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深度学习的幼儿园班级环境支持策略研究论文

2024-08-27 10:45:48 来源: 作者:zhouxiaoyi
摘要:本文探讨通过改变学习环境促进和支持幼儿的深度学习。从幼儿话语权角度,讨论如何尊重和保障幼儿在班级环境中的表达权,以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和表达能力;提出环境资源的多元性融合策略;探讨课程和环境相互创生的关系,强调环境是课程的源泉、表征、展示、评价和记录的载体,以及环境与幼儿的呼应关系,提出环境的留白策略,以支持幼儿的自主游戏和发展。
摘要:本文探讨通过改变学习环境促进和支持幼儿的深度学习。从幼儿话语权角度,讨论如何尊重和保障幼儿在班级环境中的表达权,以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和表达能力;提出环境资源的多元性融合策略;探讨课程和环境相互创生的关系,强调环境是课程的源泉、表征、展示、评价和记录的载体,以及环境与幼儿的呼应关系,提出环境的留白策略,以支持幼儿的自主游戏和发展。
关键词:班级环境支持策略幼儿园教育
班级环境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深度学习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如何有效地创设班级环境,以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已成为教师广泛关注的问题。但学者对环境创设的探讨主要还是从形式要素上直接提出。教师会对照区域、材料、墙面相关的标准去思考环境规划布局,很少把幼儿在环境中的主动学习、深度学习作为核心要素来把握环境创设的本质。因此,本文基于幼儿深度学习来探讨班级学习环境创设。
一、深度学习环境中的幼儿话语权
在班级环境中,幼儿拥有表达自己想法和意见的权利,这就是幼儿话语权。作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幼儿的声音和意见对深度学习的成功至关重要。深度学习需要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表达能力,促进他们自我学习和探索能力的发展。因此,尊重幼儿的话语权是实现深度学习的重要前提之一,需要从理念、关系、时间和空间等要素上进行保障。
1.把环境创设的视角从成人转向幼儿
这意味着教师要坚持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和尊重幼儿的需求和意见。在传统教育环境中,成人往往扮演着主导者和决策者的角色,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想法来设计和安排班级环境,忽视幼儿的个体差异和主体地位。教师一手创意出来的幼儿生活的班级环境,不一定对幼儿产生实在的影响和符合他们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需要放下成人的偏见和期望,回归到幼儿的立场上,倾听幼儿声音,重新审视学习环境。
2.相信幼儿是有能力的环境决策者
教师要坚定“幼儿是强大的学习者和沟通者”的儿童观。幼儿从出生开始与环境互动,通过探索和学习来产生自己的答案,并通过与他人、符号的互动来塑造自己,这显示了幼儿具有巨大的潜能。同时,教师要给予幼儿实际参与环境决策的机会和权利。教育强调幼儿应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而不仅是被动接受知识。同样,在环境决策中,教师也应赋予幼儿更多的话语权和决策权,让他们能够参与到环境问题的解决中去。当幼儿说“我喜欢这里有闪闪发亮的东西”,这是表达对环境的看法,教师可以用于评估和改变空间环境。
3.塑造积极、鼓励和支持的环境氛围
每个幼儿都应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参与班级环境的决策和活动,幼儿话语权的存在可以促进班级关系更加积极向上。在尊重平等、合作互助、开放包容、正面激励和认可的班级环境中,幼儿将培养自信心、责任感和合作能力,并促进他们的学习和成长。班级中各种良好的关系会让每个幼儿感到安全,并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支持他们进一步学习和表达。
4.提供深入思考、充分的表达和参与机会
在班级环境中,教师应给予幼儿充足的深度学习时间,让他们能够自由地探索和表达自己的想法、意见和解决方案,参与环境的决策过程等。教师需要给幼儿提供计划和管理自己活动时间和内容的机会,确保每个幼儿都可以发言和参与讨论,拥有进行实践和实验的自由、持续的完整时间。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问题驱动学习、项目学习等形式,为幼儿创造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应用深度学习解决问题。
二、环境资源的多元性融合
教育注重环境的开放性和材料的相对自由使用,将环境和材料作为促进幼儿交流和对话的方式。适宜的班级场景、材料和空间组成了幼儿游戏及深度学习的支撑性环境,为幼儿提供了探索、发现和创造的机会。通过与幼儿经验和学习的多元化结合,环境中的材料和空间促进了知识迁移和应用,提高学习深度和广度。
1.建构与幼儿生活经验相联结的场景
环境中的内容源于生活,最终回归生活。这样的环境可以帮助幼儿建立归属感,使他们感到安全和舒适。当幼儿在环境中建构了一定的认知时,他们会将这些认知应用到其他环境的探索中。深度学习是将新学的知识经验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迁移到新的情境中的一个过程。通过设置实际生活场景的观察和体验,生活中的某种认知经验可能会回到班级环境中,并被回顾和联系在一起,促使幼儿深度学习的发生。
2.提供多元融合的材料
教师为幼儿提供的不仅仅是丰富的材料,还包括丰富的思想。因此,教师应提供多种不同的物品,让幼儿自由探索空间、光线和材料之间的关系,从而促进幼儿自己构建、转化、开发和处理。多元性是指这些材料涵盖不同类型、来源、形式和领域,能够吸引幼儿的探索兴趣,并为他们提供广泛的知识和视角。融合性则体现在不同材料之间的交叉融合,通过整合不同领域的知识经验,形成更全面的知识结构。这样的材料载体能够支持幼儿从多个角度和层面认识和理解学习内容,拓展思维边界,培养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3.打造灵活包容的学习空间
打造灵活包容的学习空间是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教育理论,将班级打造成集个性化、协作、创新等于一体的学习场所。这样的环境应具备良好的硬件设施,包括现代化教学设备和舒适的桌椅家具,以提供更好的视听体验和学习条件,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注重个性化学习,为每个幼儿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教师还要注重合作学习,可以设置小组讨论区、合作学习区等,让幼儿在团队中共同完成任务、解决问题。
4.在不同的层次、高度、视角和角落,创建游戏场所
多样化的班级环境可以让幼儿发现新事物,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能力。通过触觉、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他们感知周围环境,提高认知能力和记忆力。此外,在不同角落的游戏场所中,幼儿可以与同伴互动,建立友谊和合作关系,有助于培养沟通技巧、团队精神和领导能力。最后,通过在不同层次、高度和视角的游戏场所中自由探索,幼儿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信心。
三、深度学习下,课程和环境相互创生
班级环境和课程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环境被视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幼儿与环境之间互动交流的桥梁,更是激发幼儿探索、认知和学习的重要媒介。课程主题不是事先设定好的,而是通过幼儿与环境的互动和探索逐渐形成的。因此,为了支持和推进正在实施的课程,教师需要根据课程创生出新的环境以满足特定需求。这种环境支撑不仅有助于推动课程实现,还能够为幼儿提供更丰富和多样化的学习体验,从而发展他们深度学习的能力。
1.创设探究性学习环境是课程的源泉
教师通过选择和安排材料、空间,为幼儿提供自主、持续、深入学习的机会,并帮助他们形成生成性经验。在探究性学习环境中,教师发挥区域空间的教学作用,将各个区域以适宜的方式整合到整个课程中。幼儿通过与材料、活动和同伴的互动来探索和发现,获得丰富的感官经验和认知能力,从而逐渐建立起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并积累课程经验。为了满足不同兴趣和能力的幼儿发展需求,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低结构的材料和各种探究工具,包括探究观察材料、操作材料和装饰材料,如蚕宝宝、树叶、贝壳等。同时,保持环境材料的自然状态和半成品状态,体现正在讨论的话题,让幼儿自己丰富学习内容。班级环境还应体现开放性、互动性和挑战性,以激发幼儿探索欲望并提供支持,使幼儿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
2.环境是课程的表征、展示、评价和记录的载体
在班级环境中,幼儿的学习和探究成果自然呈现,同时也提供了多样化的资源来支持课程生成和表征。教师与幼儿一起将活动内容、想法和发现以符号、绘画、泥塑等形式展示在环境中,充分体现了“儿童的一百种语言”。通过环境中的课程记录,可以呈现主题活动的进程以及幼儿在其中的学习。环境空间中应包含课程生成的网络图、活动照片、作品、文字和图片记录等,以此传达教育信息,使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可见。作为课程的载体,环境帮助幼儿梳理并积累活动中所获得的相关经验,也让幼儿清楚地了解自己和同伴在课程主题中的身份和作用。通过评价和欣赏自己及他人,幼儿认识到自己已经做了什么,将要做什么,感受到自己的发现和进步,激发继续深入学习的愿望。
3.环境与幼儿呼应
环境与幼儿呼应是“呼应幼儿”的教育主张在班级环境中的具体体现。这种教育理念强调,在幼儿与教师共同的生活和学习中,环境与幼儿相互呼唤和应答。在班级环境上,这意味着教师要创设一个与幼儿相互作用的环境,支持幼儿进行探究、试错、重复等行为,鼓励他们积极与环境中的人、事、物互动,以满足他们的兴趣。教师应细致观察幼儿在问题情境中的具体表现,捕捉幼儿发展的核心要素,判断幼儿学习行为和经验自主提升的可能性,不直接介入,而是作出通过改变环境、提供符合幼儿需求的材料去支持和引导幼儿的教育行为选择。教师对幼儿的“观察-识别-回应”的过程循环往复,直到幼儿完成探索。这样的环境让幼儿敢于思考和行动,通过感官操作,幼儿与区域、墙面和材料产生对话和交流,探索答案,自己的学习在与环境的一呼一应、互相联系中不断深入、推进。
4.环境留白
环境留白是一种尊重幼儿自主性的设计,为幼儿提供未被预设或设计的空间,即“留白”。这种设计可以激发幼儿参与意识,供他们反映内心真实想法。在具体的区角和主题墙创设中,教师应刻意留出一部分空白区域,并根据幼儿区角活动、主题墙等进行主题内容调整。环境的留白不仅体现在物理空间上,更体现在教育理念上。它是支持幼儿自主游戏、自主发展的策略,也是尊重幼儿个性和想象力的重要方式。
参考文献
[1]李彩玲,祖静.基于幼儿深度学习诱发条件的探索[J].辽宁教育,2020(8):55-58.
[2][美]德布·柯蒂斯,玛吉·卡特.为生活和学习而设计:早期教育机构的环境变革[M].朱金兰,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1-13.
[3]王海英.助推幼儿深度学习的“活支架”—评《深度学习视角下的幼儿园游戏环境支持》[J].教育评论,2022(5):1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