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的真实情境创设实践研究论文

2024-08-26 14:21:43 来源: 作者:zhouxiaoyi
摘要:本文提出小学语文创设真实情境的三个策略:立足学生实际情况创设真实情境,调动学习积极性;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创设真实情境;围绕学习主题,自主创设真实情境。以期搭建学生的日常生活与语文课程之间的桥梁,促进学生在愉悦氛围中感知生活与语文课程之间的联系,赋予学生学习活动以意义。
摘要:本文提出小学语文创设真实情境的三个策略:立足学生实际情况创设真实情境,调动学习积极性;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创设真实情境;围绕学习主题,自主创设真实情境。以期搭建学生的日常生活与语文课程之间的桥梁,促进学生在愉悦氛围中感知生活与语文课程之间的联系,赋予学生学习活动以意义。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真实情境创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强调“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语文学习情境源于生活中语言文字运用的真实需求,服务于解决现实生活的真实问题”。小学语文课程实施的真实情境,应植根生活但不照搬生活,注重场景选择及设计,为学生构建最佳学习场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立足学生实际情况创设真实情境,调动学习积极性
语文课堂需要情境。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整合生活资源,创设生活化情境,以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促使学生在生活经验迁移中获取真知。例如,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祖国河山”主题下编排了多篇文章,旨在让学生领略祖国各地美丽风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围绕人文主题创设“话说美丽山河”学习情境,将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关联,促使学生在多元任务中实现探索学习。为强化学生对情境的感知和体验,实现生活化学习,教师重组、整合教材相关内容,设计结构化任务,将识字与写字、朗读与背诵、字词句运用、练笔与习作等内容统整在“‘美丽山河’古诗诵读会”“我为美丽山河代言”“轻轻告诉你,这儿最美”这三项大任务中。这样,学生在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中,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家乡的可爱,也可以运用所学语文知识解决问题,学以致用。
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沉闷单调的学习氛围难以调动学生参与兴趣,而充满趣味和挑战的情境则能够激发其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应注意创设趣味性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提高教学效果。在上述“话说美丽山河”情境教学中,教师结合本单元古诗词以及《富饶的西山群岛》《海滨小城》《美丽的小兴安岭》等文本创设三个学习任务,并在每一个任务下安排充满趣味性的学习活动。在“‘美丽山河’古诗诵读会”活动中安排“探寻山水的雄奇”“想象不同的湖光”“寻找古诗中的家乡”等,让学生借助古诗词探索祖国山河,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之美;在“我为美丽山河代言”任务下安排“点赞,富饶的西沙群岛”“欢迎你到小城来”“小兴安岭的四季名片”等,让学生在创意实践中锻炼表达能力,体会将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的乐趣;在“轻轻告诉你,这儿最美”任务中安排“写写身边的美景”“美景笔会”等,让学生在活跃氛围中创作、分享,展现学习成果。在这一教学设计中,教师利用多元化趣味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让学生在愉快氛围中探索知识,运用知识,寓教于乐。
二、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创设真实情境
发展核心素养,不能只靠教师单一讲授,还需要给学生创设基于真实生活情境的任务或项目,让学生通过体验、探究、发现来建构语言,进而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文化自信与审美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第一,围绕语言运用,创设情境。小学阶段是学生语言积累的初期,教师应借助学科特点创设真实情境,促使学生主动、生动建构语言,实现学以致用。例如,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要素是“写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对学生语言能力培养提出了要求。为了促使学生顺利完成语言建构,教师在“话说美丽山河”之下安排更加细致的学习任务。在“我为美丽山河代言”任务中,首先,利用“点赞,富饶的西沙群岛”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整体阅读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提取信息,并感受风景和物产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么写的,进而迁移仿写,通过代言将积累的新鲜词语、句式通过朗读、解说等形式进行展示;其次,利用“欢迎你到小城来”活动引导课文阅读,并描述海滨小城景象,组织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从自己喜欢的地方入手,品读课文,借助拍照这一小任务,整合圈画、批注、阅读、交流和汇报等学习活动;最后,利用“小兴安岭的四季名片”活动,引导学生梳理、摘抄文中描写四季美景的句子并制作、展示名片,在阅读、表达、分享中提升语感。这样的教学设计依托课文创设真实活动情境,并将语言学习融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运用语言的积极性,促进语言素养提升。
第二,结合文化探究,创设情境。语文课程承担着传承文化的重要任务。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创设充满文化底蕴的真实情境,让学生在文化熏陶中强化认同、增强自信。例如,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金秋时节”这一主题下,编排了《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三首古诗。这三首古诗秋意甚浓,感情真挚,通过诵读和赏析,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激发对秋天的热爱之情。为传播诗词文化,提高学生文化认同,教师整合诗词内容,创设“踏古寻秋迹,多面解秋意”学习情境,并安排如下活动任务:一是穿越古代,共话诗题。教师要求学生借助拼音朗读古诗题目,并思考问题:如果可以穿越回古代,你愿意替哪位诗人说一说诗题的意思呢?通过古今互动,激发诵读兴趣,让学生初步理解三首诗所描写的内容。二是诵读经典,传承文化。教师指导学生借助辅助工具读准古诗,尤其注意“径、橙”的后鼻音、“残”的平舌音和多音字“挑”的读法;要求学生迁移以往朗读古诗的经验,借助标点停顿模仿古人进行诵读,读出古诗韵味。三是寻找秋迹,多面解秋。教师组织课堂互动,展开群文阅读,明确三首古诗所描写的秋天景色,开展“多面解秋”探究活动,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词汇赏析诗词中秋景的差异;组织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眼中的秋色。四是书写秋意,对话古今。教师设计练笔活动,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诗词、句子等来描绘秋天;回顾所学关于秋天的诗词,感受古代诗人“自古逢秋悲寂寥”的情感,分享并诵读与秋相关的古诗词。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中,学生基于真实生动的情境,根据层层递进的任务,逐步探究传统文化,感知诗词魅力,丰富了传统文化积累。
第三,围绕思维锻炼,创设情境。创设真实情境、优化教学实践成为当前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研究的重点内容。真实情境本质上都有一定的虚拟性,它是心理意义上的,与文本逻辑契合,贴近学生既有经验且符合当下特定学习环境。在情境引导下,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形成活跃的思维活动,并在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断发展核心素养。基于此,教师应整合教学资源创设真实问题情境,为学生思维发展提供支撑。例如,在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在牛肚子里旅行》阅读指导中,教师根据科普童话的特点创设故事情境,并提出问题:两只蟋蟀的这次旅行开心吗?通过旅行,你知道了哪些知识?以此启发学生细读童话,学习科学知识,进而实现思维锻炼,培养他们的思维品质。
第四,基于审美教育,创设情境。美育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应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强化学生对美的感知和体会,进而提升学生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例如,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秋天的雨》是一篇洋溢着诗情画意和童真童趣的散文,课文将秋天众多景物通过秋雨巧妙地串联起来,勾勒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课文结构整齐,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在阅读指导中,教师可以创设多元情境,促使学生品读课文,并在优美语言文字中接受美的熏陶,体会秋天的美好。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首先出示秋天风景的视频,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并通过语言鼓励学生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说一说看到的景色,以此引出“秋天的雨”这一主题。然后,组织学生初读课文,突破“钥匙、五彩缤纷、一枚枚邮票、勾住、喇叭、一曲丰收的歌”等新知,初步感受作者运用不同词语展现秋雨之美的意图。接下来,自由朗读,教师要求学生圈画出课文中描写秋天雨的句子,并探究作者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秋天的雨,进而表达这样描写的感受。最后,聚焦词语,感受秋天的色彩之美。教师创设开放情境,组织绘画活动,引导学生在理解“五彩缤纷”含义基础上用画笔来表现秋天的雨,进而将文字转化为画面,强化对秋雨之美的直观感受,提高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审美发展。
三、围绕学习主题,自主创设真实情境
真实情境是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依托。教师要立足于学生自主建构,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系列语文实践活动,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生动开放的情境,让他们在文中学,在探究中发现,在实践中感悟。
第一,结合单元整体创设情境,引导自主探究。真实情境能引发学生联想,发掘知识联系,助力知识建构。教师可以根据单元整体教学创设具有一定关联性、综合性、开放性的真实情境,以此开展师生对话、互动探究,促使学生从整体上实现知识建构,并实现综合发展。例如,在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选编不同风格的中外童话,教师以“奇妙的童话王国”为主题创设学习情境,并设计一系列密切相关、层层递进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感知童话丰富而奇特的想象、理解童话里纯真美好的情感。这样的单元整体教学为学生提供自主建构机会,让学生在情境引导下、活动支持下,循序渐进完成学习任务。
第二,通过学科融合创设情境,促进拓展学习。在学生自主建构过程中,教师不能局限于课程,而是应该拓展思路,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跨学科学习活动。在上述“奇妙的童话王国”单元教学指导中,语文教师与美术教师积极沟通,让学生在完成“我来编童话”这一习作任务的基础上,创作班级童话书。在自主探究中,教师提示:绘本与单纯的故事不同,每页图画需与文字相匹配,同时要突出情节重点。因此,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将故事分成8~10个部分,选择每个部分中最重要的画面形成草图,再由分散到整体,通篇考虑排版。在这一教学设计中,利用充满创意的活动情境来驱动学生发挥创新思维,并在创意设计中突出图画完整性、图文结合性、叙事性,进而完成跨学科学习任务,实现自我探索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蓓蓓.小学语文学科认知情境的建构[J].语文建设,2023(10):76-80.
[2]马振英.促进创新素养培育的小学语文情境化命题策略[J].语文建设,2022(12):59-63.
[3]郭书明.小学低年级多种识字教学情境的构建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20(S2):57-59.
[4]徐云.小学语文情境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5):4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