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价值意蕴及实践路径论文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价值意蕴及实践路径论文

10

2024-08-27 10:49:42    来源:    作者:zhouxiaoyi

摘要:整本书阅读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文章提出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教育工作者应立足整本书阅读过程做好读前、读中以及读后的指导工作。读前阶段要重视读物推荐、调动阅读兴趣,并加强读法指导,做好阅读准备;读中阶段要强化阅读动机、推进阅读进度,并引导互动交流,突破阅读问题;读后阶段要搭建展示平台、检查阅读效果,并组织开发交流,鼓励拓展探究。

  摘要:整本书阅读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文章提出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教育工作者应立足整本书阅读过程做好读前、读中以及读后的指导工作。读前阶段要重视读物推荐、调动阅读兴趣,并加强读法指导,做好阅读准备;读中阶段要强化阅读动机、推进阅读进度,并引导互动交流,突破阅读问题;读后阶段要搭建展示平台、检查阅读效果,并组织开发交流,鼓励拓展探究。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实践路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倡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将整本书阅读列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从学习内容、教学提示两个方面对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小学语文教师纷纷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订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交流阅读中的问题,以期帮助学生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

  一、做好读前推荐指导

  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之前,教师需承担起推荐指导的职责。这一环节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引导翻阅全书、概览梗概、浏览书目以及阅读片段,查阅相关资料,使学生能够了解整本书的写作背景和基本内容。同时,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根据整本书阅读的要求,自主规划并制订个人阅读计划,以确保阅读过程的有序性和有效性。

  第一,重视读物推荐,调动阅读兴趣。在整本书阅读的开始,教师要明确“要读哪本书”“为什么要读这本书”等基本问题,通过多种途径推荐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优质文学作品,指导学生以翻阅全书、览读梗概、浏览书目、阅读片段、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整本书的写作背景和基本内容,并激活阅读兴趣,为后续阅读做好准备。

  例如,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的主题是“漫步世界名著花园”。教材简要介绍了《鲁滨孙漂流记》《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作品,旨在引导学生阅读有关历险、奇遇的外国文学名著,拓展延伸课文内容。基于教材推荐,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一部作品进行阅读,并做好读前信息梳理。有的学生选择《鲁滨孙漂流记》展开阅读,并结合课堂所学,通过课外查阅资料和浏览目录了解到:这是一部具有传奇色彩的回忆录式冒险小说,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孙在海难中流落荒岛,在孤岛生活了28年并重返文明社会的故事。通过梳理,学生对整本书的主要内容、叙述框架形成基本认识,也对每部分可能发生的冒险故事产生好奇,并由此形成进一步阅读的兴趣。

image.png

  第二,加强读法指导,做好阅读准备。在做好阅读推荐、调动阅读兴趣之后,教师还应结合整本书阅读的特点做好读法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如何才能读完整本书”“怎样读才能又快又好”等问题,以此提升其阅读能力。例如,在《鲁滨孙漂流记》的导读过程中,教师先明确了阅读要求,引导学生回顾阅读经验,把握读物特点,进而结合自身实际自主规划、制订个人阅读计划,并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阅读计划。教师针对不合理的计划提出问题,引导思考,促使学生做出调整,让计划合乎实际,并顺利落实。之后,教师组织讨论,通过把握书籍载体、明确阅读提示、提供阅读范例、分享阅读经验等方式,聚焦整本书的阅读方法和策略,为阅读计划的落实提供支持。在这一环节,结合课堂所学,学生分享了自己可能运用到的阅读方法,如查找资料了解写作背景,在页面空白处写下感触体会,摘抄精彩段落并标注页码,运用思维导图画出人物关系图谱,逐步梳理故事情节,等等。教师肯定了学生分享的各种方法,并适当补充,如从目录了解自己最感兴趣的故事,进行跳读,增强阅读兴趣;针对故事情节或主要人物行为不断提问,并通过阅读解答问题;设计表格,梳理人物在不同阶段经历的冒险故事,并对比分析。这样的教学指导可以让学生获得策略支持,保证整本书阅读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做好读中推进交流

  读整本书需要花费较长时间,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经常会出现半途而废、不求甚解等情况。对此,教师应承担起推动者的角色,确保学生能够维持持久的阅读动力。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通过多种方式加以辅助,如安排阅读打卡活动、撰写阅读批注和笔记,以及让学生分享彼此的阅读体验和疑惑等,以此帮助学生坚定地完成整本书的阅读。

  第一,强化阅读动机,推进阅读进度。教师要在推进阅读的过程中整合阅读策略,设计层层递进且具有系统性、趣味性的阅读活动,将小学阶段习得的预测、提问、提高阅读速度、有目的地阅读等策略融入名著阅读。同时,教师对整本书的阅读进行系统指导,助力学生阅读经典、提升技能、体验乐趣,进而帮助学生打开经典、开阔视野,使整本书阅读向纵深处推进,激励他们积极地投入更有质量、更有深度的阅读活动中。

  例如,在六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的主题引领下,教师组织学生展开《爱丽丝漫游仙境》的整本书阅读。为了随时知道学生读到哪里、有没有按计划展开阅读,教师设计了“绘制路线地图,梳理奇境中的历险”这一任务,要求学生通过回忆、阅读、梳理、概括、整合,构建爱丽丝在奇境中的故事模型。这一任务旨在激发持续阅读的热情和兴趣。通过梳理路线图,学生从阅读起点出发,集中呈现阅读过程中提炼的关键词和信息,形象化地在脑海里构建出在奇境中历险的故事模型,也为更加准确全面地把握故事情节做好准备。在这一环节,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绘图所展现出的具体信息,了解他们对整个故事的认知,同时更加清晰地了解他们的阅读进度。当然,在整本书阅读的推进过程中,教师还应设计阅读打卡、做阅读批注、写读书笔记、梳理故事情节等活动,做到及时检查监督,维系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他们读完整本书的自信。

  第二,引导互动分享,突破阅读问题。在推进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会有所收获,也会产生各种疑惑。这时,教师需要发挥主导作用,组织互动交流活动,通过话题引领、多媒介融入、小组合作、问题清单等方式鼓励学生分享阅读收获、交流阅读困惑,让他们梳理阶段性的阅读成果,突破阅读障碍,进而调整阅读方法,不断深化阅读。

  例如,在《爱丽丝漫游仙境》的阅读推进中,教师在课堂上帮助学生梳理有价值的阅读体会,并进行全班分享。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围绕“读起来感兴趣的地方”展开交流,有的学生说:“爱丽丝每次的变化都能促进她完成一个任务,不断地吸引着我继续往下读。”有的学生分享:“疯癫茶会里三月兔、柴郡猫、睡鼠和爱丽丝的对话读起来特别有意思,感觉就像是在看表演一般。”这些分享展现了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的乐趣,也让他们在互动中有了新发现和新认识。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读起来有疑惑的地方”这一关键点展开讨论,有的学生提问:“乌鸦为什么会像写字台呢?”有的学生提问:“为什么一个数学家写的故事,读起来这么荒诞不经,思维跳跃很快?”还有的学生说:“故事里的人物众多,我觉得把这个柴郡猫显得太神奇了点,这个角色在故事里有什么重要性,我们不太理解?”这些问题有着不同的指向,表现出学生在内容理解、写作风格、人物形象的塑造等方面产生的疑惑。教师针对其中有价值的问题组织讨论,让学生带着问题继续研读作品,更加准确地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故事传递的情感。

  三、做好读后展示延伸

  在读完整本书后,教师应组织展示活动,检验阅读成果的同时,也让学生深切体验阅读成功的喜悦,跟他人分享阅读的收获与成果,并强化继续阅读的动机,养成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同时,教师做好拓展指导,鼓励学生根据读后成果形成探究专题,促进思辨性阅读素养的提升,进一步拓宽阅读视野。

  第一,搭建展示平台,检查阅读效果。展示阅读成果是检查教学实践效果、促进学习任务群有效落实的重要步骤。进入高年级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生活经验,教师应根据新课标对整本书学习任务群提出的要求,通过多元化方式来展示、检查学生的阅读过程与成果,让学生有效完成学习任务,在整本书阅读中健康成长。

image.png

  例如,在完成《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的整本书阅读后,教师为学生安排戏剧表演的任务,要求学生分组合作,通过编剧、排练、表演这一步骤完成对冒险故事的演绎。在任务驱动下,学生分组合作,选择精灵施法、营救松鼠、帮助黑老鼠夺回城堡、鹤舞大会变故等几个关键情节进行创编;然后,在小组合作下深入理解故事,精心设计冲突,根据原文特点合理安排结构,精心设计人物语言,不断排练表演;最后,在课堂上呈现出精彩的儿童剧。教师组织学生评委对每一组的表演进行打分,对学生的戏剧呈现进行整体评价,充分肯定了学生对整本书的阅读与表达。此外,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还适时安排读后感任务,引导学生及时表达对故事情节、主要角色的认识和理解,同时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分享,并对学生的读后感从主题设计、情感表达、手法运用等角度做出点评,引发学生反思,促使学生不断改进。这样不仅深化了整本书阅读,更是锻炼了学生的读写能力。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通过不同的手段展示阅读成果、检查阅读情况、做出多元评价。整本书阅读的评价是课外阅读的风向标,对学生转变阅读态度、形成阅读习惯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在小学整本书阅读的指导中,教师应进一步做好整本书阅读的检查与评价工作,丰富阅读活动,激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

  第二,组织开放交流,鼓励拓展探究。读完整本书只是阅读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对于教师来说,如何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化阅读、挖掘书中的深层含义和拓宽阅读视野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精心设计一些交流环节,围绕“学生还有什么想读的”“学生还能读出一些什么”等问题展开讨论,进一步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需求,促使他们深入探讨书中的主题和思想;围绕核心问题组织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提升阅读素养;通过扩大阅读视野、改变阅读视角、鉴赏与梳理阅读资料等方式,引入更多优秀文学作品,实现“以一带多”,拓展学生的阅读。

  参考文献

  [1]吴亮奎.元认知思维视角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3,24(5):62-66.

  [2]熊宁宁.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整本书阅读的教材呈现—“快乐读书吧”编排特点[J].语文建设,2023(14):54-58.

  [3]凌建英,何卓琳.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J].人民教育,2023(8):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