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路径探析论文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路径探析论文

5

2024-08-26 11:29:42    来源:    作者:zhouxiaoyi

摘要:文章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出发,探讨如何实现高效教学。课前阶段,教师应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充分的教学准备,为高效课堂铺路;课中阶段,教师应适当结合生活实例和趣味游戏,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阶段,教师应通过多样化作业设计,落实减负增效的要求。

  摘要:文章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出发,探讨如何实现高效教学。课前阶段,教师应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充分的教学准备,为高效课堂铺路;课中阶段,教师应适当结合生活实例和趣味游戏,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阶段,教师应通过多样化作业设计,落实减负增效的要求。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双减”政策的提出,旨在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让学生能在更加轻松、自由的环境中成长。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这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往往注重学生的作业量和考试成绩,而忽略培养学生的兴趣、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这就需要教师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政策的要求和学生的发展需求。

  一、课前:善用数字技术,做好教学准备

  良好的课前准备,能为课堂教学铺路,从而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1.善用多媒体技术,为课堂内容预热

  多媒体技术是当前发展较为成熟的一种数字技术,借助该技术集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形式于一体的优势,能够将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生动、直观地呈现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图形的变换”教学为例。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直观地展示图形的平移、旋转等变换过程。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教学课件,将图形的平移、旋转等变换过程以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并将这一课件提前分享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初步认识和理解图形的变换,从而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image.png

  2.利用线上平台,实现个性化教学

  当前,市场上推出了众多线上学习平台,这些平台有丰富的功能模块,能为教师提供更加个性化、精准化的教学支持。如教师可以在线上平台发布预习任务、教学视频、在线测试等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同时,教师也可以借助线上平台收集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而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与需求,开展针对性的指导与辅导。例如,在教“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利用线上平台发布相关的教学视频和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和自测。通过收集学生的预习数据和练习成绩,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在分数认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在课堂上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演示。这既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也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3.借助在线协作工具,促进学生合作学习

  在线协作工具允许学生实时在线协作,共同编辑文档、表格和演示文稿。这些工具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准备和讨论即将学习的数学概念。例如,在教“统计与概率”这一单元之前,教师可以创建一个在线文档,让学生小组合作填写他们对数据收集、分析和概率的基本理解。学生可以共同编辑这个文档,添加图表和解释,直观展示他们的思考过程。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课前就能参与到数学概念的探索中,互相学习,分享想法,并在小组内进行初步的知识建构。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查看这些在线文档,了解学生的预备知识水平,发并据此调整课堂教学计划,确保教学内容更加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另外,在线协作工具还可以用于课堂上的实时合作任务,以及课后作业的协作完成,从而实现课堂内外学习的无缝连接,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二、课中:融合生活与趣味,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生生活经验较少,为提升教学效果,教师需要改变以往忽视学生生活经验的教学模式。

  1.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应用意识

  数学概念是小学教学的一个难点。在教学中,教师结合数学知识,引入一些相关生活事例,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以“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概念。教师可以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图形,如蝴蝶、树叶、建筑物等,并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点。通过让学生亲身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美感和规律,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此外,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剪纸、折纸等方式制作轴对称图形,或者让他们在教室中寻找并指出轴对称的物体。这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2.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实践的活动

  在学习“统计”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小调查员”的活动。在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向学生介绍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统计知识。接下来,教师可鼓励学生自主分组扮演调查员的角色,去调查班级内同学们读书情况。在调查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统计方法,如数据收集、整理和分类等,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完成数据收集后,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利用适当的统计图表,如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将数据展示出来。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统计知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还能深刻体会到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3.强调趣味引领,增添学习乐趣

  正处于成长关键期的小学生,往往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并且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表现欲,渴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可。教师可以尝试结合数学教学内容,设计一些能够引导学生良性竞争的游戏教学活动。以“分数乘法”的教学为例,由于涉及新的运算概念和技巧,不少学生在学习时可能会有畏难的情绪。教师可以组织一场“分数乘法小达人”的竞赛游戏,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游戏开始前,教师先带领大家简要复习分数乘法的基本规则和运算方法。然后,其将班上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出一位代表参加比赛。比赛的内容可以是完成一系列分数乘法的计算题,或者解决与分数乘法相关的应用题。正式比赛过程时,教师可以设置计时器,让每组代表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完成题目。学生每完成一道题目,就可以获得相应积分。最后,根据积分的多少,教师评选出“分数乘法小达人”并给予奖励。这样一来,既能让学生在紧张有趣的比赛中巩固分数乘法的知识,也能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

  三、课后:多样化作业设计,落实减负增效

  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还应思考如何让作业更精巧,进而更好地巩固学习效果,真正做到减负增效。

  1.精选作业内容,突出重点难点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和内容,精选具有代表性的习题,突出重点难点,避免“题海战术”。以“小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为例。该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概念、读写方法、大小比较以及小数的性质。基于此目标,教师可设计如下作业内容。一是选取几个典型的小数,如0.5、0.09、1.25、10.08等,要求学生正确读写,并解释每个数字在小数中的含义,帮助学生巩固小数的读写方法。二是给出几组小数,如0.7和0.5、1.6和1.25、0.98和1.0等,要求学生使用小数点对齐的方法进行比较,并解释比较的依据。这类题目突出了小数大小比较的重点和难点,即小数点对齐和位数比较。三是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如“小明的身高是1.4米,他比小亮高0.1米,小亮的身高是多少米?”或者“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后比原数大0.81,求这个数”。这类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小数性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有效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动力。上述作业能够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突出重点和难点,避免无效的重复练习。

image.png

  2.注重作业层次性,满足个性化需求

  学生间存在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要想发挥出作业的真正价值,教师就需要在设计作业时注重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例如,在教“三角形的内角和”之后,出于对学生个性化需求和学习能力差异的考虑,教师可以设计如下三个层次的作业,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水平上进行练习和提升。一是基础题。题目主要围绕三角形内角和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展开。通过直接的计算题和简单的判断题,帮助学生有效且迅速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点。例如,给出三角形两个已知内角的度数,学生可以直接利用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性质计算出第三个内角的度数。这种题目既简单又直接,非常适合基础薄弱的学生进行练习,帮助他们打牢基础。二是提高题。稍微增加题目的难度,促使学生灵活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性质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如,通过给出三角形的一个内角及其对应的邻接边,让学生思考其他两个内角可能的度数范围,或者设计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应用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三角形内角和性质的理解。这类题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合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进行挑战和提升。三是拓展题。重在引导学生探索更深层次的数学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例如,让学生探索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都相等,并尝试给出证明,或者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多边形内角和的规律。这些题目能够满足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的挑战欲望,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和创新思维。上述三层次的作业设计能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帮助学生在各自的能力范围内得到有效提升,进而在数学学习中收获更多成就感。

  参考文献

  [1]陈淑琴.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实践探索[J].新课程研究,2023(35):102-104.

  [2]程颖.引入多元化教学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J].天津教育,2023(35):171-173.

  [3]林起凯.“教学做”结合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亚太教育,2023(16):143-145.

  [4]石星月.“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安徽教育科研,2023(22):45-47.

  [5]袁嘉琦.让小学数学课堂在“信息反馈”中高效前行[J].教育艺术,2023(12):21-22.

  [6]周小菊.“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青海教育,2023(9):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