方法和过程

  先依次分析、整理、归纳人教版与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一册单元每个板块的具体活动,并录入Excel存档,再可视化呈现教材中理解性技能与表达性技能训练占比。

  三、研究结果

  结果表明,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一册的活动设置总量大于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一册。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一册共6个单元,设置160个活动,其中理解性技能训练94个,表达性技能训练66个。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一册共6个单元,设置180个活动,其中理解性技能训练训练97个,表达性技能训练83个。如图1所示,人教版与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一册在活动设计上都偏重理解性技能训练(占比分别为59%和54%),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一册在两种技能训练类型上更趋于均衡。

image.png

  人教版与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一册单元不同板块的技能训练呈现不同特点。如下页图2所示,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一册每个单元除了Reading for Writing板块在活动设置上表达性技能训练高于理解性技能外,其余板块都是理解性技能训练高于表达性技能训练。如下页图3所示,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一册每个单元的Starting Out、Developing Ideas、Presenting ideas板块表达性技能训练高于理解性技能训练,尤其是Presenting ideas板块的表达性技能训练是理解性技能训练约4倍。此外,Understanding ideas和Using Language板块理解性技能训练显著高于表达性技能训练。

image.png

image.png

  四、总结与反思

  以上数据结果对前文提出的问题(1)(2)已经有了解答,但是对问题(3)英语技能训练的占比情况与教材难度是否有关缺乏更广泛的调查依据。

  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基于学习理论与语言学习规律,可以对该问题作出尝试性推断:表达性技能训练较多的教材的课程实施难度较大。英语学习活动观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即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可见,理解性技能是表达性技能的前提,表达性技能运用过程中会产生新的理解性技能运用需求。实际上,教师训练学生理解性技能会花费较多时间与精力。究其原因,一方面,无论采用归纳法还是演绎法,培养理解性技能都依托庞大的语言知识体系;另一方面,表达性技能训练的个性化设计较烦琐,尤其是当理解性技能不足时,学生难以投入表达性技能训练。综上所述,人教版与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一册单元中理解性技能的训练比例大于50.00%是可以理解的。在此基础上,若表达性技能的训练越多,则课程实施的难度越大,该难度受师生意愿与能力的制约。

  为使学生全面掌握听、说、读、写英语技能,教材编写应体现语言学习规律与进度。遵循语言学习规律应充分利用口、脑、耳、手等,特别强调语言使用者的应用能力。只有将英语理解性技能与表达性技能的训练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促使学生的语言学习。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教师应根据学生情况合理解读、运用教材。基于对人教版与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一册单元理解性技能与表达性技能训练的频次分布及对比研究,提出关于两类技能训练的一些优化建议。

  (一)加强理解性技能学习的目的性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练习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若语言知识教学呈现碎片化,缺乏具体的导向,则很难使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也难以保持习得理解性技能的动力。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简称POA)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可参考的模式(杨勇军2022)。在教学前,教师应描述产出性任务,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预期的学习产生一定的愿景。以读写教学为例,读是先于写的理解性技能,在阅读教学前,教师可以告知学生在阅读后有产出性任务。该任务对目前阶段的学生而言有难度,因此,教师鼓励学生思考在阅读特定语篇后会有哪方面的收获,包括主题词汇、情境句型等方面。这样,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就会更加关注特定的板块,并有意识地积累和对比,为产出奠定基础。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留给学生空间,引导他们带着目的进行选择性学习。教师指出具体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将精力放到特定的需求上,填充知识“饥饿感”,以完成学习任务。总之,加强理解性技能学习的目的性是将技能训练与具体的情境和任务相结合,在教学前铺垫、教学中强调、教学后复盘知识运用,让学生意识到理解性技能的广泛运用,提高学习的目的感。

  (二)利用合作学习法激发表达性技能学习

  合作学习法能够创造良好、宽松的课堂环境,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英语表达性技能具有较强的交际性,而在传统的课堂中,讲授法占较大比例,使学生本就不多的英语学习时间未能充分运用在表达性技能训练上。要使表达性技能得到实际锻炼,互相依赖合作的环境十分重要。很多心理学家从认知发展角度论证了社会环境中个体间的相互影响能够促进学习。皮亚杰(Piaget 1950)认为语言作为一种具有任意性和社会性的知识,只有在与他人的交互中才能被掌握。认知水平相似的同伴之间的话语,比成人话语更有助于刺激认知发展。因此,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是语言形式的消极接收者,而是学习的主体(庾鲜海、王月会2003)。

  (三)弱化形式均衡英语技能训练

  承认英语各项技能应综合发展并不意味着在实际课堂中需要强行在两类技能训练上平均时间或板块。过去我国的英语课堂较为静态,使学生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欠缺。正因如此,现代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在英语课堂中增添动态的氛围。两类语言技能的有机结合并不是生硬地拼凑、量化地平均,而是有阶段、有层次地产生输入与输出的联系。教师应根据学情的不同,通过增、删、调、配训练活动,适应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

     

      引用文献

  杨勇军.2022.“导引—生成”教学模式在英语群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基础外语教育,(3):70-75,111-112.

  庾鲜海,王月会.2003.合作学习原则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3):63-65.

  Harwood.2014.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Textbooks[M].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

  Kim&Hall.2002.The Role of an Interactive Book Reading Program in the Development of Second Language Pragmatic Competence[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86(3):332-348.

  Piaget.1950.The Psychology of Intelligence[M].New York:Routledge.

  Rodrigo,Krashen&Gribbons.2004.The effectiveness of two comprehensible-input approaches to foreign language instruction at the intermediate level[J].System,32(1):53-60.

  Vellenga.2004.Learning pragmatics from ESL and EFL textbooks:How likely[J].TESL-EJ,8(2):4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