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提问的艺术论文

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提问的艺术论文

11

2024-08-26 13:55:24    来源:    作者:zhouxiaoyi

摘要: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有效的提问可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学情、数学知识内容等实际情况设计提问,把问题设在重点之处、难点之处。提问时,要丰富数学问题的类型,优化提问类型结构。作答时,要耐心安静等候,适当延长学生思考的时间。同时,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应答指导,对学生的作答做出积极反馈,提高学生的追问能力。恰如其分的课堂提问,才能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摘要: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有效的提问可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学情、数学知识内容等实际情况设计提问,把问题设在重点之处、难点之处。提问时,要丰富数学问题的类型,优化提问类型结构。作答时,要耐心安静等候,适当延长学生思考的时间。同时,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应答指导,对学生的作答做出积极反馈,提高学生的追问能力。恰如其分的课堂提问,才能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关键词:课堂提问小学数学优化策略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在教师艺术性提问的基础之上建立的。教师应该善于运用不同类型的问题,通过恰当、具有艺术性的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让数学课堂变得更有活力。

  一、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课堂的提问,让课堂提问优化学生的学习思路和学习过程,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服务,使学生掌握知识,获得能力。

  1.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提问

  苏教版的数学教材的特点之一是将数学知识融入生动的图片和资料中呈现给学生。在学习中,学生常以教材呈现的数学问题为起点开始个性化的思维。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可根据教材内容进行预设和规划,把课堂问题紧紧和教学内容相连接,只有针对学习内容所提出来的新问题,才能使学生的数学思维不断深入,才能确保课堂教学的连贯性和有效性。

  首先,教师需要仔细研读所要授课的教材内容,包括课本章节、教学目标、示例问题和练习题等。教师应深入了解教材中的核心概念、关键技能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备课的初期,教师需明确教学目标,知道学生在本堂课中应掌握哪些数学概念和技能,这些目标应与教材内容紧密相关。

image.png

  例如,在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单元教学中,进行加法的基本原理“加数+加数=和”知识融入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提问:

  【问题1】“如果你有3个苹果,然后再买了5个香蕉,你一共有多少个水果?”

  【问题2】“现在,如果你先买了5个香蕉,然后再买了3个苹果,你会得到相同的水果总数吗?为什么?”

  这两个问题紧密对接教材内容,涉及核心概念:加法原理。第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3个苹果加上5个香蕉的总数,而第二个问题涉及改变加法式子中数的位置,探讨加法的交换性,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加法原理。

  2.根据学生学情设计提问

  根据学生学情设计提问有助于确保提问的适切性和挑战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

  在开始教学活动前,教师可通过对学生的记录、评估和初步测试了解学生的学情,包括他们的年龄、数学水平、先前的学习经验、兴趣和学习风格等。学生之间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有些学生可能已经掌握了某些数学概念,而其他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支持,提问应该根据这些差异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情选择适当难度的问题。对于已经掌握基本概念的学生,可以提出更复杂的问题,以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对于需要额外支持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相应提示、示例或引导,以帮助他们理解问题。在设计提问时,教师应考虑如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自主学习,可以设计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自己探索和解决问题。

  例如,在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课堂教学中,教师发现学生的加法水平存在差异,一部分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基本的加法原理,而另一部分学生需要更多支持和练习。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利用多媒体构建数学问题情境:王老师有8个苹果,又买了7个桔子,现在一共有多少个水果?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后,再出示不同层次的问题:

  【问题1】你能通过“摆小棒”的方法算一算、说一说吗?

  【问题2】你能用“凑十法”的方法算一算、说一说吗?

  【问题3】你能帮助你的同桌用“凑十法”来体验算一算吗?

  在这个示例中,教师根据学生学情设计了不同难度的问题,把问题定位在了“最近发展区”,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问题的指引,选择适合自己的解决问题的途径。问题1是在操作中感知最基本的加法算理,问题2是问题1从操作上升到算理的过程,问题3又精准实施“互帮互带”的小组互助学习的教学策略,达到“预定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实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课程理念。

  3.根据知识内容设计提问

  教师根据知识内容设计提问,可以确保问题与教材的核心知识内容密切相关,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这一过程可以从知识的本质、重难点,以及知识的关联度三个方面设计问题,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即将教授的知识内容的本质,包括数学概念、原理、公式等。设计问题可以通过针对重难点激发学生的思考。准备问题时,教师还需特别关注这些知识的前后关联,以帮助学生联系已有知识经验获得新知识。

  例如,在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授不同分数的大小比较内容时,可设置如下提问:

  【问题1】把一块比萨平均切成8份,而另一块同样大小的比萨平均切成12份,哪个分的比萨更大?为什么?

  【问题2】两种分法,可以分别用哪个分数表示?哪个分数更大?为什么?

  在这个课例中,两个问题的设计都与分数的知识内容密切相关。问题1通过直观的分比萨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同样的物体被分成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问题2要求学生从实际情境中理解分数的含义,考查他们对分数大小的理解,从而得出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分子相同,分母越大,分数就越小;反之,分母越小,分数就越大。

  二、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实施策略

  课堂提问既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方式,更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重要手段。教师对课堂提问的语言设计,对学生的学习能产生积极影响,延伸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的深度,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1.丰富问题类型,优化提问类型结构

  通过丰富问题类型并优化提问类型的结构,教师可以创造更有趣、有挑战性和互动性的课堂环境。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可以使用多种问题类型,包括开放性问题、封闭性问题、应用性问题、思辨性问题等,激发学生思考。不同类型的问题可以针对不同的教育目标和学习风格。问题的难度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适当地渐进增加。例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开始可以使用封闭性问题,逐渐引入开放性和应用性问题,以提高他们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耐心安静等候,适当延长思考时间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促进深层次思考,以及提高自信心,教师可以通过耐心等候并适当延长思考时间来创设支持学生思考的环境。教师在提出问题后,明确宣布等候时间,让学生知道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来思考答案。不同问题需要不同的思考时间,教师应根据问题性质和学生水平判断何时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一旦宣布等候时间,教师应保持安静,不要催促学生,以确保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和深入思考。

  3.加强应答指导,提高学生应答水平

  教师通过加强应答指导,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他们的思考过程。在提问学生之前,教师应该提前准备,在学生需要帮助时提供准确和针对性指导,确保自己对问题有清晰的答案和解释。在提供答案之前,教师可以通过提出进一步的问题或提示,鼓励学生更深入地思考,这有助于学生自己发现答案,而不仅仅是接受教师的解释。教师可鼓励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回答问题,如口头回答、书面回答、图表、示意图等,这有助于学生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以更好地传达他们的思想。也可以提供模型答案,学生可以参考模型答案来提高自己的表达水平。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以澄清不明白的地方,并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水平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image.png

  4.做出积极反馈,提升合理追问能力

  积极反馈和合理追问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和思考能力的关键策略。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应给予肯定的鼓励或建设性反馈。此外,教师可通过提问来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促使学生深入思考。通过提出挑战性问题,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追问问题有助于引发思考,使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例如,在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中,教材上有一个问题:“如果x加5等于12,那么x是多少?”一个学生举手回答:“x是7。”此时,教师可使用积极反馈和合理追问策略来引导学生。教师应首先鼓励这位学生,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接着,教师应及时提供建设性反馈:“你的回答只对了一半。你计算出了x等于7的那一部分,但我们忘记了还有一步。如果x加5等于12,应该怎么找到x的确切值?”这样的反馈帮助学生认识到他们需要进行更进一步的计算。教师追问:“如何找到x的确切值呢?”鼓励学生深入思考,找出正确的解决方法。学生开始思考,有的学生提出:“x等于12减5,所以x等于7。”学生给出了正确答案,并理解了解决方程的正确步骤。

  三、结语

  教师在提问设计时应基于教材内容、学生学情和知识内容,多角度设计问题,并随时调整问题难度。在实施策略上,教师要善于丰富问题类型并优化结构,激发学生兴趣。要耐心等候和延长思考时间,给学生提供缓冲、思考和表达的空间。对于学生的作答,要加强应答指导,提高学生应答水平。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最直接的师生双向活动,教师要不断地实践和磨练提问的艺术,通过恰当的课堂提问,发挥课堂提问的积极作用,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郝明吉.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12):71-73.

  [2]李刚.以有效提问为导向的小学数学教学对策探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8):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