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模式探究论文

2024-08-27 10:58:48 来源: 作者:zhouxiaoyi
摘要:导读课是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重要课型,在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导读课能够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教授学生不同的阅读方法,为学生阅读整本书提供持续的动力。本文结合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实例,从目标确定、情境导入、阅读封面、了解开头、品读精彩、巧设悬念、制订计划七个方面探究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的基本模式,以期促进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的顺利展开,促进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的发展。
摘要:导读课是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重要课型,在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导读课能够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教授学生不同的阅读方法,为学生阅读整本书提供持续的动力。本文结合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实例,从目标确定、情境导入、阅读封面、了解开头、品读精彩、巧设悬念、制订计划七个方面探究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的基本模式,以期促进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的顺利展开,促进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的发展。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位”。整本书阅读是终身学习最重要的技能之一,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整本书阅读能力的关注和培养。整本书阅读主要分成三种课型:导读课、推进课和分享课。导读课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兴趣和传授方法。通过导读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产生阅读整本书的欲望,帮助学生进入深度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目标确定,全面多维
整本书阅读是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新课标提出“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订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研讨阅读中的问题,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因此,教师在制订导读课目标时,要依据新课标,结合读本,全面考虑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价值观塑造、情感态度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等方面,制订多维的目标。
例如,《夏洛的网》导读课的教学目标:
①通过猜读故事等形式,激发阅读兴趣。
②初步感知故事内容,赏析局部情节,感知角色,产生美好的情感。
③通过阅读封面、观看人物情节图、读书做批注的方法,指导阅读整本书。
二、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导读课重在激发兴趣,让学生愿意打开书去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都被拍成了影视作品,教师可以播放影视片段或主题曲导入。教师还可以根据导读的书目特点,找到一个已有知识连接点,通过语言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第一,视频导入。如《西游记》的导入环节实录:播放片头曲《云宫迅音》,师:这段音乐来自哪部电视剧?还没等老师问,学生就笑了,齐声说道—《西游记》。虽然这段音乐只是一个单纯的旋律,但孙悟空肆意洒脱、大闹天宫的样子仿佛就在眼前,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第二,谈话导入。如《宝葫芦的秘密》导入环节:“马良有一支神笔,马良想要什么,神笔就给他画什么。如果你有机会得到一个宝贝,你希望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宝贝?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一本书,这本书里也有一个宝贝,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本书的名字—宝葫芦的秘密。”
无论什么形式的导入,应该关注的角度是学生和书,教师要立足学生实际,与书相关联,创设情境,达到激发兴趣的目的。
三、阅读封面,猜测内容
拿到一本书,首先看到的是封面。在教学中,在出示书的封面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封面上获得信息。通过书名和插图,采用预测的策略,猜猜故事内容,激发阅读欲望,并介绍作者、主要内容、创作背景、书评等。同时,也要注意“一书一法”,教师要根据每本书的不同、学生的学段特点,以及封面信息的内容进行设计,对于学生熟悉的作者,教师可不作介绍,这一环节可设计简略一些。因此,这一环节的设计可全面,也可简略。
第一,全面型。如《宝葫芦的秘密》导读课这一环节的设计:
①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封面,你发现了哪些信息?(书名、作者、葫芦、小朋友)
②简介作者。
③认识宝葫芦。同学们发现这个葫芦有眼睛,还长了嘴巴,它不是普通的葫芦,它可是个宝葫芦,猜猜它有什么神奇的功能呢?
④宝葫芦和这位小朋友之间是什么关系呢?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第二,简略型。如《一百条裙子》导读课这一环节的设计:
①观察封面设计,你有什么发现?(封面颜色是粉色、插图有两个女生等)
②综合封面猜测:这是一本关于()的故事?
又如,《狼王梦》导读课这一环节的设计更为简洁:
师:看了封面,你觉得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阅读是一个不断验证的过程,这一环节无论是繁是简,都要用上猜读的策略,教师可借助目录,让学生对内容有个整体的猜测,对全书的阅读产生期待。
四、了解开头,猜测情节
故事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导读课往往要引导孩子一探究竟。这样可以引出主要角色,便于对故事的发展展开预测。影视作品是导读的工具之一,教师要善于运用。了解开头,还可以采用现场共读方式获取信息。除了解基本信息—时间、地点、人物外,还要捕捉一些重要的信息。因此,了解开头形式也可以多样。
第一,影视开头,猜情节。如《夏洛的网》这一环节设计:
①故事是这样开始的:播放电影开头片段。(一个风雨交加的早晨,弗恩在父亲的手里救下了一只发育不良的小猪)
②交流:片段中的小女孩弗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③引出主要角色。片段中这只发育不良的小猪被称为“落脚猪”,弗恩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威尔伯,它还认识了一位好朋友,名字叫—夏洛。
④这只获救的小猪命运是怎样的呢?这一对好朋友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第二,共读读本,猜情节。如《灵犬莱西》的设计:
①读开头第一章“多少钱都不卖”。我们从故事的开头读起,看看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②莱西在村里最出名的三点原因是什么?
③抓暗示性语言预测。在我们读到有暗示性句子的时候,我们要想一想这一句暗示了什么。出示句子:“然而,狗属于人,而人无法摆脱命运的操控。在人的一生中,总会在某些时候,被命运逼得低下头颅,放弃尊严,只为了让家人能够吃上一口饱饭。”读这一句时,猜测一下,故事会发生什么?
走进开头的方式还可以利用插图等,教师可以根据读本灵活选择。但无论选择什么形式走进开头,都要引导学生抓住重要信息,猜测情节。
五、品读精彩,授之以渔
导读课的各个环节都注重激发兴趣,同时也有方法的渗透,但品读精彩,可能会基于单元要素,进行有针对性的方法指导,达到深度阅读。为此,导读课上要选取哪些片段进行品读呢?教师要根据这本书的特点,选择能反映作者的创作风格、最有趣或最感人的典型的片段,让学生一起阅读。
第一,借助插图,选择代表性的关键情节,厘清线索。如《宝葫芦的秘密》这一环节的设计:
①出示四幅插图。(王葆钓鱼图、长出冰糖葫芦图、吃进棋子图、教师批评图)“老师从文中找来了四幅插图,每幅插图都隐藏着一个小故事,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你们最感兴趣的一幅插图猜一猜。”
②依次汇报交流并阅读相关片段。
王葆钓鱼图
阅读材料一,宝葫芦给王葆带来了什么,它的心情怎样?画出相关语句,做上批注。
……
③教师小结:阅读故事时我们可以根据插图大胆想象,猜测故事;在了解故事的基础上体会人物心情的变化,并适当地做上批注。
这一案例借助插图,选择了故事中有代表性的片段,展现了故事发展的线索:得到宝葫芦—要什么有什么—宝葫芦不是好东西,其中也暗含了人物心情变化,从中也让学生初步感悟到人物特点。导读课后,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中的鱼骨图线索图再具体化。
第二,从小说的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三个角度,选择片段。如《狼王梦》导读课从人物角度选片段:认识紫岚。
①教师:这个传奇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呢?学生:她叫紫岚。
②出示描写紫岚外形的句子,指名读,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紫岚?(美丽、潇洒……)
《狼王梦》导读课从环境的角度选片段:
①出示描写日曲卡山麓美丽景色的句子,指名读,读出景色的美。
②过渡:大自然的景色非常美妙,我们常常在作者诗意的笔调里沉醉不已,但是大自然也是异常残酷、凶险的。
③出示描写雷电交加的句子,指名读。
④教师:“这是日曲卡山麓今年的第一场春雨,来势汹汹,不知道紫岚和她的孩子们又面临怎样的挑战?”
教师指导学生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从两段对比鲜明的环境描写中,突出了自然环境的恶劣,预示着紫岚将面临重大的挑战。指导学生在阅读小说时要关注环境描写,如果喜欢,还可以摘抄下来,背诵出来。
《狼王梦》导读课从情节角度,选读第三章《魂断捕兽夹》部分片段。
①出示描写蓝魂儿和大狗熊搏斗场面的片段,指名读。
②交流:在这场激动人心的搏斗中,蓝魂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机智、勇敢……)
③出示描写紫岚咬死蓝魂儿的句子,教师范读。
④结合目录《魂断捕兽夹》猜一猜这是为什么?
⑤出示描写如果被活擒下场的片段,配乐朗读。
⑥说一说自己的感受,你又认识了一个怎样的紫岚?(充满母爱)
教师指导学生在读令人感动的情节时,可以采取有感情朗读的方式体会情感,再进一步体会人物的特点,使学生对人物的认识更丰满。
六、巧设悬念,吊足胃口
导读课要做到“半遮半掩”,不能完整的展示出来。因此,教师在介绍书的主要内容时,往往结局暂时隐藏起来,在导读课的结尾,巧设悬念。但设置悬念不只局限于故事的结尾,也可以出现在中间情节,在关键处戛然而止,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第一,中间设置悬念。如《狼王梦》导读课品读第二章《培养黑仔》的设计:
①对比四只狼仔的不同特点。
②如果你是紫岚,你会选择培养谁成为狼王?
③紫岚选择黑仔的理由是怎样的?
④设置悬念:在紫岚的心中,黑仔早已是下一代狼王的继承者,黑仔寄托着紫岚全部的理想和希望,但世事难料,黑仔并没有成为狼王,到底是怎样的原因呢?请同学们到书中找一找答案吧!
像这样出示一个章节的部分内容,再提出引导性的问题,能让学生产生继续阅读的欲望。结尾处再巧设悬念,更是吊足胃口。
第二,结尾设置悬念。如《狼王梦》导读课的结尾处:
①出示最后一章《血洒碧空》中的插图:空中金雕抓狼图。
②教师:“金雕爪下的这只狼会是谁呢?双毛能成为狼王吗?紫岚的狼王梦又能否实现呢?这一切的一切都在书中。”
七、制订计划,促进阅读
导读课最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制订“阅读计划”,以便按计划阅读。阅读计划主要针对稍厚的书,比较薄的书如《一百条裙子》,仅4万字,一两小时就能看完,更多的是提出阅读要求,以达到深度阅读。“阅读计划”因人而异,根据自己的阅读速度,来制订可行性计划。教师可提供助读工具—《阅读计划表》。
教师可以提供助工具《阅读记录卡》,提出共同的要求;也可设计自选超市,如阅读《西游记》,要求学生利用精读、略读、跳读相结合,圈点勾画做批注的方法,从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的角度,进行精读。选择一个角度,自由组成小组,讨论阅读交流分享的形式,为阅读推进课和交流课做好准备。交流分享的形式可以是手抄报、思维导图、讲故事、演剧本、写读后感、写推荐词,等等。
因为导读的书不同,教学的环节会有所调整或取舍,每一个环节中的内容也会有所调整,如“书评”可以在导入时介绍,也可以在结课时展现。但无论如何调整,目标就是为了激发兴趣和传授方法,为学生开启一段愉快的阅读之旅。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31-34.
[2]陈惠炀.整本书阅读之导读课课型探索[J].语文课堂,2019(18):25-26.
[3]梁颖.初中小说类整本书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与实施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