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大单元教学的实践策略研究论文

2024-08-12 14:27:44 来源: 作者:zhouxiaoyi
摘要:近年来,大单元教学是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在崔允漷教授及其团队成员看来,有效的大单元教学可以在扭转传统教学形态的基础上,促使学生掌握结构化的知识,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将大单元教学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法宝”。基于此,文章进行高中思想政治大单元教学的实践研究,在理清大单元教学内涵、教学价值的基础上探寻切实可行的实践策略,以期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参考,增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育人效果。
摘要:近年来,大单元教学是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在崔允漷教授及其团队成员看来,有效的大单元教学可以在扭转传统教学形态的基础上,促使学生掌握结构化的知识,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将大单元教学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法宝”。基于此,文章进行高中思想政治大单元教学的实践研究,在理清大单元教学内涵、教学价值的基础上探寻切实可行的实践策略,以期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参考,增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育人效果。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大单元教学;核心素养
根据最新颁布实施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新的教学形式。崔允漷教授带领其团队研究出了大单元教学这一新的教学形式,并将其作为促进知识结构化、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同时,相关学者也进行了大单元教学研究,肯定了大单元教学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大单元教学的理论概述
(一)大单元教学的概念界定
在崔允漷教授看来,大单元是一个完整的教学故事[1]。大单元教学则是讲好完整的教学故事的活动。教师要想讲好完整的教学故事离不开大局观、大概念、知识体系,同时也需要具体的情境、任务、活动等。所以,我们可以将大单元教学的概念界定为:以教材中的自然单元为基础,以知识体系为导向,以“大局观”(立德树人、培养核心素养)为导向,以概念为统领,通过整合有关联的教材内容,建构知识网络,并以此为基础,创设真实情境,设计学习任务,建构活动型课堂的教学实践。
(二)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应用大单元教学的价值
1.有助于推动学生学习进阶
大单元教学具有主体性、导向性、迁移性三大特点[2]。这三大特点使得学生通过体验大单元教学可以实现学习进阶。第一,高中思想政治大单元教学以学生为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都契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生活情况,可以为学生打开学习和发展的大门。第二,高中思想政治大单元教学内容具有逻辑性,契合学生思维发展特点,可以使学生获得思维进阶的机会。第三,高中思想政治大单元教学强调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注重让学生迁移已有生活经验、学习经验探究学习内容,让学生在情境中迁移运用知识、方法、经验,做到学以致用。在整个高中思想政治大单元教学中,学生会经历“进入学习情境—体验学习过程—应用学习成果”这一过程,顺其自然地实现学习进阶,增加学习深度。
2.有利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高中思想政治大单元教学可以转变传统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模式,使“知识为本”转向“素养为本”。具体来说,在高中思想政治大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托情境创设提出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合作地体验多样的活动。在体验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灵活地迁移应用已有知识、方法等,着力探究新知识。在体验情境、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顺其自然地增强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等,提升核心素养水平。需要注意的是,高中思想政治大单元教学具有可持续性、系统性,既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层层递进地探究学习内容,把握不同内容之间的关联,建构知识结构,又可以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发展核心素养。
二、高中思想政治大单元教学的具体实践策略
(一)研读教材,提炼大概念
大概念源于具体知识,高于具体知识,可以整合零散的知识,统领大单元教学[3]。高中思想政治大单元教学应以提炼大概念为起点,而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是教师提炼大概念的依据。一般情况下,教师要研读教材,理清知识脉络,探寻有关联的单元与单元、章节与章节的核心内容,由此提炼大概念。
以“全面依法治国”单元为例,这是统编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第三单元的内容。必修3围绕“全面依法治国”编排了三个课时。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所以,本单元是对前两个单元的延伸。本单元的主要内容为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在所有的教学内容中,“依法治国”处于核心位置,连接着每节课的具体内容。学生通过学习每节课的内容,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这三个角度建构“依法治国”的认知,形成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因此,教师可以将“依法治国”作为“全面依法治国”单元的大概念。
(二)确定逻辑,建构知识网络
高中思想政治大单元教学内容具有关联性、系统性,能够助力学生站在整体角度把握知识间的关联,建构知识结构。在把握知识关联、建构知识结构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然而然地发展核心素养。在提炼大概念后,教师要分析单元内容,把握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建构知识网络,并以此为基础,精心组织大单元教学活动。
以“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为例,这是统编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三单元的内容。本单元按照从一般到个别的顺序编排相关的文化内容。具体如图1。
从图1框架可以看出本单元内容的思维逻辑:本来—外来—未来。在此思维逻辑的引领下,学生可以将“文化内涵”作为起点,依次探寻一般意义上的文化和特殊意义上的中国文化建设。在整个探寻过程中,学生会了解“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建立系统的认知。因此,教师可以此思维逻辑为基础,以“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框架,建构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具体内容,搭建出较为完善的知识网络,夯实课堂教学基础。
(三)贴近生活,创设真实情境
《核心素养研究》一书中指出,情境是一切实践的“沃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情境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核心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知识的运用。真实情景中的真实问题是学生运用知识的驱动[4]。因此,教师要在把握大单元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关系的前提下,挖掘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并利用适宜的方式将其运用于教学中,创设出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迁移应用意义认知,分析、解决问题,走向学习深处,潜移默化地发展核心素养。
以统编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第二单元“人民当家作主”为例,在生活中,大部分学生借助网络、报刊等途径,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我国人大代表选举流程,对“人民当家作主”建构了初步的认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电子白板上播放新闻——我国人大代表选举。学生会因此进入真实情境中,自觉迁移已有生活经验,初步体会“人民当家作主”的优越性,为建立政治认同奠定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回想自己的生活经历,如讲述居委会或村委会换届选举的场景,并表达自己的感悟。在学生的踊跃参与下,课堂学习内容更加丰富。教师则可以把握时机,以真实情境为依托,联系具体的教学内容,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思考,建构认知。
(四)层层递进,设计学习任务
高中思想政治大单元教学中的知识容量较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大概念和教学目标,设定层层递进的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降低教学的随意性,增强教学的层次性[5]。简单来说,在难度不同的学习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可以体验多样活动,逐步理解单元内容,感悟大概念。因此,教师要遵循层层递进的原则,精心设计学习任务。
以统编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例,该册内容只有一个单元,其大概念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学习本单元的过程中,学生要在了解中国共产党知识的基础上认同党的领导;在辨析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功绩的基础上,拥护党的领导。要想实现此目标,学生需要从过去、现在、未来的角度探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真正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于此,教师可以设计大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为立足点,设计相关子任务:(1)时代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2)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保驾护航;(3)接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之后,教师可以围绕不同的任务搭建不同的活动,促使学生亲身体验。
(五)围绕任务,建构活动型课堂
建构活动型课堂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的特色之一,也是学生建构知识结构,发展核心素养的途径[6]。所谓活动是师生为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实践的活动。学习任务是师生实践活动的支架。众所周知,教师是高中思想政治大单元教学的引导者。在高中思想政治大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围绕具体的学习任务,使用适当的方式建构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并与学生展开互动,推动活动型课堂发展。
仍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围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保驾护航”这一学习任务,在电子白板上出示十九届六中全会的基本内容作为相关资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阅读资料,并思考问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我国政治制度中的地位如何?中国共产党和其他党派之间是什么关系?有什么优越性?”学生会带着问题走进资料中,边阅读边思考,获取关键信息,认真分析、总结,感受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地位和优越性,并踊跃作答。在学生作答时,教师可以认真倾听,发现学生的认知漏洞,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促使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资料,继续提取关键信息,分析并总结。在师生的互动下,大部分学生可以解决问题,体会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地位和优越性,从心底对中国共产党、中国根本政治制度建立认同感,增强政治认同。之后,教师可以在电子白板上展示少数民族聚居地脱贫攻坚的真实案例,引导学生探究少数民族成功脱贫的原因。
通过体验各种活动,学生会持续不断地进行探究,一步步地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历程和伟大成就,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整个活动体验过程中,学生还会从心底认同、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制度自信。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单元教学可以增强教学内容的结构性和教学活动的育人性,促使学生通过体验多样的活动,一步步地解决子任务、大任务,把握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建构知识体系,深刻地感悟大概念。同时,在整个活动体验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展现自我,潜移默化地发展核心素养。此外,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以不断地强化“大局观”,发展大单元教学能力,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应当正确认知大单元教学的价值,并以此为基础,提取大概念,建构知识网络,创设真实情境,设计学习任务,建构活动型课堂,最大限度地实现大单元教学的价值,增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叶.“三新改革”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大单元教学策略[J].吉林教育,2023(13):12-14.
[2]张菊瑞.学科核心素养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大单元教学研究[D].固原:宁夏师范学院,2023.
[3]刘茹.高中思想政治大单元教学与议题式教学的融合对策[J].求知导刊,2022(31):50-52.
[4]贾丽娜.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大单元教学的实践与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2(31):135-138.
[5]方洁.深度学习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大单元教学设计[J].中学课程辅导,2022(15):21-23.
[6]杨飞燕.基于深度学习理念的高中思想政治大单元教学设计[J].试题与研究,2022(14):6-7.
